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那一抹被岁月拉长了的塔影,我时常沉浸在古塔的风韵里,流连在古塔的神秘里,缭绕在古塔的每一个角度里,看古塔傲立江流的沧桑自若,看鉴江两岸的迷人景色……
——题记“雄风万里罗州影,傲气群山高府章”。这两句诗,是出自茂名本土诗人王炎的《七律/高州粉塔》,大概意思是说高州的宝光塔很高,高到连塔影也落在化州(古为罗州)的地面上;高州府的文章也很高,高到可以傲气群山。事有巧合,我在宝光塔广场偶遇一位来自化州平定的游客,他说他为了寻找梦中的塔影,曾经无数次来到高州仰望宝光塔。我真的服了他,就为一个飘渺迷离的塔影,就为一个美轮美奂的传说,竟然无数次来到高州望塔寻影,对宝光塔倾诉爱意。我想,对宝光塔如此痴情迷恋的人,除了他,恐怕再难找到其他人了。宝光塔有多高?听个笑话,你就知道这塔有多高了。传说有一年五月初五,宝塔上面挤满了看龙舟竞渡的人,突然,有谁的鞋子从塔顶掉了下来,第二年五月初五才听到水响。当然,宝光塔也没高到那么夸张,其实际高度只有六十二米多一点,大概相当于二十层住宅楼的高度。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高州知府张邦伊倡建宝光塔,目的是镇水口,减洪灾,保高郡平安。宝光塔为八角九层仿楼阁式砖塔,庄严古朴,气势雄伟,据说高州府吴川籍状元林召棠对句撑渡老船工,对出一副名联,生动地描绘了那时鉴江的绮丽景色和宝光塔的绰约风姿。联曰:
南桥头,二渡如梭,横织江中锦绣;西岸尾,一塔似笔,直写天上文章。古往今来,众多文人骚客到此一游,诗兴勃发,留下了无数赞美宝光塔的诗篇,其中明代知县张晓的《秋日登宝光塔》最为人们熟悉,吟咏着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我们仿佛看见四百年前的高凉古郡,在山环水绕中展现出来的依依情愫和迷人风光。诗曰:
浮图九级俯江流,乘兴抠衣豁倦眸。
万里雄风吹短袖,四山疏雨澹高秋。
星辰半自晴空落,云气低联远岫浮。
回首尘寰烟树隔,犹疑飞鸟傍云游。宝光塔正门朝东,门额上砖雕阴文“宝光塔”三个字清晰可见,宝塔两侧矗立着“护塔神龟”石雕,古朴而威严。据说以前,塔门两边还镌有一副古联曰:
鉴水左漩笔峰耸翠;榜山右挂宝塔题名。鉴水笔峰,榜山宝塔,这些古城独特的景观,一并嵌入联中,实为很接地气之佳作,只可惜现已了无痕迹。现将联语记录于此,或可避流失。
隔江远眺,隐约可见对面南宫岭绿树婆娑,庵群错落,晨曦中,那一面面黄墙金瓦格外醒目。宝光塔遥对佛祖圣地,傍鉴江巍巍而立,吸日月之精华,纳天地之灵气,其实与佛的庇护大有缘由。以前,塔内各层都供奉着佛像,其中首层为护塔大佛像,庄重肃穆,色彩华丽,因此,宝光塔又称“佛塔”。据史料记载,古时塔的外墙是用黄糖加石灰,混合成糖灰批的,整个塔身呈粉白色,所以也称粉塔。最近一次按原貌重修宝光塔是在1993年,塔身仍以白色为主,间以绛色线条,给人返璞归真回复自然的感觉。
宝光塔,是府城赐予我们的瑰宝,它安静地矗立在古城之西南的鉴江拐弯处,历经四百余年风雨沧桑和深情守候,终于等来了今天最荣耀的晋升,2019年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光塔旁,龙眼树下,有几位当地老者在休闲聊天,讲宝光塔的前世今生,讲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听那语气,就像是真的一样。建塔时,一百个人开工,吃饭时,数来数去只有九十九个人;到宝塔封顶时更神奇,工匠们正在为如何封顶一筹莫展时,谁料一觉醒来,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口千斤大铁钟,将塔顶盖得严严实实,天衣无缝,而且与宝塔的艺术造型浑然一体。宝塔终于建成了,可惜塔身有点斜,又有人往塔底塞了几块石楔,将斜塔垫正了。这个三番五次为建塔助力的人是谁?人们寻无踪影,忽见一缕烟云绕塔而去才恍然大悟:高凉建塔有神仙助力唉!老者们绘声绘色讲述的这些传说,尽管荒诞无考,但它赞颂了古代高凉建设者们的勤劳智慧和非凡的创造能力。环绕须弥座塔基转了几圈,见基座的八个角都镶嵌着托塔力士浮雕。那些腰圆臂粗形态各异的大力士,给人以安全稳重的感觉,它们有的用双手往上托,有的侧头用肩扛,有的双手叉腰用头鼎,其寓意是不靠神仙,只靠人力托起宝塔,愿它千秋万代巍巍屹立,永佑高凉风调雨顺物阜民安。在力士浮雕之间的每一面,又镶嵌着花岗石浮雕图案二十多幅,如“吉祥富贵”“双凤朝阳”“鲤跃龙门”“鹏程万里”以及独具高凉田园景色的“蕉林风光”等。抚摸着那些被岁月涂满苔痕的精美又略显粗糙的浮雕,我由衷感叹古代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和高超的雕塑技艺,它形象地记载着古代高凉纯朴的民俗、民风和文化,表现了高凉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登上首层,只见塔门东西相通,寥寥数丈,可一眼洞穿。踩着被无数脚印磨滑的青砖,步入狭窄的塔腔,我即刻感觉到有一袭幽深苍凉的气息围拢过来,身子好像在收缩、降温,仿佛进入空调房间一般。抚摸着那灰暗而厚重的塔壁,染一指在这里寄存了四百余年的寂寥,我想知道,当年知县张晓、状元林召棠抠衣登塔,题诗作对遗落的墨迹,是否还被岁月烟云尘封在这里?
读中学时,与同学们到瀛洲岛上植树,休息时,我们走进塔影里纳凉嬉戏,有的还打起了“沙仗”,弄得全身都是沙,然后就跳入江里冲洗,真有一番乐趣。说到登塔,也不知登了多少回,沿着塔壁窄窄的螺旋形阶梯往上攀登,一阵功夫就上到了塔顶。站在巍巍九层,从厚厚的塔窗俯瞰四方,但见阡陌纵横,大地若锦,弯弯鉴水,如银练绕城,远处山峦起伏,烟云缭绕。有大胆的同学还爬上圆圆的铁盖顶,盘坐于上,沐八面来风,谈笑嘻哈,沉浸在年少不识险的天真烂漫之中。如今,位于首层北侧的登塔入口,已被铁门封闭,二层以上再也无法攀登,这于醉心登塔望远的游人,或许是一件憾事。
在还不是太遥远的几十年前,有一片黄澄澄的沙滩,从观山鉴江桥龙湾颈一直延绵到粉塔脚,与长满麻黄树的瀛洲岛连在一起。我见那时的塔影,不是在水里浮游,而是在沙滩上行走。每当朝阳初升,江面洒满银光,舒展着柔美身姿的西岸村姑,手提竹篮,脚踩柔软的沙滩,穿过长长的塔影来到江边浣衣。只见她鬓角凝珠,玉臂轻摇,一边槌衣击水,一边哼唱着古老的山歌,问讯东逝鉴水,飘泊异乡的情郎何时才能回还:
上宫湾连下宫湾,流出愁肠九曲间。最恨鉴江无情水,怎送郎去不送还?
……如今,塔脚下那片一望无际的沙滩已被滔滔江水吞没,宝光塔与瀛洲岛已成隔水相望,闲游至此,再没见过浣衣村姑袅娜踏沙的身影了,许多古朴如水墨的临江美景已成了遥远的记忆,我曾经不信沧海桑田,现在也算见识了。还好,塔影悠悠,落在水中,如梦如幻,也是一种洗尽铅华超凡脱俗的美丽。
就为那一抹被岁月拉长了的塔影,我时常沉浸在古塔的风韵里,流连在古塔的神秘里,缭绕在古塔的每一个角度里,看古塔傲立江流的沧桑自若,看白鸟飞回绿岛的翩翩起舞,看渔人摇篙,穿梭在瀛洲水面,沉坠布网,撒一江悠长的牵挂。有时,竹排过处,荡起圈圈微澜,晶莹剔透的塔影,就会被搓揉得袅袅娜娜,银光闪闪,格外妖娆。我想,那位对宝光塔影无限痴迷的化州人,如果于此欣赏到飘逸在鉴水里的塔影,一定会感到很满足和很惊讶。
徘徊在浪漫如诗的鉴水栈道上,远远望去,水渚瀛洲,就像一艘永不沉没的大船泊在江中,宝光塔就像大船上的一页风帆,高峻挺拔,壮丽秀美,它那鼓得满满的历史烟云,见证了朝代的更迭,送别了府城的烟雨,迎来了今天一江两岸风景如画,让千年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更加璀灿夺目。
夜幕低垂,鉴江两岸,灯火阑珊,江中渔火,闪烁飘忽。远处的宝光塔,身披五彩霞衣,伫立在静谧与安祥的鉴水之滨,恰似仙女临凡,婀娜多姿,摇曳在碧波中的塔影,色彩斑斓,柔情万千,如诗如画,让人如入梦境……
(图片 | 网络)
精品回顾
【散文】谢志 || 浓浓乡情高州籺
【诗歌】谢志 || 太史第的叹息
【散文】谢志 || 古城记忆之五(完结)
【作者简介】谢志,退休前,在广播电视台做过采编工作。信奉“文章千回改,字字总关情”。有诗文在各级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