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播放器(【点赞】你是我的眼:盲人软件上线 失明者也可触屏上网啦!)

免费的播放器

曹军看不见,但是他努力让那些和他一样的盲人,用上智能手机,用网络点餐,用软件打出租车,甚至用微信分享自己的生活;李玮琛留学归国,家都不回就开始创业。他梦想自己的技术,有一天能让聋哑人听见世界,开口说话。这些创业者的梦想能否实现?
叫外卖 分享朋友圈 打车盲人“看”世界不再是梦想
  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公司盲人测试员孙献春:连锁,连锁,一品三笑朝阳大悦城店,零元起送,主食,鱼香肉丝饭。

  孙献春是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公司里的盲人测试员。每天中午,他都会通过手机上的外卖团购客户端下单订餐,用支付宝付款,而且订单支付完成之后,他还在自己的微信圈里进行分享。

  孙献春是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公司里的盲人测试员。每天中午,他都会通过手机上的外卖团购客户端下单订餐,用支付宝付款

  半个多小时后,孙献春通过手机订的外卖就送到了楼下。

  孙献春:你到楼下了是吗?你在那儿等我,我马上下去。总共四份,对,四份。那你慢点,好,谢谢。

  眼睛完全失明的孙献春不仅每天自己在网上订餐,上下班也都是自己一个人乘坐公交车。他的工具除了盲杖还有一部智能手机,利用手机导航软件,他可以自己走到公交车站和菜市场。而一旦遇到下雨天或者赶时间,他就会通过打车软件叫车上下班。

  孙献春:我现在需要用一辆车,麻烦你马上帮我叫一辆车吧,北京,对对。

  孙献春:像以前没有这些软件的时候,我们打车就不是特别方便,然后经常会打不到车,甚至有的时候,得经常要找旁边路人,帮忙拦一下出租车,然后才能搭上。

  在公司里从事销售和客服的王雪,也是每天自己坐地铁上下班,她的工作就是通过QQ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客户进行交流,介绍公司专门为盲人设计的各种产品。而且她也使用微信与朋友分享和交流生活的各种趣事,尽管她根本看不清朋友圈的照片。

  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公司销售和客服王雪:包括验证码和图片也可以识别,它是把文字转化成语音。我们就是靠听内容,然后来进行下一步操作,所以的话,我们的语音速度可能调整的会比平时快。

  孙献春和王雪所用的手机,都安装了他们公司生产的软件。有了这款软件,盲人就可以和明眼人一样使用目前最新的智能手机。而他们所在的保益互动科技公司创始人曹军,也是一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的盲人。

  1995年,22岁的曹军从北京盲校按摩专业毕业,尽管开了八家按摩店,但那时候的曹军并不开心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曹军收到一位盲人朋友的来信,信中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用自己的手机发一条短信,发一条QQ消息。朋友的来信让曹军陷入了沉思。其实这也是他和所有盲人的心愿。

  在曹军的办公桌上放着两个手机,一个是现在每天使用的安卓系统手机,另外一个就是当年装有自己开发的软件的盲人手机。

  2008年,曹军不顾家人的反对,关闭了8家按摩店,开办了全国第一家盲人科技公司。然而那时的曹军既没有专业技术的积累,也没有了解盲人需求的开发人员,更重要的是没有资金的支持。自己当时投入的数十万元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花没了,公司眼看着无法生存下去。

  北京保益互动科技公司创始人曹军:要么就是凑出钱来,要么就是把公司解散,后来我好说歹说,把我妻子的工作做通了,然后就把那套房子给卖了,凑了能够有100多万的现金,才能够把公司支撑下去。

  曹军花了大价钱终于开发出来了一款自己满意的盲人产品,接下来,如何销售给盲人,同样是摆在曹军面前的一道难题。为了销售盲人手机,曹军和妻子每天坐公交、坐地铁,几乎走遍了每一家在北京的按摩店,甚至免费赠送给这些盲人试用。

  曹军:那个时候也谈不上什么推广,因为你做广告、做报刊、做杂志都没用,盲人也看不见,然后我就一个按摩店,一个按摩店的去跑,拿着手机让他们去感觉,去磨,去听,慢慢的才把这个产品在我的朋友圈里开始推广。

  随着盲人对软件的认可,公司的销售收入也一天一天好起来。到2012年初的时候,曹军的公司已经有了5万盲人用户。

  曹军:我就觉得这样顺风顺水,一路发展下来就OK了,但是紧接着又面临着一个最大的挑战,诺基亚公司关门了,这个给我的打击也非常大。那你说本身这个软件已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做得非常成熟了,本身我就觉得应该能做个几年的买卖,结果不行了,没手机了。

  公司再一次面临危机,要么关门,要么就必须研发适合触屏手机的软件。但曹军心里没有一点底。原来带键盘的手机,盲人要使用还得先学习一段时间,这触屏手机就更难了。但是曹军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曹军:后来就开始组织研发人员开始在触屏手机上做这个读屏的研发,经过了差不多有9个月的时间,才做出了产品的原型机。

  随着触屏手机在盲人中的推广,曹军的公司也逐步稳定下来。不过用户的增长速度依然缓慢。盲人的消费能力比较低是主要原因。从2014年开始,曹军逐步和政府部门合作,把手机做成一种辅助器具,来配发给盲人。

  随着触屏手机在盲人中的推广,曹军的公司也逐步稳定下来

  曹军:这些手机是一个四川的政府采购项目,我们正在给他们装机,装完以后会发到四川,然后由四川省残联的政府来发给当地的朋友们免费使用。现在基本上每年政府采购的项目能够达到一到两百万左右,不一样,每年的采购金额也不一样,像去年的话有100多万,今年很可能达到200多万。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能占整个咱们这个营业收入的多少?

  曹军:政府采购现在能够占到公司总收入的差不多40%。

  随着公司名气越来越大,很多盲人直接到公司购买手机或者咨询,还有一些盲人来到公司应聘销售和客服的工作。曹军告诉记者,现在公司开发软件的思路就是让盲人更好地和明眼人融入在一起,让盲人用上和明眼人一样的软件、产品,他们现在主推的就是盲人信息无障碍平台,同时与其它公司合作开发更多适合盲人的硬件设备。

  曹军:那么最新其实我们跟百度合作的一个项目,就是百度做了一个头戴设备,就类似于一个摄像头加在耳朵上,然后它可以帮盲人识别物体,识别路标等等一系列的东西,那么可能后期的话能够达到类似于那种高科技眼睛的模式,真正能帮盲人能够摆脱这种黑暗的困扰。

  曹军的公司现在主推的就是盲人信息无障碍平台,同时与其它公司合作开发更多适合盲人的硬件设备

人机交互实现手语翻译 聋哑人和正常人交流将不再有障碍
  Dting创业团队总负责人李玮琛:我们再试一下其他两个手势,第一个手势是内摆,也就是说这边会现实in,我的左手会向内摆,第二个手势是外摆,这边会显示out。

  李玮琛所介绍的产品正是他和团队成员共同研发的穿戴式人机交互设备原型机,也就是通过这套穿戴在手臂上的设备,将聋哑人手臂的动作识别出来,然后通过手机翻译出来。目前他们已经做了三代原型机,正在开发和研制的是他们的第四代Dting穿戴式人机交互设备。

  李玮琛和他的团队,现在已经正在开发和研制他们的第四代Dting穿戴式人机交互设备

  李玮琛团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聋哑人手语的翻译,彻底解决聋哑人和正常人的交流问题。不过这项技术目前还处在初级研发阶段,也就是从最简单的手势动作识别开始。目前国际上不少大公司都把人机交互技术作为未来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李玮琛:他们现在在产品的应用方向上,可以看到是在商务人士的一些PPT的讲解,手势的一些操作,还有我们平时民用,在控制电脑的视频,可以用这项手势的操作,之前看到的可能播放器、无人机,还有小孩子玩的玩具,都可以做这样的手势交互,包括我们可以看到军用上面一些排雷车、拆弹车和机器人,都是可以用这个非常直观的手势来交互的。

  李玮琛向记者介绍,目前国际上不少大公司都把人机交互技术作为未来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1989年出生的李玮琛是土生土长的西安人,从沈阳工业大学信息自动化专业毕业之后,他去了德国马格德堡大学深造。在德国读研期间,他一边在学校上课,一边打工挣钱,用打工的收入完成自己三年的学业。正是在德国打工的经历,让李玮琛第一次接触到了穿戴式人机交互技术。李玮琛觉得这个技术一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萌生了回国创业的想法,并开始和国内的一些同学联系。

  其实在回国之前,李玮琛就设计了一个样机,并拍摄了视频,向自己的同学介绍自己要创业的产品雏形。2014年9月,李玮琛毕业后从德国回到西安。充满创业梦想的他,连家都没有回,就直接在西安高新区先租了一套房子住下搞研发。

  在回国之前,李玮琛就设计了一个样机,并拍摄了视频,向自己的同学介绍自己要创业的产品雏形

  李玮琛:因为我当时脑子里只有这件事情就是想把自己的技术落地了,把想法落地了,把我们这个团队组建起来,完成创业这样一件事情。后来过了差不多两三个月我的亲戚朋友才知道,李伟琛回国了。

  李玮琛回国之后,马上开始组建自己的创业团队。如今当年的三个大学时代的舍友又住在了一套房子里。

  李玮琛:因为创业这件事情又住到一块,又聚到一起了,算是一种机缘吧。

  DTing创业团队技术负责人刘汉成:说这个事的时候还是比较兴奋,因为毕竟都是搞技术出身的,对技术方面的东西能自己施展一下自己的才华还是比较兴奋,而且对玮琛说的,给我们介绍了一下,感觉还是比较好的,就被他勾搭来了。

  DTing创业团队营销负责人李振华:我就直接跟他说了,我说我能不能过去帮你,需要我的话我立马就OK,没问题。然后他说可以,然后我就立马把我那个工作辞掉了,就毫不犹豫过来了。

  在有创业想法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但是真正到了实现想法的时候,却到处都是困难,甚至到处碰壁。创业初期,李玮琛的团队只有三个人凑的几万块钱,这些钱连他们的生活费都不够。要想启动整个技术的研发,就必须找到一笔大的投资,然而他们手里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只能通过最笨的方法找资金,那就是在网上找到一些投资公司,然后给他们发自己的商业计划书。

  创业初期,李玮琛的团队四处碰壁,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找资金

  李玮琛:当时是发了50多家投资公司,有两家回了,其它的直接石沉大海,这两家回了基本上是非常荣幸收到你的什么信息,然后我们会考虑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婉言的拒绝。这个想法我们试了很多家之后,觉得这个方法可能行不通,没有办法,就选了一个更蠢的办法,直接敲门,去投资公司办事处,西安分处敲门找他们。

  当一次次地被拒之门外,落败而归后,李玮琛也开始对自己的技术、自己的创业梦想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当团队里不断有人离去、自己账户里的钱都不够吃饭的时候,李玮琛曾经的执着也开始动摇。

  李玮琛:对创业者来说,遇到这样的事情,遇上一回两回还能挺得住,遇上七回、八回,十几回的话,就真的有点挺不住了。就说我们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不行,我们是不是这个东西真的没有价值的,所以当时心里压力非常大,觉得可能如果不成功,真的是对不起很多人。

  那段时间里,李玮琛到处参加各种论坛和创业大赛,为的就是宣传介绍自己的创业计划和创业梦想,能够找到给自己投钱的人。李玮琛团队的转机,来自于跟米磊博士的相识。2014年在西安举办的全球创业周上,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副研究员米磊博士,在活动中做了一个关于创业的分享演讲。会后李玮琛找到了他。

  中科创星国家级孵化器首席科技官米磊:他当时就是说在国外做出过这个东西,其实我们也没有办法验证是否做出来,也看不到原形,就是一个想法。因为我们提倡的理念,我们中科创星孵化器理念就是从想法到IPO,我们把想法变成IPO的理念,所以我们就决定觉得这个确实是个方向,是我们的方向,那我们就愿意冒这个险,就是我们的理念也是跟硅谷一样的,就是做宽容失败,鼓励冒险。

  李玮琛团队的转机,来自于跟米磊博士的相识

  米磊博士告诉记者,中科创星孵化器依托于西安光机所,专门为创业者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目前已经孵化了60多家高科技企业。

  米磊:我们希望只要你有一个想法,你只要有创业的激情,到我们的土壤上,就能让你生根发芽,就能让你长成参天大树。

  在采访中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记者了解到,现在很多投资人都是青睐移动互联网行业,而真正的硬科技技术创新创业,由于巨大的不确定性,经常得不到投资人的支持。

  中科创星国家级孵化器CEO曹慧涛: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得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手段来支持像李玮琛早期科技创业者,快速实现他的梦想,至少是快速验证他的想法。

  正是和米磊博士的认识,李玮琛获得了中科创星孵化器种子基金的早期50万元投资。孵化器还为他们提供了办公场所和实验室,这些实验所用的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以及焊接设备,至少为他们节省20多万的投入。

  李玮琛创业团队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参加8月份的一个创业大师比赛。原本是8月10日进行比赛,但是组委会刚刚调整了时间,把比赛的时间提前到了8月6日,这意味着整个团队的工作都要提前。

  李玮琛:我下周整个一周基本上都不在,所以我今天安排的这些事情都自己去把这个事情,按照时间结点都完成了,要不然我们整个大赛基本上都会拖延。

  为了尽可能的表现出色,在关于路演的PPT环节,三个曾经同一个宿舍的同学争论起来。

  李玮琛:在之中会评选出来五六个优胜者,优胜者有优胜奖或者一等奖、二等奖,设置的奖金是不一样的,但是其实对我们来说,我们更希望的是一个曝光的机会,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们先有一个硬件创业团队,在做手语翻译的设备,在做我们不比世界上一个国家差的比较新的技术。

半小时观察:把握需求,创造价值
  在最困难的时候,连吃饭都成问题,这样的话,我已经听许多创业者说过了。但是,困难天天有,每天都不同,创业的路从来不是坦途。只有保持定力,盯紧目标,全力以赴的人,才会有成功的机会。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最大限度支持和帮助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今天我们在节目中认识的创业者,正是用这样的精神,来守护他们的理想,在困难中坚定地前行。2013年曹军参加创赢未来全国总决赛中,他们的”保益悦听”项目获得了年度总冠军,大赛组委会的评语是:一个产品的好坏,并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它是否能够改变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这样的评语,既是说给他们的,也是说给我们每一位致力于创新创业的人的。需求就是机会,创业实现价值。希望有更多的人,开拓出不寻常的创业之路。
来源:央视财经

本文编辑:姜美羊
↓↓↓为创业者点赞!欢迎分享~

免费的播放器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