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冲突的根源
最近的巴以冲突爆发后,大多数评论都在强调哈马斯组织不惜以平民生命为代价的极端恐怖行为,而下面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明白:事情还有另一面,同样重要的另一面……..
首先要知道一个关键词:
Nakba
Nakba(纳克巴),“大灾难”之意,在巴勒斯坦人的语境中,特指一件事:
1948年,70余万巴勒斯坦人踏上逃亡之路,永远告别了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他们为什么要出走?又为什么不能再返回?
1947年底,联合国通过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分别建国的184号决议案,当时很多巴勒斯坦人就居住在即将成立的新国家以色列境内。然而,这就是他们必须要走的原因吗?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在如今以色列的人口组成中,犹太人最多,而排在第二位,占总人口20%就是巴勒斯坦人,或者准确的说是阿拉伯人。这些阿拉伯人拥有以色列公民身份,和主体民族犹太人一样投票,当兵,纳税,享受各种社会福利。
具体来说,当年居住在以色列境内的巴勒斯坦居民,走了70多万,还剩下15万,上面所说的占总人口20%的阿拉伯人,就是这15万人的后代,现已繁衍生息到了189万。
这种情况,与现代文明国家的标准相符合。犹太人确实有权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也应该允许少数民族存在,并且少数民族也应该享有作为一个公民应有的一切权利。
出走的70万与剩下的15万,命运大不同,前者及其后代变成了周边国家的政治难民,而后者则成为人均GDP4.3万美元的以色列国的公民。
那么,为什么要走呢?
70万人当年为什么要走?
这一关键的问题,答案有两个版本:
以色列版本:当年告诉他们不要走,留下来会获得公民身份,会得到保护,但是他们的社区领袖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号召群众离开,以示抗议,等到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战争结束后,把犹太人赶走,再重返家园。
巴勒斯坦版本:联合国决议通过后,特别是英国军队撤离后,犹太人民间武装(当时没有正式建军)开始攻击阿拉伯社区和村庄,强制驱赶居民,或是采用威胁的办法,制造战争恐惧,迫使人们离开。
简单的说,一边认为是自愿走的,另一边认为是赶走的或吓走的。
从常理上推断,第二个版本更具真实性……
巴勒斯坦人,与世界任何地方的普通百姓一样,只想过平安日子,没有那么多种族,宗教,政治上的热情,如果不是出于极端恐惧,他们不太可能放弃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
以色列人所说的情况,即在领导人的鼓动下离开,也许存在,但绝对不是大多数人出走的主要原因。
另外,以色列人有充分的动机去恐吓阿拉伯人,迫使他们离开。
如果阿拉伯人不走,就有80多万人,而犹太人当时不过50万人,尽管有源源不断来自欧洲的犹太移民,短期内也未必能占多数。而建国迫在眉睫,如果依然保持阿拉伯人80万,犹太人50万的现状,那么建立一个“犹太国”的梦想就会落空。
事实上,等到阿拉伯人一走,以色列人便把他们留下的土地房屋收归公有,以迎接新到的移民,有些村庄干脆全部拆掉重建。
如果说在“70万人因何出走”这件事上还有点争议,在另一件事上则毫无争议:70万人再也回不来了……
70万人为什么无法返回?
人们出于一时恐惧而背井离乡,完全可以理解,等到恐惧消除后,再重返故土,更在情理之中。
可是以色列当局认为,当年建国时离开的70万人不是本国公民,未经许可不能入境,而他们遗留下的财产,属于”被抛弃的财产”,由政府负责处理,因此引发的争议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政治问题,需经巴以双方谈判后一揽子解决。
甚至有一部分人,当时离家避难到了另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仍在以色列境内,这种人虽然可以取得公民身份,但他们原来在家乡的财产也同样被认定为”被抛弃的财产”。
很多人知道联合国在1947年底通过了184号决议,即巴以各自独立建国的决议,1948年5月以色列国正式成立,就在此前后,70万巴勒斯坦人大逃离。
但很多人不知道联合国在1948年底又通过了194号决议,内容是”巴勒斯坦人民返回的权利”,其中说:
【愿意返回家乡并愿与邻里和平共处的难民,他们的要求应该尽早得到允许;不愿返回的难民,他们的财产应得到赔偿……】
对于184号“建国”的决议,以色列坚决执行,对于194号“返回”的决议,以色列坚决不执行,70多年坚决不执行。因为一旦执行,以色列就不再是犹太国…..
对巴勒斯坦人来说,这就意味着:Nakba
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70万巴勒斯坦人离开故土,变成了寄人篱下的政治难民,而且世代积累的土地房屋全部丧失,从此一无所有!
半岛电视台8年前拍摄了专门讲Nakba的纪录片,其中一段是记者采访一位当年逃难的老人,问他是否还记得自己原来的房子。
老人清楚记得房子的每一个细节,房子是两层的,每一层都有四个房间,他在楼顶种了葡萄,在院子里种了无花果…..
在Nakba发生的1948年后,他再也没回去过…..
半岛电视台调查后发现,那房子居然还在:
象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类似伤痛的回忆。有的老人说:我走的时候才6岁,现在已经70多了,还是回不去……
这种伤和痛,非语言所能形容;这种伤和痛,会传到第二代,第三代…..
在平时从不涉足政治的巴勒斯坦普通百姓眼中,这不是侵略,又是什么呢?
原来过得好好的,突然来了一群犹太人,要在这里建国,然后双方发生冲突要打仗,不得不逃难,逃难之后自己的财产就被犹太人没收了,而且从此再也不能返回家园,因为“故土”已是“外国”!
这就是巴以长期冲突的起点,也是巴以仇恨的根源:
巴勒斯坦人被剥夺了回家的权利!
是战还是降?
被剥夺了回家权利的人,当然要战,要打回老家去!
可是现实太残酷,六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版图不断扩大,阿拉伯人屡战屡败,看不到通过正规战争取得胜利的任何希望。
于是就有了自杀式袭击等恐怖主义行动,希望凭此使对手时时刻刻处于恐惧中,最后不得不妥协让步。
真正的,有组织的,长时期的恐怖袭击就是在巴以冲突中产生的,不论是原来的法塔赫,还是现在的哈马斯,都搞这一套,自杀袭击者被奉为“民族英雄”。
可是长期的恐怖袭击也不见效,以色列反而越来越强硬。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革命意志的消退,原来领导人民的反抗组织逐渐堕落为营利机构…..
普通的巴勒斯坦人对这一点非常清楚,在半岛电视台的采访中,有一位老人感慨的说:现在的爱国就是领袖们的腰包,就是他们能造漂亮的房子,吃豪华的宴席,花大钱为儿女们举办婚礼……
所以如今巴以冲突自杀式袭击越来越少,还是躲进平民区打火箭弹方便,同样可以获得各种捐助….
除了战以外,还有一个选择:降。
所谓”降”,就是完全放弃回家的权利,完全解除哈马斯等恐怖组织的武装,以联合国184号决议划定的版图为基础,通过谈判实现和平。
但是这个同样很难,一方面普通群众心中的仇恨难消,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哈马斯等组织以此为生,果真实现和平,他们就靠边站了……
既不能战,更不能降,这就是巴以问题长期无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