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北泰禾广场(五四北泰禾广场前传,消失的溪里村 | 我家楼下003)

五四北泰禾广场

我家楼下001 | 我家住在西湖边
我家楼下002 |  在福屿小区短暂旅行

一如《鹿港小镇》里所唱到的:
“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
砌上了水泥墙,
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却又失去了他们拥有的。”

五四北,光听名字就觉得很远的地方。

它是很多公共交通工具的终点站,在五四北的房地产和商业中心还没有建立起来的时候,这里就是城乡结合部,也是我长大的地方。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住在五四北,但在同一个地方搬了两次家,这就是拆迁的魔力。

怡园小区

现在,我住在五四北泰禾后面广场的怡园小区里,它和它周围林立着的茂密的房地产,曾经都是一望无际的田野,也是我曾经的老家。

也就是说,隔了10年,我又住回了原来的地方,不过当初的土房子和田野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小区。

怡园小区建成于2006年,属于安置房,里面居住的大多是附近几个村的原来的居民,所以在这里经常可以看见一群人凑在一起聊天和大家擦肩而过都会互相打招呼的场景。

小区里的酒席

也正因如此,原来村民的喜丧嫁娶的酒席都摆在楼下,一来方便,二来大家觉得自己采购的食材要比酒店宴席上的食材新鲜许多。

这种原来村庄回迁的小区,顽强地在城市中留住了一些旧日乡村生活的影子。

五四北泰禾广场后面的小区

在小区的对面,隔着一条马路的距离,就是五四北泰禾广场。

小区门口的马路,左边就是五四北泰禾广场

在泰禾广场建成以前,这片区域没有任何的商业中心,离我们最近的商业中心是在8公里以外的东街口,这里也没有任何的超市,离我们最近的大型商超是国棉厂永辉超市,距离我们大约有十个公交车站的距离。

在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的年代,从我家去东街口来回大概需要2个多小时的时间。

所以,小时候大人们管去东街口叫“进城”。

五四北泰禾广场

十多年以前,泰禾广场和周边的闽台AD创意园、三木家园、三盛中央公园及我现在所居住的怡园小区都曾经隶属于同一个村庄,它的名字叫溪里村。

溪里村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没什么特别,以至于现在想要在网上寻找它存在过的证明和它的照片,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除了这里的居民,没有人记得这里原来是一个村庄。

当然,记得也没什么用,那只是专属于个人的记忆而已。

居住主题公园

90年代末,房地产开始进驻到五四北区域。

在我模糊的印象里,距离溪里村1.5公里以外的居住主题公园是这块土地上第一个建起来的房地产,因为当时广告打的特别多,在它周边的所有围墙上都喷上了它的广告,那是绿底白字的简单广告,上面简单粗暴地写着售卖价格:2000元/㎡。

2000,和当时的年份一样,多有趣啊。

随后的两三年里,房地产行业井喷。2002年左右,溪里村有一半的面积也被纳入了拆迁的范围,这时我也开始了第一次搬家,搬到了剩下的另一半村子里。

2008年的溪里村,它也是五四北泰禾广场的前身

一条只能供一辆小车单向行驶的小路和路两边密密麻麻的房子,是第一次拆迁后这个村子的全部,由于没有准确的门牌,所以快递永远只能送到村门口。

顺着照片里的这条路走100米,就是我的第一次搬迁后居住的地方,再往前走200米左右,就是我如今居住的地方。

短短几百米的距离,却跨过了我的童年和少年。

的确,很难把这张图里的内容和如今的时尚的商业中心结合起来,时常连我自己都觉得很不可思议。

2010年某天晚上回到家,家里是打包好的各种物件,妈妈说:“村子要拆啦,这几天之内就要搬出去,你快点儿去把自己的东西收拾一下。”

这两张图片是同一个位置同一个视角,上图拍摄于2010年,当时溪里村正在拆迁中,下图拍摄于2017年。

几个月后,我在新家的房子里远远地望着自己的旧家被挖机轻轻地推倒,一推就倒,就好像乐高玩具一样。

不同的是,它再也拼不起来了。

至此,溪里村也完全消失了。

2000年左右溪里村的大致范围

2013年,在经历过1000多个噪音不停的夜晚之后,五四北泰禾广场正式开业了。

我在泰禾广场里逛着的时候经常在想溪里村从前的样子,想着我脚下踩着的这块地方,曾经是谁谁谁的家,想起一些陈年往事,感觉不甚唏嘘,时间过的飞快,而我连个怀念的地方都没有了。

毕竟当时30万像素板砖一般厚的手机无法拍下太多的照片,只能靠脑海里碎片一样的记忆慢慢地拼凑出当年的模样。

这不是矫情,因为伴随着村庄的拆迁,我的小学和中学也都迁址了,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永辉超市

泰禾广场的正对面就是永辉超市,永辉超市入驻的比泰禾广场稍早一些,是附近居民购买生活用品的主要地方。

它开业于某一年的冬天,我很兴奋地去逛了一遍,毕竟这是当年村子里最潮的地方了。

永辉超市的旁边曾经是桥头街菜市场,即使旁边有个永辉,居民还是喜欢在这个菜市场买菜,后来市场被纳入拆迁的范围,市场里一些商贩就把卖菜的扁担移到了超市门口,贩售一些新鲜蔬菜。

我觉得这是一种奇妙的菜市场情节,很多人在超市里买完生活必需品再出来买青菜,即使超市里的菜看起来也十分不错,大家还是喜欢出来买熟悉的摊贩卖的蔬菜。

永辉超市

沿着泰禾广场门前的秀峰路往前走一点,就是象峰中心小学。

象峰中心小学是我的小时候读的小学,不过它现在的所在的位置是我曾经读的中学。

同一个校舍的旧貌与新颜

小学大门的右侧,就是地铁1号线的终点站,象峰站。

象峰地铁站

为什么秀峰路上秀山中学旁边的地铁站不叫秀峰站呢?

因为这边以前是象峰村,当然这个村子也已经不复存在了,它现在的名字叫君临香格里,就是地铁站旁边这一群高耸的建筑。

君临香格里

象峰站的后面,是一大片的工地。

如果不是有事,很少人会走到这个地方,漫天的灰尘与噪音,让人不想多待一秒钟。

在工地围挡的旁边,是象峰中心小学的旧址,也是从前我读小学的地方。这里现在几乎已经是一片废墟,左右都是被工地包围着。

象峰中心小学旧址

校门前的两棵树也有些历史了,记得小时候总是早早地到学校等校门开,夏日午后的阳光照的暖的时候,大家就会蹲在树下乘凉,有零花钱的时候就会去隔壁的小卖部买根棒冰吃。

夏天吃冰的感觉比在路上捡到一百块还开心。

破旧的牌子上勉强还能看到“象峰中心小学”的字样,这个位置曾经是小学的食堂

泰禾广场的后面就是三盛中央公园,它建成于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巅峰时期,没多久房子就被一抢而空,从前流行买房作投资,所以当时在这里晚上都见不到房子里亮灯,也见不到阳台上有人晒衣服晒被子。

三盛中央公园

穿过公园一般的林荫道,在中央公园的后面,就是篁村路,路的旁边就是汤斜村。

汤斜村紧紧地挨着三盛中央公园,一个围栏隔开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围栏里是高档的住宅区,围栏外则是平房,平房里居住的多是工薪阶层的外来打工者,虽然这里还是村落的模样,但早已没有村落里那种紧密的生活气息。

左边是三盛中央公园,右边是汤斜村

汤斜村距离泰禾广场的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空中凌乱的电线以及堆满垃圾的道路是我对这个村的第一印象。

这里有很多小店,早餐店、发廊和五金店等等,应有尽有。

电线

虽然环境相对差了一点,但是由于距离租金低而且离泰禾广场很近,这里的房源十分地抢手。

汤斜村

再往前走一些,店面的风格突然变成了各种可爱的奶茶店、炸鸡店和文具店。

炸鸡店

不用猜,有这些元素出现的地方一定有学校。

这里就是搬迁后的秀山中学。

秀山中学新址

回想起我的初中时光,居然也是七八年前的事了。正巧碰上下午来上课的学生,成群结伴有说有笑,心里居然羡慕了起来。

上课的学生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因为没有人永远年轻。这个世界又是残酷的,因为永远有人年轻。

泰禾广场的另外一侧是闽台AD创意园,是一个以广告和创意为核心的创意园区,这里聚集了很多广告创意公司。

闽台AD创意园入口

沿着创意园往前走一些,就是宝溪境。

宝溪境是从前我们村子里的一座小庙,里面供奉着陈靖姑和猴王像,猴王像上横幅就绣着“丹霞大圣”4字,据说,丹霞大圣是齐天大圣的原型。

宝溪境

每到过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之时,村民都到境里来烧香,保佑来年风调雨顺。

在溪里村拆迁之前,宝溪境每年都会组织传统的游神活动,从中午一直游到凌晨,把每家每户都走过去,那是童年最快乐的记忆之一。

宝溪境里演的戏

元宵节前后,境里会邀请戏班子来唱戏,大人会带着小孩乐呵呵的来看戏,小孩子看不懂戏,又觉得神奇,总是想方设法地钻进后台,看演员化妆,倒也觉得十分有趣。

看戏的村民们

居住主题公园里有一条很长的林荫道,车流量较少,是附近居民夜跑的首选。

林荫道,通往居住主题公园

不过,居住主题公园最美的地方并不是这里,而是道路尽头的罗马柱。

罗马柱

置身于两排超级高的罗马柱中间,有一种置身欧洲的错觉。

从前,很多摄影机构的婚纱照都喜欢在这儿拍,后来不知道怎么渐渐地就没什么人拍了,加上这里的居民一般也不会从这边出入小区,所以这是一个难得安静的地方。

傍晚靠在柱子上看夕阳,也是件挺美好的事儿。

毕竟,这是唯一一块17年都没怎么变化的地方了。

看着家乡发展的越来越好固然是一件好事,可偶尔也会怀念从前生活在村子里时人们走在路上互相问候的温暖和街边小摊冒着的热气。

一如《鹿港小镇》里所唱到的:“听说他们挖走了家乡的红砖,砌上了水泥墙,家乡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却又失去了他们拥有的。”

五四北泰禾广场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