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历史典故 吕梁典故? 吕梁历史典故是什么

一、吕梁典故?

离石区的建置沿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离石区,战国为赵之离石邑。秦属太原郡。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县东北有离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东汉永和五年(140年)西河郡治迁此,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国,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政权,置都于离石。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县改石州。隋大业初改离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石州。北宋至金,县名俱称离石,属石州。元中统二年(1261年)县入石州,三年(1262年)复置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入石州。明隆庆元年(1567年)蒙古陷城之后署州事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因石、失石音相同,嫌其不祥改为永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宁县,民国3年(1914年)复改离石,民国7年(1918年)三月分设离石、方山二县,民国30年(1941年)析置离东县,民国35年(1946年)并入离石。新中国建立后,离石县属兴县专区。

  1952年撤销兴县专区后,划归榆次专区(后改晋中专区)。1954年离石、方山合并,县名改离山县。1958年离山、中阳合并,县名复改离石。1971年5月吕梁地区成立后,原离石县迁驻柳林,新置离石郊区。10月,离石县改为柳林县,离石郊区恢复为离石县。离石县城成为吕梁地区驻地1996年5月离石撤县改市,离石县改为离石市。2004年6月吕梁地区撤地改市,离石市更名为离石区,属吕梁市管辖。

二、吕梁红色英雄典故?

英雄:毕士悌

今天我讲述的是,1936年红军东征牺牲在咱们石楼黄河岸边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毕士悌的故事。他是朝鲜人,却把最后一滴血洒在了咱们黄河母亲的岸边,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让大家更好地去弘扬东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也更珍惜咱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三、笑吕梁出自哪个典故?

出自《江城子》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仑,笑吕梁。磨剑数年,今日显锋芒。烈火再炼双百日,化莫邪,利刃断金刚。雏鹰羽丰初翱翔,披惊雷,傲骄阳。狂风当歌,不畏冰雪冷霜。欲上青天揽日月,倾东海,洗乾坤苍茫。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一个高中生所作,借鉴的是: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四、山西吕梁的历史?

山西省吕梁的历史沿革

吕梁的建置,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代,当时吕梁有屈邑、平陵邑、中阳邑及瓜衍县等。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吕梁为赵国境域,境内设有中阳、兹氏(即前瓜衍,今汾阳、孝义一带)、大陵(即前“平陵”,今文水)等。

五、以吕梁为典故的诗?

大洪行

明 袁袠

君不见,石龙嵚崎蹙海鲸,伏甲尽是苍山精。帝遣石龙镇东海,势拔十洲倾五城。又不见,河伯狂奔自西极,独挽黄流身东射。两雄相遇未肯降,谁哉凿断石龙脊。龙门碻磝秋水高,千载犹闻石怒号。峡声如雷日酣战,陡落千尺飞鸣涛,银河倒青天,并作三洪水。滟滪瞿塘不足方,挽舟咫尺论千里。尔来云帆接帝州,上洪下洪俱稳流。儋耳明珠贡万斛,江东玉粒为宽愁。君不见,应图真宰持天纪,石龙低首黄龙徙。

六、山西吕梁离石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离石县属兴县专区。1952年撤销兴县专区后,划归榆次专区(后改晋中专区)。1954年离石、方山合并,县名改离山县。1958年离山、中阳合并,县名复改离石。1971年5月吕梁地区成立后,原离石县迁驻柳林,新置离石郊区。10月,离石县改为柳林县,离石郊区恢复为离石县。离石县城成为吕梁地区驻地,1996年5月离石撤县改市,离石县改为离石市。2004年6月吕梁地区撤地改市,离石市更名为离石区,属吕梁市管辖。

离石区的建置沿革,可追溯到战国时代。离石区,战国为赵之离 离石区卫星图

石邑。秦属太原郡。西汉置离石县,属西河郡。据唐《元和郡县图志》载:“县东北有离石水(今北川河),因取名焉。”东汉永和五年(140年)西河郡治迁此,灵帝末郡县俱废。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复置县。晋属西河国,永兴元年(304年)匈奴左部帅刘渊起兵反晋,建北汉政权,置都于离石。后燕置离石护军。北魏明帝置离石镇,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置昌化县。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县改石州。隋大业初改离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改石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石州。北宋至金,县名俱称离石,属石州。元中统二年(1261年)县入石州,三年(1262年)复置县。明洪武三年1370年)县入石州。明隆庆元年(1567年)蒙古陷城之后署州事太原府同知李春芳因石、失石音相同,嫌其不祥改为永宁州。民国元年(1912年)改永宁县,民国3年(1914年)复改离石,民国7年(1918年)三月分设离石、方山二县,民国30年(1941年)析置离东县,民国35年(1946年)并入离石。

七、吕梁有什么历史故事?

文水刘胡兰英勇就义,武则天的家乡。

五代十国期,石碣在离石起兵。

红军东征,刘志丹牺牲地。

八、灵隐寺历史典故?

你好,灵隐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传说当时有一位僧人名叫惠休,他在灵隐山上修行时,发现山中有很多灵气,便在此处建寺。据传说,当时有一位神龟来到灵隐寺,带来了一块圆形石头,称为“灵隐石”,并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所化。惠休便将这块石头安放在寺中供奉,成为灵隐寺的宝物之一。

灵隐寺在唐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了中国南方佛教的重要中心之一。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曾在灵隐寺中修行,并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灵隐寺还曾多次遭到战争和火灾的破坏,但每次都经过修缮后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在现代,灵隐寺成为了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九、泉州历史典故?

胭脂巷,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南路,为旧时进城必经之路。数百年光阴流淌,走过几个朝代的变革,小巷巷名从元朝的“燕支里”到清代的“胭脂巷”,背后是各种广为流传的典故。

元朝时,大批蒙古人居住在附近,为纪念其祖先发迹地燕支山,蒙古人将此地称为“燕支里”。彼时,同安苏颂第十世孙苏唐舍为避难迁居燕支里,苏氏祖闾有井名为“胭脂”,传说井曾经出过粉红色的井水,又说井水可制作质地上乘的胭脂,不少人做起胭脂水粉生意,“胭脂巷”由此得名。

走进小巷,气势恢宏的祖闾苏民居群,四座连排大厝,从巷东到巷南,四宅相连,竟快将胭脂巷整条街占满了。北宋著名政治家、科技巨星苏颂的后裔,瓜瓞延绵21世,苏氏后人不因其族常嗅胭脂粉气为荣,而以书香世袭为耀,走出一个个文人雅士。

行至胭脂巷尾,拐个弯,沿着南岳后街徐行几步,门楣上印刻着“和裕税典”字样的典当行,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前周边典当行扎堆的历史;南岳后街中,曾经横跨两条街巷的黄氏古厝古朴而亲切,明代礼部尚书黄凤翔的后人呵护着祖宗的基业,开始第五次翻修;巷尾,寄托民众信仰的南岳宫藏身民居深处……

十、蓬莱历史典故?

蓬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神仙岛屿,被认为是仙境之地,是神仙们的居所。其典故如下:

蓬莱三仙。相传,唐朝时期,有三位来自蓬莱岛的神仙,分别是李彦、李俨和李厚,他们身穿白衣,手持仙剑,行走于人间,为百姓解决疑难问题,治病救人,被人们称为“蓬莱三仙”。

蓬莱仙境传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仙,求长生不死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蓬莱”做了回答。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