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虫书屋【文化漫谈-读书十篇】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文海诗轩传媒
与众不同 自然出众
深度|高度|态度|温度


散文
文化漫谈
读书十篇
作者:三虫书屋
01
十年寒窗终于熬出了头,可以痛快的把书撕烂了。四年大学虽然还是与书本打交道,那比以前好混多了。修满了学分,过了英语四六级,一张文凭一个学位也就基本到手了。大学毕了业,对书没有仇恨已经很不错了,对书还会有感情的,为数也不多了。读书的兴趣早已被应试教育毁成了陌路,那些美好的文字成了梦魇。为了下一代,又不得不招式用老,真的很无奈。读书,如今在社会上也不流行,也不时髦了。所谓的书香,也夹杂着文化变异的味道,多少人生的改变,不再是从书本中得到启迪,那么,那么读书还有意义吗?如今读书俱乐部多了起来,那里读了些什么呢?看着年龄的结构,才知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文青读书交流的是什么?老年读书会谈论的又是什么?其实都是不重要的,因为这只是一种社交的需要。最近你读书了吗?近来你在读什么书?这样的话,已经在寒暄时几乎消失了。我们的社会众生,几乎被房子票子教育医疗裹挟成了话痨,只有这样的话题,才是超越一切书本的知识来源,而读书,永远是抽象的,没有具象。所以,人永远是躁动的。静不下来的小心脏,真的无法让心灵去碰撞读书带来的跌宕。如今看不见了肉体的饥饿,到处都是富贵的三高,谁还会在书本中忘却贫苦,在文字的唯美中,享受唯心而短暂的精神满足;谁还会需要在书本中,点燃希望励志图强,让人生理想星光不灭。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02
读书与阅读,到现在才刚刚明白,原来这是两个概念,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混淆的。读书与阅读,在某些方面可以让我们的观念开放,也可以让我们的观念保守。在农业社会里,其实这两者是分不太清楚的,所谓的读书与闲时的阅读,无不出于孔孟之道唐宋诸子。当官或闲赋,书也就成了那些有点文化的娱乐产品,同时也可装点一下门面,不像现在可以人手一部手机,那时可是一种有别庶民身份的地位象征——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嘛。如今读书的概念,成为了赢得高考的最终目的。我不知道这样的读书,是显示了相对的平等呢,还是应试教育与知识教化划上了等号呢?因为有了分数高低,在惨烈搏杀后过了独木桥,学生的人性品格真的过关了吗?最终看到的是,我们培养出了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太多的高学历野蛮人。
读书,通常是为了获得知识,成为产出思想的摇篮。而如今,当我们成年人再次拿起书本充电的时候,工具书成了首选,而其他的已经没有精力了。可悲的是,当你靠近书的时候,可能你已经远离了世界,因为,当你念完了这本书的时候,知识已经更新了,你也白读了。女儿进大学后,给我的第一个金句就是:书可以不读,饭不可以不吃。他们00后这代人,与我们60后这代人已经不同了。我们这代人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剧变成工业社会的过程,而她们直接生长在工业社会,这样的认知落差是根本解释不了的。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发现,40,50后成了推动改革的主力军。60后还没成熟的时候,就被裹挟了进去,开始了随波逐流。也许有了这样历史性的被动,导致了60后这代人行动能力不强的特点。但是,60后这代人的观察能力很强,经历了社会的剧变动荡,知识结构的多层次,其主要构件的来源,并不是出自于书本的系统教育,宽度有余厚度不足。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03
近些年来,读书这事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生活琐事让人的脑袋总是晕晕乎乎的,好像有许多事需要操心,但这些许多的操心又一点屁用都没有。我们大概已经习惯了某些思维方法的定式,似乎只有这样去理解,这样去思考,这样去表达才是正规正统的,这些,完全归结与我们年轻时代所受的教育,也就是说我们的心灵启蒙,都被当初读的那点书给灌输了。所以,我说过,我们读过的书,会让我们的观念固化,因为接受了某些思想,可能就受用一辈子了,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思想越来越难以改变,观念也就越来越保守了。我一直认为作家是一个专用的名字,只有写小说的才配得上这个称呼。至于诗人这个名字,就相对现代诗人而言,几乎总是不由自主的与唐宋大家联系在一起,这种纵深的比较都是不自觉产生的,后人几乎已达不到先人的高度。
近一年来,我已经懒得再读书,也对中国的文坛有很大的失望。苦难能铸就辉煌,和平年代不会再有金子闪耀,这的确是真的。要不是逼着自己每年写一个文化之旅系列的文章,那些有关历史人物文化背景的文章,也真懒得去翻动翻动。
网络文字成了我们这些人常看的东西。网络文章,让我们练就了目扫的本事。看了太多不着调的诗人或作家的大作,他们也能归类进了作协的行列,真的惊诧不已。
王朔说过:我们的文坛,有很多不着调的人在写散文。凡见报的中国作家代表团名单中顶着“著名散文作家”头衔那位往往是一冒牌货,不是作协官员就是某人的儿子或者干脆是文学圈里一碎催,能写个山水游记或是某老腕某年某日一时的音容笑貌就觍着脸出来招摇了。
这些人严重败坏了散文随笔的名声,使我一想到散文随笔总觉得那不是正经东西,若说某人独以散文随笔见长,先觉得这是一起哄的,读了也以为好,仍觉得此人没根基,起码和文学无关,用那种比较装孙子的话说就是“文化意义大于文学意义”。这些东西,不读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04
读书的价值,其普世意义是不容否认的。然而所读之书的内容,是可以被质疑或者否认的,至于学术的争论,在书本里面从来就没有被盖棺定论的,所以判别读书是否有用,也是可以作动态考量的。人一辈子可能读了太多无用的书,也可能为此浪费了不少的时间。但是,谁又能否认这些无用的书,就让你记住了一生。也许,当初读那些无用之书的时候,都是瞒着家长和老师的,凡是他们认为有用的书,至今又能记住哪几本呢?年轻时爱读武侠与琼瑶的一代人,在他们的青春记忆里,这些无用之书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能读懂,或者说能引发联想与思考,让青涩懵懂的岁月,因此而变得充实。而这些被称作无用的书,产生的某些启蒙,在有用书上是永远也学不到的。你不能说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才是有用的书吧?如果一个未成年人能背出一些唐宋名家的作品,那也是寻常不过的事,如果谁沉迷于四大名著一定是个怪物。一本天书红楼梦,就养出了一群靠她吃饭的红学专家,不是吗?妖魔鬼怪暴力杀戮鸡鸣狗叫男欢女爱的名著,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又有几个家长敢用这些有用的书,去教育自己未曾开化民智的后代?当下读书的,还能读什么书呢?就连教书的也是茫然的。义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高级中学与高等教育的目的又是什么?高中以前读到的东西,到了高考几乎都是无用的,高中的一些课程到了大学还得再读一遍,至于专业上的知识,一到了社会就又更新了。读书能培养出很多人才,但培养不出人的精神。现时代我们看到很多高学历高收入的人,他们被社会描述成了中产,他们从不缺少自我的感觉,但却把欲望当做了奋斗与追求的精神。所谓工匠精神,其实并不是由读书多少决定的,但这种精神一定是决定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因素。我们的老祖宗创造了很多的精湛工艺,直到今天我们还在吃他们的老本,可他们实实在在的,都不是读书出身的人,或许很多人就是一个文盲。三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05
读书,对于不同时代,无论是社会主流,还是传播方式,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在农业社会里,所读之书基本属于文科类型的,而所读之人也是以仕途为人生目标的。农耕时代,读书的社会价值,便是维护帝王的驭下之术,士大夫们之所以全力支持,也是为了维持自身阶层利益所需要的。所谓的三钢五常,基本上都出自于读书之人的笔下。因此,道德成了灌输与教化的内涵,也成了维系整个国家体制的基本伦理。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农业社会重农而轻工商了。只要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着一份糊口的田地,不需要有太多的想法,也不能有太多的技艺与财富,那么士大夫为主体的社会也就变得和谐,帝王的江山也变得稳固。然而,中国几千年遗传下来的农耕文明,最终败给了西方列强用理工科武装起来的工业革命,这样的革命,也终于要了农耕文明的命。现代文明的代表是国家实现了工业化,然而中国在这个工业化过程中,却经历了百年的苦难与屈辱。从鸦片战争开始起,中国就被西方列强打得一败涂地,而且连一点机会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按照现代的语境,我们是受到了“降维”打击。因为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不在一个维度空间里,工业化的技术与效率是农业社会达不到的,这就是所谓的落后挨打。当然我们没有否认,中国文化在几千年农业文明中发挥的作用,四书五经孔孟之道,道家儒家孙子兵法等无不闪耀着先人的智慧,但是真正能让后人学以所用,发扬光大的又有多少呢?所以啊,中国的精神文明依然还是在建设之中。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06
读书,少不了要说说那些所读之书,还有那些读书之人。关于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就是求才的过程,在学习中求得知识,形成人生的世界观,最后确立人生的目标。这些千古以来不变的正统,也就形成了薪火相传的共识。他既不受规范约束,也无树碑立传,居然就这样成了社会大众的一种理念俗成,继而成为了一种读书的普世价值。到了成年之后,对于读书而言就成了求财之道。当你得到的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或者叫执行力的时候,才能体现出读书价值的所在。而那些所得的知识,已经没有了思想与情感,他只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实践论。我相信爱书之人,最爱的方式应该是把书翻旧翻烂了,而且可用之书都是放在自己触手可及的地方。至于其他的那些书籍,应该不会放得很整齐,东一本西一本的乱放着,等到想起要用时,一时半会儿也不一定找得到。倒是那些所谓的高净值人士,他们却很喜欢用图书做背景板,从他们曝光的照片可以看到,成排的精装图书衬托出那张成功人士的笑脸,哈哈,他多有才(财)啊。然而,这样的高端人士真的很忙,那面书墙上的摆设,一年能看个把本已经很不错了,如果他们要把一墙的图书都读完,估计一两年也不够。如果有一天,他沉迷在读书中的时候,估计他的那个高净值一定是被打折了。读书与做人,人们总是会把这两者联系在一起。而做人要学道家大气一点,做事要学儒家实在一点,这样才是从书本到生活的一种优雅。很多有学历有文化之人都在说优雅的老去,他们真的懂优雅吗?在我看来都是在装。三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07
写读书,结果成了说读书,到最后就像是在说书了。其实说书的,要比写书的人,在文化传播上更加生动形象。说书,之所以受到欢迎,对于读不起书的人而言,那就是一种学习,一部分知识的来源。说书的人,他们在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同时,也传播着社会主流思想,在文盲居多的社会中,起着开化民智的作用,按现在的话讲叫做传播正能量。艺术化的演绎加上语言的魅力,不断的吸引着具有求知和娱乐需求的民众,就这样潜移默化地,被灌输了大量精忠报国的思想,让浓烈的英雄情节,都深深的根植于人心之中。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读过什么书,可是他们却比那些学富五车的人有良知有底线。近代中国所出的汉奸卖国贼,哪个不是读书之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再有名也不及上海滩流氓两大亨。杜月笙与黄金荣这两个没有文化的大流氓,虽然坏事做尽,但最终也没有成为汉奸。之所以这样并不能说明有多少觉悟,但他们都是喜欢听戏听说书之人,造就他们保持晚节底线的因素,都是在这个喜好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教化,因而没有走错人生的方向。在抗战影视剧里,常见到的是一些铁骨铮铮的文人富绅,地痞流氓通常都成了汉奸。其实这些都是符合当代娱乐的需要,而真实的世界,显然是相反的,现实会残酷摧毁你的已有认知。在中国悠长的岁月里,就有这样一句叫“穷文武富”。可见读书之人大多是贫寒出生,买一本书胜过柴米贵,所以穷人拥有一本书,就好像拥有了财富。对他们而言,书不只是一件奢侈品,里面还有黄金屋,还有颜如玉的梦想。直观近代,能够接受好一点教育的读书之人,家境基本上都是不错的。如今的读书之人,家里如果没有一点条件,估计都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但一定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趴下,再也起不来了。三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08
读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去理解,去感悟,那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能记住一些什么,能享用一些什么,能受益一些什么,那是人生的一种乐趣。读书,我认为她教会我们的,并不只是知识,也不只是思想,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就是如何去观察事物,如何去分析研究给予决策的支持。这种方式,让人学会的是自我能力的培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过去受过高等教育的,可谓人才辈出,而如今那些大学毕业的人,除了追求自己的小确幸,大自我的理想境界早已经被万一能实现的梦想取代,这是教育的失败呢?还是读书实用主义的胜利呢?不好说,真的不好说啊!读书,提到读书,人生中恐怕最难读的就是鲁师爷的文章了。想当初读着那些拗口的,语句不通的文字的时候,为了理解那样几句话,竟然完全不记得当初所要理解的思想内涵。然而时代在变,语言也在变,不变的永远是文字,以及通过语言方式表达的思想。文言文在向白话文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呐喊与觉醒。汉语名词在西语转化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科学与民主,工业与文明。时代改变了人的观念,语言也就成了时代的符号。如果没有多元的社会环境,又何谈包容与创新。固步自封在老祖宗的文化规矩中,农耕文明强盛了千年,照样被打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我们所见的新语言,往往就是从网络开始的。这些新名词之所以有生命力,就是因为语言学家们的固守传统,从而把创新与发展的机会留给了年轻的网民群体。网络新名词的不断出现,这样一个不符合语言发展逻辑的桥段,没人能解释得清楚,但网络新名词终于还是被接受了,不但被社会大众接受了,连语言学家自己也默许了这样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三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09
读书,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走向。读了书,不一定什么都会马上好起来,但读书让人走错了方向,那一定不是读书的错误,而是你选择的错误。我们常常以为错过了读书的机遇,就此改变了人生的命运,其实,那些所为的命运,都是坚持自己的结果。如果不能及时洞察世界的变化,却坚持着自己的思维,世界一定会换个视角来看你。因为有了读书,才会知道还有一种不放弃,人生有了太多的期望与目标,能让人明白坚持是孤独的,也是寂寞的。人在知识面前,是无法坚持自己的判断的。过去是正确的看法,如今可能是错误的,只要人类有一天的利益需求,实用主义者总会为自己找到千万条理由,来为自己的言行做装饰,从而达到自圆其说的心理需要。读书的目的,除了知识就是逻辑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我们因为有了自己的逻辑,总会去坚持这个套路,也许这种坚持是对的,但一辈子能坚持也不容易,至少我是没有看到过。读书,读得越多,我们终究能得到什么呢?读书,思想得越多,我们究竟该坚持的是什么呢?最起码的东西,应该是做人的良知吧,换一种说法便是做人的道德底线。然而,读书多少实在不能用学历多高去衡量,如今的高学历几乎与人才划上了等号,但人才的思想境界,与报效国家的奉献精神之间,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成了一副骨架错位严重的躯壳。


文化之旅
人有三宝精气神
腹有诗书气自华
10
读书,最大的好处是学会理解,或是学会如何理解。但是,读了一辈子的书,到最后还是有两个不理解,一个是人类为何会如此的聪明不能理解,另一个是人类的愚蠢让人难以理解。我在想理解这个词,是与智商有关呢?还是与情商有关呢?不管你理解不理解,要做到难得糊涂才是一种境界。可是生活中装明白的人多,要让你装个糊涂还真是难。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够霸气的吧,我就是感到别扭的很,别扭了好久才想明白,聪明人真不如糊涂人来得明白,因为这种说法,是用来壮自己胆的。不是吗?要是口袋里有了七八位数字,到了哪里都是器宇轩昂口吐莲花的,还需要腹中的气华吗?于是,在很多场合那些气华的就成了气短,人也变得暧昧与猥琐了。你说刚刚启蒙时读到的“人之初心本善”,怎么会到了成年人这里,却演绎成了“识时务者为俊杰”了呢?看来这些腹中之物真的不是尤物,还是要靠白米馒头来裹腹的,如果整日清汤寡水烂糊稀粥,那就连气华的力气都没有了。在中国悠悠历史中,所有记载商人富贾的文字真的不多,即使万贯缠身也总是被碾压在脚底。主流社会被读书人把持着,舆论话语权也被孔孟弟子垄断着,商人永远是奸诈与虚伪的,钱是身外之物,礼义廉耻才是社会的贞洁牌坊。饱读诗书的文人,就是这样的恬不知耻,自己可以声色犬马狎妓放纵,别人却是卖淫嫖娼,怡红院与咸肉铺的本质真没啥区别。到底是有文化的人,你说的与我说的,说出来就是不一样,聪明和愚蠢好像都不需要什么智商与情商。读书,说你有用你就有用,说没用你有用也没用。其实有用没用都在那里放着,就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样,君子爱才,取之亦应有道,否则读再多的书,对于一生而言就是“了无可了”,或者一辈子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 。
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作者风采】沪籍60后广告人。作品风格:文字形式多样,崇尚写作自由、思想自由、形式自由、风格自由的理念。作品多以城市与人文为题材,创作以散文诗歌与杂文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 千年古越 》绍兴文化之旅散文集、《百年风云 百年沧桑》上海文化之旅大散文集。
文海诗轩传媒精英团队
社长总编:那年
副 社 长:若惜 风铃
社长助理:烟雨
编 委:若惜 蓝莲花 暗香 听雨
紫嫣茜雪 森林狼 风铃 墨言
念家乡 爱我中华 笑舒云袖
摄影部长:森林狼
宣传部长:杨彰
宣 传 部:古三槐常贵佳人 杜萍正方
金牌主播:沧海 风华正茂 彩衣纷飞
知知紫嫣茜雪淡静若水冷月
墨香彼岸 天蓝蓝 翠翠鸟 指尖轻语
技术合成:若惜
–投稿须知–
1、投稿前先关注《文海诗轩传媒》公众号,并加主编微信naniannayue999
2、稿件须为原创首发,忌一稿多投、抄袭,文责自负,稿件是否采用十日内予以答复。
3、稿酬来自打赏的百分之五十,另百分之五十用于平台维护。要求诵读的作品,作者40%,诵读30%,编委30%。稿件自发布之日起,七天后,稿酬以红包形式发放,不足十元不予发放。
4、投稿作者请附简介及个人近照一张。
5、美文和夜听专栏投稿邮箱1822269243@qq.com
6、书画、摄影作品投稿请加微信号15946593629
●三虫书屋【古越千年的村庄】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三虫书屋【《桃花怨》引出《黄丝卷》】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三虫书屋【爱莲传说出淤泥 古越千秋一树人】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三虫书屋【青藤磨墨 风流绝千古】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辰心专辑&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邵华【七夕小唱】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蓝鹰【七夕是否有泪】外一首&文海诗轩传媒鉴赏
●相信结果【七月流火】文海诗轩传媒倾情鉴赏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