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学生专栏】读《红楼梦》有感)

读红楼梦有感

红楼一场梦,如残花散尽,只是梦罢了。

读《红楼梦》有感

时隔多年,当我再读《红楼梦》时,心境已大不相同。孩童时期,只读出风流言情味,叹息着黛玉,指责着宝钗。而今再读,却是另一番味道。

此书以贾府衰败和宝黛的爱情为主线,从旁观者的角度,向我们叙述了一场美梦破碎,可曹公呕心沥血之作,又岂能用这区区一句话带过!那偌大的贾府,饮食、服饰、器皿和礼节,各种描述,若非亲身经历,又怎能一一详细道出!当贾府成为一盘散沙时,曹公又如何不心痛?贾府倒了,曹公心中的曹府也倒了,只留下“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

读《红楼梦》时,我常常问自己:为什么《红楼梦》会成为四大名著?经过一些资料的查阅以及认真地阅读,我慢慢明白:《红楼梦》的出彩之处便在于一个“真”字,上至老爷小姐,下至丫头嬷嬷,无一不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平日被称为“混世魔玉”的宝玉,在遇见父亲查书时,少不得低头屏气,唯恐遭到训斥;而表面温婉的宝姐姐却是一肚子的功与名;背地里玩尽手段,只管敛财的王熙凤,在秦可卿生病时,却真诚地探望;更有典型人物一—刘姥姥,为了给狗儿谋点营生,才想起了这户亲戚,似有几分攀贵之嫌,可她后来的行为,却叫人刮目以待,在贾府乱成一锅粥时,让巧姐脱离危险,令人敬佩。

之后,便开始了第二条主线一—贾府的衰败。贾府的败落早已暴露,府中人上上下下的吃穿用度,这只是小部分。再细品,很多方面早已埋下伏笔:秦可卿临走时的“月落则亏”“水满则溢”;元春省亲时多次提到大观园的奢侈,如何富丽堂皇我们不可知,但若是居在皇宫胡贵妃都惊叹,其奢靡程度也可想而知了;最后从农村妇人——刘姥姥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大观园。可见,贾府衰败是必然而不是偶然。

接着是第三条主线——宝、黛的爱情故事。弟弟常问:为什么宝玉偏偏喜欢爱哭啼的林妹妹,而不是贤良的宝姐姐呢?讲真,这个问到我心坎上了。只因他俩前世情未了?这未免有些牵强。对此,我也只能发表愚见:曹公心中的爱并非肤浅的容貌之爱,而是两个人的灵魂擦出了火花。宝钗一干人等屈服于封建礼教下,只剩下了与封建为敌的宝玉和黛玉,心灵的契合自然更有深度。

再当我读到黛玉焚稿、宝玉娶亲时,泪不禁流下,一时间又生气又无奈。明明相爱的两人,明明痴傻的宝玉一听到林妹妹就眼神澄澈过来,明明宝钗同他们一起长大,彼此心意都一清二楚,却最终遂了母亲的愿。为什么仅仅“金玉良缘”就让三人同时步入了苦境?不禁想起了一句话:或许黛玉入凡间来本就是为了还宝玉的眼泪,泪流完了,也该走了。她本身的任务就不是婚姻。

最后令人赞叹的便是此书的写作手法了。文中最突出的就是暗示: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说了贾府之后的路,也为贾府的衰落埋下了伏笔。元宵佳节猜灯谜时,元春猜的是爆竹,巅峰之时,使人敬畏,转眼之间又成了灰,无人理睬。探春猜的是风筝,后来的她也远嫁他乡。再有名字深意,四姐妹分别对应“原因叹息”,暗示她们短暂的青春年代。贾雨村也是“假语存”,甄士隐即“真事隐”,且本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其全部轨迹,都有自己鲜明的性格特点。

最后,黄粱梦醒,倒是“泪三分”,纵是黛玉那般才情似水、聪慧的奇女子,纵是凤姐那般善于心机,攻于心术的女子,又纵是妙玉般才质超凡、自视甚高的女子,到头来,不都是一般结尾:红楼一场梦,如残花散尽,只是梦罢了。

作者:张馨,繁峙中学高一367班学生

指导教师:张俊珍

图文编辑:张俊珍

繁峙中学欢迎你修德健身博爱善学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