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界】张静:棣花不朽

中州作家文刊立足中原沃土,放飞文学梦想关注
【第91期】
图片选自网络

棣 花 不 朽
河南邓州 张静
01

注定美好的旅行
贾平凹在《秦腔》后记中发出如是感叹:
我的故乡是棣花街,我的故事是清风街,棣花街是月,清风街是水中月,棣花街是花,清风街是镜里花。
水月镜花,像谜,像梦,不可轻易走近。
地以人名一直是中国的国粹,比如韶山之于毛泽东,棣花之于贾平凹。棣花,出了个文学大师贾平凹,世界名人贾平凹。贾平凹早已成了一个写作神话,一个有着特殊含义的文学符号。棣花,是贾平凹的棣花,是文学的棣花。
先生在《商州初录》和《商州又录》里,都提到棣花。功成名就之后,又专门写了一篇关于棣花的文章,题目就叫《棣花》。棣花,和从这里走出的当代文学大师贾平凹,始终有着绕不过去的故事。
去棣花感受古镇风情,去清风街探寻故事,去先生的旧居看看,到先生的文学馆坐坐,买几本先生的作品读读,是我长久以来的情结。
这样一场旅行,注定美好。身未动,心已远。
初冬,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放下一切羁绊,精神的和身体的,前尘后事都不去想,五点起床,轻装简行,只拿了背包和手机,约文友十几人,随狼大户外旅行社的班车,去朝拜心中的圣地——棣花,去零距离感受孕育了商洛历史上唯一著名作家的厚土和老宅。

02

清风街与《秦腔》
踏上棣花古镇,我们先进入清风街。清风老街,原是棣花老街,是商於古道上一个重要节点。白居易三过棣花,借诗吟咏“棠棣之华”,使其闻名于世。贾平凹在他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小说《秦腔》中写了这条清风街,小说写了清风街上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通过生活在清风街上的夏天智、夏天义、引生、白雪、夏风等众多人物之间,发生的各种跌宕起伏、悲欢离合的故事,展现了独特而富有魅力的陕南风土人情。
清风街头,《秦腔》里众多人物的塑像各具情态,各行其是。漫步古街,有幸目睹了夏风、白雪的结婚典礼,夏风一身西装,英俊儒雅,美丽的白雪身着旗袍,仪态端庄,司仪手拿话筒,正解说主持,给婚礼添雅助兴。清风街能人,赤脚医生赵宏生,正在给人把脉看病。婚后的白雪头挽发髻,手捧蒸笼,准备上锅蒸馒头。
临界的牌楼,诉说着繁华,也诉说着风流。
《秦腔》中的人物和文化符号,像白雪家、引生家、夏风家、万宝酒楼、武林豆腐店、赵宏生的“大清堂药铺”等,在清风街上都能与小说原景对号入座,俨然《秦腔》的真实再现。

《秦腔》以”疯子”引生的视角描绘了清风街的”全景图”,书中塑造的男女老少各色小人物,几乎每一个都可以在棣花街里找到原型,他们的悲欢都显得那么真实。《秦腔》结尾随着夏天智和夏天义的死,清风街的故事也落下了帷幕。那些远离故土出外找生活的人,那些站在埋没夏天义的那片崖坡前的清风街的人,包括“疯子”引生,似乎都成了心灵无处落实的游离的孤魂。他们“农不农,工不工,乡不乡,城不城,一生就没根没底地像池塘里的浮萍”,一片茫然。
贾平凹看到了故乡、土地正在衰败、行将消失的命运,他不知道该是谁、也不知道该是哪种力量来为这种消失和衰败承担责任。“我站在街巷的石磙子碾盘前,想,难道棣花街上我的亲人、熟人就这么很快地要消失吗?这条老街很快就要消失吗?土地也从此消失吗?真的是在城市化,而农村能真正地消失吗?如果消失不了,那又该怎么办呢?”《秦腔》里,贾平凹所表达的,是一种找“心”寻“命”的复杂感受。贾平凹一直存着一颗温润的赤子之心,所盼望和寻找的,是一种“有了命,生了根,不挂空”的人生归宿。
贾平凹说“他要用《秦腔》这部作品为故乡棣花街树一个碑。”
贾平凹说:“如果你慢慢去读,能理解我的迷茫和辛酸。”
在平凹老宅,我买了一本有大师亲笔签名的《秦腔》,拿回去慢慢品读,感受文字背后大师的迷茫和心酸。

03

贾平凹老宅
我们到时,平凹老宅院门还没有开。曾来过的文友说,贾平凹现定居西安,这个院子基本由他弟弟家管理。看到我们这一行人来参观,有村民奔去喊平凹弟弟来开门。
大家便在院外观赏,花圃里各色花儿还盛开着,美人蕉枝叶茂盛。东边一块巨石,卧在灰色的石砖和草丛之中。巨石后立一块木牌,上写两个大字:丑石,下面刻着《丑石》全文,这块石头应该就是贾平凹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丑石》的原型了。一块普普通通的大石头,在贾平凹的笔下,居然成了有灵性的东西。贾老师说:丑到极致便是美到极致,贾平凹极具辩证的美学观,由此可见一斑。
院外南边,正对大门有一口古井,上面盖一石盘,封住了井口。有文友在琢磨,古井正对大门是否有讲究西边,有一石磨,高古盘踞着。我寻思,那磨盘,贾平凹坐过;那丑石,贾平凹爬过;那井水,贾平凹饮过;还有那衰败的清风街,贾平凹不但走过,至今依然魂牵梦绕着。这一切都是营养,丰富地补充在贾平凹的思想和精神里。
丑石的背后是一座青砖黑瓦小院,大门上面的门楣处用楷书写着“文学艺术馆”几个金色大字。院内是贾平凹文学馆、影音馆和书画馆。文学馆大门两边有商州作家兼好友孙见喜给贾平凹题写的一幅对联,上联是:布衣傲青云,文章高白雪。以这样的评价赞赏来形容贾平凹,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浏览着文学馆里陈列的有关贾平凹的影像资料及出版的众多书籍,以及贾平凹获得“茅盾文学奖”和各种奖项的证书影印件,我不由肃然起敬。贾平凹的小说蜚声中外,他的散文也很不错,贾老师常常以小见大,以普通的事物景象入手,写出文学内在的美感来,这种美深入人的精神意韵而不是纯粹的浅层感官享受。据说好多人看了散文里写的地方,都跑过去参观,到了却大呼上当,这就是文学神奇的地方。贾平凹文学馆,真正诠释了什么叫“著名作家”,在这里,我也终于深刻理解了“著作等身”的含义。
文学馆内,有贾平凹在故乡生活的各类图片,还有他和女儿贾浅浅的合影照,照片里贾老师俨然一位慈父。馆里特意制作了一个和贾平凹本人等高的画像雕塑,栩栩如生,贾老师手里还握着一支如椽大笔。我和丽分别欢喜地与贾老师合影,以求大师赋予灵气,能多写几篇好文出来。

贾平凹书画馆的对联是“书中泼墨见真情,纸上挥毫显山水”。馆内墙上有贾平凹书写的“佛”“儒”“道”,笔法非常独特。贾平凹的字和他的小说一样,是姓贾的,是烙着贾平凹印痕的专属艺术产品,没有人能复制出来。
听人说,棣花的村民曾向贾平凹讨过字,但是要付费的。我想大师当然不会随便给人写字,要钱应该是给别人设一个门槛,不要来打扰他宝贵的写作时间。贾平凹的主要工作是写文章,不是写书法,要是谁来讨字都应承,可能棣花就会多了一个书法匠人,而少了一个文学巨人。
细赏贾平凹的画,看似无章法,却颇有神韵,有禅意、有思想蕴含在画里。禅意和一个人的修为密切相关,没有大彻大悟的人内心是没有禅意的,作品里更不会有。站在书画馆,感觉整个屋子升腾着一种气场,恢弘、厚重。
贾平凹的书、画、文,自成一绝。或许只有在这里,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原汁原味的平凹文化。
贾平凹影音馆里,播放着有关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一些资料影像。正看着听着,有文友呼喊,说再凹回来了,平凹老宅的院门开了,让赶快过去。
有细心的人发现院门是斜的,感觉非常奇怪,便问当地正晒太阳的的村民。原来,贾家的门是讲究风水的,斜就是正,这是出大文人的风水,怪不得要把门框弄倾斜了呢。

贾家宅院坐北向南,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一主两厦青砖铺地小院,有着陕南民居特色。听说老宅原来很破旧,现在这房子是按照旧制新建的。院中有两颗树,一颗老梨树,一颗枇杷树,叶子都已落完,光秃秃的枝杈伸向天空。东边的厦房,门头上写着“平凹之家”,两侧贴着对联:笔耕不辍文学路,流光溢彩追梦人。
“平凹之家”里陈设着贾平凹在成长及创作之路上留下的物件和图片。文友们怀着敬仰的心情,纷纷在“平凹之家”门前合影。虽然我们只是一群文学爱好者,也愿随大师追梦文学,痴心不辍。
主房和西厦房的门都锁着,无缘进去一观。在这里,我们见到了贾平凹的弟弟贾再凹,他面前摆放着一摞一摞贾平凹新近出版的各类小说散文精装本,每本均有贾平凹亲笔签名,也都按出版社定价销售,一分钱也不多要。我买了先生的三本作品,一本是枣红硬壳装帧精美的小说《秦腔》,便于珍藏。另两本是先生的散文集《愿人生从容》和《自在独行》,同行的丽也买了两本。我们都说,回去定要好好品读,学到大师的一点点皮毛也好。
  
遥想当年,在这个小院蹦蹦跳跳的那个男孩,那个后来在庙沟水库出板报的青年,绝对想不到,多年后他会成为一个大师级的人物。任何人都不能预见自己的后半生,唯有努力、坚持、勤奋,才有可能改变命运。越努力,越幸运。

04

刘高兴其人
刘高兴,也是棣花的一大名人。来棣花,刘高兴是必须要见识一下的。
刘高兴原名刘书正,一个很普通的棣花村民。刘高兴出名,源于贾平凹的长篇小说《高兴》。该书以刘高兴在西安收破烂为背景,真实地还原了一个“破烂王”在大都市西安艰难打拼的生活历程。后来,该小说被拍成电影,风靡全国。刘书正自此改名刘高兴,也因此一举成名。
高兴傍上大腕贾平凹,大打贾平凹发小牌,大打小说、电影《高兴》牌。学贾平凹写毛笔字,学贾平凹写书,装点刘高兴之家门面,兜售他的书法、他的书《我和平凹》、有关“他”的书《高兴》。
高兴家的大门敞开着,我们进去时,刘高兴—— 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正戴着眼镜坐在一张大书案后面。书案上摆满文房四宝,也有写好的书法作品,还有一些书,有新有旧。书案后面墙上的书法大字“哥俩好”非常惹眼,高兴聪明着呢,这感情牌打得游客心动。
我们称高兴为刘老师,同行的几个文友想买贾平凹的《高兴》以及高兴写的《我和平凹》。问两本书卖多少钱?回答一百块。有文友嫌贵,和他还价,高兴态度很坚决,非一百不卖,没有一点让步。见文友们犹豫,高兴忙说,签名哩,他给签名哩,签名和不签名不一样,还可以送一小幅他写的字呢。我翻了翻《我和平凹》,一半是他写的“贾平凹没成名之前和他的事”,一半是媒体有关他和平凹的报道。

几个文友动了心,每人一百,买了高兴的两本书。高兴满面笑容,在两本书的扉页上都用毛笔签上大名。有文友要求合影,高兴赶快把戴的黑色猛一抹帽子换成一顶礼帽,立马文气了许多。
趁文友们与高兴合影的当儿,我欣赏了一下院中屋内墙上的照片和书法。高兴的彩色头像,相貌俊朗,神采奕奕,想来年轻时也应是一位美男子。说实话,高兴的小字写得不错,特别是进门挂在墙上的范仲俺的《岳阳楼记》,中规中矩,有章有法,大字则质量参差不齐。高兴的字,就其内容看,适合挂在书房或者客厅之类的地方。
如今的刘高兴,在家写小说练书法,接待四方游客,日子过的殷实自在,真正的天天高兴了吧。
带着参观完“高兴”家的收获,我们也高兴地离开了这个干净朴素,文化味浓,又含有景点意味的农家小院。

05

宋金边城
午后,我和丽、菊去参观了宋金边城。
我们先去了宋金桥,这座桥当年象征着宋金的国界,桥北是金国,桥南是宋朝。一桥南北两个国家,两个民族。这桥也是棣花一景。
站在宋金桥上看宋金街,很有历史的穿越感。街道两边是各种特色复古小铺,铺旗迎风招展,宋金时期的原始风貌依然可见。宋金街,高度还原了一种真实生动的历史生活,让那些在书本中兀自孤傲的诗词歌赋,变得真实可触。
漫步宋金街,低头细看街道上的地砖,竟然有两种铺法。金文化区的地砖是立铺,宋文化区的地砖是平铺。问了度娘,才知原因是,街道东面为宋人、宋物、宋建筑,西面则为金人、金物、金建筑。路中间有一条清晰的宋金国界线,一条街同时拥有两个国家,两国相隔仅一步之遥。漫步宋金街,一脚踏两国,感觉真的很奇妙。这里,曾有过宋金文化的交融;也有过宋金民风民俗的碰撞、更有宋金互市、自由贸易的边城繁荣。

街边有一家浓郁的民族风情小店,里面悬挂着宋金时期的各种服装。我和友分别选了一套,各自拍了一张靓靓的照片,过了一把古装美人瘾。
街边一家店铺门前摆着很多酒坛,店铺名字就叫“摔碗酒”。亭亭玉立的菊看似文弱,骨子里却很是豪爽,她蹲下身抱了抱一个酒坛,喝了一碗“摔碗酒”,双手用力甩向一边破碎的瓷堆,谁料用力不当,碗竟完好无损。我笑她,单手猛摔,方显豪气。菊遂捡起,单手用力把碗摔向瓷堆,瓷碗成了碎片,我们开心地大笑。本想抓拍一张,可惜我比较笨,手太慢,错过了菊摔碗瞬间的英姿。
不觉间,来到宋金和议厅,这里曾是宋金两国当年谈判和议的地方。后边空场上有很多宋金的士兵塑像,也有嘶鸣奔腾的战马。大宋士兵在北,穿着厚厚的盔甲,手握长枪,斗志昂扬。金兵在南,高大粗狂,充满游牧民族的野性。我在猜想,这样的分布,是否正是为了暗合宋金和议后,南北对峙的政治局面呢

此情此景,让我不由想起了岳飞和金兀术,中国历史上宋金交战时期两个极具代表性的主战派人物,他们在战场上曾多次交锋。几经战火的洗礼,宋金两国最终坐下来,谈判议和,双方约定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南北对峙,互不侵犯,和平相处。
如今,战争的硝烟早已消散在历史深处,却留下许多历史故事。诸如关于宋金古井,二郎庙,月牙泉的传说,都附会了宋金拉锯战这段历史。历史需要佐证,传说附会历史,表达的是人们崇尚善良,希望和平的心愿。
打造一个景区,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美好传说,只能是“美丽乡村”,随便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充其量就是“看景”,最后的结果也不过是“看景不如听景”。棣花古镇在打文化名人贾平凹这张牌时,不忘挖掘古纸堆里的只语片言,以此附会历史,用美丽传说装饰棣花。棣花,也因此具有了历史的厚度和宽度,更加丰盈美丽。

06
千亩荷塘
千亩荷塘,是棣花盛景之一。据说六七月间,碧叶连天、荷花竞相绽放,蔚为壮观。可现在初冬,早已枯败的荷叶荷梗,零零散散流落在水面,显得有些萧瑟,少了许多诗意。
站在二龙桥上,俯瞰两边凋零的千亩荷塘,不知道为什么,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一片荷塘月色,静谧的,温柔的,暗香袭人,醺然欲醉。思忖下次定挑荷花盛开时节再来,了却心中挥之不去的荷塘情结。

07

棣花不朽
游棣花古镇归来已几天,心中却依然激情涌动,似乎魂魄还流连在棣花。这就是棣花无穷的魅力吧?
棣花古镇,是一座历史与文化、生态与自然、民风与民俗、秦风与楚韵胶乳相融、相映生辉的古镇。但棣花之行,很大因素上则是因为贾平凹,是为了追寻大师文学里的人生真义,为了追寻痴诚的文学梦想,为了追寻终极意义上的有梦想的人生……
棣花给予贾平凹丰美的精神营养,贾回报棣花一部部厚重的小说和大量精美的散文,从而让世人对棣花深深慕敬。
棣花是贾平凹的棣花,棣花没有了贾平凹,就没有了灵魂。
贾平凹不朽,棣花也是不朽的!
  
作 者 简 介
作者:张静
张静,教师,邓州习氏文化研究会会员,南阳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州作家文刊】主编。有多篇文学评论和散文发在【奔流】【躬耕】和众多报刊杂志上。
中州作家文刊立足中原沃土 放飞文学梦想
顾问:刁仁庆主编:张 静执行主编:魏新征 郑江涛副主编:高宏民 杨存德 赵建强审稿编辑:史锋华 袁荣丽 景自卫团队:赵红俊 鲁光芬范荣振袁荣丽 陈立娟 王华伟杨乐才曾权伟 孙光旭陈朝晖肖绍柱 张居军 贺保双王新谱
主编微信:cgzjingjing投稿邮箱:zzzj201819@163.com投稿须知
作者须先关注《中州作家文刊》微信公众号。来稿必须是原创首发,严禁抄袭,严禁一稿多投,文责自负。
作者校对后再投稿,将作品、作者简介、作者照片三者放在一个邮件里,用附件发送。附200字以内的简介,个人照片一张,并留下微信、电话等联系方式。谢绝应酬敷衍之作。
赞赏七天一结算,六成作稿酬返给作者,四成作平台发展用,赞赏少于20元不予发放。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