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提高学说的四个阶段
认知提高学说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他体系地探讨了儿童在成长经过中怎样逐步形成思索能力。这些提高阶段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这篇文章小编将详细介绍这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在感知运动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探索全球。这个阶段有两个显著的认知成就:
1. 客体永久性:婴儿开始领悟事物的存在是独立于他们的感知的。当一个物体在视野中消失后,他们仍会相信这个物体存在。通常在9至12个月时,儿童会获得这一能力。
2. 因果联系的形成:在此阶段,儿童逐渐觉悟到他们的行动与结局之间的关系。例如,摇晃玩具会发出声音,儿童会开始领悟这个因果关系。
通过这两项成就,儿童逐步建立起与现实全球的基本联系。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前运算阶段又可细分为前概念阶段(2~4岁)和直觉思索阶段(4~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索方式特点如下:
1. 信号功能与象征思索:儿童开始通过表象符号来表达他们的思索,表现出延迟模仿和语言符号的使用。
2. 自我中心主义:儿童在此阶段倾向于从自己的视角领悟事物,难以站在他人的立场思索。例如,通过皮亚杰的三山实验,儿童无法领悟不同视角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
3. 思索的不可逆性:儿童在此阶段面临着无法反向操作思索的限制。也就是说,他们很难回忆起变化前的情形。
此阶段的儿童虽具备了一些基本运算的能力,但仍然依赖于具体的事物来进行思索。
三、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索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
1. 守恒性的获得:儿童开始觉悟到物体的某些属性(如数量、体积等)不会随其外在形式的变化而改变,这是思索可逆性的标志。
2. 群体结构的形成: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可以在分类和领悟概念方面显示出更高的能力,能够根据物体的多个特性进行组合和分类。
这时,儿童仍需依赖具体物体进行思索,抽象思索能力尚未完全提高。
四、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形式运算阶段是认知提高的最高阶段,儿童在此阶段的思索能力可以进行更加复杂的逻辑推理。此阶段的特点包括:
1. 抽象思索的能力:儿童不再需要依赖具体物体来进行思索,可以在心中形成假设并进行推理。
2. 假设演绎推理:在这一阶段,儿童可以基于概念和假设进行科学的推理和推断。例如,他们能够独立思索难题解决,而无需直接观察。
形式运算阶段不仅是思索提高的重要阶段,也是判断儿童智力水平的重要标志。
拓展资料
认知提高学说的四个阶段各有特点,从感知运动阶段的基础探索,到前运算阶段的自我中心思索,再到具体运算阶段的守恒性觉悟,最后是形式运算阶段的抽象推理能力,每一个阶段都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提高奠定了基础。这一学说不仅帮助教育职业者了解儿童进修的经过,也对教育方式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通过观察和识别儿童所处的认知提高阶段,我们可以更有效地支持他们的进修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