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文化知多少?(系列小文二)
——话说五豆
一年四个季节,春、夏、秋、冬。一年十二个月,三个月为一季。农历曰一月为正月,曰十二月为腊月。
进入腊月,春节过年就不很远,多则三十天,少则二十九。
腊月的节日多。但都是些小节,比起春节、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这些节日,那就是很小很小的了。
腊月的节日很集中,按时间顺序,依次为五豆、腊八、小年和月尽。
五豆是腊月初五,腊八与国人同,即腊月初八,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月尽是腊月最后的一天,若遇大月,月尽是三十,若是遇到小月,月尽则是二十九。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邑人把腊月最后这一天,称作月尽,(这个“尽”字在这里发“沁”音,为qin,发音时应轻一些)意思是年已经行止最后,最后就是末就是尽。近些年没人再说月尽这个词儿了,而众口一律的学着国人把这天叫“除夕”。可我还是喜欢把它称月尽。
今儿不说其他,就说说五豆吧。
五豆,即腊月初五,有人把五豆叫“五头”,显然是因为五豆与五头音近音谐之故,但却大错而特错了。
在我的记忆里,但凡每年的这一天,无论家贫家富,无论家在华山还是北滩,无论是家在敷水还是孟塬,家家户户都要喝由五种豆子和小米熬制成的稀饭(也有用各种豆子与玉米糁熬的)。邑人把这种稀饭曰五豆米汤。这样的稀饭加上大锅烧制,熬制时间亦长,豆类和小米(苞米糁)油质(营养)都被熬了出来,盛进粗瓷大老碗里,弄些红白萝卜菜,红红的,黏乎乎的热气腾腾的,稠囊囊的,再弄些红白萝卜菜就着,挖一筷子吃一口,可香啦!
华阴人的稀饭有两种:一是用小米熬的,大家都叫“米汤”;一是用玉米糁熬的,叫“苞谷糁”,也叫“糁糁饭”。这种稀饭只要火功到了,熬出来忒黏忒香忒好喝。
邑人之所以把腊月初五叫五豆,是因为如前所述,这一天要喝由五种豆子熬成的稀饭。老辈人说,过了五豆,糊里糊涂。大意是说进了腊月,过了初五,这一年的时间很快就糊里糊涂的过完了。
当然,这是故乡人最基本最粗浅的解释。
这样的解释也不为过。冬季里夜长天短,日子好混,只要过了腊月初五,离过年满打满算也不过二十四、五天,一眨眼功夫,一年就算过去了,所以说,用“糊里糊涂”解释完全能说得过去。
然而,这“糊里糊涂”中,也有乡人对那种苦焦日子日子的无奈。
但若细细寻思,老辈乡人用腊月初五喝“五头”稀饭,更寄托了对生活的另一种期盼,那就是期盼来年能风调雨顺,能有个好收成啊。顾名思义,五豆五豆,故五豆就是五谷丰登的意思。由此可见,故乡人在腊月初五这天喝五豆稀饭,就是他们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期盼。
这就是邑人过腊月初五过“五豆”节的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
田华,陕西华阴籍人,退休干部,大学文化,中共党员。自由撰稿人。喜欢书法绘画和文学,擅长散文写作。其作品屡见诸报端。
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