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徐涛两版《就是那一只蟋蟀》,竟有这么大不同!)

就是那一只蟋蟀

探寻声音境界 还原诵读本质

去年中秋,我们发过《徐涛、瞿弦和、赵忠祥同题朗诵《就是那一只蟋蟀》》,三版大师级朗诵,各有特色。大家对比着聆听(此处应用“聆听”),收获不同。
为什么说收获“不同”呢?

那是因为,前提要看你对作品理解多少。并且你对语言表达的方法技巧了解多少,才可决定你收获多少。

其核心是,带着思考去听,你思考了多少?

所谓“带着思考”去听,指的是“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
好比你听课吧,你什么也不提前准备,老师讲到哪里你听到哪里,听完之后,你的收获通常只是“明白了”,“听懂了”。即使你动了脑筋,也只是在“理解”的层面,还算不上“带着思考”。

这就叫“被动接受”。
我以为的所谓“思考”,有两个核心点:

1、发现问题。
2、解决问题。

比如《就是那一只蟋蟀》,如果你要听朗诵,或听课,一定要自己先把这首诗读一读。读完之后,自己先想想。
想什么呢?
比如,字面意思都了解了吗?什么叫“雕竹做笼”?什么叫“呼灯篱落”?为什么“凝成水是露珠”,为什么“变成鸟是鹧鸪”?
然后你不觉得奇怪吗?作者“流沙河”显然是个笔名,为什么他会起了个和妖怪有关的名字?(《西游记》里流沙河是沙和尚当妖怪时的活动基地)。他的一贯写作风格是什么?喜欢悲悲切切,还是豁达幽默?
他为什么要写“Y先生”而不直接写“余先生”,显摆他懂得拼音吗?他可是位老先生,上学时没学过拼音的。学个拼音不容易,所以特意拿出来炫耀?
整首诗的基调是什么?是不是有了“伤兵”和“思妇”就要读得悲凉?结尾为什么不是深深地思念,而却落脚到“中国人的耳朵”?……
这些,都叫“发现问题”。

然后,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千万不能只百度一下,看到第一条答案就全盘接受,还说这是“百度说的”……
那叫搜索答案。不叫解决问题。

因为你要知道,百度只是个“搜索引擎”,好比是煮烩菜的大锅。烩菜好不好吃?并不取决于锅。

锅只是一个“平台”,把各种菜汇聚在一起,承受火的温度,最终要由人来烹饪。

而且它也并不是权威的百科全书。虽然有“百度百科”这种东西,但其实是众多网友你一言我一语拼凑起来的。
草根性、丰富性是有的,但正确性、权威性却无从保障。

简言之,你搜到的内容,只是别人的思想和认识。这个“别人”,尽管有时也有可能是权威专家,但多数情况下,则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网友。

所以,一定要多看几页(我一般不少于10页),多搜集掌握一些资料和不同的看法,然后一定还要有纸质书特别是工具书,去丰富对照印证(也可以用正版电子书),这样才给自己一个理解的基础。
然后用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分析能力,去做出最后的判断。

收集资料是要付出时间的,买纸质书是要付出金钱的。这些都是成本。

我以为,有成本的准备才有价值。

(此版简称“新版”)

然后,就可以带着刚才的“思考”结果,去听了。
你会明显感到,花费这样一番工夫之后,再听朗诵或听课,绝对会有不同以往的巨大的收获的!
比如上面这段视频,徐涛老师朗诵的《就是那一只蟋蟀》,和下面的视频中的朗诵,你会感觉到明显的不同。
同一个人,同一首诗,感觉上有很大的不同。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比较之后你会发现,旧版的技巧痕迹比新版的重一些,情感表达更奔放;新一版则更流畅自然,情感表现更投入、更深入,也更内敛,更深沉。
(此版简称“旧版”)
刚才说的“不同”,只是整体的听感。那么,到底有什么具体的不同呢?
学习,必须落实到“具体”。
一具体,就深入,唯具体,才深入。
此时,就要运用你的“耳朵”。
那不是诗中的“中国人的耳朵”,而是你作为一个朗读者应有的“朗读者的耳朵”。

比如,开头的“夜夜唱歌”,“夜夜”二字,两版的表达有明显的不同:旧版吐字刻意地轻了,显得更加亲切;新版更追求自然,显得更加温和;

比如,“在战场的野草间唱过”,旧版的“战场的”三字后有个猛烈的停顿,这是典型的“徐涛式停顿”;而新版的停顿,则加入更多情绪,轻柔了许多,也自然了许多。
比如,旧版的段落之间停顿较短;新版则更多地沉浸在情绪中,衔接处更从容自然……
这些变化,都是为什么呢?

哪一版给你的触动更大呢?

为了获取最大的收获,最好的效果,你应该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架构,还要有千锤百炼的“听力”,此时,一切秘密,才会拨开云雾,呈现在你眼前。
虽然,碎片化的知识,也能听出一些东西,但由于处于盲人摸象状态,常常会捡芝麻丢西瓜,舍本逐末,甚至只是学会了“背脊微微一耸”。(关于后者,点击这里了解)。
这也是我一直推荐系统化学习的重要原因。但很多人没有过是不会明白的。
就好像我经常说,没有系统化学习经历的人,不会后悔的。

因为你没有经历过,永远不知道它的好,怎么会后悔?
经历过的人才会后悔。
后悔没早经历。
所以,这一点,碎片化学习的人自己是意识不到的。
从不摘下墨镜的人,无法相信这个世界,并不是黑的。

文字能力及个人精力所限,本文无法把整首诗展开讨论每一个具体的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进入有声课堂,听我逐字逐句的解读。
当然,那里只是“我的”思考。不是标准答案。

因为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作品一旦发布,就不只属于作者了。
即使流沙河老师复活,他说了也不算。

扩展阅读:
徐涛、瞿弦和、赵忠祥同题朗诵《就是那一只蟋蟀》
乔榛徐涛同题朗诵《我的记忆》,原来竟有这么多不同!
奇人奇情!流沙河先生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徐 涛:《大堰河-我的保姆》
徐 涛:《相信未来》
徐 涛:《生死交响》
徐 涛、李慧敏: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激情颂中华!

本文作者高昂
中华文促会语言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中华文促会朗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山西省朗诵艺术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懂点技术懂点节目也懂点播音
传统媒体资深从业者
爱说真话、实话、大白话
“声境界”公众平台创办人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有赠 | 老水手的歌 | 悬崖边的树 春 |  故都的秋 | 济南的冬天 | 季候
 窗 | 镜中 | 汉广 | 氓 | 迢迢牵牛星 | 落日 念君在中年 | 致赫本 | 鱼化石  | 拥有孩子
余秋雨版《离骚》 | 镜中眉 | 唐之韵 | 宋之韵 声境界经典诵读课学员

点  [阅读原文]
进入《就是那一只蟋蟀》有声课堂

就是那一只蟋蟀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