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处理(特辑 | 2017 · 建筑垃圾处理现状分析)

建筑垃圾处理




        2017年12月,中国环联发布了五份最新发展报告:生活垃圾分类2017年度发展报告、生活垃圾处理行业2017年度发展报告、危废处理行业2017年度发展报告、土壤修复行业2017年度发展报告和建筑垃圾处理行业2017年度发展报告。近期,固废观察将摘录这几份报告中,非常具有价值的一些数据和观点,推出一系列固废行业特辑,与大家一起做一次行业回顾与展望。
来源:中国环联

建筑垃圾属于垃圾的一种,是指在建筑物、构筑物拆除、 新建、重建、维修、装修及自然灾害等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主要包括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砖瓦、杂土及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其他废弃物等各类固体废弃物。由于土地开挖产生的垃圾、道路开挖产生的垃圾和建材生产垃圾一般可全部(再生)利用,建筑垃圾一般指旧建筑物拆除垃圾和建筑施工垃圾。

旧建筑物拆除垃圾的组成与建筑物的种类有关:废弃的旧民居建筑中,砖块、瓦砾、混凝土块、渣土约占80%,其余为木料、碎玻璃、石灰、金属、包装物、防水材料、各类电信线和电源线、塑料制品等;废弃的旧工业、楼宇建筑中,混凝土块约占50%~60%,其余为金属、砖块、砌块、塑料制品等。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

从2006年至2014年间,我国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呈指数型增长,由此可见,我国的建筑垃圾数量也很可能呈指数化快速增长趋势。2015年,我国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略有下降,但基本与2014年持平。

从存量来看,过去50 年,中国至少生产了300 亿立方米的黏土砖,这在未来50 年大都会转化成建筑垃圾;中国现有500亿平方米建筑,未来100 年也大都将转化为建筑垃圾;从增量来看,2006年全国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为41.02亿平方米,而到2015年全国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为123.97亿平方米,年均增长率为13%。

据测算,每10000平米的建筑施工面积平均产生550 吨建筑垃圾,而建筑施工面积对城市建筑垃圾产量的贡献率为48%,则各年度施工面积对应的建筑垃圾量如下表所示:

2006-2015年间建筑业房屋施工面积及其对应建筑垃圾产生量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

根据上表推算以及结合目前已有的多家产业发展报告综合,近几年我国每年建筑垃圾的排放总量约为14亿吨~24亿吨之间,占城市垃圾的比例约为40%,产量惊人。据估算,到2020年,中国建筑垃圾产生量将达到峰值,预计会达到26亿吨。如遇严重地震灾害,则产生量更多,仅2008年汶川大地震一次产生的垃圾就高达3亿吨。

我国建筑垃圾处理总体现状
根据已有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18个省市共有建筑垃圾处理厂867座,截至2016年上半年,共有建筑垃圾处理厂867处,其中规范化建筑垃圾处理设施238座,占建筑垃圾处理厂总数的28%;不规范的处理设施数量巨大,且存在有滑坡风险的设施32座和有其他风险的设施20座。

从2015年开始,统计范围内共有153座建筑垃圾处理设施投运,总规模约55亿吨。新投运设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从统计数据来看,统计范围内有64%的规范化处理设施为2015年后新投运设施,建筑垃圾处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已建成投产和在建的建筑垃圾年处置能力在100万t以上的生产线仅有70条左右,小规模处置企业几百家,总资源化利用量不足1亿t;相关企业以民营为主,已建成规模化的生产线实际产能发挥不到50%,且大多处于非盈利状态。建筑垃圾总体资源化率不足10%,远低于欧美国家的90%和日韩的95%。

从数量上便可看出,目前我国对于建筑垃圾的处理方式仍旧处在粗放的填埋及堆放阶段。而每产生1万吨的建筑垃圾,则至少需要一亩地来进行堆放。有研究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城镇土地总面积916.1万公顷。其中,城市面积占46.5%,合6389.8万亩。按一万吨的建筑垃圾占地2亩计(堆高5米),目前我国每年所产生的15亿左右建筑垃圾,一年对土地资源的占用就超过30万亩了。

填埋与堆放这两种处理处置方式,在侵占大量土地的同时,不仅会产生诸如地下水环境污染、填埋气泄露污染大气环境等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也同样存在有由于过度堆放所引发的安全隐患。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刻不容缓。

国内部分省市建筑垃圾处理现状
北京市 —— 建筑垃圾治理规划先行

2011年,北京出台《全面推进建筑垃圾综合管理循环利用工作意见》和相关规划方案,力争打造建筑垃圾资源化循环利用模式,先期规划建设6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大兴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是其中最早规划和建设的一座。
大兴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厂厂区目前占地120亩,建筑面积将近3万平方米,设计产能为年处理建筑垃圾100万吨,并具备每年60万方再生混凝土和70万吨再生无机混合料的生产能力。

“十三五”期间,建筑垃圾管理需要统筹全流程监管,实施源头减量化、运输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利用规模化建设,将建设垃圾管理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领域,为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目前已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性政策。北京还将加快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和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同时也将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再生产标识制度,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列入推荐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

随着非首都功能疏解以及拆除违法建设、棚户区的改造,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中显示,“十三五”期间建筑垃圾规范处置率要达到85%,资源化处置能力提升至800万吨。目前北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设施能力大概有200~300万吨。“十三五”期间北京市还要在大兴、丰台、房山、海淀、朝阳各规划一处处理基地。

北京朝阳区首个建筑垃圾固定处置终端PPP项目将于2018年建成,每年可处置达100万吨的建筑垃圾。
河南省 —— 建筑垃圾资源化试点省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人口大省,其发展其在建筑垃圾处理处置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2014年,河南省首次在许昌召开建筑垃圾现场会,推广许昌经验,要求各地加强建筑垃圾规范管理;2015年,住建部将我省列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试点省”,随后河南省政府出台《关于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下发《河南省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试点省实施方案》,河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进入规范管理、快速发展阶段。

根据《意见》,到2016年,河南省辖市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城区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40%。到2020年,省辖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0%以上,县(市、区)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

据统计,2016 年河南省全省建筑垃圾总产生量为10522万吨,建筑垃圾直接使用或再生处置利用的达4818万吨,资源化利用率为45.79%,超额完成省政府确定40%资源化利用目标。这些建筑垃圾可以节约土地、天然原材料1800多万吨,生产标砖100多亿块,节煤13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多万吨,新增产值40多亿,拉动社会就业5000余人。

截至4月底,全省核准清运公司120家,核准清运车辆6272台,逐步建成了专业、规范的建筑垃圾清运队伍,并且已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企业)35个,建筑垃圾年资源化能力达4660多万吨,消纳场(点)50个,消纳场面积达6616亩。

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筑垃圾通过资源化处理后,可生产出粗骨料、细骨料直接利用,也可以再加工生产透水砖、水工砖、透水混凝土、干粉砂浆和墙体材料等,广泛应用于公路、市政道路、水系治理和房屋建设等领域。

根据河南省住建厅召开的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新闻发布会,郑州市机西高速、安阳绕城高速、开封开港大道、信阳中心城区道路共使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490吨,许昌、漯河等城市使用各种规格的透水砖、连锁护坡砖、挡土砌块、再生骨料约300万吨,此外,平顶山、开封、洛阳、永城、滑县等市县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也取得一定进展。

根据各地建筑垃圾产量、资源化能力及资源化率现状,河南省还将新增1000万吨资源化能力,分别分解到郑州、洛阳等七个市。

目前,河南省许昌、郑州、安阳、新乡、平顶山、焦作、永城等7个城市已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年处理能力2100万吨左右。河南已核准清运公司93家,核准清运车辆5266台,建筑垃圾清运处置核准制度基本建立;第一个建筑骨料地方使用标准已通过审查;河南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业联盟也已成立;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处置上游,河南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业正在抢抓这一轮新的商机。

上海市 —— 装修垃圾纳入治理体系

随着城市更新速度加快,装修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长。有数据显示,近年来,上海年均申报处置的建筑垃圾总量约有1亿吨,其中,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约占7%,且就长远而言,工程渣土、泥浆、建筑废弃混凝土等其他建筑垃圾的产量将呈下降趋势,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将成为“主力”。

2016年上海市政府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垃圾综合治理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0年,上海装修垃圾、拆房垃圾集中资源化利用能力要达到750万吨/年。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规划明确到“十三五”末,要建设12座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全市装修垃圾和拆房垃圾,中心城区的由市属老港基地统筹处置;各郊区至少建设一座资源化利用设施,就近自行消纳。目前已经确定的有浦东老港、嘉定江桥、闵行马桥,12个工厂的年处理能力为750万吨,2017年上半年,已有两座设施的规划获批。上海市目前有一家装修垃圾资源利用工厂。

根据上海市政府发布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自2017年1月1日起,外环线以内城区新建商品住宅要100%实施全装修,其他地区达到50%;公租房、廉租房实施全装修比例应达到100%,并在动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毛坯交付的保障性住房中率先推行“大开间”的设计理念,这些举措也可以避免二次装修,从源头上减少装修垃圾的产生。

2017年9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上海市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以下简称“57号令”)将于2018年起施行。该规定首次将装修垃圾明确归类为建筑垃圾来进行治理。

57号令实施后,装修垃圾堆放场所设置相关责任将彻底明确。住宅小区由业主委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的,物业服务企业就是装修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有义务设置专门的装修垃圾堆放场所。否则,将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57号令明确,行政主管部门将介入装修垃圾清运市场的管理,规定装修垃圾投放管理责任人将其管理范围内产生的装修垃圾,交由符合规定的市容环境卫生作业服务单位进行清运,这些单位通过招投标方式产生,由区绿化市容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上海近年每年进入收运处置环节的装修垃圾约有300万吨,未避免资源浪费及对末端处理设施造成过大压力,在精细分拣基础上的资源化利用,将是上海装修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

2016年上海全市装修垃圾、拆房垃圾总量近800万吨,超过同期生活垃圾的总量;装修垃圾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大。

上海首套针对装修垃圾进行分拣分类及后续资源化利用的流水线在徐汇区景联路已试运行,目前其装修垃圾的日均处理能力可达1500余吨。类似徐汇区这样的建筑垃圾中转分拣和资源化利用项目,目前已有18个。

浦东新区曹路镇目前已设立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置和利用试验基地,基地已建成装修垃圾(袋装)、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建筑垃圾等三种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生产线以及以上述处置物为主要原料的路用材料加工生产线等四个实施项目,目前已完成生产调试,进入稳定生产阶段。

试验基地从2016年10月11日起开始进场建设,到目前为止,四个单项已完成建设工作,并已全部实现了带料运行。其中的装修垃圾项目是试验基地的重点项目,2017年6月19日以前进行设备调试与试运行。2017年6月20日至今处治利用袋装垃圾3000余吨,经过实际运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基地完全建成后,预计处置能力:(1)装修垃圾处置能力:600–800吨/天,处置后返回率(含焚烧)小于20%;(2)垃圾炉渣处置能力:150吨/天;(3)建筑垃圾处置能力:300吨/天;(4)路基材料加工能力:35万吨/年。

根据相关资讯透露,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将负责编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应用标准,对符合标准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实行备案管理,并建立产品目录。2018年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招标文件、承发包合同和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减排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产品的相关使用要求;监理单位应当将相关要求和措施纳入监理范围。
江苏省 —— 全面铺开建筑垃圾处理厂试点

根据江苏省2017年2月发布的《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7〕30号),提出主要目标:到2020年,实现县级以上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全覆盖,设区市全面完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到2017年年底,市、县编制完善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规划,以及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

截止6月30日,江苏省共有36个城市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编制、28个城市在编或进入招投标程序。8个城市已完成建筑垃圾处理专项规划编制、35个城市在编或进入招投标程序。

自2013年以来,江苏省率先在常州、苏州、扬州、南通等市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厂陆续建成投运,项目的处理规模约100万吨/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再生混凝土、再生砂浆、市政用道板砖和砌块等。其中,苏州市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利用项目是国家发展改革委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示范项目。

常州市武进区年处理160万吨建筑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化示范项目为江苏省首个正规而成体系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经过反复试验研究,采用将建筑垃圾通过专门工艺技术进行分类分级处理,还原为再生砂石骨料进行利用的方式。经测试,生产出的各类再生建材性能均满足国家或行业标准。建筑垃圾重制而成的再生砖石骨料轻质和吸水率高,特别适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价格也比传统产品市场价低出15%左右,建筑垃圾综合转化率可达95%。

安徽省 —— 引入企业BOT模式

2015年4月,安徽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印发了《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化利用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淮南、蚌埠、宿州三城市为试点城市。淮南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城市建筑垃圾处置工作意见的通知》《淮南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关于印发淮南市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为推进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法治保障。2017年2月,合肥市政府发布《合肥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自2017年5月1日起施行。

2012年,淮南市政府授权市城管局,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与河南许昌金科建筑清运有限公司签署了《淮南市建筑垃圾收集处理特许经营协议》,由其在淮南注册成立的淮南金科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项目于2015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2亿元。2015年12月,项目正式投入生产运营。截至2016年底,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公司已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各类再生骨料30多万吨,各类地砖、步砖、砌砖等20余万平方米,实现了建筑垃圾“变废为宝”,形成了“淮南经验,金科模式”。

淮南作为安徽省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最早试点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截至目前,已清理清运简单填埋、无序堆放的建筑垃圾300余万吨,并对其中的180万吨建筑垃圾进行了再生利用,建筑垃圾由乱堆乱放向规范管理转变,改善了市容市貌。目前,建筑垃圾从前期产生、收集运输到资源化利用,基本形成了一套切合淮南城市实际的建筑垃圾规范化管理之路,建筑垃圾运输堆放等逐步规范,车辆抛洒、扬尘污染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有效改善了市容环境。

淮南市积极引进环保建材生产企业消纳本地工业废渣。淮南北新建材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膏板生产线,每年可以消纳淮南辖区内火电企业的脱硫石膏45万吨,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硫约11万吨,实现彻底减排、利废环保,是当地最具规模的循环经济项目。
浙江省 —— 强调源头管理

2017年7月4日,浙江省建设厅在海宁市召开全省建筑垃圾处置利用工作现场会,会议要求全省各地要增强建筑垃圾处置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大建筑垃圾处置力度,提升处置能力,规范消纳处置,确保有力有序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

金华市作为浙江省建筑垃圾处理的先行城市,为了加强对建筑垃圾运输管理,遏制运输过程中抛冒滴漏、随意堆放、倾倒等现象,2012年12月,经金华市政府批准,市建设局、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市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密闭化改装的通告》,《通告》规定,2013年4月1日起,市区二环线范围内(含二环线),从事建筑垃圾运输的车辆,必须加盖密闭和安装GPS监控设备,未达到密闭化要求的车辆及未取得建筑垃圾营运服务资格的企业和个人,不得在市区从事建筑垃圾运输。

经金华市政府确定,3家具有相应资质的运输企业,承担起市区建筑垃圾清运业务。 2013年6月1日起,市区二环线范围内(含二环线)建筑垃圾密闭式运输、公司化运作全面实行,同时配套出台了《市建筑垃圾运输企业信用考核办法》《建筑垃圾运输企业考核细则》。3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加入市建筑装饰材料协会,成立建筑垃圾专业运输委员会,制定了统一的建筑垃圾运输行业自律考核标准,进行量化考核,自觉接受专业运输委员会的考核。

浙江省省会城市杭州于2017年7月在转塘、双铺和三墩同步开建了三座大型建筑垃圾处理厂,投产后可达到年均300万吨以上的建筑垃圾处理能力。这三座建筑垃圾处理厂的新建不仅填补了杭州尚没有大型建筑垃圾处理厂的空白,也将大大缓解杭州市垃圾围城的压力。据杭州市渣土办统计,2016年杭州建筑垃圾产生量约为1000万吨。据统计,未来3-5年内,这个数字还将上升至1500万吨。装修垃圾作为建筑垃圾中最难为处理的低值回收部分,也纳入在这三家建筑垃圾处理厂的处理范围之中。这些工厂引进了装修垃圾的处理设备和技术。通过智能分拣、传输、加工、再造后,装修垃圾同样可生产再生产品进行回用。

更多热点:
我国危废治理体系的发展历程【附:现行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2017 · 危废处理技术现状分析
2017 · 垃圾分类市场运作模式和盈利方向分析【附:截至2017年底地方生活垃圾分类政策一览】
村镇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技术现状和市场空间

建筑垃圾处理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