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槲包
文/张淑清
我妈已经有八十多天没跟我说话了,她长眠在老家东坡山脚下,坟上已经长出了青青的草。不知道这八十多天里,她可想过我?我可是每天都会想起我妈,尤其这几天,我更是想念她,想起每年过端午她都会迢迢千里托人给我捎槲包。??
去年过端午我妈给我捎的槲包,我吃到过年都没吃完,我玩笑般地跟文友说,我的槲包一月吃一抓(量词,一抓槲包两扇儿),吃到四月,我妈给我再捎来新的槲包,我就能月月吃槲包了。可没想到我妈在今年二月十三猝然离世,再也不能给我捎槲包了。冰箱里留下的两抓槲包成了我妈包的最后的槲包。
小时候端午前几天,我大(父亲的称呼)就把谷子打成米背回来,我妈就开始又是簸,又是拣,把那黄灿灿的小米粒收拾得干干净净。用水泡上以后,再反复淘洗,一个盆倒一个盆,筛一次又一次,防止有漏网的“沙粒儿”。经过我妈这一道道严格筛选,我们家的槲包可以放心大胆地吃,绝对不会硌牙。我妈包的槲包大小正好,不长不短,不宽不窄,不肥不瘦,看上去很匀称,很棱整。我觉得我妈包的槲包最好吃,超软、超粘、超甜。所以,在“倔强”的少年时代,我只吃我妈包的槲包。??
后来几年,我爷爷收拾了一片荒地,专门种谷子,谷子长势很旺,年年好收成。包槲包的原材料充足了,我妈年年端午都要包好多槲包。其实家里除了我爷爱吃槲包,其他人都马马虎虎(就是吃也中,不吃也行的意思)。我妈血糖高,不能吃这又甜又粘的食物。我大压根儿不爱吃,我是偶尔吃一个,俩弟弟、弟妹和侄子侄女不太喜欢吃。我妈包下了槲包,给亲朋好友送,给左邻右舍送,最终筛子、箩头里面还是摆得满满的。好久吃不完,天天馏,却不见大家积极地去吃。她就开始唠叨了,下一年再也不包了,老是没人吃。??
可是到了下一年,她还是早早就开始拣米、泡米、泡豆、洗槲叶。这两年我妈生病了,饭都做不好,但是过端午时,槲包她还在坚持包。她说槲包槲包就是“胡包”的嘛,不讲究。可实际上,她包起来,还是认真地把槲包叶压得有棱有角的。??
小时候过端午节,包槲包时,我也是跃跃欲试想包上一扇儿试试,可我妈就是不同意,说包得不严实就会煮漏了,我只好百无聊赖地帮她捉槲包(她包好一扇,我两只手拇指在上捏着槲包平端着,防止槲包散开)。一直到我上初中,基本能模仿她的手法,把槲包包得像模像样,她才让我配合她一人一扇地包。可是上学的时候,端午节不一定刚好能在家,所以我们娘俩配合包槲包的机会也是极少的。现在想起来,老是记得我俩坐在廊下,两双手铺叶、捞米、撒豆、裹叶、灌水、封口……行云流水般包槲包的画面。??
以往年过端午,我妈都会捎来槲包,我们也吃得心安理得。可是今年端午节,没有槲包了。临近端午,我竟然有些无端的焦灼。我问老公,端午咱们包槲包吗?他说,不包。我又问儿子,端午咱们一起包槲包吧?儿子说,随便。但我的心里不知道怎么就升起一个“必须包槲包”的念头,离端午越近就越清晰。没槲包的端午节不像端午节呀。早上上班走的时候,我顺手泡了红小豆、红枣。中午又从超市买了黑米、江米、藜麦,一进家门就先淘米、泡米。等到下午四点半,我和儿子就开始包粽子、包槲包,儿子的手也是蛮灵巧的,粽子自己能独立包,我只负责系带子就行了。接着包槲包时,他便成了我小时候的角色,负责“捉槲包”。包槲包,讲槲包的来历,儿子很安静地听,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以前,那个云淡风清的午后,我和我妈坐在廊下不紧不慢地包着槲包……
此刻我似乎明白了我妈为啥要年年包槲包,而且还包得那么多。一定是外婆传给她的,端午包槲包,馈赠亲朋,来往走动才显得亲热。一家人热热闹闹吃槲包,这样过节才有意义吧。其实也就是我们现如今说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大张旗鼓地包槲包,一套流程年年重复,儿女们耳濡目染,就学会了包槲包,端午的槲包就会一代一代往下传。
我今天也像外婆、妈妈一样,包粽子、包槲包,给家人吃,给朋友吃,让端午节过得有仪式感,让妈妈包的最后的槲包变成永远的槲包。
作者简介
张淑清,卢氏县双龙湾镇龙驹村人。喜欢独自清闲,静静地读书。
往期回顾
●外婆的村庄
●端午的味道
●月亮牙儿
●灯笼河
●何当共剪西窗烛
●圪台儿
●写给婆婆
●锣鼓“锵咚锵”
●年来年往
●永别了,我的母亲
●蒸 馍
编者推荐
端午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历来有“吃粽子,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一系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活动,但对我们豫西卢氏人来说,过端午就是吃槲包。槲包是我们卢氏人特有的特产美食,槲包是亲情传递的媒介,是母亲的味道与浓浓的节日气氛,也就是作者所说的生活的仪式感。作者用朴素的文笔,炽热的感情,写出了勤劳的母亲每年端午节认真细致包槲包,尽管自己不吃,但送亲朋好友、送左邻右舍、送千里之外的女儿,如今,母亲去了,再也吃不到母亲包的槲包了,但要把母亲的美德、母亲味道的槲包传承下去。写的是槲包,忆的是母亲的味道和浓浓亲情。又一个端午节来临,请欣赏我们文苑主编淑清老师的美文《最后的槲包》。(张 瑞)
卢氏文友群主办
文学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宋海峰 李宏文
周天鹤 董建中韩成章(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
文苑总编:知 和
执行主编:张淑清
副 主 编:卢 辉
责任编辑:张 瑞 张欣燕
邹楠程向楠
刘 欣 蔡春苗
文字编辑:张 瑞
排版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LSWY1818@163.com
广告招商详询
微信号:cxn294010980
lsm1685786966
卢氏文苑为高考加油!
欢迎关注卢氏文苑,点击“写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评论!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