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阅读+写作=快乐
作者介绍:蒙汉明,瑶族,1961年生,都安县崇山村人。笔名“大山”源于“三大”,即生在大山、想吃大米、拼命考大学。1979年高考金榜题名。相思湖畔学子,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学士。中学一级教师。经村、乡、县、市到自治区等多层多个领导岗位的历炼。现于自治区党委下属部门担任处长,一级调研员,兼广西中共党史学会秘书长。多体文章融于一身,爱好文学永在路上。
布努瑶:桂西北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蒙汉明
在桂西北莽莽的大山深处,隐居着一个富有神韵的民族,那就是布努瑶。从瑶族老人口碑相传中,再翻开瑶族专家撰写的的瑶族史,你可知道布努瑶过去迁徙不定,近似于“东方吉普赛人”!九百年前,辗转来到河池境内定居之后,她以特有的方式和自我的张力,演绎着一个个坚韧而血性的生命景观。她像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镶嵌在桂西北喀斯特那神奇的大山里。
一
瑶族最早的祖先是蚩尤,本是生活在黄河流域一带的。随着时道的无序,他拥有的肥沃土地,哪里躲得过炎黄帝族那贪婪独霸的眼光?蚩尤率领着子孙们英勇抗战,由于寡不敌众,瑶族部落无奈地被打散了。自称“布努”的瑶族支系,承传着远古睿智的基因,得益于祖上训示勉励,素来聪颖、乖巧、伶俐。在与炎黄帝族的激烈鏖战中,他们巧施计谋,获得了炎黄帝族众妇女的衣裙。在“洛立”(瑶语,今河南洛阳)突围战中,纷纷男扮女装,终于躲过一簇簇斩草除根恶毒犀利的目光。
绕道内蒙、四川,他们终于逃到贵州的地甘兰祖。对于弱者而言,快乐有时是不能张扬的。当创业迎来欣欣向荣时,布努瑶胞们造起铜鼓,在丰收之年擂鼓示兴,虽擂出了民族的激情,擂出民族的性格,却带来新的更大的苦恼。嫉妒心重的大族人耳闻铜鼓声,非常想占为己有,扬言举兵攻寨夺鼓。有大志者,不在一城一池的得失,激情不一定就是过激,不一定就是蛮力。布努瑶公们商量对策,决意走为上计。临走前,将小米撒在铜鼓面上,诱惑山胡鸟群飞叮食。大族人举兵团团围寨时,听见铜鼓咚咚作响,以为瑶家依仗势众顽抗守寨,对它族入侵不以为然,于是决定不战折回。
巧施空城计,他们迎得逃难的主动,象一股神秘的旋风“任游天下”,换来一时的顺畅与安然。大约在唐末年间,他们从贵州进入河池境内。面对滔滔奔涌不息红水河拦住去路,瑶胞们又突生奇智,就地伐木砍竹造船渡河。当地的原著民族见状,觉得船只新鲜实用,恳求以一头带仔的母猪置换。世界并非能独立存在,几个布努瑶公珍惜情缘,满口答应了。集体迁徙,会形成匝地的抗击旋风,但适时分散,也是一种明智的取向。经过河池长老,转悠来到石山王国,断定不会再遭追杀,于是就在都安县下坳乡的“欸鼎欸达”(瑶语石头名,)升起袅袅炊烟,宰杀那头大母猪祭祖,吃完后分猪仔做种,布努瑶的兄弟姐妹们各自作鸟兽散。此后,有的远涉移居区内的田东县、隆安县和云南省富宁县,而大部分居住在河池的都安、大化、巴马、东兰、环江等地的千山万弄之中。
有人戏说,布努瑶素来喜居山壑,而不乐都市平原。这是人为地对布努瑶的恶意解读。从沃土到山间僻壤,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分睿智。固然为胜利而奋力欢呼,但也不至于那么暂时输不起,毕竟性命不可轮回,它永远是宝贵的。而且,来路的颠踬,会置换百态千姿的风景,会使人与历练成熟有缘。颠簸流动的生活,有时是值得感恩的。一个坐着不动的人,永远不会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二
站在巍巍的高山上向北远眺,回望之中未免眷恋与惆怅。然而,逃难时留下深深的余悸。对比可鉴,布努瑶还是把居住平地之虞,视比虎疫蝮蛇之近在盘匝枕席间尤甚。因此,惟恐进山不深,只怕入林不密。隐居深山老林,满以为抵达安宁平稳了。然而,现实并非按照他们的构图存在。山下的土匪、豪富、壮丁,带着言轻意刺,纷纷涌向大山——逼税,征兵,拉夫……为所欲为,无恶不作。生活窘迫的布努瑶,时常以猎物充税。都安县三只羊乡的乡名,是每年瑶民必给龙头土司上交三只野羊而得名的。
一个民族没有气节是不行的,但仅仅满足气节也是不够的,挺直的腰板最终还是要靠综合实力来支撑。除了在瘠薄的山地上,起早摸黑、躬耕劳作之外,他们在一个个山坳上砌石筑墙,固若金汤的一条条长城,横亘在一个个险要的山坳口。有的还在高入云端的山顶上设立烽火台,堆石备战,每当有人入侵,烽火台立即燃烧篝火,大家见到浓烟升腾,即蜂拥而去抗击。村寨边,房屋旁,一般都种植厚密的媌刺,立起一道道厚实威严的寨门。如有战乱,即使你攻下山坳,也别想随意入室作乱。
带着子孙们艰苦创业,祖辈们剩下一副疲惫不堪的身影。然而,正如母鸡下蛋,虽然羽毛已暗,但它孵化出来的无数小鸡已经虎虎有生气。面对着统治阶级的压迫,子孙们回应的是呐喊,接着是大刀,长矛,以至愤怒的枪声。公元1044年,蒙赶在安化州起义,建立“大唐国”,反抗北宋王朝。清同治三年(1864),安定司上段城头蒙李旺,聚集瑶民缉拿当地土匪、富豪问罪,限令把粮食交给民众。宜山、河池、东兰、那马、万冈等地瑶族同胞纷纷揭竿相随,震惊当朝同治皇帝。与敌决战弄卜洞时,因寡不敌众,固守瑶寨的布努瑶民全部惨遭屠杀,官军、练勇以割耳八担为据向上“报功授奖”。历史虽然惨不忍睹,但英勇的布努瑶人民,哪里会垂下昂扬的头颅。
英雄也会有雌的。布努瑶也不例外。光绪十六年(1890年),女瑶王蓝达边公开举起反清大旗,在安定土司境内宣布起义,与清朝反动统治者斗争长达16年之久。在人们的心目中,大义大勇常存在于须眉男子之间,而蓝达边这位布努瑶巾帼英雄,却一改常人之说而令后人心热敬仰。蓝达边身上的男子气概,是超于一般女性的,“红色罗莎”卢森堡身上散发着一种“男人气概”,卢森堡在历史进程中是空前绝后的。但我想阿伦特不知道蓝达边,如果知道,也许会给以很高评价的。布努瑶的男性历来是刚强的,如巴马东山的蒙卜满、河池古仁里的罗定、永顺正长官司地花周峒的袁太和……他们都先后演绎了与反动统治者决战的一幕幕。凡人只是寂寞的牺牲,英雄才有伟大的失败。布努瑶同胞受压迫最深,反抗最强烈。但由于当时没有一个正确的党来指引,大多次起义只能呈现着血性,虽震惊当朝时政,但无法与终极胜利结缘。他们像瑶山巨石下一根根倔强生长的小草,只待一场迷津漫野的春雨,去撩动起大地的脉动,便在一片血脉翕张的热土上,绽放出华耀天地的色泽与芳香。
我相信每个人的腔子里都有一股子沸腾的血,特别是处于奴役和怀才未有彰显的时候。而这时,如果能遇到一真心以国土待你的人,你满腔子的血就会涌现而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秋收起义后,一个睿智的目光更穿透了层层迷雾,毛泽东指出:大山才是城市的来源。在毛泽东思想的影响下,韦拔群把布努瑶集中聚居的山区,作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带领着最早觉醒的革命者,把一叶叶爱心的方舟,划进深山里弄那凄楚的泪光里;把一颗颗无家可归的心,搀扶到党指引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上。革命的深切呼唤与影响,布努瑶融入了新鲜的血液,从此斗争鏖战悍勇。1937年8月,国民党都安县长陈泰春,率兵闯入如今的大化县镇西布努瑶山区,他们以催税和“烙印”枪支为名,肆无忌惮地“清乡”。镇西多利村布努瑶同胞在赶去参加会议的途中,遭到县警突如其来的伏击。瑶族领袖蒙卜却一声令下,愤怒的枪声立刻回荡深山里弄,迫使陈泰春率领残兵败将悻悻地往七百弄方向溃逃。回到县城后,陈泰春纠集众兵,分四路用三个月时间撒网围剿,镇西90%的村屯沦陷了,但斗争的火焰始终没有被扑灭。在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势下,布努瑶同胞选派15名代表据理向上控诉,迫使广西省府当局给暴力事件首犯——都安县县长陈泰春判刑15年。布努瑶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创造了历史上少有的“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奇迹与辉煌!
每当我在河池革命历史陈列馆徜徉时,脑海里总会回旋起一种难以抑制的炽热的意绪,让我深深感动的还有那些在布努瑶民众里发生的,在漫漫岁月风尘中永远磨损不掉的历史散片。1930年,革命领导人陈伯民等18人,奉韦拔群之命冒险到都安县发动群众开展革命。3月19日,经如今的都安县隆福乡鱼洞村向东兰进发时,不幸被当地武装伏击,被捕后关押在鱼洞村田家大院里。拔哥哪忍心让弱小者走向侠义,走向血与火,但出于无奈之计。为了营救陈伯民,血气方刚的七百弄布努瑶青年蓝明波,置个人之生死于度外,赤手将韦拔群“只要放人,就停止炮击”的亲笔信送达敌营中。想不到恶毒的敌人,直接把他强拉到屋外的晒坪上。顷刻间,一条竖着的刚强性命,与一颗横空飞来的子弹勃然相遇了。他像一颗流星陨落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至今他仍如一块蒙尘的玉,在关键的节点上闪出它那惊艳的光泽!
据说,韦拔群出生不久,母亲就因病无乳汁了。那是巴马县西山乡一位姓蓝的布努瑶妇女,舍去刚出生的宝贝婴儿,毅然喂养嗷嗷待哺的韦拔群,人们称之为蓝奶妈。在陪伴成长的岁月中,他俩结下了深厚的母子情。当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她毅然冒着生命危险,给韦拔群送信、送饭。被敌人发现后,面对残酷的威逼,她灵机一动,牵敌绕过韦拔群躲藏之地,来到万丈山崖边,趁敌不防时,就牵扯着一个敌兵跳下万丈深崖。这是什么行为?这是怎样的壮举?为了革命,为了群儿,蓝奶妈毫不犹疑地对敌人轰然实施生命的最后攻击。在反动的国民党面前,她张扬的是一种义气与纯度,一种对革命的剖心维护,一种不容丝毫沾污的母爱之大美。这是所谓的权势,所谓的武力,所谓的鹰犬当道,即使你烈焰万丈,即使我玉碎,即使我碎为齑粉,也在所不辞的一份人世间难得的高贵啊!所谓的民气,所谓的民族脊椎,正是此之所谓也。
从口耳相传中拾遗补阙,或者到故纸堆里去默默攫取,再赋予人虚拟化的极限想象,这总该是轻而易举的。当实地置身于血与火的场面时,那该是何等的惨烈和悲壮啊!历史上,布努瑶的伟岸身影何止这些?韦拔群亲自创建和领导的红七军21师中的四支瑶民赤卫军,几乎都是布努瑶民众组成的革命武装,他们在红七军北上后,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统治下,是长期坚守右江革命根据地的中坚力量。布努瑶非常爱鸟,哪怕爬山跌崖丢掉性命,决不让手上提着的鸟笼落地损坏。据说,一位布努瑶同胞训养一只鹦鹉,娴熟地学人说话。当敌人撒网式地围剿韦拔群时,他把那只鹦鹉放在山洞口的隐蔽处,并督促其不停地叫喊“打倒国民党!”。顺着声音接连不断地炮轰,匪兵小心翼翼地向洞口逼近。布努瑶乖儿如此之妙举引诱敌人转移视线,既使敌人浪费了子弹,主要的是给革命者赢得了转移的时机。当敌人齐唰唰地向洞口包抄而去时,这位与大山长期对话的哲学家,早已从洞里的另外一个出口,悠然扬长而去了。布努瑶不少无名英雄,就是这样默默地在大山深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护着革命的力量。
草根的呼吸,虽与惊天动地无缘,但回应着镰刀和铁锤的声响。只是布努瑶同胞长期处于文化的沙漠地带,加上封建文人有意抹杀,瑶山中许多美好而难忘的记忆,无奈地湮没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布努瑶同胞们的襟怀谁识?对革命历史的拾遗补缺,既是民族的深切呼唤,又是对布努同胞的深情厚爱,也是国民精神的补缺弘扬。如今,步入变化一新的瑶寨,当年戒备森严的景象,已经不可复得了,但隐现于山脊萋萋荒草中的那一道道古石墙,那一个个战斗的红色遗址遗迹,或许在默默之中一定会给人们诉说什麽,依附在大山里的浓厚文化积淀,穿透静态苍凉的表象,至今仍旧释放着无可遏制的正能量。
根是不能忘的。此话虽旧,但真理哪会老?!是的,辉煌的一页页,已经在历史上定格,祖先的光荣岂能当资本?后来者应当承传且发奋推前浪。中国共产党领导推翻“三座大山”之后,布努瑶同胞在党的英明正确领导下,迎来一个漂亮的转身,与天斗、与地斗的都安县三只羊乡袁祖秋等四个老愚公,成为闻名全国的治山治水典型,青盛乡的蓝宝华成为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蓝昌法、蓝怀昌、韦有龙、袁朴仁、蒙玉光、蓝华兴、蒙金香、蒙建军、蒙治德、蒙朝奇等等不少优秀的瑶家子女,在感恩奋进宽阔的道路上,成为党抚育和培养的最精英,蒙金香、蒙建军两爷仔,同时是都安同一届的县委常委,一召开大会端坐在主席台上。解放以后,崇山村同一个屯先后诞生两位副县长,韦有龙是都安瑶族自治县第一届副县长,家离不到一百米的蒙汉明,两千年初到东兰县府担任副县长。蓝朝云、罗玉恩、蒙有义、蒙永业、蒙汉明、蒙运忠、蓝恒,等等,在恢复高考之后,力挫群雄,最早通过独木桥,冲进人们仰慕的金字塔,蒙有义、蒙绍权、蒙成、蒙琳等等,后来成为新时代的博士研究生。都安县龙马屯的蒙骊娜,广西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拼搏,成为布努瑶第一个女子硕士研究生,崇山的蒙成正在荷兰攻读博士研究生,蒙成同屯的堂弟蒙倩正在日本北陆大学留学。社会是多元多彩的,还有很多我不知情的瑶族同胞,在不同的地方上,立足自身实际,创造一个又一个灿烂与辉煌。
李大钊说:历史的道路,不全是平坦的,有时到艰难险阻的境界,这是全靠雄健的精神才能够冲过去的。不跟别人攀比,先想办法超越自己。一滴水珠的轨迹,可以折射江河的奔腾;一朵花儿的绽放,可以见证春天的绚丽。透过布努瑶的局部,见微知著,以小见大,更能让我触摸到瑶山那条隐形历史长河的脉动。“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了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是的,来自中南海大吕洪钟般的声音回荡耳边,使我增加了折返观望的勇气,更使我感受到布努瑶前行的底气、自信和未来。
三
一条条隐没草丛中的羊肠小道,系着布努瑶村寨里众多的木楼茅屋。如果不是一缕缕炊烟将小屋高高提起,陌生人肯定不会知道密林深处还有人家。新的环境,决定着新的劳作方式。因道路险厄,多用竹篓盛物,绳系于额,伛偻而行。因此,布努瑶也称“背篓瑶”。过去,背篓除了装小米、玉米,就是盛野果、野菜啰。在大化县古河乡,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国民党扬言将大化古河籍的覃国翰将军一家斩草除根,是布努瑶民把幼小的覃国翰装进背篓里,盖上草背进山洞躲藏,才幸存下来。想不到背篓里盛着的是一位共和国第一代将军。
在大山里生活,饭菜可以粗疏,居卧可以简陋,但他们的灵魂是虔诚的。心里是清澈自然的,且与躯体是一致的。每当客人一进门,先敬你一碗酒,或送几截皮烟。上桌用餐时,只有家主陪客,一般用大碗喝酒,在微醺之后偶尔用筷条串数块大肉,然后往客人嘴里硬塞,以示热情。酒里除了欢乐,还有一种精神叫亲近。只要你放下架子主动融入,彼此的情感瞬间让酒给拉近了,甚至诸如计生等难做的工作,也都会容易解决。至今,在大城市里打拼,有时感到一些笑脸的招呼,似乎来得不够真实和不太自然,好听而欺骗着人的耳朵。此时,重读瑶山陌生许久的人与物,你一定会感到,真诚的音律还深藏在布努瑶居住的大山中。
布努瑶喝的是山泉水,吃的都是绿色食品,由于暂时的贫穷,交通不便,种养的都是山里食物,非常环保。早春时节,你如果来到瑶山,在天然的氧吧里,就可以开怀啖美尝鲜啦!那时,被誉为“山菜之王”的苦马菜芽儿拱出地面,渐渐地长大了。一个个勤劳的瑶妹子,拉起悠长动听的山歌调子,像朵朵彩云踯躅在山边地头,苦马菜的清香伴随着她们的笑声,步入小木楼里,伴上火麻汤,烹出的菜肴鲜美无比,满口溢香。
布努瑶拥有的土地是“碗一块,瓢一块,一顶草帽盖一块”。因此,除了刀耕火种,主要从事狩猎活动。布努瑶非常爱狗,他们不乱杀狗,有的支系甚至下令一辈子不得吃狗肉。因为狗是他们的护命人,时常靠狗来改善生活。出门狗陪伴,一把猎枪佩腰间。在夹缝中生存,他们养成了特别敏感而细致的眼光。无论动物的足迹如何诡秘,都被他们识破并设法给予套住。如果你进到瑶寨,能碰上野味野餐,那是你一辈子难忘的口福。如今在城市里每天喝的水、牛奶,吃的粮食、蔬菜和各种各样的食品,哪样没有掺入化学添加剂?听说在饭馆里吃出地沟油,在鱼的身上发现孔雀绿,在乳汁里检测出三聚氰胺,还有古里古怪、长着好几对翅膀的转基因鸡,用瘦肉精催得只长瘦肉不长肥肉的猪……在城市被房子抽干水分的我,忆起瑶山的绿色美食,有时想舍弃可有可无的点缀与颂歌,用头颅照耀我过去天天走、如今却那淹没已久的野径。
2008年,巴马100岁以上老人共81人,其中瑶族占38人。从还能干事的百岁老人身上,我不仅看到生命的坚韧和魅力,更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和隽永。住在瑶山就等于住上天然的氧吧,我终于理解山外的富人到巴马购地筑巢的缘由了。在山上的世外桃源里生活,你不必担心会有铲车将屋顶掀掉的可能,不会被从地上随意搬到楼上,也不会觉得自己像在铁笼屋里呐喊的孤独者。至今,我的心底里涌出一缕绵绵不绝的感恩和希冀,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大,变得越来越强烈。
四
最令人神往的故事,总是源于神话并成为不朽的传说。
密洛陀是布努瑶传说中的创世始母,她为造育人类而奔波操劳,注重对子孙训示勉励,功绩无比伟大。这个历史记忆给布努瑶族心理带来共同的情感。无论在哪里,密洛陀都是至高无上的崇拜神,因此是布努瑶情感认同的纽带。
失根的文化容易使游荡的灵魂难以找到精神家园。为此,在政府的组织下,蓝永红等布努瑶子孙把对创世始母的情思,化为亢奋的工作精神,倾力于破译工作。费神十六载,三万多原始行,九万多整理行,贰佰四十六万字,约有十斤重的《密洛陀古歌》,终于在2005年出版。从此,人们可以从付梓之物直接获得心的感应,思的联想,情的绵延。如此庞大的内容能世世代代口传下来,真令人佩服布努瑶那惊人的记忆力。
不同的山水和地貌,孕育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布努瑶居住呈现“大分散、小聚居”,土地的分散使他们经常结群合作劳动。哪怕多苦多累,歌声总是陪伴着他们。在瑶寨里,每当天色微明,他们的口中便哼啊抑扬,此唱彼合,人与人之间情趣的叠加,精神上的互为感召不断流涌。在平时农作中,只要偷得一些唏嘘和相互怜悯的片刻,他们的只言片语,往往会立即涂抹密洛陀神秘的色彩。晚上,他们忙完事务后会自发聚集在一起唱歌。美丽而神奇的瑶寨,仿佛每天都是乐的世界,歌的海洋。密洛陀文化,使孕育、涵养它的瑶山自然风光更具灵气、民俗民风更显淳朴,文化积淀更加深厚。在瑶族中,或许什麽都可得罪,就是没有人敢随意动怒密洛驼。在那个颠倒是非的年代,在我的家乡,如果唱刘三姐山歌之类的,被揪斗的往往在所难免。有一次,我的叔叔唱“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检讨也挨写了好几页。阿叔还有睡觉磨牙的习惯,有人揭发说,他睡梦中都对党的政策咬牙切齿,于是又招来一次谩骂敲斗。从那以后,叔叔全部改唱密洛陀古歌,每天一早就唱,年复一年,没有人敢将这当作毒草来批判,叔叔也因此赢得了新的安稳。
密洛陀古歌具有深邃的民族哲理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强烈的崇德尚义意识通过血脉相传,再经过日常事务中潜移默化,成为布努瑶心灵深处的思想范式。任何想到瑶山染指比东划西的傲慢,布努瑶都一起说,“请出去”。除了密洛陀古歌之外,花鸟树林都能吹进自编的山歌里。跟随布努瑶长期生活的羊群,都还能熏陶出感应音乐的细胞,它们听到音乐声后会做出灵敏的反应。当年,我亲自目睹大哥蒙照华给生产队牧羊的情景。拿在他手里的不是放牧的鞭子,而是一个竹哨。夕阳西下时,他娴熟地吹起竹哨,唱起山歌,于是一股乐音幽幽地在山间漫漶开来,似浮游白云的羊群一闻声,就自觉聚拢成一个不规则的队列方阵,随着他行往暮炊的村寨,住进用茅草盖起的羊场。
布努瑶有走向未来的向往,随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他们也无法忍受山野里的单调劳苦和低率回报,到山外去重建自身价值追求和社会角色认同。他们也同样有返祖归宗的冲动。祝著节是瑶年,是海内外瑶胞十分重视的民族祀典。每逢这一节日到来,他们都会像春燕、如蜂拥归巢,自觉加入祭祀祖先的行列,参加家乡举办的文体活动。除了打铜鼓、跳铜鼓舞之外,还摆起歌台唱起密洛陀古歌,以此来实现代际滚雪球般的承传。
解放以后,布努瑶密洛陀文化得以活化了,在民众自发承传的基础上,都安县人民政府通过组织密洛陀文化艺术节,促使密洛陀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整合找到合适的融化途径。都安县崇山村布努瑶姑娘蒙鹂君以一曲密洛陀天籁般的节奏,夺得“全国瑶族金花”的桂冠,成为广西歌舞剧院优秀的青年独唱演员,她代表广西到北京演出时,曾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她到韩国、日本演出过,美妙的歌声一度跨洋过海,在国外留下深刻的印象。该村蒙小燕成长为自治区人大代表后,在都安县、巴马县、百色市等多个地方举办个人演唱会,以此回报家乡,回报社会。大化县布努瑶帅小子甘凡(蒙正祥)获得过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模仿秀演唱冠军;东兰县三弄乡布努瑶原生态皮鼓舞艺术团也在央视和世博会一展美姿。当今,视觉形象越来越瑰丽,围观的喧闹取代隽永的对话,布努瑶艺术还在牵引着黑眼睛、蓝眼睛。这是密洛陀的庇荫和深情的绵延,是民族的骄傲和无上荣光,更是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后结下的硕果!
高深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大凡风景独特之处,往往都经一番劳顿方能企及的。著名作家王蒙回忆1964年“下放”到新疆巴彦岱镇村的经历时,给人们留下了一番令人记忆犹新的话,他说:“各民族之间需要爱、理解和沟通相维系。换句话说,需要一种精神层面的‘混凝土’”。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去透视强烈而独特的文化反差来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难以找到文明的源头,难以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魅力瑶山,魅力布努,璀璨明珠!那里,除了一个无比玄妙的自然,还有一个丰盈的精神宝藏。只要不带墨镜去寻找,不带既定的框式去探望,你一定会邂逅并逐渐地解读瑶寨里那一个个新的陌生与未知,或许还能破译昭示未来、导引前行的智慧密码。
投稿须知:一是关注本公众号;二是投稿可加微信号:wyh07785126或者发稿子到邮箱:jinzhutan8818@126.com,并附上作者简介和个人图片;三是平台对稿件有修改权,如不允许修改请作者在文末声明;四是原创作品获得的打赏60%支付给作者,单篇阅读量达到200次及以上并满50元支付,其余留平台用于有关活动;五是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不接收别的平台已经采用的作品,平台只收原创首发稿件,谢谢大家的支持和理解。本平台隶属于都安县作家协会,平台优秀作品选登于《都安文艺》,或者向公开发行刊物推荐。
平台编辑:韦云海 、蓝柳节。
扫码关注我们如果阅读与写作成为您的一种习惯,那么您就是作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