天下第一情
天下第一情◇黄迪声记得有一首歌,把父母和儿女亲情,誉为“天下第一情”。的确,中国,是一个很讲亲情的国度。血浓于水,是千古亲情的说明。“孝亲敬老,尊老爱幼”,是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千古的传承和遵循。有人说,父母恩重如山,对父母长辈的孝敬,怎么尽心,都不为过,因为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对于儿女,实在是“难报三春晖”;反过来,父母对于子女的亲爱和抚养,也不会是无功的。如果说,父母之恩,如江似海,子女的回报心情,也是“海水不可斗量”的。此所谓“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或许,有很多父母并不知道,那个当年绕膝身边,呀呀学语的小儿女,长大了会对自己有怎样的回报深情和动人之举!先说一个大家或许都熟知的《二十四孝》中的故事: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这就是二十四孝中著名的哭竹生笋的故事。在这里,我还想再说的是,近代一个女儿为生父报仇的感人故事。民国时,山东督办张宗昌的部下,有一名军人叫施从滨,是今安徽枞阳安凤乡夏咀村施家嘴人士。此人读过私塾,入过讲武堂。民国12年(1923年),任张宗昌部下第二军军长。1925年10月,奉浙之战爆发。施从滨作为安徽省的军后善务军长,和起孙传芳的部队进行对抗。在蚌埠地区的一次作战中,不幸被孙传芳部谢鸿勋俘虏。谢将他用铁丝绑缚,交给了孙传芳。孙传芳命部下在蚌埠车站将施从滨斩首,暴尸三日。孙因此落下了“虐杀俘虏”之名,也为自己留下了后患。施从滨有多个子女,他遇害时,长女施谷兰正好20岁。施从滨自小对施谷兰很是疼爱,要求学习严格,教她为人处事。施谷兰18岁毕业于天津师范学院,对父亲相当亲爱和敬重。父亲的离世,让她悲痛欲绝。听到噩耗后,施谷兰咬牙含泪写了一首诗:战地惊鸿传噩耗,闺门疑假复疑真;背娘偷问归来使,叔叔潜移劫后身;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枭首灭人情;痛心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她以诗明志,立誓为父报仇。施谷兰的母亲董氏,是一个传统的女子,很老实,也很文弱。家中横遭变故,家里的大小事务都落到了施谷兰稚嫩的肩膀上。父亲遭难后,她面临着两个挑战:第一是一家人如何生存,第二是如何复仇?? 她思前想后,把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暂时寄养在天津的亲戚家,她则和母亲一起继续留在济南,安排善后诸事。家中横遭变故,很快就让一直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体验到了人情冷暖。施谷兰给父亲的老上级张宗昌递送了呈文,请求安排家人善后。张宗昌就在济南,却迟迟没有任何回复。施谷兰义愤填膺,带着母亲主动去找到张宗昌。有副官阻拦不让见,她即甩出一张父亲的名片,带着母亲强行闯入。见到张宗昌后,她当面提出早已考虑好的三个要求:抚恤金一次发清,施家全家就此迁居天津;提拔堂兄施中诚为团长,继承施从滨的事业;公费送施谷兰的两个弟弟施中杰、施中权去日本士官学校读书,造就人才,效忠国家。张宗昌认为施从滨被孙传芳杀害,也是他自己的耻辱,同时也怕施家后事料理不好给自己惹麻烦,所以这三个条件他当即痛快地答应了。这次找张宗昌,可以看出施谷兰的智勇不凡。她对张宗昌提出的三个条件,其实包含着她家为继、替父报仇的深谋远虑。张宗昌答应了这三个条件,一则全家生活有了保障,二则为父报仇作出了安排。她深知,一个文弱女子,想手刃杀父仇人势比登天还难,更何况孙传芳当时是手握大军的一方诸侯。所以她把复仇的希望寄托在了堂哥身上。她的堂哥施中诚早年丧父,从小被施从滨养大,就像施谷兰的亲哥哥一样。并且,在灵堂里,施中诚曾淌着热泪,跪在地上发了誓,将来要亲自提着孙传芳的头颅来祭奠伯父的亡灵。他还和施谷兰商定,由施谷兰主内,他主外,同心合力把这个家支撑起来。施谷兰所以要求张宗昌提拔的他,是她感觉施中诚的表现似乎不会辜负一家人的期望。带着一笔救命的抚恤金和对堂哥的殷殷期盼,施谷兰一家人离开济南,在天津住下了。在她天津的闺房里,高悬着她亲笔抄写的《东海有勇妇》和《精卫篇》,每天用李白和曹植的这两首诗,鼓舞自己复仇的斗志。民国第一侠女:施剑翘(图片来自网络)但她依靠别人复仇的打算,却连遭挫折。依靠张宗昌的关系,她的堂哥施中诚成长顺利,很快得以担任烟台警备司令这一要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施中诚贪图享乐,复仇之心日渐消减,让施谷兰越来越发觉让施中诚复仇无望,她因此愤而与施中诚断绝了兄妹关系。这次打击,她外表镇定,内心其实也非常痛苦。1928年,在施从滨遇害三周年的忌日上,痛苦的施剑翘母女惊动了前来借宿的同乡人施靖公。此人时任山西军阀阎锡山部的谍报股长,是施中诚的军校同学。施靖公表示愿意承担报仇雪恨的大事,施剑翘遂下嫁于他,迁居太原。到了1935年,施靖公被提拔为旅长,而报仇之事却一拖再拖。施剑翘在要求施靖公为父报仇遭拒后,与其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返回娘家。施谷兰并没有提及,只是在手稿中痛心地写道:“我不顾一切,断然同他结婚,随他到了太原。谁知复仇的问题他不但不闻不问,甚至连提都不让提一提。他竟是一个自食其言的小人,这时我才察觉到我自己又受骗了,这是依赖别人报仇的第二次失败。”有感于十年中空付许多心血而父仇未报,吟诗“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并从此由“施谷兰”改名为“施剑翘”。这期间,她又写下了另一首诗:“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需自出头。”表明了将自己为父报仇的决心。并把两个儿子的名字由“大利”“二利”,分别改为“佥刃”和“羽尧”,组合起来便是“剑翘”。1935年,施剑翘的弟弟施则凡已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他带回一把日本军刀,发誓要手刃孙传芳,但被施剑翘制止。因为她考虑到,弟弟大有前程,孙传芳的残生不值得弟弟自毁锦绣前程去换取,她认为牺牲她一个足矣!她决定牺牲她自己,最大限度保全一家人,便不再让弟弟为此事插手。这之后,她又作出了超乎常人预料的举动,通过手术放开了裹着的双足,并开始练习枪法。当她打听到孙传芳兵败寓居天津的消息,立即前往天津。事也凑巧,在父亲遇难十周年这天,她到天津日租界观音寺为父亲举行纪念法会。从受邀前来的富明法师(富明大德)口中得知,孙传芳现在已是天津佛教居士林的居士。为接近孙传芳,她化名“董慧”,委托一位女居士介绍加入了居士林,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孙传芳的身貌、口音及活动规律,做好了刺杀准备,并印制了一些《告国人书》和遗嘱,打算在行刺后散发。最终,她把11月13日(星期三),定为替父报仇的日子。1935年11月13日,正是讲经日,前来听经的孙传芳端坐在佛堂中央。施剑翘本在靠近火炉的后排座位,离孙传芳较远,她以背后的炉火太热为由,请求移到前排去。在看堂人允诺后,施剑翘站起身来,伸手握住衣襟下的手枪,快步来到孙传芳身后。待众居士闭目随富明法师诵经,施剑翘悄悄拔出勃朗宁手枪,对准孙传芳的后脑勺射出了第一发子弹,紧接着又朝他的太阳穴和腰部各射一枪。施剑翘的长孙女施朝说:“奶奶的刺杀计划当时只跟她的大弟弟施则凡商量,本来施则凡也是要参与刺杀的,但奶奶觉得弟弟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再出什么意外。决定行刺前几天,她谁也没告诉,先是叫家人把外祖母送到南京,又将自己的两个孩子托给妹妹施韧兰照顾,她是抱着必死之心去的。”行刺杀死孙传芳,此事非同小可。当天下午6时,《新天津报》发出号外,报道了“施从滨有女复仇,孙传芳佛堂毙命”的特大新闻。次日,天津、北平、上海等各报都以头号标题刊载了这一消息,全国轰动。图片来自网络施剑翘此举,是人间女儿对父亲的最真情回报的至孝之举,让普天下人为之震撼动容。施剑翘站在法庭上义正辞严地说:“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替父报仇,天下人都会同情。她的举动,也昭显了她的侠骨柔情。为了父亲,她豁出一切,也要报仇;为了保全家人,她绞尽脑汁,周密安排,以让她为父报仇之举对家庭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的好侠仗义、充满亲情的女子,在充满真情的人世间,注定会创下非凡的业绩,流芳百世。在刺杀孙传芳后,全国舆论哗然,虽经三次审讯,此事最终在冯玉祥同李烈钧、于右任、张继、宋哲元等要人出面救援和干预下,在施剑翘入狱11个月的时候,时任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国发表公告,决定赦免施剑翘。此后,由中华民国最高法院下达特赦令,将施剑翘特赦释放。特赦不久,施剑翘与母亲董氏、弟弟施则凡先在南京生活,后来又随施则凡前去湖南长沙,1937年,担任湖南抗敌后援总会慰劳组主任。1941年7月,施剑翘与母亲随弟弟施则凡到了四川合川县。目睹日本飞机肆意轰炸、百姓蒙受灾难的悲惨情景,她主动面见县长,请缨开展救灾工作。1942年,施剑翘发起捐献飞机的倡议,得到各界的响应,被选为献机委员会指导长,最终募得3架飞机的资金。1946年初,施剑翘在苏州的安徽同乡会馆创办私立从云小学,自任校长。从云小学招收的绝大多数是工人城市贫民子弟,也有部分孤儿和流浪小孩。1949年9月27日至10月8日,苏州市在乐群社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施剑翘当选了这次会议的代表。这一年,她当选为苏州市妇女联合会的副主席。1957年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79年8月27日,施剑翘去世,终年74岁,骨灰葬于苏州城西天灵公墓。虽然有很多人并不赞成施剑翘之举,以为不符合法理和现代文明,但是因为她为人间倾注的是天下第一情,所以并没有太多的人去计较她的什么不妥,有人赞誉她为“民国第一侠女”,可以看出人们对她的崇敬之情。??? 2016年12月7日(图片来自网络)——————————————————————黄迪声原创:来自生活,记录生活!黄迪声微信:qindaodisheng或通过13853268556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