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今年一季度我国GDP,低于去年第四季度,那为何环比增长0.6%呢?)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在之前的文章中,南生曾分享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经济发展数据——经初步核算,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完成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了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与2020年第四季度相比增长0.6%(即环比增长0.6%)。

如果与2019年第一季度相比,则实际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8.1%,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4.4%,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5.6%。无论是与去年相比,还是与千年相比,增速都较高,表明我国经济稳定恢复。

对此,有部分网友私信南生:明明今年一季度我国完成的GDP低于去年第四季度,可为什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环比增速却是增长0.6%,不是下降呢?这个原因,南生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季度,我国GDP环比为什么不是下跌呢?

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我国完成的名义GDP为296297.8亿元。到了今年第一季度,却只有249310.1亿元(如上图)——仅从数值上看,似乎是“环比减少了46987.7亿元,接近4.7万亿元”。

实际上,包括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在内的多数国家,基本都是:第一季度的GDP最低,之后各个季度都更高一些。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基本都是今年第一季度的GDP要比去年第四季度低一些。

按这个数值简单计算,那岂不是:第二季度相比第一季度,环比都是增长;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环比都是增长;第四季度相比第三季度,环比都是增长。然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去年第四季度,环比都是下跌?

这样的计算,根本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趋势,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西方国家就发明了将季度经济进行“日历和季节的调整(简称 季调)”,其目的是:将各个季度的节假日、气候、风俗习惯等影响经济发展的干扰因素抹平。

举个例子,我国的春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等都是消费旺季,在此期间居民购买的大量商品实际上都是几个月之前生产的。那季调的作用,就是将节假日这个特殊时间的大量消费“抹平”——分配到前几个月。

这样得到的“各国季度实际GDP”,就能真实的体现没有各种干扰因素下的“本质发展趋势”。现在,网友们应该明白了吧。未经季调的数据可以粗略地理解成“原始数据”,而季调后的数据可以理解成是“再加工”后的。

至于“季调”细节,我们不用深究,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计算过程。我们只需要明白,计算各个季度的环比增速,一定采用的是经过季调后的数值来对比。不是简单地将前后两个季度的GDP,做个加减乘除就可以的。

点评:经过季调之后的季度GDP可以清晰的体现相邻季度经济发展变化趋势,抹平了节日里、气候、风俗习惯等干扰因素。但其缺点却是让普通网友变得迷糊,难以理解经济增速了。这就需要像南生这样的作者,给大家普及知识了。本文由【南生】整理并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