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伴鱼一对一课程的平台上给一年级的小朋友上了节英文课,有件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的桌椅旁边挂着一个数字和字母表。
在短短25分钟的互动课上,那张挂在墙上的表每隔2-3分钟都会掉下来,尽管我无所不用其极地用道具、特效、夸张的表情和音调,在孩子眼中,我还是那张表的手下败将。如果孩子不把那张表挂好,他是不会回到小课桌上继续和我互动学习的。
相信这样的情景在宝爸宝妈和宝娃的生活中,应该是数不胜数吧。你要带宝娃去做什么的时候,你想让宝娃去听你说话的时候,你想让宝娃去读懂你的表情的时候,你家宝娃去不管不顾地自我陶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任凭你双目怒视、声震山河、想方设法拿东西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最后也都是无济于事。
当你不能获得孩子注意力的时候,你首先会用“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时间越短”的事实安慰自己。
当你突然听到幼儿园老师告诉你,孩子做游戏唱儿歌听故事的时候比其他小朋友要更容易东张西望,更喜欢做小动作,你突然神经紧绷,立志要把孩子的这个“坏毛病”给改掉。
等到了小学,孩子的班主任哪天告诉你,你家的某某某同学上课时经常开小差、坐不住,你那种火烧眉毛的焦急,终于彻底释放在孩子身上了。
我们很容易将孩子在学校里表现出的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等归咎在孩子身上。等孩子再有了喜欢捉弄人,浮躁,爱发脾气等的行为时,我们更加心力憔悴,更有甚者会质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冲动地和爸爸计划要孩子。
我们立长志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些“坏毛病”,但最后却变成了常立志,因为坚持不了多久,宝爸宝妈可能就暂时缴械投降,任宝娃野蛮成长了。我们有没有仔细想一想,是不是我们的方法根本就不对,我们做的会不会是过于拔苗助长,会不会是矫枉过正了呢。
北京协和医学院杨霞医生历时20余年总结出了《正面管教——让孩子爱上学习》这本书。她在里面说到如果孩子的大脑前庭功能失调,孩子就可能会有以下行为: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经常磕磕碰碰,喜欢爬高,绕圈子跑,旋转不晕,怕走平衡木;
在学校里表现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喜欢捉弄人,浮躁,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心可能发育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
而造成孩子大脑前庭功能失调最大的原因竟然是:胎位不正,早期活动量不足,爬行不够,长时间使用学步车,对孩子运动限制保护过多等因素。
读到这段后,真让人触目惊心。可能很多家庭里宝爸宝妈都上班,宝宝小的时候可能大部分时间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而老一辈带孩子的特点就是如若手捧珍宝,对孩子甚为呵护爱惜。
哪怕是有一点小磕小碰,便会在家里引起轩然大波、鸡犬不宁。所以,有些老一辈带过的宝娃就可能早期活动量不够,爬行不够,学步车用的早用的久,保护过多运动受限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孩子大脑前庭功能发育不足,进而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动作拖拉等学习和生活能力障碍。
如果你在读这篇文章,那说明你的宝贝还很小,通过走平衡木、荡秋千、蹦床、跳绳、旋转游戏等方式的训练,一定可以更好地提升平衡力,促进宝娃大脑前庭功能的完善。
如果你恰好怀着宝宝,不要因为自己是孕妈就不活动了哦。要知道,胎儿前3个月主要是发育大脑神经系统,孕妈多活动,对胎儿很有利。等孩子出生后,每天都可以做几秒的俯卧抬头、头竖直训练、适当地摇抱孩子。
出生后3个月时开始训练孩子翻身。孩子7-8个月时训练孩子爬行,因为充分的爬行训练会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动作协调性和语言能力。孩子12个月时训练孩子走,之后逐步训练孩子跑跳、单双腿蹦、上下台阶、走平衡木、坐滑梯、跳绳、拍球、做旋转游戏车等活动。
如果你就是那种别人眼中的宝爸宝妈,上面说的是自己都做过的,只是孩子的注意力还是不理想,应该怎么办呢?
杨霞医生在其著作中还有补充,除了上面说的大脑前庭功能发育不足的因素外,情绪不稳定,运动协调性差,视觉有振动或跳动现象都可能影响孩子的注意力。
手眼协调性差、动手能力差、手脚不听脑子使唤、自制力或自觉性很差,都是宝娃运动协调性差的表现,进而造成注意力不集中。通过跳绳、拍球、踢毽子、爬行、翻跟斗等训练,孩子的协调性越来越好,注意力也会更好更持久。
当孩子有看书看串行、多字少字、计算粗心、偏旁部首颠倒的行为时,这说明孩子的视觉有振动或跳动现象,要知道长时间爱看电视、玩游戏机、玩电脑都会加重视觉振动的问题,所以要改善这种情况,就是要首当其冲地减少屏幕时间。
之后通过打羽毛球、抛接球、积木、捏橡皮泥、串珠子、绣花等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训练,孩子的视觉振动或跳动现象大幅改善,进而在学习时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提升学习效果和学习表现。
总而言之,如果宝妈宝爸们还在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乱动等“坏毛病”而百般无奈时,希望你可以从今天的内容中找到“芝麻开门”的秘钥,让孩子以后能善于学习,更乐于学习!
在看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