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袁军武/猛出窝的河南担(下)

袁军武作品欣赏
猛出窝的河南担
袁军武
(四)
枯木逢春吐新芽
霜叶红于二月花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时光荏苒,日月如梭。随着时代的变迁,贺春一家也时来运转,美梦成真,在新中国的土改运动中,分得了郝财东家的一间瓦房和二亩半的良田,结束了十余年的长工生活,成了土地的主人,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却也算一步登天!转眼之间,贺春的儿子贺石头已经到了入学年龄,妻子何花带着儿子走进在大庙里念书的学校报名。神像前,供桌后面坐的老师是一位旧社会说书的老先生,鼻梁上架着厚厚的石头眼镜,黑色的六角瓜皮毡帽里露出了一圈白发,眼镜后面长长的寿眉下,两眼有些昏花,八字胡须压扁了嘴和下巴,两腮塌陷显示着缺了不少老牙,双耳不堪重负,眼镜有些遢邋,身着灰色长袍马褂,枯瘦如柴的双手捏弄着毛笔,略显书生文气,说话慢条斯理:“你——,这娃多大?”“十二了。”何花毕恭毕敬地回答。“嗷——,叫啥名字?”“石头。”“石——头!”老先生重复着何花的话,又若有所思地说:“当学生了,就是个文人,要有个官名。”“那就请老先生给娃起一个吧!”何花摸着石头的头,露出了请求的神情。“你娃——姓贺,那就叫个——贺喜吧,既文明——又好听。”何花点头默许,老先生若有所思慢条斯理地说着,显得老成稳重,紧接着又问:“你们家的成份——啥农?”“没有农。”何花简单地回答。“明天来——交一块——五毛钱学费,就能念书了!”老先生说着话,就在贺喜的名字后面写上“贫农”。“这下俺娃就是学生了,谢谢您,老先生!”何花眉开眼笑地说着把贺喜拉到跟前:“快叫老师,给老先生磕头、鞠躬!”“老师!”贺喜怯生生地叫了一声,就要下跪,老先生急忙拽住:“新社会了,不要那么多礼行!”农家院有了读书声,庄稼人有了好心情。翻身农民从单干到互助组,从初级社、高级社到人民公社的每一个进程,一路走红,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贺喜聪明好学,不论是初小完小,还是初中高中,学习成绩优秀,总是榜上有名,贺春一家过上了好光景。时间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本村青年小崔通过关系当上了副业工,在全村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前来给他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小崔昏昏欲醉:“女方起码要是个完小毕业生,否则免谈。”有一天,媒人要带着小崔去相亲,条件是双方文化程度平等,小崔满口答应。他借了一身三个兜的学生服装,提着户县特产龙窝酒、工字牌的四棱子卷烟和糕点、鸡蛋四重重礼跟着媒人去到女方家见面。女方家的房子炕上摆好了四菜一汤,女娃端庄漂亮,父母媒人作陪,男女双方心情舒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准岳父拿出纸笔:“小伙子,我在县城出了公差要领五毛钱的补贴,你替我打个领条。”小崔闻言,煞时头冒虚汗:“对不起,我有些不舒服,肚子疼,要上厕所!”溜下炕跑得无影无踪。媒人急忙解释:“他不是完小毕业生!”贺春他们常用这个真人真事来教诲贺喜,希望他学业有成。贺喜不负众望,认真学习,一路顺风。诗曰:天道酬勤喜临门,工夫不负有心人。勤耕苦读度日月,宁静致远定乾坤。(五)
励精图治苦作乐
厚积薄发猛出窝
日月不催人自老,随着四季轮回,青黄交替,贺春夫妇相继离世,由于时代潮流所致贺喜高中未能毕业就回家务农,与商州女麦客仝爱琴结缘,他们有了自己的儿子取名虎生,饱含虎虎生威的寓意,一家三口,其乐融融。他们继承了先辈们的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勤俭持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对庄稼人平凡而劳累的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物质极度匮乏的计划经济年代,单靠土里刨食吃的贺喜夫妇和广大翻身农民一样,走出千孔百疮的困境,经过百废待兴的岁月,饱经饥荒的折腾,生活自顾不暇,还要供给儿子上学费用,日用消费捉襟见肘。好在他们任劳任怨吃苦耐劳,开起了“鸡屁股银行”、猪圈里“储蓄”,紧紧巴巴地积少成多、积腋成裘。“大婶,能不能借给我两块钱?我有急用,过两天卖了鸡蛋就还给你。”仝爱琴走进了对门的张桂花家,由于她恪守信用,对谁开口都没麻达。“行么,跟你打交道,信得过!”张桂花说着从炕席底下取出钱给了仝爱琴。“谢谢,你忙吧,我走啦!”仝爱琴走回家,拿出刚才卖了鸡蛋得来的八块钱,凑够整数去了本村的信贷员家,拿回一张存款支票。眼看着到了年关,大队长带着县政府和公社的干部访贫问苦,来到了贺喜家,只见贺喜拄着木棍正在喂鸡,见有人来,笑脸相迎:“快、快屋里坐!”“贺喜前几年给队上吆马车,马惊了把车拉翻咧,他被压着落下残疾行动不便,还要供给学生,实在可怜!”不等进门,大队长给上级领导介绍着。“这是救济款八十元,你先拿着凑合凑合过年!”公社干部把钱递给贺喜,并叮咛着注意保暖。贺喜一再致谢,送走客人后走进了隔壁的老马家。“二叔、二婶都在家吗?”贺喜一进院门就向屋里问话。“在,贺喜快进来!”老马在屋里搭话。贺喜一进门,老马一人在家,就请他坐下,他也不落座:“我想从你这儿借二十块钱给我买药,等几天俺把猪卖了就拿过来。”“这有啥麻达!”老马说着进了里屋,打开板柜,从一个小木匣子里取出二十块钱,走出来递给贺喜:“你先用着,咱俩是谁跟谁嘛,你着急啥!”贺喜谢过并没有回家,径直走到信贷员家,又凑够一张存款支票,才一瘸一拐地往回走。改革开放,席卷而来,农村集体经济面临解体,生产队长在全体社员大会上公布:经队委会研究决定,队上新盖的三间库房,以两千元的价钱向本队社员现场现金转让。这条爆炸性新闻,轰动整个会场!与会社员七嘴八舌、群情激昂,向来凭着东借西凑过日子的贺喜,分开人群走出会场。“不想卖就算了,谁家能有那么多现金,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张三带头提出了意见。“咱都是指工分吃饭呢,都可怜跟啥一样的,谁家还有抬(囤)着吃的馍?立马要现金,真是吃了灯草说的轻巧!”张三的话音未落,李四又插了一杠子。队长再次强调:“你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队上的外债早已到期,人家把我们逼得都能上吊!”“活期现金支票行不?”贺喜挤进人群走到队长跟前小声发问,张三李四王麻子异口同声地反问道:“现金支票你有?!”“你有就行!”队长对他们的反问不置可否,立即答应贺喜。“你看这些够不够?”贺喜从怀里掏出了几张支票递给队长。“一共七张,开过房钱还剩余三百块钱,明天我们去信用社把钱取回来了,就把剩余的钱还给你,还有利息!”队长收拾好支票立即当众宣布:“这三间大瓦房就是贺喜的!”队长话音刚刚一落,整个会场就像开了锅。有人指着贺喜说:“这家伙是红萝卜调辣子,吃出看不出!”也有人说着风凉话:“真是蔫叫驴也能踢死人!”还有不少人点头默许:“别看人家平时穷的胡凑合,关键时刻猛出窝!”贺喜一言不发地走出会场。这一年,贺喜家真是双喜临门:儿子高考得中跳出农门,他们乔迁新居喜迎新春。大红灯笼高高挂,巨幅对联句句真:勤劳人家先致富,向阳花木早逢春。诗曰:虎虎生威出农门,辈辈勤俭苦耕耘。厚积薄发猛出窝,只争朝夕再奋进!
作者简介
袁军武,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为户县广播站业余通讯员。热爱诗歌创作。原创作品《上南山》,被省人民出版社收入诗集《六月雪》中出版。《秦川》杂志签约诗人。秦川文化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李会锋/赴京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袁军武/猛出窝的河南担(上)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郑金民/陨落的鸟巢(外一首)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冠中秋/平凡人生,岁月静好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余江/人生唱片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任静诗歌欣赏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耿朝晖/忘不了舅爷的甜粽子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王连生/同唱一首歌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武文智/诗五首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赵月桂/香梨,亮晶晶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赵许劳/轮回(组诗)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司晓升诗歌欣赏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魏志祥 万毅 惠智勇
执行主编:肖春茂 宋一凡
编委:张正阳 李亚红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杨园园
微信号:lh15991690133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再走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