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行知中学(探校 | 在上海市行知中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上海行知中学

一所好的学校,会像一座灯塔,引领学生向“诗和远方”迈进;一所好的校园,也会如绵绵春雨,无声浸润着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孩子成长的点滴。

这个特别的假期里,足不出“沪”,不如跟着第一教育小编,每周探访一所学校,共同了解那些校园里点滴浸润的故事。

在上海市行知中学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提问。

一位入学柏林工业大学的上海市行知中学校友,给学弟学妹写下了这样的回答:

校园很大,学校里的风也很大,绿草如茵的小园子是休闲散步、自学读书的好去处,校门、广场和陶行知雕像,处处有行知思想的影子,那些教育理念根植于我们心底。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一定能在三年内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逛遍,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老师们各有风格,有的老师苦口婆心,有的老师严厉认真,有的老师就像家长,但他们的出发点却永远一致——帮助每一个坐在教室里的同学。

如果你喜欢课外活动,可以选择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比如,具有世界级机器人比赛实力的机器人社,那里有着一群愿意研究、动手、团队合作的小伙伴,以及会对你人生产生重要影响的指导老师。

……

上海市行知中学,这所有着80多年建校历史、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亲手创办、现今位于宝山宝杨路码头附近的知名老校,现在如何了呢?

校园:处处融入行知文化

走进上海市行知中学校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被行知教育思想的文化氛围浸润着。

校园广场中央,绿茵环抱中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塑像;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刻石立于学校广场;教学楼外墙,陶行知先生所书的“爱满天下”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校园一角,大石上篆刻着“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每个教室里都张贴着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名句;学校宣传栏中展示着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箴言语录……

以“行知”命名的学校教学楼

承育才薪火传真谛,悟行知初心拓新境。八十多年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办学主张,已形成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引领着上海市行知中学的发展。

学校十大景观之“师陶亭”

通过深入挖掘陶行知先生“真人教育”“生活教育”“创造教育”的理论内涵,近年来,上海市行知中学逐渐形成了“行知合一,明理创造”的办学理念,以及“行”“知”“真”“创”四个课程维度,着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明人生之理。

学校爱满广场上的陶行知先生雕像
(行知中学58届高中校友赵志荣先生雕塑)

学生:科创摇篮培育梦想

边楚月是上海市行知中学2020届高三(2)班学生,2020年8月,被清华大学强基计划录取。她从小就立志于投身科技创新,上海市行知中学也成了她科创梦想的培育摇篮。

进入上海市行知中学后,边楚月始终秉持对科创的初心和热血,在科创的道路上勇往直前。2018年8月,在第三届“登峰杯”全国中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大赛中,她获得了省级初赛二等奖、国家级复赛一等奖及国家级决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在数学学科创新方面,她的论文《对一类函数的值域的探究》获得了“2018上海市中学生数学探究性小论文”省级一等奖。此外,在2019年12月举行的第八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颁奖仪式上,边楚月作为“第八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获得者,受到表彰。

边楚月同学(左二)在参加科创活动 

高一那年的暑假,边楚月被推荐去清华大学参加高校科学营活动,是同队的上海学生中唯一的宝山学子,心情无比激动。高二暑假,她又一次被推荐去参加清华大学暑期夏令营,期间表现优异,被评为“紫荆学员”。两次有幸走进清华园的经历,成为了她最终报考清华大学“强基计划”的坚强动力。

除了边楚月以外,上海市行知中学里特色发展的孩子还有很多。2017届新高考改革以来,上海市行知中学复旦交大综评录取人数100多人。

课程:“行”去获新“知”

上海市行知中学在课程建设中,强调学生的“行”,通过学生的“行”去获取新“知”,通过“行”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目前已经完成了“行?知·真?创”课程系统建设。

“行”维度课程:《纸版画》《戏剧》《花样跳绳》等;

“知”维度课程:《学哲学用哲学》《旅游地理》《走遍英国》《化学与环境》《湿地生态学》等;

“真”维度课程:《生活教育下的生涯》《“小先生”生涯课程》等;

“创”维度课程:《化学拓展实验》《智能机器人STEM课程》《生物科技课题研究》等。

学生在行知云书院阅读电子书籍

上海市行知中学每年举行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主题活动,为学生“课程群”实施成果展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科技成果评选、朗读比赛、征文比赛、版画创作比赛、无人机操控比赛、智能机器人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也为“课程群”展示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学生通过展示,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增加学习“课程群”的获得感。

艺术、体育在校园内处处开花。2017年起,上海市行知中学开设了花样跳绳、艺术体操、棒球、足球、篮球、冰壶、冰雪、游泳等项目和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体育活动的需求,增强了校园体育活动的趣味性与专项化。

学生在朗读亭开展朗读活动

午间音乐、校园广播剧、艺术长廊、大型浮雕、行知楼及侣贤楼大厅的三角钢琴、走廊墙壁上师生的绘画……校园内,角角落落里都营造着浓厚的艺术氛围。

秉承老校长陶行知先生的艺术教育思想以及“做中学”的育人理念,上海市行知中学2014年组建了学生戏剧社。行知学子表演的戏剧《问先生》在上海市获得多个奖项。

紧扣行知教育思想的“创造教育”理念,上海市行知中学还开发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实践类课程、学科整合类课程、STEM课程,具体指研究性学习、学生兴趣活动、劳技以及部分社团活动类课程。对应国家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则具体包括部分选修类课程、学生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等。

学生在智能机器人创客中心调试作品

在课程实施平台中,上海市行知中学与知名高校共建陶行知“生活教育”实验基地。目前,已完成智能机器人创客中心、数制工坊创客中心、河口海岸学创新实验室、天象馆、行知云书院等12个实验基地的建设。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实践“集群”发展模式,将课程和基地分为“工程类”“人文类”“理科类”三个实验室群。

学生在数制工坊学习单片机课程

课堂:“问 究 思 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的教育观,也是对认知规律的概括。

在上海市行知中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已经被转化为有效的学科教学策略,重点围绕课堂教学形态中的师生关系结构、教学内容结构和教学过程结构,构建了“问 究 思 创”的“新行知”高效课堂教学形态。

“问”是“自主质疑”:是指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自己独立思考,主动设疑问难,追根问底,从而探索新知。教师通过特定情境的创设、再现知识产生的过程、呈现文本给学生阅读等途径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再进行课堂教学过程;

“究”是“交流探究”:自主质疑之后,教师从自主质疑的问题中筛选出有讨论价值的普遍性问题,然后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将交流探究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勇于探究”“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思”是“建构反思”:是在交流探究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对建构过程和建构结果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勤于反思”“乐学善学”“信息意识”等核心素养。学校学生大多采用写学习日志的方式培养反思能力,通过对自己学习的各个环节不断进行自我审视、评价、反馈与整改,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创”是“创新应用”:是将建构的知识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去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劳动意识”等核心素养。

学生在版画创作中心进行版画创作

“新行知”高效课堂教学形态是学校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立项的课题,通过“问 究 思 创”这四种教学方式,关注学科思想和思维方式,由“知识理解”向“知识迁移”过渡,再向“知识创新”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据上海市行知中学校长杨卫红介绍,新课程新教材项目的推进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学校将探索陶行知“生活教育”视域下“五育融合”的育人路径,实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发展。

关注“第一教育”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行知中学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