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理规划
本文选自《土地整治标准化理论与实践》(地质出版社,2019)
2012年9月14日,国土资源部印发了《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明确了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编制内容、规划成果等要求。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省级行政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
二、规划定位
省级规划是指导省级行政辖区内各项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促进“三农”发展和推进“三化”同步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安排各类土地整治资金的重要手段,也是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等土地整治试点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任务
依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和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明确本行政区土地整治目标任务,确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明确土地整治投资方向,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确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各项土地整治目标实现。
四、编制原则
(1)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以《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促进“三农”发展为目标,根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明确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标任务,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安排各项土地整治活动,规范有序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
(3)承上启下,相互衔接。坚持自上而下、上下结合,依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的部署安排,充分考虑各市、县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土地整治潜力,合理安排本行政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做到上下协调;同时,加强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
(4)部门合作,公众参与。建立土地整治规划编制组织机构,加强对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工作;健全规划编制的专家咨询制度和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规划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提高规划编制公众参与度,增强规划编制公开性和透明度。
五、编制程序
(1)准备工作。成立省级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制订工作方案,落实承担单位和工作经费,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技术培训和宣传动员工作。
(2)基础调查。以县为单元,收集自然、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等有关方面的基础资料,梳理国家与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相关法律、规划、政策和标准等,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和适宜性评价,摸清土地整治潜力。
(3)重点研究。立足本行政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需求,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围绕《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展土地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安排、土地整治与生态建设、规划设施保障措施等重点研究。
(4)编制方案。在开展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和重点问题研究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土地整治规划方案,明确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补充耕地面积等土地整治各项目标,对农用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损毁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开发等各项任务进行合理安排,并做好与上级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协调。
(5)协调论证。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意见,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对规划供选方案进行论证。综合各方面意见,修改、确定规划方案,完善规划成果。
(6)成果报批。规划成果经编制领导小组审议后,按照《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加快编制和实施土地整治规划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63号)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土地整治规划审核工作的函》(国土资厅函〔2012〕787号)的要求,报国土资源部审核后,由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六、主要内容
省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内容主要包括研判土地整治形势,确定土地整治目标,进行土地整治分区,安排农用地整治,安排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安排损毁土地复垦,安排宜耕后备土地开发,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开展资金供需分析及效益评价,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
(1)研判土地整治形势。全面总结2011年以来尤其是“十一五”期间土地整治的成效,客观分析上一轮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实施的成效、经验和问题,评价分析土地整治的潜力,研判“十二五”期间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2)确定土地整治目标。围绕实施国家土地整治战略和对本行政区的整治目标要求,确定规划期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指标,主要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模、补充耕地面积等约束性指标,以及城乡建设用地整治规模、整治耕地质量等预期性指标。
(3)进行土地整治分区。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情况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分区,提出不同区域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4)安排农用地整治。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安排农用地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落实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统筹安排国家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区、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任务等。
(5)安排城乡建设用地整治。根据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及农民实际承受能力,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活动。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目标,按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部署和规范管理的要求,科学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规模、布局和时序。
(6)安排损毁土地复垦。确定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规模和补充耕地面积,明确各类损毁土地复垦原则和要求。按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提出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的安排和政策措施。
(7)安排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在土地适用性评价基础上,明确宜耕后备土地开发规模、补充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等级等。按照国土资源部门统一部署和要求,明确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的原则和安排。
(8)确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根据各类土地整治潜力分析和适宜性评价等,合理划定土地整治的重点区域,落实土地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
(9)开展资金供需分析及效益评价。测算土地整治资金需求,分析资金来源渠道,进行资金供需平衡测算,提出资金筹措方案等。
(10)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从经济、社会、法制、行政等方面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七、规划成果
(一)规划文本
(1)前言。规划的目的、依据、范围和期限等。
(2)土地整治形势。本行政区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土地整治需求和潜力等。
(3)总体要求和规划目标。土地整治的原则、主要任务和重要指标等。
(4)土地整治分区。各区域的特征和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5)农用地整治。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用地整治和补充耕地、耕地质量建设等。
(6)城乡建设用地整治。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
(7)损毁土地复垦。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复垦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复垦,以及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等。
(8)宜耕后备土地开发。宜耕后备土地开发、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地开发等。
(9)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确定省级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以及各类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的范围、规模和建设要求等。
(10)资金筹措和效益分析。各类土地整治资金需求、筹资渠道和资金平衡分析,以及土地整治预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11)保障措施。保障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技术手段等。
(12)文本附表。主要把控本行政区基本农田现状、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土地整治重大项目等。
(二)规划说明
(1)规划编制背景。本行政区土地利用的有关情况;上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成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期间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等。
(2)规划编制过程。规划编制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情况。
(3)规划基础数据。规划采用的经济、社会、土地利用等基础数据的来源及处理情况等。
(4)土地整治潜力。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方法,以及潜力评价的过程和结果等。
(5)规划目标确定和分解。土地整治规划目标确定和指标分解情况等。
(6)规划方案。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划定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确定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等。
(7)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对策措施。
(8)投资需求和效益分析。土地整治投资需求的测算意见、方法和结果,以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的方法和结论等。
(9)规划衔接和意见采纳。与《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的协调衔接情况,以及征求意见的处理情况等。
(10)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三)规划图件
图件包括规划图件和分析图件。
规划图件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整治规划分区图、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布图、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分布图等。
(四)规划数据库
规划数据库包括符合省级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标准的栅格数据和矢量数据、规划文档、规划表格、元数据等。
(五)规划附件
规划附件包括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报告、基础研究成果,以及反映规划编制过程的会议纪要、部门意见、专家论证意见、公众参与记录等。
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国土空间规划交流群
如果人满或者二维码过期进不去
请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好友(ID:dizhichubanshe)
交易担保 地质社 《土地整治标准化理论与实践》 小程序
如需购买,请点击上方小程序或者文底阅读原文
自然资源之声
北京中地金土图书发行有限公司官方公众号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北京中地金土图书发行有限公司
隶属于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