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之礼多少岁?
及笄之礼是女子十五岁的成年礼 及笄是代表这个女孩已经成年了,可以婚嫁了,在这一天女子的家人给她梳起发髻之后换上新衣服和让有福之人的妇人亲自给她带上发簪之类的首饰,而前来参加女孩子的及笄之礼也是要告诉大家,这个女孩可以结婚了,你们要是有合适的男子可以前来提亲了。 在古代女子只有在成年之后才能带发簪钗之类的首饰
及笄礼是什么?
及笄礼在古代指的是成年礼,也就是满了十五周岁的女子,参加过及笄礼之后,便可以进行婚嫁,既是成年,也是最适宜婚嫁的年龄,在及笄礼之后的发型也是有所变化的。
“笄”是一种发簪。笄礼的方式非常优美,因为它是专为女孩子设计的成人礼: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
笄礼的古义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础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显的时代烙印,笄礼的古义,是女子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所行的礼。明显将女子的社会责任缩定在狭小的范围内;不过,我们不应该以时代的限制为由就放弃仪式本身的神圣和象征作用,实际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新意。
我们会发现,笄礼的象征意义和冠礼一样重大,同样是对人生责任、社会角色的提醒——当然,这个社会责任的内涵是根据时代的进步调整了的。女子需要独立、自强,不过女子的自强不需要以男人强大的方式来湮灭自己的柔美。关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我们其实已经走了误区,女子要“平等”,举手投足间向男人看齐,没有了优雅,多了几分粗鲁……所以,在女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她
如何正确认识美丽和自强的关系,是一种很有意义的事。我们必须承认,笄礼的行礼方式带有女性特有的柔美:一头长发,一根发笄,细心梳成一个秀美的发髻,郑重簪上发笄……这一过程体现了女性的柔美,暗示了女子将以与男子不同的方式支撑起我们这个世界。
及笄之礼多少岁
及笄之年,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女子满了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古代汉族女子满15岁结发,行笄礼,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出自《礼记·内则》。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古代女子及笄需要尽什么礼数
及笄礼分为初加、再加、三加,分别对应一拜、二拜、三拜。
1、及笄礼开始前,笄礼者身着儒裙入场,面朝香案跪坐,赞者上前为其梳头;
2、初加,笄礼者走至香案前,一拜父母后跪坐,有司端托盘上前,正宾为笄礼者戴笄,正宾训诫。训毕,笄者起身,与正宾互行揖礼,然后退场。
3、二加时笄礼者走至香案前,二拜正宾后跪坐。有司端托盘走至笄礼者面前,正宾为笄礼者簪上发钗,并说祝辞。说毕,笄者起身,与正宾互行揖礼,然后退场。
4、三加时,笄礼者行正规拜礼后跪坐,正宾为笄礼者加钗冠,并吟颂祝辞。
5、最后笄礼者与父母并列而站,全体起立。随后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宣布:“小女笄礼已成,感谢各位的盛情参与”。
关于及笄礼
及笄礼,也称为笄礼,是汉民族和朝鲜族女性的成年礼。笄礼作为女性的成人礼,像男性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仪式,它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体和冠礼相同。
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笄礼由母亲担任主人。笄礼前三日需要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
冠或笄之礼是汉民族重要的人文遗产,它在历史上,对于个体成员成长的激励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
及笄的规范礼仪流程和注意事项
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笄礼作为女孩子的成人礼,象男子的冠礼一样,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种仪式,在举礼的程序等问题上大体和冠礼相同。但也有许多问题需要另行强调明确。笄礼由母亲担任主人。笄礼前三日戒宾,前一日宿宾,宾选择亲姻妇女中贤而有礼者担任。笄礼冠服,用冠笄、褙子。将笄者初服,双紒、衫子。笄礼参礼者以女性为主。主人、正宾、赞者、赞礼、摈者和执事由女性担任。以三个托盘分别盛发笄、发簪、钗冠,三位执事托着,立于场地南端西侧从西向东依次排列。人员不足时,也可以只用一名执事,此时可在执事位放一几案,将三个托盘排列其上,一名执事守在旁边。乐者一人,演奏音乐,曲目酌定。推荐传统经典古琴曲目,有励志等涵义曲目为佳。可在笄礼开始后即循环演奏。众宾若干:其它观礼者。总人数约在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