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个人总结
诺丁汉 ? | Campus Vibes _____________
我高一时听的第一场大学宣讲会就是宁波诺丁汉大学的。这是一个埋了很深的伏笔。
毕业于2020年,也正是这一年宁诺的录取分数线遭遇了滑铁卢式的下跌。也正是这一件事,让我把这一个部分几乎全部推翻重写。在商学院对宁诺看法的推文下我留言: 拿着宁诺的本科文凭找到好工作,是我对她的认可和未来会更好的信心。真心话。想了想又加上另一句心里话: 但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可以对外护短,但是回归到本质,我们所有人都要想一想宁诺未来的路要如何才能越走越宽。疫情下不明朗的国际留学机会或者没能与自身实力匹配的涨学费都是诱因,但是宁诺现有对自身的长期定位才是最大的隐患。不管是不是由于今年突出的蔓延恐慌性情绪,跌幅在某一种程度上都客观反映了市场供需。
对于一所最早进入到中国的中外合作大学,要被国人所接受,选择成为留学跳板/弯道超车不能说错,但是不会帮助它成为一所真正的大学。每一年能够有那么多申请到国外一流大学研究生的学生固然是实力,但也在委婉地默认,这个背景不够硬或自身品牌源动力不足的不争事实。
如果四年前我有更高的分数,会不会选择国内一所更好的985?如果我当时考的出SAT也准备充分,会不会早就跑去大洋彼岸接受美式教育?回到那个时间节点,还没有受到宁诺自由的氛围熏陶和不能预见四年快乐大学生活的前提下,我也许会另有所选,而身边很多人是非常相似的想法。
哪怕是在去年的秋招季,有很多被我认为是一般/二线快消公司直接刷掉了我的简历,我连笔试长什么样都不知道。说他们有眼无珠吧,但是他们收到的简历太多了,一般的快消公司都可能有十万份,更不要提顶级快消。
学历必须作为一个实打实且企业筛选起来相对保险的标准,对于背景宽容度相对较高的快消行业尚且如此。我没有读研,但是却非常理解和支持身边要选择金融/咨询行业的朋友要争取更好的教育背景以作为敲门砖。因为这就是就业市场的现状,绝大部分情况下,硬实力铁板钉钉,软实力锦上添花。
宁诺拥有一部分很好的资源,但是相对庞大复杂的世界来说终究太小了。她还年轻,和我们一样需要成长。身为宁诺学子,我们始终看得到和承认差距,但是也很清楚不能要求这所年轻的大学给我们比肩一流的资源。很多人靠着密切关注和付诸行动,终究没有错过属于自己的机会。
我请Carol帮忙问到了宁诺的校徽含义,也就是你看到的这一篇推文的封面图。SAPIENTIA URBS CONDITUR 意思是建立在智慧上的城市 (A city is built upon wisdom) 。书本上的 QU?RENTI OSTIUM 拉丁文翻译过来大概是通向探索(A gateway to a seeker)。
我一直很喜欢复旦大学的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虽然据说每年鬼节时都被复旦学生拿来开玩笑,但这是一种经久不衰的精神内涵。宁诺能不能拥有属于自己深入人心的精神核心,能不能成为一个真正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和走出自己道路的大学,就留给下一个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努力了。
不是每一个人都在宁诺找到了归属感,这个可以理解,但是本科大学依旧会是重要的、被拿来衡量一个人教育背景的要素之一。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校友,很多人会和我一样,依旧想看到它在未来的突破。
关于对宁诺的看法就到这里结束,很抱歉我的公众号没有留言功能,如果有任何想法请在后台留言。怀有对母校有一份责任感的我不可能在总结时不提到对它的看法,但与此同时我也珍视从这所年轻大学收获的感悟和与它共处的每个重要时刻,也就是你接下来要看到的。
不可否认的是,我深爱这里四季中不同时辰变换的景色,并且决心以独特的方式将它们封存起来带到远方,所以才会有后来大家看到的 ?镜头下的宁波诺丁汉大学 。另外,英国校区的回忆我放在了 ? 英国杂记【回忆篇】。我未来一定会去马来西亚校区看看,会是我对整个诺丁汉美好回忆的最后一块拼图。
宿舍生活 ?| Feel Like Home ____________
因为装修和学业变动,我曾经拥有3批不同室友,他们都是大学生活中最亲密的人之一。我们一起去上课,一起出去玩,窝在床上深夜开茶话会, 八卦全世界,交换私密信息,分享生活的好物,也一起在学术和职业上冒险。
老徐曾花了1元在闲置交易群,捡漏了一个至少7成新的烤箱, 为我们带来了在寝室偷偷烤曲奇的奇妙体验。因为这个优秀的烤箱只被我们用过一次,所以某种程度上,我们依旧是尊重宿舍规则的。
(0202年了谁宿舍还没有点大功率电器/小宠物了…)
而在冬天下午三点半就天黑的英国,人容易陷入自闭。这时室友和美食缺一不可。在公寓里的一群人,充分利用附近中英超市的供给和大烤箱为生活增添乐趣: 一边看下厨房上的菜谱,一边现学现卖炸厨房。可以预见成为社畜后,是会慢慢放弃做饭的,所以留学生活里折腾做饭的回忆更加可贵。?试毒英国 —— “天地万物退却,唯有美食与我共存”
室友们住的地方是我至暗时刻的避难所。校招最心累的时候,晚上回到寝室,经常看到桌上放着老朱和茹一给我买的零食。心态崩了,一琳在公寓里提前准备好想给我看的书,调好放了椰果的苏打水,小心翼翼地照顾我的情绪。
我最糟心的一天: 面试不顺利,回程交通堵塞错过高铁,也没有晚饭吃,琳淞打电话给在高铁上落泪的我。晚上将近10点回到学校后,我一头扎进她的寝室。她陪我在午夜做了一个长达1个小时的笔试题,再一起去买了个后街,聊天到凌晨2点才睡去。那一天正好是国际生深夜在楼下大声聚会喧哗最吵的一夜,但我睡的非常沉。
琳淞说,如果我想做笔试、准备面试或者一个私人空间的时候可以随时过来。我就这么变成了交了四人间费用也可以住单间的人。
还有我最爱的舍管阿姨沈姐,她是一个能干、善良和美好的人,对我这个调皮个性的孩子总是母爱爆棚。跨年的时候给我做油焖大虾,我离开的时候帮我把走的太急没有来得及收拾的行李重新打包寄到我现在住的城市。也希望大家多多照顾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如果可以甚至可以多表示对他们的关心。
旅行? | On My Way _____________
大学头两年只要有3天以上的假期,我就跑出学校去找朋友,在周围省份到处乱逛。我能背着单反日行两三万步,也能不知疲惫的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对世界的看法。和对的人旅行总是在创造年轻贫穷而快活的高光时刻,鸭鸭就是他们的其中一个。我们曾经都是不要百分百舒适旅行的类型,想要在陌生城市探索的新鲜感和出示学生证瞬间半价的快乐。
见过了伟大的大自然和形形色色的人以后,我才明白自己有的烦恼是多么的渺小,所以当有烦恼或者想要探索新鲜事物之时,好奇心总是促使我跑去旅游或者在一个新的城市住一段时间。身边亲密的人能给我持久的支持,但是有一些心结恰恰是生命中萍水相逢的人不经意间解开的。
喜欢在大城市生活的我却最喜欢去看自然景观,尤其是和舜雨去张家界与和老顾去爬黄山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凌晨四点起床,顶着满天繁星爬到黄山顶等日出。红日从一片云海冉冉升起的片刻,山顶上上百人都在欢呼。
我和老顾两个人太傻了,上那么高的海拔还只带了薄衣。那一天狂风大作,旁边穿着羽绒服的人都同情地看着我们,尤其是穿着短裙的老顾。我们俩又冷又饿还落魄,马上就能入选扮演乞丐的跑龙套了,却从来没有这么被大自然的壮观打动。
(图片来自旅途中认识的驴友)
在湖南支教的时候倒是经常和队友忙里偷闲去小镇上的小超市,把各种口味的果冻吸吸乐买断货。最后荣获最受欢迎的老师却发现自己难以长期招架一群小孩子。我的经验是: 当一个好老师很难,当一个好老师以后让小孩子不缠着你,天天问你几岁,你有没有男朋友,你去过哪里,你喜欢什么, 更难。
当这群孩子问我能不能回去参加他们的小学毕业典礼的时候,我很难过。因为我知道我一旦离开以后就会被自己生活中的琐事所占据。希望他们都能快乐成长,如果有一天能再见面,希望他们谅解那个没有能够持续参与他们之后人生的小方老师。
? 你们的狗子我去成都看大熊猫啦!
? 复古伦敦
? Catch Me If You Can
运动&学习??♀??? | Never Stop Learning _____________
永远喜欢设施完善的健身房和PB二楼的227机房。毕业典礼前一天去健身房呆了快2个小时,跑到腿都没有直觉了,就是不舍得离开。大概是因为清楚就此一别,再也很难找到设施这么齐全还不收费的健身房了。
喜欢2楼的机房是因为那里没有图书馆远,座位竞争没有4楼的机房激烈, 非复习季早上十点半前轻松占到自己喜欢的位置。背靠储藏柜和打印机, 还有站着学习的地方, 冬天还可以自己调节暖气供应, 学累了放眼窗外就是大草坪。靠近大部分商科上课的教室, 又因为是自习专用机房没有课程安排不用担心被赶出来。楼下就是星巴克, 走下楼梯时可以闻到浓郁的咖啡香味。堪称完美。
作为金融财务管理(FAM)的学生,四年一共上了37门课。不小心选了这个专业是一件幸运的事,逼迫一个本来学数学无能的我,认清数据分析能使人的思考变得有条理和系统化的事实。四年内除了大一的8门预备课程以外,有6门金融相关的课,5门会计的专业课,3门经济学,15门其他(包括数学计量商法策略创业商业道德等)。
以上图片由爱买书的学霸顾提供,涵盖大部分Y1-Y3的FAM课程
让我再选一次,还是绕不开刷分的课,不过内心深处最喜欢偏Strategy的课程,比如 Management Strategy。Dr. Corentin 是这门课的灵魂人物,他让我们意识到:一个有趣、生动和耐心的老师能够拯救一门很玄学的课。 每周能坐在这个绅士的法国男人讲台下第一排的座位上,听他用略带沙哑的嗓音开场,就已经是一种享受。而且他还会准备一个非常有趣的小视频作为大课的开场,告诉我们这节课需要学习什么:
播放
实习&商赛&职业选择??|Work
在磕磕碰碰中,做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商赛项目:一个是「致力于遗失物品搜寻的校园科技」, 想通过物联网和社交平台科技手段解决一下大学生常丢失物品的问题。另一个是「瞬间除皱的护肤黑科技」。?当全新护肤体验遇上欧莱雅Brandstorm
我很怀念和队友们一起捣鼓这些的时光, 而这些想法背后都有一个长期稳定的科技加技术顾问小姜。这个人总是“亲切”地称我的作品为“倒霉玩意儿”, 但是却愿意给我折腾科技或者设计细节。从大二他花两个晚上给我用3D建模做的第一张Coursework设计图开始,到任何疯狂的创新想法,我都想听他的意见。我会觉得很安心,因为有一个理工背景知识的人能够随时为我提供帮助。
我参加过的商赛多数都和创新或创业有关,本质上都是在不断地回答对自己的拷问:
「Why leadership is important?」
「What is entrepreneurship?」
「How to start a business?」
这也是其中一个我说服老顾把毕业旅行定在去了义乌的原因,让我最后一次以本科学生的身份去探索 “生意承载着人们无尽的欲望和智慧” 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关于义乌的推文过几天发) 基于这一次旅行,我也在规划未来去的地方里包括了特色地域:华强北、渝新欧铁路,边境贸易城市腾冲、伊犁还有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城市的广州和泉州等等。
而在真正的商业环境中,我收到过不同领域的offer,有电商、国有银行、快消零售、互联网新媒体、甚至NPO。 有的人从一而终,而我活蹦乱跳。 我在找工作时也有不少次失利,也可惜一些止于终面的。我没有办法为这些失败找借口,因为赢家不能是在特定场景里才会赢的人,真正的赢家是能稳定的输出成果的人。
明明知道进入职场就是要接受社会的毒打,也没有必要对此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有时我也在想: 如果我实习时遇到的前辈们,如果他们没有潜移默化地教我从学生转变成职场人的经验,包容我犯的低级错误,为我争取面试机会和面试反馈,走的时候还会请我吃饭,我是不是会丧失一部分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勇气。
我一直喜欢快消行业,也一度认为自己非此不可。但是后来才意识到我对此着迷的原因是:我真正爱的是生活方式,也就是吃喝住穿的方方面面。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对快消的确有本质上的激情,但一方面提醒我,对生活的热爱并不能完全等于我的潜力。快消是我为自己选择的职业起点,但不会成为一个限制我未来方向的Flag。在这里仅留给学弟学妹一点点浅薄的经验 ? 快消零售暑期实习&普通实习&校招经验贴
个人公众号?? | Writing In My Vein _____________
开个人公众号是因为我控制不了自己的灵感和打字的手。写作一直以来给我带来的快乐超乎想象。
我不那么热衷周/月/年总结, 更喜欢在一个完整故事结束的时候, 为它做一个全面的总结,这也就是为什么你会看到这一篇文章。作为一个有整理癖的人, 我喜欢有逻辑地串联起来经历和观点。
如果说发朋友圈是在纸上画点, 那么把完整的经历叙述出来, 则是连点成线甚至成画。如果说专注是对抗压力和焦虑最好的办法,那搜集和整理这些美好生活的细节,是我进一步获得持久快乐的秘诀。赞同一句话:「频繁地记录着,是因为觉得生活真的值得」。
(个性签名来自Sex and the City中Samantha Jones的台词)
毕业前我坐在Annie的办公室里,跟她畅谈我理解的领导力和未来想成为的人。她问我打算怎么保持初心呢。我下意识地回复: 写推文,我会写好的,也写不好的。经历无论好坏, 写下来, 有仪式感地放在一个地方, 本身也是一种释怀, 等于告诉自己是时候往前走了。你可以把他们想像成我的记忆罐头,当我需要勇气和快乐的时候,我会打开看。我看到她笑了,这可能是一个超乎她意料之外的回答。
我对这个公众号以及未来自己写作的追求是: 感性地记录生活和经历,理性地分析现象和问题。明明知道遥不可及,但有朋友描述我为「独立撰稿人」的时候,明明知道遥不可及,依旧非常感动。
这个公众号里每一篇重要的推文,都至少经过我4个长期的审稿委员会成员: 思曼,丹丹,Lisa和小彭。大到谋篇布局和内容严谨性,小到图片缩放比例和文字校对,删改无数次 ,还会根据推文内容,随机邀请相关参与人一起给意见。
除去纯粹的表达欲,这个公众号也是我的个人名片,展示我的摄影作品、文字风格、内容质量和排版审美。我总是那样期待更多愿意沟通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来和我分享观点。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日,过度暴露个人信息和观点未必是好事,但是因为犯错而放弃尝试的机会绝不是我的风格。希望我的读者和未来回过头翻自己黑历史的我能够多多包涵,也希望微信爸爸早日能够恢复个人公众号留言功能,让我更顺畅地收到更多的反馈。
Friendship?????? | My Treasure _____________
大二一整年, 和几个朋友几乎每周末提前讨论好而且下好资源, 一起找一个空房间或者一块空场地, 用自带的投影设备看一场电影。有时人多,有时人少,但我期待每周电影的心情没变过。
我第一次去看的电影是「逃离德黑兰」。在90届奥斯卡颁奖以后一起看了「水型物语」「三块广告牌」和「魅影缝匠」。看过「重庆森林」这样的文艺爱情片,也看过「发条橙」那样惊世骇俗的犯罪片。
大四上期末考试结束以后,我特地借了老张的设备(虽然没用上),和老李老舒一起看了「小丑」。对于场面太暴力血腥的电影,我喜欢有一群人一起在黑暗中观影,消化电影带来的负面情绪,还能在电影结束以后讨论剧情和感受。
我在大学里的朋友对于我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我在没有想清楚未来规划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动过Gap Year的念头。因为我习惯日常和他们呆在一起,也想象过无数次和他们一起穿学士服拍毕业照的样子。?特别的一年和我们的毕业典礼|回忆篇
因为想和一群爱学习的朋友课间讨论, 几乎大学的每一堂大课都会坐在第一排; 会因为贴心的室友反思自己是不是足够体恤他人,会因为有衣品的人开始寻找自己的穿衣风格,更会有思维广阔的思考者型朋友用打卡制度帮我建立起全新的阅读习惯和笔记系统:
我最想提到的,是那一群最常一起讨论的朋友: 老乔、一慧、元仔和老金。因为我一度犯过一个错误,太急于跳脱课本去思考实际问题,导致我发现不了学术带给我的意义。但是跟着这一群爱深究学术问题的朋友们一起,他们以身作则展示给我,通过大家互相的讨论和解答,寻找问题的答案,专注于枯燥的学习也可以成为一种乐趣。
他们身上有我一直缺失的一个特质:「Specialize one thing to get to the top」。他们更加耐心、细心和专注,不仅平衡了我身上的跳脱,也允许我用活泼的个性影响他们。
经过了四年,我最终找到了自己的风格: 由衷地爱热闹,喜欢人间烟火;很自我,但不停交流,享受碰撞;拥有稳固的老友圈子,也欢迎新朋友。
最后,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站在了同一个起点,然后我们现在都要去不同的地方。未来过于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我们会经历很多次的失败,也会被我们的选择所改变。但无论如何我都想祝福看到这里的朋友,借用一句话,希望我们「兵分两路,在山顶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