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共有 4469 字
如果觉得页面很长
那是因为留言很多
我写过许多关于工作效率的文章,比如:
打造外部大脑,让计划高效落地
有效提高执行力,你需要这几个技巧
总觉得工作太繁重?4个原则帮你减压
时间体检:你实现「精力自由」了吗?
不过,偶尔会有读者反馈,说:L先生,你的方法都很棒,但感觉都需要长时间的锻炼和习惯,有没有一些非常简单、立刻就能上手的小技巧呢?
像这种偷懒的想法,我当然毫不留情地………………表示同感啦。
很多人觉得我很勤快,其实,这是个错觉,我一直是个懒人。我每天绞尽脑汁在想的,就是怎么样更好地偷懒。
因此,我特别理解这种心态。
许多成体系的方法,需要从「原理层 → 认知层 → 应用层」循序渐进,全面调整自己的认知模式和工作习惯。这是治本的做法,但确实有一定门槛。
更适合大多数人的做法是什么呢?可能是从一些易于入门的技巧入手,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
所以,在近期的一些文章中,我有意识地分享了一些立等可行的工具。
比如 学了很多知识,没多久就忘光了,怎么办?里提到的「知识卡片」。就是一种适合新手的知识管理方法。
那么,在工作效率方面,有没有像知识卡片一样,简单易行的小技巧呢?
今天,分享三种我自己在用的工作方法,适合像你我这样的懒人。
你不需要准备太复杂的工具,只需要一个笔记软件(比如印象笔记、Onenote、有道笔记等,甚至纸笔也可以)就行了。
下面详谈。
1. 旗舰笔记法
你一定经历过这些情景:
和别人交流,当下觉得收获颇丰,过了两天却连聊了什么都不记得了;
关于项目的资料千头万绪,很多东西老是停留在口头上,一直没有推进;
点子、想法、意见,各种信息散落在聊天记录里,需要时,又得从浩如烟海的信息里一点点翻找……
我们每天都会经历数以GB计的信息轰炸,它们可能来自各种渠道,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如果不能良好地加以管理,是很难发挥出价值的。
这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
很多计划说了却一直没落实,很多想法涌现出来随后就消失,很多信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需要时却只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
如何尽可能高效地对它们进行管理呢?最关键的一步就是:
把它们全部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快速记录下来。
统一到一个平台,就可以大量节省你的认知成本。你不需要去想「它在哪儿」,不需要去翻箱倒柜、搜索、翻找……只需要打开记录,瞥一眼,就能找到。
这就把不确定性压缩到了最低。
快速记录,意味着你不需要花费太多心力在「记录」上。你可以专注在信息本身,不会被打断,更不会遗忘,可以保留当下最原汁原味的心境和印象。
甚至,不需要分类,只需记下来就好 —— 因为分类只会把你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这个分到哪里」「这个要到哪里去找」上面。
这就是旗舰笔记法的核心。
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1)建立一页笔记,叫做「旗舰笔记」,事先写上每一天的日期。
2)任何时刻,当你觉得「这个信息很重要」,不要多想,打开这页笔记,尽可能简洁地写下它的关键字。一条信息一行。
3)每天定期抽出一点时间,对当天的笔记进行处理:待办的,不作改动;正在处理的,在后面加个复选框;已经处理完毕的,在复选框里打个勾。
如果要记录的信息很长,需要一页纸,怎么办呢?另外新建一页笔记,写下你需要记录的内容,然后复制笔记内链,再把内链粘贴到「旗舰笔记」里面。
总体来说,就像这样:
(绿色下划线就是笔记内链)
简而言之:「旗舰笔记」的本质,其实就是一页按日期分类的索引。它可以帮助你快速浏览:这一天有哪些重要的事项?哪些有待处理,哪些正在思考和执行?
你不需要打开各种复杂的工具,在卷帙之间埋头苦找,就能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重要的信息。
它就像旗舰一样,把所有信息归置、集中到一起,等着你依次去处理,发号施令。
(起名有点随意,暂时没想到更好的名字,你有什么好想法吗?)
这种方法,对一切信息都适用。包括:
日程:哪一天和谁有约;有什么事情不能改期,必须去做;
任务:有哪些计划有待处理;
灵感:有什么点子,可以进一步构思和发展;
问题: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利用碎片时间去思考;
备忘:有什么信息要保持关注和跟进;
资料:有什么东西,可以存着,下次备查备用;
……
重点在于,每一个条目就是一条「信息」,你没有必要去区分「它是什么」,只需记录下来就行。
同样,一条信息也只有三种状态:待处理,处理中,已完成。
无论是灵感、问题、任务还是备忘,也不管是思考、整合、引用、修改、执行……都逃不出这三种状态。
你只需要记住什么呢?打了勾的不用去管;有复选框的及时跟进;没有标记的抽空处理一下。就这么简单。
你可能会发现,这套笔记法,跟「子弹笔记法」很像。确实,它就是我根据子弹笔记的思路和核心,自己重新梳理出来的方法。
子弹笔记法更适合传统纸本,可以看作是用纸本模拟数码笔记的效率;而旗舰笔记法更适合数码笔记。
它可以帮助你,把每一天的信息变得井井有条,再也不会遗漏和忘记。
2. 舒适清单法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种感觉:
许多时间和任务管理法,确实有用,但是太麻烦,又太庞大了,总有一种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觉。我的事情也不多,也不需要管理复杂的项目,为什么要把精力花在「工具」本身呢?
英国作家 Mark Forster 也是这样想的。
他认为,市面上的时间管理方法,都有点舍本逐末了 —— 我们的大脑本身就是最好的助手,为什么要让它去适应外部工具,而不是让工具适应它呢?
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方法,用来摆脱传统任务管理对思维的束缚,叫做 FFVP。
什么意思呢?全称是 Fast Final Version Plus……是的,你没看错,名字就叫做「快速工作法之最最终版本」。
(不得不吐槽一句:他的偷懒比我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以,我在这里翻译成了「舒适清单法」。因为这个方法就是两个核心:
第一,利用一张清单帮你梳理所有工作;
第二,在这个过程中,你是舒适的,自由的,不需要受工具和方法的约束。
具体来说:
1)新建一页笔记,写下10项你需要做的事情。如果超过10项,则把后面的先舍去。
2)放松心情,从头开始,一项项浏览你刚写下的任务。不要有任何压力,也不要思考太久,抓住第一时间闪现的念头即可。
3)如果看到一项任务,你觉得「有必要去做」或「我想去做」,就标记一个点上去。
4)10项任务里面,你可能会标记3-4项,那么,从最后一项标记的任务开始,专注去执行它。
5)做多久呢?不需要设置番茄钟,也不需要给自己任何限制,做到你不想再做为止。
6)如果这项任务完成了,把它删掉,在清单的末尾新增一项任务;如果还没完成,把它移动到清单末尾。
7)如果还有任务被标记,重复4-5-6;如果没有,重复2-3-4-5-6。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方式。它看起来非常简单,毫无技术含量,但恰恰是这种方式,能有效地减轻大脑的负担。
对于一项任务,我们会有非常多的考量:它什么时候截止?它是否重要?它对我有什么价值?它能拖延多久?它会产生什么风险?……诸如此类。
但问题在于:综合了这么多的因素,我们该如何去判定优先级呢?
各类时间管理方法,最复杂的点也就在于这里。
而舒适清单法的思路就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的大脑,用第一印象和直觉来判断。
原因非常简单:一项任务,什么情况下能完成得最好?必然是我们自发、愿意去做的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好的效果。
那既然如此,为何不顺势而为,让大脑自己决定「哪一项才是最愿意去做」的事情呢?
可能有人会担心:用这种模式,会不会造成偏斜?会不会有些任务,我就一直拖延着,从来没有动过?
无需忧虑,大脑自然会调整这一点。如果一项任务非常紧迫,不能不做,也不能拖延,这种紧迫感自然牢牢地「抓住你」(Jumps out at you)。你完全不用担心会错过。
而如果有些任务,在清单上停留了好几天、好几周,一直没有动过,那就说明,它们在你心中,是真的不重要。
你需要考虑的是:要么调整它们,要么调整自己的认知和驱动力。
如果你的待办清单上,已经积压了一大堆「已过期」的事务,那么不妨试试这套舒适清单法,或许会有如释重负的感觉。
3. 断点记录法
我在不少文章里,都提到过一点:要警惕「多任务工作」。因为多任务会积累大量切换成本,占据隐性认知资源,降低效率。
但像我这么懒的人,不喜欢老是做同一件事情,因为很容易就分心,失去新鲜感,怎么办呢?
我自己常用的方法,是做工作的「断点记录」。
什么是断点?顾名思义,它就是工作的切换和接驳点,可以帮你再切换回来的时候,快速恢复原本的状态。
具体做法非常简单,牢记这三步就行:
1)开始工作时,同步打开一页新的笔记。
2)工作过程中,有任何想法、问题、进展,随时打开笔记,用关键词记下来。
3)当你做完别的事情,切换回来后,通过这些记下来的「断点」,快速恢复之前的工作状态。
详细讲讲第二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把念头记录下来,使其成为「断点」呢?
以构思这篇文章为例:
最开始的时候,我可能会思考「要写什么选题」。那么,我回顾了之前的推送,发现很久没写工作效率了,暂定以工作效率为主题。这时,就可以记下「工作效率」。
工作效率这个概念也很广,如何选择切入点,才能既有趣又有料呢?记下「切入点?」
搜集资料时,读到几篇复杂的文章,大脑有点疲劳。突然想到:能不能以「懒人」为切入点,写一些简单可行的工作技巧?记下「疲劳,复杂,懒人」。
确定了选题,下面就是内容了,该用什么结构去写呢?我想按惯例,分三到四个点去阐述,但还没想好,于是先记下「信息,任务,?」……
大概就是这样的模式。
你会发现,这种做法,并不只是适用于短暂的切换 —— 它也适用于长时间、大任务的交替进行。
它的本质,是将你一系列的思路记录下来,通过「钩子」的原理,喊醒你的情景记忆,让你回到之前构思和产生火花的状态。
它可以将整个任务串联起来,变成一条线,并通过「线头」,让你时时刻刻都能随时抓住它。
这些关键词就像积木,可以快速、完整地,帮助你重现任务的情境。
包括做工作日志、整理项目经验和复盘,这些「断点记录」都会非常有用。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它内化,让自己习惯这种随时随地把想法「书面化」下来的模式。
你会发现,虚无缥缈的「思考」过程,变得更加有迹可循。
小练习:
读完这篇文章,从第二天开始,就试用一次「旗舰笔记法」吧。
欢迎在后台留言,告诉我感想。: )
如果你有关于生活、学习、思维的困惑
点击阅读原文,都可以找到答案
或者读读这些文章:
如何用JCM模型管好团队?
时间体检:你实现「精力自由」了吗?
沟通金字塔:怎样才能跟别人好好说话?
THE END
– 晚 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