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办公软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 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 农村地区已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何让网购更好地服务偏远山村?农村电商“代购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26岁姑娘双手长满老茧,用坚强意志打动面试官,成为村淘合伙人 “农村淘宝”属于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宣布的千县万村计划,以线下服务实体的形式推动农村的电子商务网络覆盖。莒县村淘合伙人招募工作启动于2015年夏天。不到半年的功夫,第一批52个村淘点就相继成立。
26岁的张龙艳,是岔河村的村淘合伙人。从代购衣服、家电、食品到充话费、水电费,张龙艳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表现得“无所不能”,而她的收入来源也主要依靠代购后的商家返点。
从代购衣服、家电到充话费、水电费,张龙艳的农村淘宝服务站“无所不能”。
村淘合伙人张龙艳:这就是他们来买东西了我记着,之后来货了就划了去。
每下一单都得记,要不就错了。
张龙艳的服务站专门备有软尺,她非常娴熟地给村民测量三围。她告诉记者,这可是当好村淘合伙人的看家技能,要不然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张龙艳正娴熟地给村民测量三围,这一工作可以让她避免不少退货的损失。
张龙艳:退货太多了。怎么回事,不是穿着很肥就是穿着太瘦。我一开始我也不会啊,我是从电脑上搜的。搜了之后看看怎么量。
记者看见,小店里来往的客人络绎不绝,要买的商品更是五花八门,大家伙都围着张龙艳,你一言我一语。
前脚刚送走几个顾客,后脚就有另一批顾客上门,张龙艳还得抽空替大家伙收货,提醒村民们来取快递。 一上午的时间,张龙艳忙得晕头转向,中午饭也顾不上吃。可是村民们一句暖心的评价,就让她浑身又充满了力量。
对于村淘合伙人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张龙艳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
2015年8月,张龙艳听说了农村淘宝招募合伙人的消息,她想也没想,就报了名。26岁的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6年前,为了给女儿做血管瘤手术,她和丈夫不但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负债6万余元。张龙艳的丈夫是工地建筑工人,每个月的工资刨去一家人的开销,所剩无几。
她最大的梦想,就是改变这样的生活状态。然而,当她来到村淘合伙人面试点时,面试官的一句话却像一盆冷水,让她从头凉到脚。
阿里巴巴农村淘宝资深运营经理殷经武:最起码的话,你要懂互联网,你要懂操作电脑最基本的办公软件,基本懂一些网购的经验。
张龙艳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不单从未在淘宝上买过东西,甚至连打字都很吃力。
张龙艳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连打字都很吃力。面试官说的办公软件,对她来说更像是在听天书。
眼瞅着机会就要溜走了,张龙艳急得眼泪直流。
张龙艳的倔强劲儿上来了。她把自己那双因为割草磨得全是老茧的手伸出来给现场的面试官看。
殷经武:她的双手全是茧子,而且全是老茧。
面试官被眼前这个姑娘的勤劳和倔强感动了,决定给她一次尝试的机会。
从面试现场回到家,张龙艳找到一个熟悉电脑的朋友,从打字到使用基本办公软件,再到用淘宝账户下单买东西,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一刻不停地学和练,终于在规定时间内掌握了所有技能,得到了这个每村仅一席的合伙人职位。
张龙艳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终于在规定时间掌握了所有技能。
殷经武:就是这种拼劲儿,这种全力以赴、没有退路的这种拼搏,确实也打动了我,又一次打动了我。
得到了村淘合伙人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张龙艳欣喜不已。但该如何将网购这个对于村民来说十分陌生的概念推广出去?成了困扰她的下一个难题。老实的她只好走街串巷一家一户地推销,但是对于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连快递都不知道是什么的推销对象来说,又谈何容易!
张龙艳把整个村子跑了个底朝天,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77岁的郝修廷,5年前老伴过世,如今独自一人生活。老人的腿脚不灵便,很难走去5公里外的集市上买东西。可是,老人对网购毫无概念,张龙艳耐心地给他讲解,磨破了嘴皮,最终老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提出了他的购物需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龙艳磨破嘴皮,终于让老人提出了他的购物需求。
张龙艳:说“有没有中山装,好多年没穿过中山装了。”
为了不让郝大爷失望,张龙艳浏览遍了所有的相关网店,一条条看评价,一件件的筛选,最后给郝大爷选中了这件中山装。这是郝大爷第一次网购的成果,也让他从此打消了对村淘的疑虑。
山东省莒县桑园镇岔河村村民郝修廷:好货。你看,也不长也不短的啊。不是,你看,里边还有里子。
从此,郝大爷时不时就会找张龙艳买点东西。对于这样一个腿脚不便的耄耋老人来说,张龙艳成了她生活中的“拐杖”。
虽然张龙艳依托的客户资源只有岔河村的1200多口人,可开业三个月以来,她的村淘服务点月均销售额已达到了4万元。
而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显示,过去三年,淘宝农村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从2012年第二季度的7.11%上升至2014年第一季度的9.11%。预计2016年,我国农村网购市场将突破4600亿。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明确提出,要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
要想发展农村电商,物流和基础设施的“最后一公里”仍是最关键的问题。
清晨8点。每天,流向莒县52个村淘点的货物都汇集在此,等待装箱。负责配送这些货物的是两辆标有“农村淘宝”字样的卡车。2015年10月以来,这抹靓丽的橘色就成为了莒县的一道新风景。
负责配送货物的快递员成了莒县的一道新风景。
山东省莒县快递员吴玉江:莒县的地图就跟鞋垫一样,它是长的。我们这个不是有两台车么,分南线跟北线。
岔河村第一书记田洪顺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为了尽快实现快递到村,拉动农村消费,政府投资了200万元,将村里的硬化路铺了起来。
山东省莒县岔河村第一书记田洪顺:原来这个地方,296户,全部都是土路。路不行,即使有淘宝网,这个物流公司也很难跑到这边来。现在它就方便了。
随着第一批52个村淘点投入使用,第二批的56个村淘点也在2016年元旦前建成了。可是眼下,村淘合伙人张龙艳又碰上了一个难题。
张龙艳:这是我上个月的营业额,总金额是38276。日均是1275。上个月排名是28。
张龙艳手里只有两三万元的周转资金,由于村民们要到收货以后才给她付钱,资金的垫付周期很长,而一旦退货,退款更是遥遥无期。
张龙艳现在只好每天跑银行勤一些,把当天的回款及时存入账户里。但是,并不宽裕的周转资金也让她无法做村里农机社、合作社这些大户的生意,业绩上不去。
提起媳妇现在的工作,张龙艳的丈夫颇有些埋怨。张龙艳本来还想和丈夫再商量一下周转资金难的事,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张龙艳:没有那么多钱去做。因为我们这些合伙人并不是说都是很有钱的人,都是村里的嘛。
张龙艳夫妇没有积蓄,手里的周转资金还是向亲戚借的,每月还得还。想着自己好不容易争取到的工作,如今却越干越落后,张龙艳的情绪跌到了谷底。
资金周转困难让张龙艳的生意陷入僵局,夫妇俩的情绪跌到了谷底。
不过,或许是天性乐观,第二天一大早,张龙艳就把烦恼甩到脑后。在今年的年货节动员大会上,记者看到了这对小夫妻的身影和两双充满希望的眼睛。张龙艳说,周转资金不足没有关系,办法总比困难多,踏踏实实地服务好每一个村民,工作不会丢的,面包也总会有的!
年货动员大会上张龙艳夫妇的眼里充满希望。
大学生回村创业,电商帮助农产品走出大山 地处沂蒙山区的小村庄,家家户户都以种植水果为生。
毛坪村电子商务服务站负责人赵西胜:现在服务站这边正在收小米,家里有小米的可以送到服务站来。
半年前,26岁的赵西胜从上海回到山东老家,当起了毛坪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的负责人。他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帮助乡亲们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大山去。
赵西胜通过互联网帮助乡亲把家乡的农产品卖出大山。
赵西胜:所有的宽带基本上都通了,都是光纤。跟城市里的距离缩小了很多。
赵西胜和3个小伙伴一起,将村口一个荒置了7年的大院改造成了电商服务站,在这里他们为村民们提供收发快递、产品代销、网上开店培训等服务。
赵西胜合伙人:我以前在富士康干过。在外面,当过网管之类的。
赵西胜合伙人:我以前在上海打工。和几个伙伴承包了一片区域,做物流,做快递。毕竟接触过物流、快递嘛,感觉挺好的。一拍即合就跟着他干了。
为了推销家乡的农产品,赵西胜和小伙伴们在淘宝网上注册了网店,还请专人来做美工和店面装潢,另外他们还动用在城里积攒的人脉,建立了五六个卖水果的微信群,开张三个月,仅仅是代销这一块,销售额就达到了八十万元。
受市场大环境影响,今年苹果收购价格普遍下跌,但赵西胜的收购价不但没降,还比中间商高出好几毛钱,很多村民都趋之若骛地给他送货。而除了代销这条路子,赵西胜的服务站还提供网上开店培训服务。
赵西胜:还有呢就是说,他不经过我们的服务站,可以想多挣一点,我们就帮他们去开网店。
吴正贵种苹果已有近20年。今年,在赵西胜的带动下,他第一次尝试通过网络卖苹果。
只要有订单,村民们随时可以来服务站免费领取纸箱。这个冬天,吴正贵和一个外地的老战友取得了联系,通过微信朋友圈,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卖出了300箱苹果。刨去成本,多赚了1500元。如今在毛坪村,像吴正贵这样,自己建立起网络销售渠道的有近30人。
作为村里电子商务服务站的负责人,赵西胜时常挨家挨户跑,给他们提供指导。
地处山区的毛坪村距离最近的乡镇快递站点也要20多分钟车程。镇上的站点承包给个人,人手紧俏,快递员不愿花上近一小时的时间来取件。赵西胜的服务站便自动成为了村里的快递投递点,装箱打包、收发快递,就连村民们日常生活需要邮寄的包裹都一并包揽。
不仅如此,赵西胜还发动了在北京上学并工作的同学的资源, 动员她通过在外面的朋友圈子,用网络帮村里卖苹果。村里的苹果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并且买到了好价钱。
毛坪村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苹果种植业,现在,这个有4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苹果种植面积已达4000多亩,几乎家家种苹果,年产量在3500万斤。今年苹果销售并不乐观,可是村民王凯却靠苹果小赚了一笔。
山东省临沂市野店镇毛坪村村民王凯:一个苹卖8块钱左右吧。
王凯的苹果为什么能卖出天价呢?
王凯:24号平安夜是吧,在20号,19号左右,这时候那个单,单量最大,最多。一天有30几单吧。
原来,只要贴个膜,普普通通的一枚红富士就变身了“平安果”,身价也扶摇直上翻两番。22岁的王凯今年第一次小试牛刀,不到一星期,卖出了100多个,比普通苹果多赚600余元。 其实,这个平安果的点子,也是赵西胜他们率先提出来的,主要是为了联合村里的年轻人,做一些有新意的东西出来,将毛坪村的苹果逐渐做成一个品牌,往农业订制的方向发展。
平安果为王凯带来了一笔不错的收入。
赵西胜:今年做过一次,心里大致有个数,明年根据销量定产量。
落后的小山村,正在赵西胜的带动和帮助下,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村里的农产品正在通过网络售出大山。
半小时观察:助推农村电商发展关键在人才 经过近年来的推广,电商在中国已经不再是城里人专享的购物方式,对于今天节目里的山东乡亲们,互联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塑着他们的消费习惯、销售模式,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今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农村有着最广阔的“互联网+”市场,却也被称为“最难啃的硬骨头”。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就是农村基层精通电子商务的农民普遍缺乏。事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只有鼓励更多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和部分个体经营户成为农村电商的创业带头人,成为发展农村电商的中流砥柱,这样 “互联网+农业”的目标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
你会喜欢
?【警惕】 ?投资69800,就能挣1040万?新型传销,小心倾家荡产!
?【调查】震惊!6.5亿人、1.1亿吨垃圾 “垃圾围村”怎么解?
来源: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王梓 王瑜)
本文编辑:李天路
为创业者点赞!↓↓↓欢迎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