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
读 书 之 道
作者:部长
苏秦给所有的读书人树立了一个榜样:把自己“刺股”的读书方式写进历史;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读书观念深植人心。无论从过程和结果上来说,他都是成功者。他把读书的目的性和功利性无限的夸大到极致。实际上,读书本不该是这样的,读书本应是快乐的事。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稍懂事父母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孩子去舔舔书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目的在于告诉孩子:读书是甜蜜的,应该用愉悦的心情来学习。我们无法说出哪一种读书观念的优劣。相比而言,我更喜欢“囊萤映雪”、“韦编三绝”式的读书生活,这种凭着自觉、爱好、兴趣的读书经历更具人情味道。至于陶渊明读书,一片天真烂漫:“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偏偏就是这样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功夫的读书态度,让他写下了一篇篇清新洒脱、意境高远的诗篇。现实是,我们根本无法做到凭着兴趣来读书。二十岁以前,所有人读同样的教科书;二十岁到三十岁,必须为找工作而专业性地读书;三十岁至五十岁,还要时刻为专业充电;只有五十岁以后,才可以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读些自己喜欢的书,然时不我待,最好的读书年龄已过,想从读书上有所成就,已是不再可能。
现代科技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已进入了全民大阅读时代,只不过我们读的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书了。电子阅读,已悄悄地成为阅读主流。一部智能手机,便是天下。我们只需动动手指,刷刷屏,想看什么书都已成为可能。想想一个小小的芯片便是一座大英图书馆,这让多少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甚至,还有一个无所不能的“百度”,把阅读的过程都可以省略了。这让我很是怀疑:读书时那种如饥似渴的心情可以百度吗,阅读时那种废寝忘食的状态可以百度吗,书中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可以百度吗?有人预言,多少年以后,纸质书终将完成自己的使命,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成为历史。还是怀想手握一卷、静静品读的纸质书时代。毕竟,电子书又怎能与真正意义上的书同日而语?至少,它没有书的淡淡的油墨香气,没有那一页一页翻动时的悦耳,没有轻抚书脊时厚重的质感,没有摩挲书页时熟悉的爱怜,最关键的是它缺少人类赋予书的灵性!书是有生命的啊!文如其人,一篇文章,一本书,每一个字,都是作者思想的传承,才华的飞扬,情感的寄寓。读一本书,就是和作者面对面倾心交流;可以,听他娓娓道来;可以,感受他思维的火花;甚至可以,随他一起悲欢。
书,要静静地读,慢慢地品,细细地赏!读书,需要一样心情,更需要一种环境。午后阳光,一杯清茶,一个人,手执一卷,隔着时空,我们开始邂逅一个人。当我们手指轻快地点动着一篇篇电子文章,我们惊叹的是其美仑美奂的画面,沉醉于其千回百转的乐声,可往往,我们遗漏了文章本身,淡化了真正的文字带给我们的快乐。这种阅读,犹如隔靴搔痒,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读书怎可同日而语?电子阅读是剑走偏锋,抄近路,走捷径,追求速成,似梅超风练习九阴白骨爪,想一蹴而就,一招制敌。传统阅读则如降龙十八掌,一招一式,俱有来历,得勤学苦练,日积月累;电子阅读如快餐,边走边吃,方便快捷,只管填饱肚子,不讲营养搭配。传统阅读则如功夫茶,讲究火候,需要耐心地等,慢慢地熬,小口小口地啜饮,守得住光阴,耐得住寂寞;电子阅读更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传统阅读就像中医,站在全局角度,讲究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治标治本。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从浅层次上说,读书可以谋生,消遣,娱乐,写作;从深层次上说,读书只有一个目的:明理!明白了道理,人便通达,不走弯路,少犯错误。不少朋友问怎样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这已经是读书最基本的要求了。我是这样回答的:只有多读书,没有任何捷径。读书写文章,就像用钱去买东西,你没有那些钱,根本买不到你想要的东西。退一步讲,买东西还可以赊欠,可写文章却是半点强求不来的。你没有那么大的阅读量,没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情感积累,又怎能妙笔生花!“诗仙”李白不也是慢慢把铁杵磨成了针?至于什么写作技巧,什么写作方法,全是无稽之谈。书读得再多,不去记忆,背诵,仍只是过眼云烟,只是读过,形成不了积累,更谈不上吸收、内化、运用,还是别人的东西,无法成为自己的。中国古代讲究“诵读”,小孩子记忆力好,不管懂不懂,首先记住,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说不定以后会触景生情,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正如佛家所说的“顿悟”。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修炼一个人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时,书中的文采、精华、营养会慢慢地迁移到你的脸上、心里,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地,你便会有一种书卷气,言谈举止,儒雅风流。读书之人,必有一颗赤子之心。聊斋中,那些美丽柔情的狐仙眷顾的都是那些落魄的书生。
世事洞明,皆是学问;人情练达,即为文章。山川万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鸟兽虫鱼,都是一部部无字的书。“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仓颉读懂了天地造化这本书。中国历来讲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到今生读已迟”,我们鄙视那种”兀兀穷年,皓首穷经”式的死读书、读死书的呆子、腐儒,因为,我们从不缺少读书的天才;甚至,”刘项原来不读书”。
古人结绳记事;后来,仓颉创造了文字,我们可以读竹简,绢帛这些书;直到有了纸,我们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现在,我们又有了电子书;若干年后,我们又将读什么样的书呢!真的会将一枚知识芯片植入人类的大脑吗?竹简,绢,帛,书,电子书……是她们,默默地,用自己的接力将人类的文化传承,思想延续。不管书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她,始终忠实地记录着我们人类前进的脚步!书,永远都是我们最好的精神家园。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热爱读书,书就永远在!
作者:宋军,网名部长,河南信阳人。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适意的生活。
平台创办简介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群友、所有爱好文字朋友们的支持和鼓励。
邂逅文苑致力于热爱生活、热爱文字,宣导积极向上、正能量正义为主的文字,一切崇尚美好、真诚、友善为宗旨。我们会精益求精,更好地为大家打造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良好环境。
邂逅文苑作品由作者授权发布,均为原创。
投稿须知:原创作品,以诗歌、散文为主,其它题材不限。
投稿须付个人简介,照片(可有可无)。
投稿微信:健坤人生(陈)
投稿邮箱:
江舟劈浪1162390149@qq.com
倒影邮箱13647256910@qq.com
青竹邮箱823126068@qq.com
邂逅文苑平台公众号:xiehouwenyuan
散文编辑:青竹
诗歌编辑:倒影
图文编辑:诗若 雨蝶 如果
诵读总务:叶紫
每周放歌:指尖轻语
总编辑:上善若水
本期图文制作:诗若
诚邀文字爱好者踊跃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