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诗歌报临屏一室精华选评第(23)期

副总编兼临屏一室主编:肖广学
临屏一室精华选评第(23)期
编辑部人员
社长兼总编:带刺的玫瑰
荣誉总编:韩生明
副总编:上官华韵
副总编兼临屏一室主编:肖广学
副主编:紫灵 江从超哑榴
编辑:刘小芹石华不憨李富元
一点蜜山城子莫名 蛐蛐 张吉习
美篇编辑:紫灵
本期精品诗人
(排名按投稿编号)
张霄
田源
王国良
韩生明
小米粒
张新锐
影无踪
若水?华
李彩云
张钊
心悟
农夫
方先锋
一点蜜
钟慧梅
月牙
海明
小溪
驼影润沙
萤火虫
程志强
第二道风景

9.冬日的阳光
文/张霄(山东)
阳光和善。我们友好中喜结友谊
在博大的情意中,我们开怀,谈话,歌唱,舞蹈……
阳光里,也有冷意
比如,数九寒天的山上,坡子的背面
那些被冬的栏杆锁紧的事物
期盼——
这些闪光的金色碎片,形成一把把钥匙
打开锁链的门窗
放出奔腾的马匹,白鸽
把那个不太成熟的梦,让一只手托起
嫁接到春天的胚芽中,得到更多的思维
和善念
【莫名简读】
诗的切入点是阳光,然后写阳光下的冬天。“阳光和善”是一面,“阳光里,也有冷意”是另一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述。意象的描写后面,也含有一些嘲讽的词语。可是希望终归要有,哪怕只是个“不太成熟的梦”,“嫁接到春天的胚芽中”生根发芽…
【作者简介】张霄,山东德州人,(男),60后,现居青岛,作品见《原点诗刊》《世界诗歌文学》《诗歌前线》《飞鸟诗粹》《山东诗歌》《湖北诗歌》《陕北诗歌》《安徽诗歌》《名家典藏》《诗天子诗歌协会》《世界诗歌网》,《长江诗歌》等。
诗观:诗在文字之外。
12.遥远的乡村
文/田源(安徽)
身陷城市,咽下一枚苦涩的月亮
一粒发芽的麦子,想放回遥远的乡村
寒风凛冽,越是渴望土壤
怕皑皑白雪爬上臃肿的车轮
吃下发霉的黄豆,脸上、手上、脚上……
出现了红疹。
浑浊的泪在指尖上旋转
偏偏绕不开一片叶子的归途
风雨凄惨。沟壑里蓄满沧桑
打开腌坛,又瞅见松花蛋包裹的泥糠
瞬间,复生的犁再一次被泥土擦去锈迹
痛风的马正等待一个鞭子落下
将会疾驰而去
【韩生明简评】
田源老师的这首《遥远的乡村》,运用镜头式的画面语言来完成这篇诗作。开篇诗人立足城市而把镜头对准故乡的天空,“咽下一枚苦涩的月亮”,月亮,从古到今有多少文人墨客借月思乡,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这里诗人同样摄取月之“苦涩”,来表达诗人思念故乡之苦。然后,诗人将拍摄镜头从城市转移到乡村:“一粒发芽的麦子,想放回遥远的乡村/寒风凛冽,越是渴望土壤/怕皑皑白雪爬上臃肿的车轮”,用“想”,“怕”的视角,透视诗人想念故乡的渴望心情,“浑浊的泪在指尖上旋转/偏偏绕不开一片叶子的归途”,叶子的归途,落叶归根。还有“腌坛”“松花蛋”“泥糠”“犁“和”泥土”等等,故乡的一草一木,皆寄着诗人的深情。诗的结句“痛风的马正等待一个鞭子落下/将会疾驰而去”,马“疾驰”而去,将诗意推向高潮,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切思念和迫切向往的真挚感情,读来感人肺腑。荐读。
【作者简介】田源,原名刘中堂,安徽明光市人,农民,喜爱文学,曾经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散文、诗歌和小说作品若干。
13.冬日的阳光
文/王国良(黑龙江)
最爱看冬日的阳光
粘在糖葫芦上的样子,甜蜜
金红,黏稠,还散养着几粒走不动的芝麻
于是,卖糖葫芦的
会更卖力的喊几嗓子
要把好日子喊出酸甜的味道
吃过一串,就该忙自己的事情了
背着沉甸甸的阳光
走向办公楼或茫茫雪野
仿佛也成了一串沾满阳光的糖葫芦
递给了远方和诗,或找油的钻塔
说出的话,在键盘上敲打的时光
也有了阳光和山楂混合的韵味
而此刻,已是夕阳西下
美好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
还没来得及挥霍,就已匆匆远去
【韩生明简评】
王国良的《冬日的阳光》一诗,取材角度巧妙,想象奇特。将冬日的阳光写成,“粘在糖葫芦上的样子,甜蜜
金红,黏稠,还散养着几粒走不动的芝麻”,糖葫芦,一串红红的,甜蜜的,上面的芝麻,用一个“养”字,写出糖葫芦与芝麻的关系,即大与小,而且有一种被养、被爱的幸福感。实际上,诗人明写糖葫芦与芝麻,而暗写自己陶醉在这充满爱意、暖意融融的冬天!是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因而,诗人接下来,自然写到“把好日子喊出酸甜的味道”,这日子是甜蜜的,幸福的。可是,美好的往往又是短暂的。诗歌的结句“还没来得及挥霍,就已匆匆远去”,嘎然而止,给读者敲响了警钟——人生的美好,须把握住每一个机会。诗歌回味美好,叹息光阴,揭示人生,引人深思。荐读!
【作者简介】王国良,黑龙江大庆人。中国石油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北大荒作协会员。诗文见诸《诗刊》《星星》《诗林》《诗潮》《上海诗人》《延河》《牡丹》等260余家文学期刊。
入选《新世纪诗选》等70余种文学选本。出版诗集《祖母绿》,有诗被译成英文、德文,编入德国基尔大学教材。获中国诗歌在线2018中秋节诗赛一等奖,2020年度中国诗歌会征文大赛获银奖。
18.遥远的故乡
文/韩生明(山西)
夜已深,弯月和勾
星星们撒向天边
目光却投向故乡
此时,故乡进入梦乡
寒风中的老巢
仿佛有燕雀归来
黑夜不再漆黑
在乡间小径
撒满零碎的星光
多么明亮,多么明亮的时间
叮当作响。只有少年
摇响久远的欢愉
少年的新月
依旧高悬于我的头顶
故乡遥远,故乡在目
故乡是盛放我金色灵魂的谷仓
【莫名简读】
新月如钩,他说:弯月,和“勾”。用深夜的弯月,引出主题~遥远的故乡。还有勾起他的思绪。远,一个是地域的遥远;一个是时间的久远。在他梦境般的叙述中,故乡像“寒风中的老巢”,而少年时的“欢愉”已经“摇响久远”。唐诗有云:“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诗人望月思乡的场景勾勒出一个背井离乡的游子,为生活所迫无法返乡的那种无奈的情怀。思乡的强烈并不曾因为时间的久远而削弱。正如他所言:“故乡是盛放我金色灵魂的谷仓。”
【作者简介】韩生明 山西省作协会员,平遥县评论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乡土文学》《山西作家》《三晋诗人》《九州诗文》《汾河》《火花》《阅读》《诗林》《诗歌周刊》《现代诗美学》《中国诗歌》《中国韩氏诗歌》《中国当代微信诗人》《当代诗人佳作选》等,出版诗集《手上的画》《落叶的微笑》,评论集《心溪笔谈》。
19.遥远的故乡
文/小米粒(山西)
高楼与远处的山,对望
故乡就在一根时间的弦上
弹出湿漉漉的记忆——
故乡的月,笑眯眯地
和散落周围的星辰聊着天
大院墙角的老槐树里,长着
童年的温馨和甜蜜
儿时,爷爷是家里的老牛
院子里总有他咀不完的时光
从山凹里驮一家人的温饱
还托举起小燕子的梦
现在,我时常梦见
一只小牛,跟在爷爷身后
跑遍故乡的沟沟梁梁
跑丢了爷爷,也迷失了自己
【韩生明简评】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除了诗语高度浓缩、洗练、精确地表情达意外,更深层次的是诗歌的内在的挖掘,给人以灵魂深处的震撼和启迪。
小米粒的这首《遥远的故乡》,由内心独白出场,“故乡就在一根时间的弦上/弹出湿漉漉的记忆——”,由此可以读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时时刻刻思念故乡的心弦上,总会有泪滴浸染,这是何等的深情,何等的痛!
接下来,诗人的笔触伸向故乡,展开一幅幅熟悉而温暖的画面:“爷爷是家里的老牛/院子里总有他咀不完的时光/从山凹里驮一家人的温饱/还托举起小燕子的梦”将爷爷与老牛联系在一起,用“咀”和驮”,准确而形象地写出爷爷为家庭,为儿孙的辛劳和付出,爷爷勤劳、忘我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诗人热爱故乡的情怀跃然纸上。
而最后,“跑丢了爷爷,也迷失了自己”这是对爷爷深切的怀念,和对自己无法弥补报恩的机会的一种愧疚!这种感情的浓烈和思想的深沉,深深感染和打动了读者。欣赏!
【作者简介】卫彦琴,笔名小米粒。山西省民协会员,吕梁市作协、民协会员,吕梁市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会、古代文化研究会会员,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中一级教师,喜欢文学,历史,哲学。有多篇诗歌散文散见于报刊杂志及网络平台。
26.冬日的时光
文/张新锐(山东)
把寒风捏在指尖
左看右看
直到掩埋了冬天最冷的时光
白色覆盖,天空有些颤抖
在雪原上,有鸟鸣穿过
而树木依旧,老屋门前的大缸
被父亲围了一圈的麦草
屋檐的冰凌,还是被阳光悄然融化
远处传来鞭炮的响声
姐姐的毽子,踢下一朵颤抖的云来
等一场大雪,压弯枝头
身上沾满泥土的清香
耐心地听着
母亲高声大嗓的喊一声
我就会顺着嗓音
回到童年
【韩生明简评】
张新锐的《冬日的阳光》是写诗人对故乡冬天的记忆和感受的。整首诗写得很活,诗语准确、形象而灵动,读来让人眼前一亮。开篇,写寒风,用“捏”在“指尖”,把冬日寒冷的景象,轻轻的握在手中,“冷”而不冷,有一种别样的暖涌动在心间,轻松写出冬日寒而不冷的真切感受,这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尤其是,“姐姐的毽子,踢下一朵颤抖的云来”,呵,这神来之笔,用浪漫的笔法,写出冬日里人的活动,这一“踢”,将天与地巧妙连接,碰撞出诗意的火花,从而赞美了冬天的美好。最后,“母亲高声大嗓的喊一声/我就会顺着嗓音/回到童年”,沿着母亲的“嗓音”,回到童年,这是诗人对童年幸福的追忆,幸福总离不开母亲,离不开童年。所以,诗人笔下的冬日的阳光,正是诗人心中童年的美好时光的回放,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难忘。荐读!
【作者简介】张新锐,山东临清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在《山东文学》《散文诗》《山东诗歌》《长江诗歌》《鲁西诗人》《齐鲁文学》《新国风》等报刊及网络微刊发表作品千余首(篇)。10多次在全国诗文大奖赛中获奖。出版诗集《张新锐抒情诗》《潮起潮落》《热土流风》等。
31.时光煮雨
文/影无踪(安徽)
挂在椿树上的红布条
已不知去处。我刻下的太阳
被一辆大卡车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拖走
树和红布条,都没有挣扎
在长锯面前。木屑略略飞舞
夕阳被轻轻扬起又放下
草地已经被翻了几番。旧的树木都被
迁到城里
新的白杨看着客气,却互不相识
[哑榴浅评]
椿树的寓意是健康、长寿,在乡村很多人家中都有椿树。在春季的时候,它的嫩叶是红色的。椿树树干笔直,木质红艳。香椿芽炒鸡蛋是一道美味。
时光的长锯,锯断了那些巨木。木屑如雨。那些花费较长精力生长的巨材们,一迁之后,却无缘再踏上故土。那些生长巨木的时光,如雨,如瀑,拂动参天的云彩……离开了土地,这些生长,这些雨水,这些煮雨的氛围,这些巨木身上累积的禀性,天赋的遗传特质,只怕在迁移之后,一去不还。
至此,内心总会有如雨般的原始的冲动,如箭般的生长欲望,如诗般难以表明的乡愁。
【作者简介】影无踪,80后,安徽亳州人。诗歌爱好者。
33.冬日的阳光
文/若水?华(安徽)
稻谷上岸,田野失落
风鼓动一场雪南下,洗白人间
气温零下十度
来不及擦干眼泪的,都长出水晶胡子
比如汽车和草垛,多像圣诞老人
阳光投射在墙上
泛出古铜镜子的光彩
玻璃把风关在窗外
阳台上我和爸爸对饮
一起看着远处的雪
喝出一年的总结,顺便夹了点展望
越是寒冷,阳光越没脾气
父亲说,这像极了生活
【肖广学浅评】
小诗撷取生活的一个小段,用细腻的笔法,写出了时光静好。
第一节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冬天独特的美好。接下来代入人物“爸爸与我”,在安暖时光,闲闲地对饮。
最后点睛之笔。“越是寒冷阳光,越没脾气”美诗,荐读。
【作者简介】若水?华,原名项明华,安徽巢湖人,诗歌习作者,小诗散见平台和纸刊。
36.归
文/李彩云(山东)
夜蕴出黑,蕴出冷
蕴出泪
丰腴了思念 瘦了容颜
车辆人群 擦肩接踵
从异乡到故土的弦 拨动着乡愁
列车向前 物像向后
月亮和星星 被甩在山那边
黎明的晨光 叩响山村母亲的门扉
[哑榴浅评]
“丰腴了思念 瘦了容颜”。夏日“绿肥红瘦”,冬日“思肥容瘦”吧。蓄之而蕴,蕴久而出。蕴出了无言的表情,蕴出了拨动乡愁的冲动。
动静,不过是一根弦上的音符。
拨动星月,拨动山水,只为将一只思念的船,泊入母亲的港湾……
柴门闻犬吠,白雪迎蓬归。
【作者简介】李彩云,女,山东人,桃源国际诗歌文化传媒主编。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华园论坛副站长,香港诗社会员。诗观:选择了就不走回头路,坚持到底!
40.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文/张钊(陕西)
桃花连着桃花 开起来
龙泉驿的三月
就成了火海
草来不及发芽
桃树来不及抽出叶子
红土地上的脚印硬邦邦的
才几天不下雨
小径就升起热腾腾的烟
总觉得这儿的桃花有杀气
少了柔媚 不够妖
总感觉山脚下卖矿泉水
却摆出一溜玩具刀枪的村民
在暗示着什么
譬如:他们身怀绝技,会铸剑
[哑榴浅评]
写花及人,在似与不似之间,一些平凡的“硬邦邦的”意像总会触动精神上的共鸣。人在画中卖刀,花在枝上舞剑。艳丽的花,不屑华丽言辞,执著朴素的土壤。动人的诗,恰是人在画意中表现出的精气神。花欲燃,火耐何;人不堕,天可兴。
桃本无技,人却怀绝。二者之间找到了对应的关系(像与意),盛开的花则是人的精神写真。
【作者简介】张钊,陕西咸阳人,80后小女子,野生散养分行文字爱好者。幽居修炼于“珊瑚的盘诗洞”,作品散见多个纸刊及网络平台。
诗观:诗是心底不经意绽放的花火。
43.时光煮雨
文/心悟
工地
风,一再炫动骚劲
掀开香樟树身上的裙摆
一再调戏
几只披着麻皮的雀
踩着树丫上的叶片使劲鼓吹
夹在绿色中的枯叶蝶
扛不起风的肆虐,顶不住雀的脚丫
重重摔在地上
讯速用黄色的翅膀裹实自己
它,深怕被一个闪失出卖给麻雀
从外地务工回家的老胡
接过妻子递过来的小酒
舔一舔
一字一顿的描述着工地上的
那些煮雨的时光
此时,脸上的红润
才是他活得最踏实的自己
[哑榴浅评]
这首诗中写风,麻雀,枯叶蝶。展现了一幅灰喑,飘摇的场景。也是工地,也是“煮雨的时光”的普遍场景。亮点是主人翁老胡的出现,描述。非常真实地再现了主人翁的内心世界。健康和睦是福,都是通过艰辛的劳动获得。
煮雨,却不在雨中有一丝闪失。历风,却在风中“裹实”翅膀。结尾,一道红润,裹实了,这只枯叶蝶还留了一手,没有被麻雀鼓吹得摔到地面……特好。
【作者简介】心悟,本名张为华。农民,湖南衡阳人。常年与泥巴打着交道,愿每粒种子绽放开心的笑。
47。冬日暖阳
文/农夫
打开冬天的窗户
让阳光走进来
掬一把暖阳放在墙根下
奶奶坐在上面
惬意地做起了针线
如今没有什么缝补的
奶奶就把日头一个一个串起来
挂在胸前,火红
火红
父亲把阳光搬到了背风的谷场
伴着老牛编织着箩筐
老黄牛安祥地咀嚼着过去
悠闲地望着远方
父亲把春天编在箩筐里
仿佛
和牛走在开满鲜花的山梁
母亲把暖阳缠在木梳里
一梳一梳,梳理着时光
从青丝梳到鬓霜
梳理着日子
梳理着柴米油盐酱醋茶
把一个个儿女梳理长大
冬天有严寒
也有温暖
雪,该下的时候下
雪后小院充满了阳光
【莫名简读】
农夫的冬日有暖阳。无论是奶奶的缝缝补补,父亲的辛苦劳动,母亲的勤俭持家。通过对他们生活常景的描绘,我们看到了一个农家“雪后小院充满了阳光。”纵然生活平平淡淡,大家相互搀扶,有爱“也有温暖”,那么无论冬天有多么严寒也不怕了。
【作者简介】:薛象明,笔名农夫,安徽安庆潜山市人,诗歌爱好者,有零星作品在媒体发表!
48。冬日的阳光
文/方先锋(天津)
行乞的文字,蜷缩在黑暗的角落
视野里只有窗口的一片天
所以看不到春暖花开
听到的只有风和鼠的嘶咬声
在和他同样命运的背包客
一座四面透风的棚屋
那叹黑灰色的手翻开了
线装本文字的扉页,半粘半腐
扯烂放进奇臭无比的嘴中
尽说出惊世骇俗的话语
那残存碎片在寒冷中凝固
他站直腰身子幻化成为人
在阳光明媚的冬日,咀嚼着
披上田字格袈裟,成名
[哑榴浅评]
妙笔生花,化腐朽为神奇。也许这个世界真的需要“惊世骇俗”。阴暗和“奇臭无比”也是世界最真实的一面,人们习惯于掩饰,不敢言。一旦被“一只黑灰色”的手翻开,扯烂,而且咀嚼!不禁让人为“奇臭无比的嘴”而喝彩。诗人应当有将自己视为“另类”的勇气,不粉饰,求真味;不谄媚,揭底细。不凡之人必有骇俗之举。
一一“他站直腰身子幻化成为人”。虽为幻觉,却也是神来之一笔。
【作者简介】方先锋,网(笔)名毫末,美发师,业余文学创作爱好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现代诗人协会副会长,《中国现代诗人》主编,《诗中国杂志》责任编辑, 中国现代诗人网副站长,新诗网(原中国诗歌流派网)编辑,世界诗歌网国内诗歌频道编辑,嫘祖文化促进会网站论坛版主等。作品散见《诗刊》《参花》《东北文艺》等杂志及报刊。
50。冬日的阳光
文/一点蜜(安徽)
冬日田野不再热烈
阳光一次次抚摸
抚摸几只翅,颤鸣北风
稻草人也索性枕着草帽酣睡
阳光在路上和匆匆打招呼
你想了想,还是去村庄
在一所老墙停下
用温柔的微笑拉来一位位
或坐或站,嗑饱满的秋阳
听东到西,时不时有笑浪拍打寒风
你又分身,去一家家阳台
看搬出的几盆春色
正把一页爱向后翻
[哑榴浅评]
心的交流产生温暖,冲淡了冬天的寒冷。阳光不闲着,与人问候,交流。与匆匆打招呼,任东西拍笑浪。而且,可以分身,去翻阅,爱。这个分身用得很好。本文在连接,转折上,还可更紧密一些,让读者悉知阳光美妙的心思,完整的心理活动。
【作者简介】一点蜜,安徽人。一个喜欢用风吹乐涂色,用文字在人生分行的人。
51.时光煮雨
文/钟慧梅(湖南)
沿时光峭壁
攀爬生命高地
细节,轻叩脉搏
在岁月轮回里煮一壶甘冽
酝染人生悲寂
把所有日子并联
容一滴雨,或一棵芽
穿梭生活的角落
挽着时光流年的影子
静默成一道墙
匆匆疾驰的眼睛,暂缓了行程
素手,扯一段月光
捡拾大地的臆想
芭蕉。微漾
在子夜听一帘幽雨
滴落
[哑榴浅评]
并联。挽着。这两个词语里,似可以读到“煮雨”的意境。并联的灯泡,一灯亮则所有的灯都是亮的,与煮雨相似,一雨沸则众雨骤。一人挽,则众人链不散,立崖不会倾,站墙不会倒。
“在岁月轮回里煮一壶甘冽/酝染人生悲寂”。煮雨者,也有慢饮的时候。至于漫步月下,或独听芭蕉,都是煮过了雨,煮沸的时光冷却下来,心境也有了改变。
【作者简介】钟慧梅,湖南桑植人。张家界农商银行职员,湖南省金融作家协会理事。抬头摄影,低头写诗。作品常见《张家界日报》等。
53.冬日的阳光
文/月牙(云南)
在冻僵的公路上
铁塔下、沟壑边、村前屋后
逆行,逆行,高擎一面旗帜除冰驱魔
哪怕只为点亮一盏灯火
盼了一冬的雪
再次抵达于视野之外
四季如春的红土地一夜间
被冰凌劫持
被绑上重重铠甲的草木山石
往日婀娜的枝叶如中魔怔,举冰刃
砍向点亮万家灯火的铁塔、银线
砍向,逆行者的肉身
寒风,助纣为虐
扑灭一盏又一盏灯火
在黑与白的对峙里
这些光明的使者,如上膛的箭簇
射向山野、村庄,无问西东
一团团跳动的火焰
紧贴脚下的土地,温暖每一个严冬
[哑榴浅评]
这首诗将“冻”写得很质感,铿锵。冰棱造就了自然界的神奇,却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破坏。像利斧毫不留情“砍”向一条温暖的输送线。那么阳光,火苗,则是在冰天雪地里及时的补给。不得不说,人才是冬天里永不落下的太阳,掏出个人内心的温度,再次点亮阻断而熄灭的灯。诗歌在对“阳光”这个意像的处理上,用了上膛的箭簇”等来形容,很生动。那些光明,的确是射手们手中的箭,指到哪,射到那。当然,在叙述上,还可以精简一些,抽象一些,让光回到光纤里面传送。
【作者简介】月牙,本名孔艳,工人,云南红河弥勒人。偶有作品发表。喜欢跑步,用简单去触摸世界,用文字与自然对白,向美好的事物低头……
54.冬日的阳光
文/海明/山西
借着雪白,铺下一层
植被,鸟儿看不到
翅膀却沉重
同一枚大印,盖在盛夏
酌伤蝉的眼神
向上登攀的玉米,大豆
绿色情绪更高涨
冬日,更需要大印医治
亢奋的西北风
隔三差五的凛冽
攀附着嚣张的气焰
高高在上,有时候被绑架
雪花压顶,然而
不屈服的何止青松
还有那些小麦,油菜
积攒的反扑,一方面抽取
水质,另一方面
又探视阳光
是一枚致命的隐喻
[哑榴浅评]
“冬日,更需要大印医治。”从这一句读来,似乎可以找到诗歌的线索。夏与冬,获得的阳光绝然不同。两枚大印,应对的是人间两极分化的冷,暖。
“亢奋的西北风“攀附着嚣张的气焰”,“绑架”青松。这一刻的阳光便显得尤其珍贵。
世界不应是凌强欺弱,而应是以强补弱。
【作者简介】焦小明,常用笔名“海明”,阳城县作家协会会员。喜欢码字,堆成风景。部分作品散见《中国青年报》《天涯诗刊》《并州诗汇》《太行日报》等多家诗刊网媒。
55.归
文/小溪
那年花深
东风殷勤作媒
梨棠小樱落入小溪
一路旖旎,相携而去
那年荷香
锁了流光浅浅
蜻蜓将一生交付池塘
熏风入梦,钓芳草斜阳
那年露重
那年霜浓
那年雪在梅边竹上
那年曾许诺
那年赴他乡
那年错解了天长地久
错怪了一地月光
那年
你是我的兵荒马乱
那年
我归来,把自己归还
自己才是自己的倚仗
【李富元浅评】
诗人小溪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朴素言词,深情自然地描述了对故乡及亲人的真挚眷恋。写故乡写亲情的诗作像田野上吹拂的暖风,容易打动心灵,唤起乡情,对读者引起共鸣并产生代入感,让人读诗身临其境,心笃其情。全诗前三小节从“花深”、“荷香”、“露重”故乡四季轮回中的典型物象,层次递进,抒发了故乡之美;后两节写游子离乡的纠结心情,经离乡又回乡后的怡然释怀,“我归来/把自己归还”,把爱故土的殷切情意放到了实处,有落叶归根的如愿感。
【作者简介】小溪,江苏宿迁人氏,醉心文字,喜爱诗词。“小窗能锁清风明月,溪水且消幽思闲愁”。
61.归
——给春天
文/驼影润沙(陕西)
一.
你的日子,和一粒种子苦修
在贫瘠或肥腴的土地
起步从容,执着向前
山涧拟留字青山
欲想作揖土地的枝条
试图饮一杯甘露
一滴汗水,牵手另一滴汗水
北斗尚未苍老
指向你西进的小路
拉起冬麦,连翘,还有草木
播种的笑声
羽化成暖云,也羽化成你
二.
东风,已远游归来
雷声落脚渐浓
溪边的桃杏
巧笑倩兮,顾盼含情
暖意氤氲江河之上
檐头雨声集结
洗礼破空亮翅的一行燕鸣
回望,踩碎的坎坷
不再高耸脚前
喟叹的故事不再黯然神伤
你纵横捭阖,任岁月
颠簸在一座丘壑,一道岭沟
三.
年轮调整声线,轧出重音
一只眺望的麻雀
薅出命运多舛的思想
不再嘴衔生冷,手捏疼痛
你快递了温暖
阳光浆洗的一队旌旗
精神抖擞
俘虏倒春寒流的残兵败将
释然。春天不会迷路
尽管领衔的角色肩扛过沉重
如母亲眼角的泪
在千里外数度结晶过雪花
在百里内一度化为春霖
【李富元浅评】
诗人驼影润沙以沉稳的基调,凝思笔端,用深刻的文字,写出对故土亲人的浓厚感情,诗人关注现实,起笔切入主旨,“你的日子/和一粒种子苦修/在贫瘠或肥沃的土地/起步从容/执着向前”,这不就是故乡土地上父老乡亲生动的形象吗?他们一生一世在与一粒种子苦修,形象而生动,令人过眼铭记。“回望/踩碎的坎坷/不再高耸脚前/喟叹的故事不再黯然神伤/你纵横捭阖/任岁月/颠簸在一座丘壑/一道岭沟”,特写般刻画出守望土地的父辈们坚韧不屈的形象,读来让人牵情动心,久久不忘。而故土无法选择,终就是魂牵梦绕的家园,在读懂故土的沉重内涵后,故乡还在烟火中繁衍,“春天不会迷路”,“如母亲眼角的泪/在千里外数度结晶过雪花/在百里内一度化为春霖”,艰辛生活的后面,肯定会有甜蜜收获。好诗,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驼影润沙 ,本名张荣彬。男,曾用笔名(网名):秋过留痕,眉挂春秋,竹品朝霜。祖籍甘肃天水,定居陕西西安。八十年代末毕业于石油大学,从事于油田开发及其管理。年及天命,不求闻达,但也绝非淡泊宁静、不问世事之流。自幼经历坎坷,无祖荫之佑护;平生命运多舛,有博弈之小成。为人处世以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长存一点素心自勉;谋事人生,秉持常思一二,不求八九愿景。喜好虽较杂,但与常人无异;生性较豪放,但非草莽之徒。受业理工科,却偏好附庸风雅。闲暇常舞文弄墨,记录胸中珍存的心情;偶有精神富余,时捡拾一路朝前的脚印。托文赋志,皆因自竖人生路碑,不致走偏;行笔自留,欲以警示子嗣,尚待付梓铅字。结缘经典文学,谋广交家国情怀之友,开拓人生另一重境界;勤于笔耕之累,思精进文学水平,用我心我笔书写今生春秋。获得荣誉:精英杯全国文学大赛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得者;当代文学名家获得者;跨世纪诗人、跨世纪作家获得者。
64.归
文/萤火虫
像是一隅残雪
匍匐于低凹处
阳光徐徐走来,目送
残雪动身,启程
像是滔滔的河流
“奔流到海不复回”
一路踉跄,跃入浩瀚和苍茫
像是浪迹天涯的剑客
仗剑高呼,跨马厮杀,逐鹿天下
暮年,只身返回曾经的南山烟雨
像是远嫁的归人
千里万里,携一缕故乡的袅袅炊烟
跋涉而来,只为
等一声亲切呼唤
见一眼白发苍苍
更像是金色的童年
回忆里,一小撮光
穿过微尘散逸的缝隙
轻轻落上夕阳下那垛矮墙
【肖广学浅评】
诗人以诸多事物来写“归”,“残雪”“河流”“剑客”“归人”架构清新自然。文笔老道,成熟。
最后提升主题,“归”何偿不是一种心愿?一种从苦难的人生溯洄人之初的渴望?
小诗一气呵成,有磅礴之势。荐读。
【作者简介】朱魁,笔名萤火虫、萤火虫子,现居江苏宿迁,毕业于南京某大学,爱好文学,尤喜诗词。近年开始创作写诗,偶有作品在《诗歌中国》《神州诗歌报》《特区诗刊》《星链诗刊》及《归荑诗刊》等刊物媒体发表。平常爱运动健身,好友,为人诚和善,无他也。
67.冬日的阳光
文/程志强(河南)
这阳光,好像经过了删减
温暖少了很多
我们通过运动来弥补,有时也在路边
捡到一两片
那些漂在湖面的阳光,好像也被稀释了
几只野鸭子游过
涟漪荡开,我们犹如置身于春天
蹲在墙脚晒太阳
短暂的恍惚,不是回到了激情四射的青春
就是提前迈进了步履蹒跚的黄昏
而阳光一直都是白色火焰
【李富元浅评】
冬季天远地寒,人们袖起手自然怀念温暖阳光,诗人程志强对冬日的阳光独有感触,给我们用诗的语言描绘出冬日的几幅场景,让我们置身此境之中,在心灵中有了另一分感受。诗就是这样呈现真情,关注现实,挖出诗意,令人思之咏之,亨受此时此境的精神愉悦;读者口味不同,各有所取,有所收获,便是好诗!
【作者简介】程志强,80后诗人。现居河南平顶山。作品见于《诗刊》《诗潮》《中国诗歌》《中国诗选刊》等数百家报刊杂志。
75.归
文/第二道风景
山静水缓,云沉雾重
肃穆的表情
藏不住一颗激动的心
穿越隧道,闪过沟壑
奔驰,跳跃
一个站台,就是一步靠近
从乌鲁木齐往东
过年的氛围越来越浓
一股蒜苗炒腊肉的味道
在鼻尖开始浮动
车窗外
翻过秦岭的雪花
飘落绿意盎然的麦地
[哑榴浅评]
一朵雪花翻过泰岭,落到麦地。经过四季的站台,经过内心的沟壑……
令人想起一句杜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拜伦在《雅典的少女》诗中写道“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飞奔,雅典却抓住我的心和灵魂”
距离的次第延伸,构成了诗歌内在的张力。跳跃的风景,则是心灵的雀跃使然。
【作者简介】第二道风景,游走汉江河畔的一个中国诗歌爱好者。偶有诗文入世!以文结友!

诗评人小传
特邀评论员:《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星火文苑诗评组组长,星火诗苑主编,笔名:雪地等春、老人家、雪兄。一个沉睡在低洼处的小人物,总想向上攀援,艰难地爬行于文字间。以清新,随意的诗风,刮遍江北江南,以诗会友,谢绝谎言。
【诗评人简介】韩生明 ,山西省作协会员,平遥县评论协会主席,《金凤凰文苑》副总编,《神州诗歌报》荣誉总编。作品散见于《晋中日报》《乡土文学》《山西作家》《三晋诗人》《九州诗文》《汾河》《火花》《阅读》《诗林》《诗路》《诗歌周刊》《中国诗》《现代诗美学》《山东诗歌》《湖北诗歌》《安微诗歌》《长江诗歌》《中国诗歌》《中国韩氏诗歌》《中国当代微信诗人》等,收入多种文学作品选集,获全国省市县各级奖励,出版诗集《手上的画》《落叶的微笑》,评论集《心溪笔谈》。
【诗评人简介】李秀珍,网名,带刺的玫瑰。笔名,刺玫,玫衫,中国科普研究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协会员,中国诗歌报四川工作室主编,神州诗歌报执行总编,有作品在各大网络平台和杂志发表。
【诗评人简介】肖广学,笔名禅心牧云。现居天津静海。生于70年代,偶有作品在各大网络平台发表。静以养心,爱诗,爱生活。
【诗评人简介】哑榴,原名叶玉华。安徽宿松人。宿松县是全国著名的“诗歌之乡”。曾任诗歌报心情文字常务版主。现任大诗界总版主。国际诗歌网安徽频道编辑。活跃于各大文学,诗歌论坛,以诗冲浪,以诗交友。
【诗评人简介】李富元,甘谷县朵金轩文化传媒公司经理。曾在《星星》《上海诗人》《北京文学》《海燕文学》《中国文化报》《诗林》《青春》《春风文艺》等刊发表诗歌数百首。微刊《诗声音》《好诗人》主编。出版诗集《世间物象》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世间谣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此心足赤》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其诗作被十多种年选和大典选编。
【诗评人简介】王勇,笔名不憨。诗歌爱好者。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作品散见报纸、书刊、网络平台等。
【诗评人简介】曾自力,笔名水一空。“色象派”诗歌流派创始人。主张:让诗出彩,拥有万象。中诗网编辑、中国原创文学网主编、雉水文学网总编。出版《听诗》(合集),有诗词,杂文,散文,议论文见于报刊及网络平台。诗观:写心,化魂,思想。
【诗评人简介】曹德华,笔名一点蜜。安徽人,一个喜欢用风吹乐涂色,用文字在人生分行的人。
【诗评人简介】莫名,原名冯宗群,七零后。文学爱好者,曾用笔名:耕夫、佚名、马马虎虎。有作品散见于《星星?诗歌理论》《知音》《辽河》《潭江文艺》《深圳晚报》《荆州晚报》《保定诗刊》《保定晚报》《中国乡村》杂志、《方向》杂志等纸刊和一些网刊,诗歌、散文、点评,偶然在征文中获奖。
神州诗歌报编委会
主任:带刺的玫瑰
副主任:水土 韩生明
编 委: 韩生明 清心如云
透过窗户的阳光 哑榴
诗志不移 带刺的玫瑰
水土 秦本云 肖广学
上官华韵紫灵 江从超
何岗素峰小星星海渡
不憨苇璁故园情思
千山暮雪 砚小鱼 未弋
免责声明:本刊刊发作品,不代表本刊观点,如有文责,作者自负。
本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本平台删除。
投稿邮箱:169152344@qq.com
投稿微信:NYCBSJSP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