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心事当拿云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少年心事当拿云 来自四川省弘博中等专业学校 00:00 08:46 配音:张龙鑫(学生)
少年心事当拿云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求知不仅对于哲学家是最大的快乐,对其他人也一样”。因为每个人都对这个世有着蓬勃的好奇心。
这些可爱的同学们也一样,他们是这样的少年“看春风不喜,听夏蝉不烦,感秋风不悲,见冬雪不叹,遇不公不允敢面对”。
这群与平庸相斥的少年,在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学着竭力去感受它,不应把它虚掷,把一切献给无知。
但是在拥有一样东西的时候,往往无法同样拥有对它的感受,青春时代就是这样。无论过来人怎样去赞颂它的美好,纯粹和蓬勃。
但也许当事人只觉着困惑和不知所措。我常常想语文课堂能够带给他们什么?如何去唤起他们心中对于真善美的感受与向往?如何去完成心与心的交流与碰撞?
我所理解的“贴心”正如鲁迅先生对友谊的理解一样“是心与心的真诚相待,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所以我希望并也在努力做到在课堂上分享知识,启迪思考。
虽然这样讲来,确实不够具体,但具体到每一个篇目的讲解中,人文精神的传达始终贯穿其中。从“思无邪”的《诗经·小雅·采薇》,富于雄辩之才的《寡人之于国也》,想象瑰玮奇绝的《离骚》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精神财富了。
这些文采富艳,风清骨正的文章滋养了多少干涸的心灵。我想,这些就是这些少年人孜孜以求的。
如果说确有一个标准可以划分我们所面临的世界,那就从辩证法的角度出发,至少分为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现实世界代表我们庸常的日常生活,也许多姿多彩但远谈不上丰赡富足。
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与幸福最终都指向了心灵。这些深沉的心灵都藏在一篇篇文章的背后,是的,“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了,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的充塞于天地之间吗?
”正直,善良,诚实,努力,感慨,凭吊、感恩、、、、、、、、这些都不应该被看作是一个个空洞的词语,它们都有具体的故事和人物。
不论是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后的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还是,面对着赤壁古战场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轼的感慨。
我们都能够体会这种文化积淀下的文人心理,去细细的体会这种美。无论是能够激起心中何种波澜,有迹可循就好。
每次分享到这些内容的时候,都惊诧于同学们眼中的渴望与与赤诚。总有同学在课堂上,说起如何更好的去理解传统文化,以及与现代文明的接续。
只要愿意,我们所能够掌握到的知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多,但是我们的道德和智力却没有显著的提高。所以这样多的知识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来驾驭和相当的道德来约束会发生什么呢?
这引起我们广泛思考的知识与进步的问题,也许在具体课程中的德育目标中可以找到答案。总是有这样一个企望:从书中大家都可悟得如何“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当然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的去创造生活,感受生活。尤其是生活中那些特别美好的东西。
春日下过雨的早晨,地面有些许湿漉漉的,树叶好像比昨天更绿了一些,校园里的海棠花落了一地,此情此景,你骤然想起了前几天课堂上刚刚诗词,情不自禁的吟出“知否,知否,应是緑肥红瘦”,然后,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被这无限春光所感染,脚步轻盈的开始了这生气蓬勃的一天。
夏天,天色微微向晚,空气中若有若无的飘着栀子花的香气,你抬头才发现这黄昏美得这么的不近情理,夕阳照过来的时候,那种温柔的的情绪饱胀至无法诉说,只留下一阵莫可名状的渴望和惆怅。
但是,这暮色,这晚风,都会给你慰藉。秋日登高极目远眺,云天江水尽收眼底,这宇宙的阔大,时间的无穷,年华一去渺,东风暗换之,直教人觉得“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整个冬天,都在期待一场大雪,幻想着寒风凛冽,无星无月的夜晚,“风雪故人来”的情景,在风萧萧,雪霏霏之际,缺一次久别重逢,相谈言欢。也许“仅仅活着是不够的,还需要有阳光,自由,和一点花的芬芳”。
这样的阳光,自由和花的芬芳正是需要少年人自己去争取,去创造。仰望星空,却脚踏实地,“在逆风里把握方向,做暴风雨中的海燕,做不改颜色的孤星”。
这才是少年人该有的样子。希望李杜文章传递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周易》传递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气,诗歌传递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志气。
希望在伟大人格感召之下,能够做到热情而不轻佻,机敏而不狡黠,胆大而不急躁,刚直而不迂腐,沉静而不板滞,自重而不自傲。
最重要的是勇于去探索自己的命运,通过奋斗去承担起历史性的责任,能够无愧于这个时代。生活的画卷才刚刚展开,“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作者 何玉蓉
个人文章《爱丽丝?门罗小说与张爱玲小说的文学描写之比较》曾在北方文学<[J].北方文学(上旬刊),2014(10)>刊物发表
报名咨询:400-9951-074
QQ咨询:198593451
学校网址:www.schongb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