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村]南阳镇志– 茶溪村简介(2007版)

文章来源:南阳镇志(2007版)

双溪村

射山村

[每日一村]南阳镇志–豪东村简介(2007版)

矶头村

下车村

[每日一村]南阳镇志–马洋洞村简介(2007版)

涂坑村

南坑村

南阳村

官余村

[每日一村]南阳镇志–新联村简介(2007版)

罗坊村

黄坑村

茶溪村

联义村

朱斜村

日新村

香塔村

南岭村

联山村

南阳茶溪村:红色交通线上的后方基地

烈火永生的据点–南阳茶树下村革命简史

上杭县南阳镇茶溪村金圆寺放生法会2018.7.30

茶溪村红色遗址陈氏宗祠

上杭南阳茶溪林下经济种植项目,播撒脱贫致富新希望!

2016南阳茶溪村水口福桥落成庆典 11月10日

2017年上杭南阳茶溪村恭迎三大祖师 正月15日

南阳镇茶溪村三年发展情况综述

―、位置与沿革

茶溪村又名茶树下,位于南阳镇北面约7.5公里处,东与日新村毗邻,南与黄坑村接界,西与联义村接壤,北与朱斜村相邻,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

宋朝末年,江北战乱,茶溪陈姓始祖陈论公从扬州南迁来此开基。相传陈论公来时以茶树棍挑行李,挑到茶溪时棍折断,就决定在此定居,取名“茶树下”。后代繁衍极盛,人口增多,原居此地的毛、卢等姓人氏逐年迁出,至今成为独姓居住的大村。

清代,茶溪村属长汀县平原里的三都里。1929年,茶溪设区苏维埃政府。民国24年(1935年),国民党复辟后实行保甲制,茶溪村属长汀县第四区黄南东乡茶溪保。新中国成立初期,茶溪属长汀县三平区朱茶乡。1958年公社化后,茶溪为南阳公社的一个大队。1961年南阳成立工委,茶溪村属黄罗公社,分为茶溪与甫背二个大队。1965年合并公社,又为南阳公社的一个大队。1984年恢复乡镇建制后,改为茶溪村民委员会。

茶溪村有大溪和小溪共5条,茶溪的“溪”出处于此。溪水在水口汇合流于黄坑村,主要供农田灌溉之用。以前溪水清澈,很少污染,可供人们洗物和饮食。全村有大村里、甫背、牛角科、磜子角、羊姆坑、石子岽六个自然村,村落间靠小桥、流水相连。全村有前进、和平等17个村民小组,设立党支部,有党员57人,村民委员会。下有团支部、妇代会、老龄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组织。

茶溪村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摄氏18.5°,即使炎热的夏天也不觉得热。由于山林树木保护得好,发挥了涵养水分功能,即使久旱不雨,大溪小溪及大圳小圳也全不干涸。全村林地属黄色土壤,适宜竹木水果生长;村里的农田90%属肥沃黑土,适宜水稻、烤烟、甘蔗及蔬菜种植。勤劳的茶溪人在这一方青山秀水养育下,繁衍了一代又一代。

二、人口与安居

1929年土地革命时期,有900多人参加分田地。1950年常住人口269户1349 人。1982年后常住人口470户2652人。1990年常住人口665户3325人。2001年常住773户3662人。2005年有831户3690人,男性1884人,女性1806人。

1950年茶溪只有53座房屋(包括祖祠),大部分是土木结构,也有几座青砖杉木结构的房子,其中美公屋,是较为精致、美观的古代建筑。该屋座西朝东,三栋厅堂,设有九厅十八井,穿心走马楼;中厅檐梁浮雕有金鸡配凤凰;四柱梁下雕有四大鳄鱼撑梁护柱;大门额上塑有八仙佳像;檐头都是条石砌成,富丽堂煌,十分壮观。目前此屋基本保持完好。

改革开放初斯,村民收益增加,生活改善,建造了许多土木结构楼房。2000年后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村民对安居又有新的要求,许多人又把七十年代建的土木楼房拆除,改建砖混结构新房,而且多数追求设计合理,装饰新颖。牛角科、石子岽、磜子角、羊姆坑自然村地处偏僻,政府实施“造福工程”,2005年末已实施搬迁24户151人。

三、农林水

1、农业、水利

全村拥有耕地面积2300亩,人均耕地约0.6亩,其中旱耕地90亩。水耕地主产稻谷、烤烟、蔬菜、杂粮;旱耕地主产木薯、生姜、小米椒、金桔等。农户饲养猪、牛、狗、兔、鸡、鸭等禽畜。解放前,茶溪村民从事单一传统种植业,农作物以水稻、甘薯为主。新中国成立后,种植业得到发展,主要有水稻、烟草、甘蔗、花生、甘薯、红薯等。随着科学种田的不断推广,水稻种植经历了矮杆化、单季改双季、杂优化等改进,产量逐年增加。1996年,种植面积4470亩,总产量1515吨;2001年种植4294 亩,总产量1521吨;2005年,种植面积4323亩,总产量1491吨,亩产345公斤。

农田灌溉大部分土陂土圳,上级政府多次拨款修圳筑陂,农田得到充分灌溉。村民饮用水,1970年以前大部分是井水、溪水、圳水,1970年后逐步打井取水,至2005年手压井取水120户,机电抽水28户,导管引泉水的390户,改善了饮水条件。

2、林业

茶溪村四面环山,有丰富的山林资源,林业用地16648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669亩,商品林14979亩。水口山公益生态林,古树参天,枝繁叶茂。据说禁水口山有百多年的历史,历代村民严守村规民约,代代相传,凡水口山场生树、死树一律无人侵占,山头一年比一年茂密,风景更加优美。

20世纪70年代起,茶溪村组织过几次大型造林活动。1975年造杉木林360多亩,1980年造杉木林500多亩。1989年县、镇扶助茶溪村创办茶溪林果场,造林2300亩(种植杉树、马尾松等树种),开垦种植金桔果园60亩,建砖混结构林场住房一栋(时任县委书记丁仕达为林场大门题词)。1990年10月18日,龙岩地区山地综合开发现场会在茶溪村召开。2003年落实林权责任制,村民种植树木2000多亩。

茶溪村还有丰富的毛竹生产基地。1970年以前,源坑里、羊姆坑纸厂专门生产“玉扣”白纸,产品销往东南亚国家。磜子角纸厂生产节包土纸。1981年起纸厂承包给村民生产经营,进入21世纪后,主要生产竹麻、竹笋、毛竹等。

四、工企业

新中国成立以前,村中工业甚少。新中国成立后,工业有裁缝、豆腐加工、造纸、建房等小型工业。1998年以来,工业生产大幅度发展,每年劳务输出1100多人,分别在广东、厦门、泉州、石獅、龙岩等城市从事建筑、装修、服装制作等行业。

村内有豆腐加工作坊8家,农副产品加工15家,电器维修2家,农具维修3家,理发2家,摩托修配3家,餐饮4家,小卖店铺24家。

五、交通

新中国成立前有往长汀的古道,货运全靠肩挑。新中国成立后道路建设大为改观。2003-2005年南涂公路硬化穿村而过,境内总长6公里。其他主要村道天门寺路、中心路、跃进路及茜坑、光明、金红等村道,在2001年前就开通,大部分已硬化。1970年后架筑了大神墩、庵溪子、兔子望月等19座大小石拱桥,小学、神下等水泥平板桥。全村拥有半吨以上人货两用车4辆,农用车9辆,手扶拖拉机3辆,小轿车12辆。全村通电、通电话,有农用电话558门,电视492台。

六、卫生

1976年,村里办起医疗站,有赤脚医生2人。改革开放后,医疗站由具有行医资执的个人开业,自主行医。现有医疗室5间,从医人员5人,为村民门诊或出诊,一般疾病可在村诊治。

七、教育与人才

茶溪人历来重视教育培养人才,1929年土地革命时期就创办了小学,校址设在陈文富屋。1935年国民党复辟,学校停办,1939年复办为茶溪保国民小学。1942年由村中知名人士牵头,群众集资选择村中“三峡清流”东岸的卧虎山下建一栋五大直的土木结构教学楼,前面左右两旁分别设四间平房教室,正中安一大门,上书“茶溪初级小学”。1956年设有三个班四个年级,教师3人。1969年升格为完小,1976年曾办过附设初中班,1979年撤掉初中班。1998年生源最高峰达732人,设16个教学班,有教师22人。2005年有学生309人,9个教学班,教师14人。

1980年后,教学条件不断完善。1984年省拨款建造砖混结构教室5间,1992年的县拨款建造砖混结构教学楼一栋,共八间教室。2002年,革命老前辈邓子恢之子邓运以其母亲陈兰积蓄的私房钱资助“希望工程”建设,出资15万元人民币建造教学楼一栋,教室10间,办公厅1间。2003年时任龙岩市重工业局长的陈宜钦捐资人民币2万元,本村贤达捐资1.8万元,绿化校园1200平方米。中学退休教师陈新源老师父子捐赠资金和图书(折价)近2000元,村民陈水来捐赠一千元建水泥钢筋篮球架一套。1998年改造师生厕所20个蹲位,2002年建造学校围墙、大门。2003年筑大门前护坎69米,教师住房改建480平方米。至2005年,投入学校总计183万多元,学校占地总面积5813平方米,校舍面积1985平方米,体育场面积2456平方米,拥有3万多元教学仪器,有图书5115册。

1991年1月由离退休老同志发起组建了茶溪村育才基金会,当年筹措资金1.3万余元,到2005年已增筹到3.4万余元,以存本取息方式奖励上高中、上大学的优秀学生。至2005年已奖励本科生47人、大专生47人、中专生12人、上杭一中学生19人、优秀教师20人、资助贫困生3人。值时,用敲锣打鼓、燃放高升炮方式送奖金到受奖人家门,在村民中形成浓厚的重教氛围。

村中人才辈出。新中国成立前茶溪有四个大学生,到2005年9月止共有大学生118名,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明洪武年间陈仲叔任婺源县典史,陈英任江西广东催粮使,清朝有兄弟双拔贡陈廷煐、陈廷圻,举人陈沩英、陈封;民国有副教授陈炜光、大使馆武官陈乃修。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县团级以上职务的有陈进如、陈宜钦、陈永炘、陈向明、陈惟福、陈林昌;高级职称的有陈淮由、陈才和、陈鸿章、郭文彩、陈树如、陈立荣等。

八、民俗文化

1、正月十五闹元宵

闹元宵始于明朝末年。茶溪的正月十五闹元宵(俗称“正月半”)在南阳负有盛名。主要活动项目有扛菩萨、演汉剧、演木偶戏、吹唢呐、打十班、猜谜语、对对子及书画展等。活动时间是正月十四、十五两天。活动前家家户户进行彻底的卫生大扫除,门前路口也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筹备组组织治安执勤、卫生检查,服务于节日。活动地点在村中岗上。最热闹时是十五日,吸引着邻村的亲朋好友,众多男女。菩萨过岗时铳炮连天,人山人海,浩浩荡荡,热闹非凡。随后,人们根据自己愿望选择活动,或看或听。猜谜语、对对子有奖励,小的一根烟,一粒糖,大的奖金上十元。人们笑语欢声。谜语有深有浅,如“左边不出头,右边不出头,不是不出头,就是不出头(猜一字:林)”;“上塔顶放风筝(猜俗语一句:好高不怕跌死”;“昔时嫦娥(猜今一名人:古月)”等等。书画展台展出各种字体的书法和多种风格的绘画,也非常吸引人。供台上的供品不但有讲究,还有艺术性。有盘装九十九层的黄米粿,有砌成上尺高的油炸豆腐宝塔;有文峰式的糯米糖糕,称“三星拱照”;有豆腐渣作底用白米结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字样的汤碗,碗面用彩蜡构架浮花,用芝麻籽修边。这些不仅体现了工艺精良,更体现了村民文化涵养,令观者赞叹不已。十五日整天,十班、鼓乐齐鸣,台上台下同乐。往年元宵还请舞狮队、船灯队表演。深夜,才渐渐宁静。

2、鸣更铳打更鼓

鸣更铳打更鼓习俗从明末有供奉三太祖师起一直延伸至今,由村中佛堂发出。打更人每晚九点敲击大鼓,从大鼓边沿打人鼓心,发出咚咚响声,告诉村民劳作了一天,应按时休息了,同时告知人们夜深小心火烛。天将拂晓打鼓人从鼓心敲出鼓边,鼓声渐渐高昂,催促村民奋进,投身新一天的劳作。更铳初一、十五早晚各响三声,平日早晚在擂完大鼓后各放铳一声。

3、娱乐

土地革命时期曾成立朱茶剧团,上演自编自演、短小精炼的节目,歌颂人民自由得解放,歌颂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政权、扩大红军、支援前线等。文革期间,以青年为主组建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用通俗易懂的节目宣传群众、教育人民、鼓舞人心。木偶戏班——“飞凤堂”,始建于土地革命前夕,有二十来本剧本,上演于各地村乡。历年来村中基本保持三支舞龙灯队,每逢新春活跃于邻近乡村。2003年成立茶溪琴弦乐队–十班,服务于节日喜庆。

九、景观寺庙

茶溪村山清水秀、风景秀丽,明嘉靖元年壬午岁(1522年)文人陈论公第十二世孙陈翔公曾作“八景诗”,这“八景诗”是:

锥峰文笔

拔萃锥峰仰独尊,静而有寿古今存。

青苍高碍鸿蒙日,博厚长封叆叇云。

雨足三冬铺地秀,月明五夜写天文。

奋然取作中书用,留镇茶溪毓后昆。

三峡清流

三峡清流色若蓝,洋洋美盛碧潺湲。

静深有本鸢鱼著,周遍元涯度量宽。

脉落分明渣滓净,根源溥博化工闲。

滔滔昼夜长如是,一息无停道共涵。

西潭印月

夜静无云万籁收,一轮明月印津头。

涵空皎洁玻璃莹,彻底澄清玉镜浮。

浴罢嫦娥归洞府,庄成仙女出沄州。

一般清兴真堪泳,且学袁宏夜泛舟。

东岭青松

层峦耸翠镇于东,中有苍松独傲冬。

得地盘根欺雨雪,参天劲节走虬龙。

不劳人事栽培力,应得乾坤造化功。

莫道大材难见用,曾沾君命受秦封。

南山隐豹

节彼南山际碧天,深藏玄豹势盘旋。

旦迷烟雾毛衣润,夜出林峦爪甲坚。

玉管窥来班炳蔚,金钱点破色华妍。

食牛志气多机变,将略心含智力全。

北水游鱼

如鱼巨石跃溪滨,逆水冲波活泼行。

浮藻依萍翻玉尺,扬鬈鼓鬣振金鳞。

扑腮未遂登龙志,点额空憐纵壑身。

分咐渔郎休下钓,养成头角出通津。

三闾暮鼓

日正晡时月上初,仄闻暮鼓起三闾。

轰轰疑是雷霆怒,急急犹如号令驱。

茅店唤醒行旅客,鸡窗催起读书徒。

夜深梦觉无遑寐,却令人怀楚大夫。

五显晨钟

奕奕宫祠近碧流,晨钟追蠡出林丘。

一声惊觉庄周梦,几杵忙催杜甫游。

唤出朝曦升海宇,催沉晓月下江楼。

书生深省难成寐,早起南窗力进修。

村界内的筠竹圆、天门寺颇负盛名。筠竹圆寺建于元朝,距村中心点五公里,寺院有粮田12亩,山林60多亩,粮食、经济自给有余。土地革命时期,红军主力北上长征后,新杭县苏维埃政府曾转移至此,组织领导地方游击队活动于邻近乡村。天门寺始建于元朝末年,乾隆三十七年(1773年)焚毁,1984年10月动工重建。相传历史上有“观音坐莲”、“天门山”、“蛇龟相会”、“左狮右象”把水口等景观。重建后的天门寺,经上级佛教协会及主持释满灵的努力,规模逐年扩大,至2005年,已有念佛堂一栋,房舍20余间,十八罗汉、二十四位诸天庙宇一栋,分散在周围山头的小庙十来座,全寺雕塑佛像共108尊,占地面积12亩。寺院至村中心点2.5公里,路面全已硬化,游人十分方便。

十、革命斗争

茶溪村是较早举行农民暴动、开展土地革命的村庄,1928年就有陈朝伍秘密活动在村中,并与罗化成紧密联系,暗中成立农民暴动队,1929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暴动,捕杀了本村土豪劣绅,没收了大土豪的财产,开仓济贫,成立了农会、革命委员会。同年9月成立区、乡苏维埃政府,农民的革命热情十分髙涨,各项苏区建设蓬勃开展起来,扩大红军、拥军优属工作更是有声有色。当时茶树下有178户906人,其中16-50岁的青壮年男人231人,扩红时报名参军的有224人,占青壮年总数的95.8%,参军后有49人牺牲在战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贡献了宝贵生命。

妇女们也不甘落后。男人上前线,妇女们承担种地、砍柴、抚养小孩、照顾老人,还积极投入抬伤员、运粮食等战争的后勤工作。为了赶做慰劳红军的布草鞋,经常干到通宵。

1933年,茶溪设有福建军区留守处、政治部、兵工厂、被服厂、中药房、医院、残废院、保卫科等机关,谭震林、邓子恢等均在茶溪进行过革命活动。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出闽西后,敌人向苏区发动疯狂进攻。11月,根据上级指示建立了游击队,由陈从武任队长,陈开榕为党支部书记,以筠竹圆为据点,开展游击斗争。1935年冬,敌人进犯茶溪村,游击队与敌人展开激烈战斗,打死打伤数十名敌人后灵活隐蔽,撤出阵地。敌人窜入村里,将群众财物洗劫一空,笨重家具也被砸碎破坏。不久,敌人采取移民并村的恶劣手段,并大肆清剿苏区工作人员、红军家属,重则被杀、强嫁妻子、强卖儿女、全家灭绝,轻则罚款。但茶树下人不屈服,神出鬼没地袭击敌人。1935年秋到1936年春节,短短几个月间,游击队组织了袭击南阳五谷庙、天后宫第十师一部驻敌、涂坊扁岭办事处、苦竹山敌军钟绍葵部等。不断打击敌人,大长了人民的志气。此后敌人严密封锁,茶溪人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各种巧妙方法为游击队送物送粮送情报。1937年秋以后,根据上级“化整为零”的指示,有的游击队员加入闽粤边境刘永生部继续打游击,有的隐蔽潜伏,待机行事。

新中国成立后,茶溪村被上级评为“革命基点村”。

附:较大自然灾害

1. 1962年农历12月19日下午3时许,甫背塘塍坎下失火,两堂房屋化为灰烬,受灾22户。

2. 2005年农历5月5日上午大村里香花树下屋里失火,烧毁上厅和右片横屋数间,9户受灾。

附:

茶溪村历任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名表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备注

陈永汤

书记

1966-1973

陈乃洪

书记

1974-1976

陈居仁

书记

1977-1980

陈以春

书记

1981-1994.5

陈燕安

书记

1994.6-1995.6

陈明章

书记

1995.7-1995.10

陈志华

书记

1995.11-2003.5

陈森从

书记

2003.6-

陈廷辉

大队长

1965.10-1976.12

陈以春

大队长

1977.1-1979.12

陈宜彬

大队长

1980.1-1981.12

陈永清

大队长

1982.1-1984.9

陈叶辉

村主任

1984.10-1986.12

陈德魁

村主任

1987.1-1994.5

陈明章

村主任

1994.6-1995.6

黄石连

代理主任

1995.7-1995.10

陈以春

村主任

1995.11-1997.5

陈从安

村主任

1997.6-

喜欢本篇文章请右下角点一朵小花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有话说?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参与讨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