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必较的意思
锱铢必较
有这样一个个案,大学生张三和李四是一个宿舍的,张三是个锱铢必较的人,李四是个随和谦让的人。有一次,别人谈起将要共同面临一个类似于大苹果和中苹果的分配问题时,李四突然脱口而出:张三一定会是那个必须得着大苹果的人!
很显然,张三对李四造成的微小生活创伤事件已经累积到了极限。李四没有攻击性,所以,他的对策是想方设法磨着辅导员给换了宿舍。
成语词典中对“锱铢必较”的解释是:“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较:计较。形容极其吝啬,对很少的钱都要计较”。“锱铢”一词出自《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锱铢必较在特殊的情境中是有意义的,比如做会计的人,锱铢必较应该是他们的专业素养之一。此外,如果用“锱铢必较”比喻极其严谨认真,那么也应该是很多专业人员工作时必备的基本素质。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人际交往中有锱铢必较的习惯——虽然这样的人一定有难以言说的不幸童年经历——则会让他付出很大的代价。
刚刚认识他的人,会因为他在乎那个大一点点的苹果而有点吃惊,不明白怎么会有人在乎这个;第二次遇到会觉得有点好笑;再后来会有点紧张;再再后来,会有点烦;直到某一天,突然就会产生总被别人占便宜的感觉,并因此派生出不公平和不安全的受挫感。而人感觉受挫的时候,往往就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所以,李四为了避免自己某一天会因为愤怒而大打出手,就提前撤出这种关系,以避免更大的心理代价(情绪被腐蚀到无法自控的地步)和成本(即因与张三交往而丧失的与更值得交往者相处的时间)损失。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整个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一直在与资源短缺作斗争,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集体无意识。现在因为物质相对丰富,一般人轻易不会再对别人的计较有反应。
但是,锱铢必较的事情做多了,就会唤醒人有关资源短缺的集体无意识,同时激活人身体中强烈的争夺反应,而“正在与人争夺短缺资源”的感觉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是一种瞬间发生的条件反射,因此一旦被激活,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能量。
其实,和那些总想方设法主动算计他人的人比,锱铢必较的人只是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而已。但是由于累积效应的存在,他每一次得到的那点蝇头小利(他的赢),都为他最终的大失特失(他的输)埋下一次伏笔。
当下的社会,虽然流动性很大,但是因为网络的存在,每个人的表现都被置于放大镜下。他锱铢必较的行为会像长了翅膀一样,让他无处藏身,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朋友一定比别人少,甚至有可能少到无。不仅如此,从进化的角度看,也会降低其基因的传递率。
进化心理学发现,群居动物之间会产生出于“亲缘选择”的利他行为。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则产生了超越亲缘关系的“互惠利他行为”。人类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由于利他者能够在将来的某个时刻从受惠者那里获得回馈式的收益,因此促使人类在非亲属之间产生了利他行为的心理机制,而结果便是:互惠双方都能从中受益,也就是“双赢”,这也即中国俗语中的“两好合一好”。
其实这与我们曾经介绍过的“社会交换论”是一个道理。因此,要想避免因为斤斤计较而危及关系,要想拥有可以持续发展的健康的人际关系,我们不仅要调整斤斤计较的习惯,而且有必要记住两组魔法四字词:互惠互利,合作双赢。
“互惠互利”中的“互”字最为重要,讲的是过程中要牢记彼此的共同利益,要坚持公平原则,从而为自己建立起互惠的声誉。而“合作双赢”则既包含了过程中的进一步指南(合作),也包括了结果中的皆大欢喜(双赢)。
撰文:杨眉
排版:林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