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由盛转衰
文:鼓浪隐士
曾经有人在群里问,大唐盛世的衰落与杨贵妃有关吗?虽然现在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但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唐代败于“女祸”的观点非常盛行。比如蔡东藩在《唐史演义》中,就使用了“唐乌龟”的说法。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01
大家应该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与开元盛世。但这个盛世的建立,来得并不容易。李隆基先是通过唐隆政变与先天之变,先后铲除了两大政敌——韦后集团和太平公主集团,才确立了统治地位。然而,由于从武则天后期到睿宗时期的种种弊政以及朝廷动荡,唐王朝并不稳固,存在着重重危机。
李隆基以其卓越的才干锐意进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重现贞观时期的伟业。他启用了姚崇、宋璟、张说等一大批名臣,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发展农业、兴修水利、括户授田等等),使大唐的国力蒸蒸日上,开创了繁荣昌盛的“开元盛世”。大诗人杜甫,用诗句为我们留下了当时繁荣的景象,“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豹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形象地描述了盛唐的富强。
不过,李隆基终究还是人,他无法逃脱人性的软弱。当盛世来临时,便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不再有进取精神,反而陷入了享乐当中。从开元后期开始,唐玄宗便让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掌握朝政大权,导致官僚机构不断腐化,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另一方面,为了维持边防,开疆拓土。他开始给予地方节度使以很大权力,并宠信安禄山等番将,此为造成安史之乱的重要因素。而李隆基则终日与杨玉环沉溺酒色、歌舞之中,完全无视帝国的种种危机。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一派繁华的盛唐气象,在叛军铁蹄的蹂躏下,一去不复返。
正是由于唐玄宗李隆基后期的懈怠,才导致了唐朝出现了衰退,进而引发了安史之乱。而李隆基怠政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宠幸杨玉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与贵妃的享乐之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正是对李隆基后期生活的形象描述。
因此,有人把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归结于杨贵妃就不难理解了,毕竟从表现上看,确实如此。加上儒家思想长期以来对女性的歧视,认为唐代败于女祸的观点,在很长时期里成了社会的主流。其实不仅杨贵妃,即使颇有作为的女皇武则天,在儒家理念下的评价,也是非常差的。
02
可是这个唐朝由盛转衰的观点,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并没有触及根本问题。在中华传统的君主制度中,帝王个人的好恶对于政策会产生很大影响。如果君主贤明,那么国家就会发展,反之则会走向衰弱甚至灭亡。
从中国历史看,古代王朝在开创之初,帝王一般都比较清明,他们从前朝灭亡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及因为历史环境的制约,个人贪欲会有所节制。因此,政治比较清明,官僚机构运转较为正常,为“太平盛世”的建立打下基础。但随着盛世的出现,统治者的贪欲随经济繁荣与财富增长而逐渐膨胀,进取精神被贪图安逸所取代,国家从而走向了衰弱。不只是李隆基如此,像清代的乾隆皇帝晚年也是这样。正是唐玄宗认为“大功告成”,想要好好享受的心理,才会宠幸杨贵妃。因此,杨玉环对于李隆基的负能量,只是果,而非因。认为她造成大唐衰弱,是倒果为因的。
中国历史上不乏后妃干政的事,其中有积极的(如汉代吕后、唐代武后、宋代刘太后),也有消极的(西晋贾南风、清代叶赫那拉氏)。可杨玉环虽然得到三千宠爱于一身,可她并没有明显的干涉朝政之举。尽管她的族兄杨国忠的飞黄腾达,与她受宠有直接关系,但是杨国忠能够把持朝政,根本还在于李隆基看中他善于敛财的特点,这与乾隆宠信和珅类似。
杨玉环与李隆基除了男欢女爱的人欲外,主要还是艺术的伴侣。她只是与君王享乐,并未干政。因此认为唐朝由盛转衰要由她负责,显然是有失公允。杨贵妃不像慈禧太后就有很强的权力欲。慈禧长期把持朝政,虽然其扶持洋务派有功,但她挪用海军经费建颐和园,镇压戊戌变法,盲目与列强宣战等等行为,都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她对满清的灭亡确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03
而安史之乱爆发的直接原因,乃是唐代统治阶级内部,朝廷与地方等等诸多矛盾造成的。尤其是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造成了对朝廷权威的挑战。当朝廷失去对地方强有力的统治时,内乱就必然爆发。汉代的七国之乱、明代的靖难之役都是如此。因此,唐代由盛转衰,除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外,还在于帝国权力结构出现了严重问题。因此,将唐朝衰弱归结给杨贵妃,是毫无道理的。
但是杨玉环也并非完全清白,她与李隆基为了满足奢华的生活,搜刮了不少社会财富,浪费了很多国家资源。“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诗句,都是对李隆基与杨玉环奢侈生活以及浪费资源、造成民不聊生的真实写照。因此,杨贵妃虽然不必为唐朝由盛转衰负责,但她的腐朽糜烂的生活,是要受到谴责的。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撰文:鼓浪隐士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推荐阅读▼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