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计划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恰利利恰利》教学设计
盐城市松江路小学?王晓雪
教学内容:
苏少版第七单元《恰利利恰利》
教材分析:
《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 歌名来自于歌曲中的印尼语衬词,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印尼农家人在田间耕作劳动时的热闹景象。全曲共五句,除第五句衬词的节奏有些变化外,其余全部都以基本节奏型X XX X X | X X X|贯穿全曲。虽然相同节奏型反复出现,却并无单调冗长之感,反而更显纯朴和欢快。第五句分成两个声部,第二声部先唱,第一声部是第二声部节奏的浓缩和模仿,用“P”的音量衬托在第二声部的长音中, 好似回声的效果,使人感到意犹未尽。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恰利利恰利》,感受体验印尼的音乐风格特点,从歌声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生能通过学习演唱简单的二声部合唱、创编简单的律动进行表演,能发挥想象力,运用自然地声音和简单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3.通过唱、跳、奏培养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探索和共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较好地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并能用多种方法感受歌曲,体会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二声部合唱要配合得自然、和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小朋友们,一节快乐的音乐课开始啦,让我们随着音乐先来动一动吧!(随音乐跳一跳齐唱部分)
师:大家跳得太好了,接下来老师再做一遍,请你观察老师加了什么?(加入恰利利恰里恰嘣嘣……)
师:大家听到了什么?请你模仿老师的节奏来读一读。配上旋律我们来唱一唱!
师:大家唱的真不错,那,你知道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吗?其实这是印度尼西亚人们开心时所说的衬词,说到印度尼西亚,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走进印度尼西亚,一起去看看那里的美景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衬词的读以及唱,初步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根据学生的能力为其编排合适的律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里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节奏有进一步的印象。
2.简介印尼(风景图片,最终定格在田间劳动场景)
师: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为“千岛之国”,由于那里的火山十分活跃,又被称为“火山之国”,印尼最有名的旅游胜地就是巴厘岛啦!那里风景如画,四季如夏,海天一色,每逢节日,能歌善舞的人们就会穿着美丽的民族服装翩翩起舞,看!大片的农田,勤劳的人民正在做什么?
3.师:他们边劳动边唱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的歌声里唱了什么?(初听歌曲)
二、学唱歌曲
师:小朋友们听得真仔细!每天,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们早早的就来到了田间,他们有的在用力地锄地,有的在小心的撒种,这样一副热闹的场景让老师也忍不住想唱一唱!
1.师范唱齐唱部分。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歌谱里有熟悉的旋律?那我们来接龙唱吧,第一行旋律我来唱,小朋友们唱熟悉的部分。(师生接龙)
师:上面一行的旋律我们来学一学,请你唱谱!大家有没有发现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原来第二句就是第一句向下搬了个家,这种音乐创作手法叫做“模进”。让我们带入歌词来唱一唱。
师:接下来我们跟琴完整的唱一遍第一部分吧!
2.完整演唱齐唱部分
设计意图:将第一、二乐句单独唱谱是对“模进”进行初步的了解,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唱谱和简单的乐理了解是较为符合他们的能力学习的。
3.加入伴奏
师:大家的歌声这么动听,老师也想加入你们,我用非洲鼓来给大家伴奏吧。请你观察老师是用手摸节奏和方法来演奏的?(请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来学习节奏)
师:田间的快乐的歌声四处飘荡,他们相互用歌声交流,你们能用相同的歌声跟我配合吗?
师:请你保持这样的节奏不变,看看老师有什么变化?
4.师生互换演唱双声部的部分,逐步加入长音、十六分音符节奏。
设计意图:将二声部简化,从模仿慢慢过渡到声部合作,让学生通过三次师生配合把合唱部分学会,既达到了合唱的目的,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趣味性和注意力。
5.出示合唱谱
6.师生配合,也可生生配合。
师:大家完成的非常棒,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唱的合唱歌曲《恰利利恰利》。下面我们完整的听一遍!
7.出示齐唱乐谱,完整聆听。
师:大家可以跟着音乐完整的唱一遍吗?我们来试一试吧!
师:大家唱的太棒了,老师仿佛看到了印尼的人们边唱歌边劳动的快乐场景,在演唱合唱部分时,大家有注意到我们的合作像生活中我们知道的一个什么现象吗?(回声)
8.加入强弱再次完整的演唱歌曲。
9.加入动作、非洲鼓分三个小组完整演唱歌曲,注意强弱。
师:热情的印尼人们特别喜欢我们的歌声,让我们也送上一个礼物给他们吧!老师把大家分为三组,歌唱组、器乐组、舞蹈组,咱们开始表演吧!
六、小结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这么短暂,今天我们用歌声跟印尼的朋友一起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最后让我们一起唱着歌走出教室吧!
《望月节》教学设计
盐渎实验学校 刘晓丽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欣赏课《望月节》
教材分析:《望月节》是动画片《宝莲灯》的一首插曲,片中是望月祭祀时的音乐。这段音乐带有电子音乐元素,节奏感强,又不失民乐风格。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藏族歌唱家宗庸卓玛演唱,她空灵的歌声,仿佛把人带进了原始、神秘、充满野性的梦幻世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动画片《宝莲灯》中的配乐《望月节》,感受人声与乐队合作的效果。
2.分段欣赏音乐,充分发挥想象,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相应的乐段。?
3.在音乐活动中体验音乐所营造的神秘、美好的意境。?
教学重点:听辨音乐的声部组成,体验音乐意境。
教学难点:根据音乐进行相应的动作和表演。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播放《卖汤圆》学生进场。
2.提问:中国哪个传统节日吃汤圆?元宵节那天还要干什么?朝鲜族人民在这一天也要过一个节日,知道什么节吗?——望月节,传说动画片《宝莲灯》里的人物二郎神想要一手遮月,当地的部落民众非常恐惧,所以举办的一个盛大祭祀活动。望月节就是《宝莲灯》里的一段配乐。
二、音乐欣赏
1.段一
第一遍听,问:听听看是什么乐器声一直贯穿音乐始终?
师:听出来是什么乐器的声音贯穿始终?(鼓)今天老师把鼓也带入了课堂,这鼓声有什么变化?师奏(前面疏松,后面紧密,节奏发生了变化,变得紧张)除了鼓声你还听到一个什么响亮的乐器声?(嚓)
师示范嚓并让个别学生练习。
师:用身体的什么部位模仿嚓声比较合适?(听音乐,师敲鼓,学生用拍手模仿嚓2次)
师:除了鼓声和嚓声,还出现了什么声音?(女声)。
下面这段是女声,请你听一听节奏上有什么变化?(越来越快,节奏变化,变得紧密)
师:让我们完整地听这段音乐,数一数这个乐句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乐句的结尾相同吗?(3次,第一句出现女生,后面还加入鼓声;第二句前面是女生,后边有男生伴唱。)。
师:男生的声音怎么样呢?(铿锵有力),模仿男生,你觉得此时此刻部落民众想要做什么?(想用震撼的声音吓跑二郎神)用动作表示,跺脚声要整齐有力,因为二郎神可强大了。(跟音乐做。)
师:有了你们的加入,部落民众气势可强大了。那你们觉得有没有赶走二郎神?我们一起到第三句中去寻找答案,(赶走了)因为最后男女生很自豪,再加上鼓声,让我感受到他们成功地赶走了二郎神。
师:完整的表演A段,恭喜同学们帮助部落群众成功地赶走了二郎神。
2. 段二
师:听一听,与A段音乐相比,B段音乐在情绪上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变得更欢快了)为什么会变欢快了呢?是不是加入了什么特殊的乐器呢?(木琴,清脆、颗粒感强)
师:男生和女生分别为节奏一和节奏二创编动作。女生彩带,男生声势。
师:放B段的第一段音乐,节奏一和节奏二是如何配合的?(一组是1个节奏一+3个节奏二,共五组;第六组是1个节奏一+1个音)男女生配合。
师:接下来听一听节奏一出现在哪里?是前半段还是后半段?(后半段)出示图谱。
师:再听一听这段音乐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来他们赶走二郎神后,庆祝胜利,热情已经达到了极点,最后的火苗越烧越旺)
师:听听看最后出现了几次火苗?(9次)最后一下加上嚓。(女生彩带,男生拍腿,最后拍手加嚓)
请同学们完整的表演B段音乐(B段音乐让我无比激动)
3.介绍电子合成器
师:这段音乐中,我们听到了男女生的声音,还有鼓声、嚓声、木琴声,其实还有许多特别奇妙的声音比如我们最后的火声,还有(水、风)知道这些声音是由什么发出来的?(电子合成器)
简介电子合成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乐,把几百种音源进行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键盘操作,键钮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让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是电子琴的一种更高级的发展。
三、合作演绎
师:望月节的A、B段音乐到此就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完整聆听音乐,用自己的动作、歌声来完整地表演这场庄严、肃穆、激情无比的祭祀活动。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动画片《宝莲灯》中的配乐望月节,通过唱跳奏演的形式一起呈现了一场远古时期的盛大的祭祀典礼,我们乐在其中,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在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下课!
《隆里格隆》教学设计
???????盐渎实验学校?崔秦勤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唱歌课《隆里格隆》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京韵的儿童歌谣,由王安国老师编曲。全曲歌词均为衬词“隆里格隆”,极富童趣。“隆里格隆”是戏曲艺人哼唱旋律惯用的衬词。这首简单而富有立体效果的二部轮唱曲为一段体结构,五声宫调式。二声部的轮唱生动地模拟了京剧的腔口与热烈气氛,简单易学,朗朗上口。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能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过门音乐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对戏曲的热爱。
2.???? 通过模仿、表演等音乐活动,学会演唱过门音乐,体验京剧的魅力。
3.???? 能学会唱京歌《隆里格隆》的一声部,并将歌曲的神韵体现在表演中,简单哼唱二声部。
教学重点:
?? 一声部旋律的学唱
教学难点:
?? 在音乐活动中唱准二遍结尾句
教学过程:
一、听京剧
1.教师演唱《苏三起解》片段。
2.引导学生说出教师演唱的是京剧。
3.师简介京剧。
二、学唱过门旋律
(一)学唱过门旋律A
1.师走圆场,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眼神、动作。
2.请生单独;集体女生;师指导,亮相。
3.师哼唱“隆里格隆”—衬词。
4.学唱旋律A。
5.在教师的带领下加上肢体动作演唱。
6.师出谱,生看谱唱。
7.生完整演唱,师加动作。
8.分组请一组学生演唱,一组学生加动作。
(二)学唱过门B
1.???? 师弹唱(旋律B),生听赏。
2.???? 师指导学生一小节的学唱,用柯尔文手势辅助教学。
3.???? 请生听一句旋律,唱一句歌谱。
4.???? 重点解决第5小节m —l,的音准。
5.???? 请学生完整随钢琴演唱。
6.???? 波音记号的练习。听老师演唱,和学生演唱作比较,有哪几处不一样。
7.???? 着重练唱,引导学生加辅助动作,帮助学生唱准。
(三)拓展
1.创编旋律,学生思考怎样组合创编。
2.选择自己喜欢的组合,展示。
3.启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组合,为接下来教学做铺垫。
三、新歌学唱
1.师完整演唱歌曲(一声部),请生找熟悉旋律。
2.学习结束句2红色块部分。
3.识谱、学唱
4.填词
5.完整看谱演唱,加入红色块部分,提示学生注意反复记号。
6.师加入二声部演唱。
7.请学生演唱二声部,引导学生注意声部的和谐。
8.相互评价,请部分学生做票友,在精彩处鼓掌喝彩。
四、拓展
(一)表演
1.请全班分声部加动作表演唱《隆里格隆》。
2.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记住过门音乐,喜欢戏曲片段。
(二)欣赏
1.欣赏童声演唱的京剧版本,聆听不同的戏曲片段。
2.对比欣赏,激发学生学习、表现戏曲的热情。
五、交流
引导学生知道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需要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编辑:董津池
审核:唐青松?崔秦勤
统筹:赵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