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死于心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

. 来自薬medicine 00:00 03:29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一年,大概是因为我懒,而小部分原因则是我越来越浮躁,急于在所有时间的消耗里面榨取最立竿见影的收益。当然了,在这本书的阅读上面,这很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经常我需要一些足够到位的状态,才能够静下心来,让自己尽可能地进入故事里去理解和体验。而不是去管手机有没有新消息,又或者是被外界的环境轻易干扰。

墙壁上的挂扇仍然在不知疲倦地左右摇摆,窗外面的天空变得阴阴沉沉,闷热早已经渗透进室内。有人收拾东西准备离开,小心翼翼地把凳子提起来悬空,推到桌子底下再轻轻放下。有人则刚刚抵达,把离开的人的动作再倒序重复一遍。我合上书,下意识看了一眼手表,五点二十三分。

心碎,我觉得创造这个词语的人是天才。

这两个字连在一起说,就好像同时被赋予了更强大的精神力。似乎是在说这样一颗让我的肉身得以存活的心脏,当与爱扯上关系的时候,就会变成更加脆弱的什么东西,比方说是玻璃杯、是镜子、是瓷碗,是任何曾经在你眼前破碎过的东西。它们在破碎的时候掷地有声,它们的破碎过程不可逆转,如果仅仅是这些随时可以被替换的物品都足够让你感觉难过甚至心头一紧的话。

那当我在说心碎的时候,你确定你真的明白我在说什么吗。

想起来我之前说,年轻的最广泛用途是用来把人的心摔碎。现在想想其实说得也不太对,心碎和年龄的关系并不大。就像我以为我曾经真的心碎过,但其实并没有,那充其量只配称得上心痛。其实年轻的最广泛用途是用来让人误以为自己心碎过。

至今脑海里都深深记得书里面的一段话,他说「我已经变得过于自给自足,再不需要任何人。当我认识到不管哪一个人对自己来说都是那么无足轻重时,我感到自己的心都要冷了。」

所以我也偶尔在想,如果必须要经历心碎的话,爱无能和不被爱,到底哪一种才会更容易熬过去一点呢。我不说哪一种会更好一点,因为这根本就谈不上好。这两者都只是纯粹和绵长的折磨罢了。或许你将会看到,看到我们正拼命在其中找到一些类似于好的东西,比方说自省、比方说懂事。但这并不是在说我们真的心甘情愿,也并不表示我们真的有享受其中,这只不过是我们为了让自己能够更容易熬过去,而不得不做出的努力。

总的来说,我始终觉得自己只是在说一些事情,而不是在故意说一些悲伤的事情。毕竟每一个人的快乐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有的人自给自足,有的人需要积极正面的东西,而有的人则可以负负得正。

我们没有办法去了解全部和看到所有,所以说看清事实的局部当然会是很好的事情,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白自己,帮助我们体验到在欲望来临之时,想象是如何被拓宽了边界,情感是怎样被放大和增强,以及是掉入关系的洞穴之后,血脉如何喷张,心跳怎样加快。

如果你觉得自己正在或者将要死于心碎,无论如何,不要害怕,也不应该去害怕。毕竟,欲望的每一次重新升起都是一种形式的新生。因为在欲望离去之后,它究竟是否会重新升起,谁也没有把握。

这就像叶芝诗歌中所写的那样
「我死了许多回 —— 许多回我又活了过来」

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