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徐芬芳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一千多年前孔明先生的话语却依然珍贵如玉,掷地有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淡泊是什么?淡泊是宠辱不惊的淡然与淡定,是屡经世事后的成熟与从容。淡泊的人,会淡然地面对功名利禄,目光注视着个人的成长方向,有了这种淡泊之心,我们心中就会少些尘杂,我们的志向会因此而更加清晰,更加坚定。淡泊的人,会淡定地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不为压力所打倒,最终柳暗花明又一村。反之,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能以淡然和淡定的心态面对,最终迷失其中,失去自我。以上是为“淡泊以明志”。
淡泊并不是要我们不食人间烟火,淡泊也不是要我们完全不要名利,淡泊更不是要我们安于现状,没有追求。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家。这在中国文坛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莫言也因此而成为中国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举国为之欢腾。就在举国欢庆的时候,莫言却表现得十分淡然,他虽然笼罩着诺贝尔奖的光环,但却没有洋洋得意。他没有发表什么长篇大论,而是用简短的五个字表明了自己的心情:“惊喜而惶恐”。用一句诗来形容就是“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莫言深知诺贝尔文学奖只是对自身作品的肯定,绝不是自己追求的最终文学理想,只有从这些鲜花和赞美中抽离出来,才能看清方向,在文学的道路上重新出发。
作为高中生,需要学会淡然地看待自己取得的成绩,淡定地看待成长中的挫折。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但这恰恰是实现远大志向的必经之路。所以,当某次考试获得好的名次时,有些人固然欣喜,同时把心态放平,在既有成绩地基础上朝着心中的理想继续出发。但也有人沉浸于一时的成绩,沾沾自喜。殊不知,成绩是过去的,未来还有新的考验。体会到这一点,其实考试失败后,我们也没必要痛哭流涕。在跌跌撞撞的人生道路上,并非时时处处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面对着层出不穷的错误,有人望而却步,甘拜下风,错过了铸造另一片天地的机会。有人知难而上,永不言败,不断品尝成功带来的喜悦。踌躇行走时,不要得意于一时的成绩,不要凝眸于一时的困境,行走于淡泊宁静中,你会拥有“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心境,回眸走过的路,你会发现,其实并不是像你一开始时看到的那样,错误和一时的成绩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有时,它能成为你进步的阶梯,成功的奠基石。
再来说宁静。宁静是内心的安然与持重。追求宁静,并不是要我们栖身荒野丛林,深山庙宇。其实,宁静就在我们的心中。白落梅曾说:“真正的宁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天依然涛声依旧。”世界再喧嚣热闹,仍然需要一份宁静,一份执着, 湘水寂寂,悄声奔流到海;岳麓巍巍,无言直指苍穹。此为“宁静以致远”的最贴切的阐释。
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哪些不是需要耐得住寂寞,长时间甘坐冷板凳,经过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传世之作。教育也好,学习也好,都是安静的事业,不需要喧嚣与热闹,激情燃烧固然可贵,但长期的坚守与投入更加必不可少。教育目标、学习目标的的实现,需要正是一份宁静,一份执着。 所以,同学们,学习中我们如果遇到拦路虎,需要的便是静下心来,探究本质,解析机理,抽丝剥茧就能找到解决思路。身心之静如射手屏气,若奔者躬身,时机既到,则毅然勇进气势如虹。
最有我想和同学们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是大多数人的追求。真正的智者,不会困顿于一时的挫败,不会惊艳于一时的繁花,而是把眼光定格于前方。拥有一种宁静和淡泊的心态,你会发现,其实,希望并没有可望而不可及,而是虔诚地蛰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角落。演讲完毕,谢谢老师和同学们。
徐芬芳
2018年3月26日
编辑:北京师大附中团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 梁思地
校对:北京师大附中团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 王镜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