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失业,我和先生走过的那段路

?
“职场如球场,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当板凳队员的经历。现在,我暂时离场当一个板凳队员。但是,我会在球场边上为比赛而呐喊,为再次下场而准备。因为,比赛还没有结束。” 中年失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泄了一地的沮丧。
前段时间有一部很火的电视剧叫做《小欢喜》,讲述的是人到中年的三对夫妻,面对孩子即将高考的种种焦虑和生活中的鸡飞狗跳。三对夫妻都各有特点,一对是公司白领组合,一对是金牌教师加公司老总组合,还有一对是天文馆馆长加区长的组合。最贴近我们的生活是,方圆和董文洁这对夫妻,两个人都是公司的中间管理层,收入不菲,却只能算是白领之上金领未满。播到十几集出现了人到中年的方圆被裁员的剧情。我和先生对望一眼,不约而同问彼此,如果这个情节发生在我们家里,我们会怎么办?沉默之中,我们没有答案,因为谁都不愿意做这种假设。
先生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外资大公司人事结构错综复杂,总部和区域的平衡斡旋,本土管理者的对于国内业务发展的一些创新想法也难免有所制肘。先生希望有一种破局,于是选择离开。离开工作多年的公司,那种感觉就好像是把一棵大树连根拔起,先生的决定中充满着一种和自己宣战的果断。他不怕职场归零的清苦和艰辛,唯一的一丝犹豫,是想到家里的两个孩子,怕家庭经济受到影响。他问我,你准备好了吗?我说,准备好了。只是我当时觉得,以先生的资历和经验下一份工作不会那么难。
没有想到度过这一次职业空窗期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如果中年失业发生在我们家,我们该怎么办?”这个我们不愿意回答的问题,终究还是要被迫给出一个答案。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假设命题,而是现实问卷。我问他,你准备好了吗?他说,暂时还没有。
英文中,职业空窗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叫做 Between Jobs. 在大学刚刚毕业的那段时间,先生有过四个月的Between Jobs。那时人生尚在入海口,即使暂时没有工作,也充满着随时可以一人仗剑走天涯的豪迈。二十年之后,却是另外一番光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诸多羁绊,人生不能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之前,我们两个连请个年假也要仔细计划,留一些给孩子家长会,留一些给全家旅行,再留一些做应急预案。面对这一次的中年失业危机,我们两个在小区的花园里长谈。上海的九月,天气转凉,秋意浮现,慢慢地我们觉得已经准备好了。
一、是否要告诉老人和孩子
这个消息是否要告诉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现实问题。对于老人,我们很快达成了共识,对老人隐瞒事实。在我们双方父母眼里,无论我们多大了,始终是当年那个不靠谱的孩子。人到中年,父母都已逾古稀之年,年纪大了就更加容易担心和焦虑。当初先生换一个工作,公公婆婆都会质疑他的决定,认为“做生不如做熟”。现在如果他们知道先生因为一意孤行而主动失业,不知道会焦虑到什么地步。而先生在这一段时间最不需要的就是来自家人的负能量。这种负能量不仅仅会影响情绪,更会影响判断。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几乎毫不纠结地就达成了一致。只是在“技术”处理上,如何让父母不起疑心,我们颇为伤脑筋。我们和两家父母住的很近。如果先生整天待在家里,不出一个星期父母就会起疑心,难不成真的要一天坐在星巴克里面?我们最后想出了一个漏洞百出的藉口,只是不知道这个藉口能够抵挡多久,只能到时候再说了。
对于两个孩子,是否需要告诉他们事实,我们倒是讨论了不少时间。平时我们和孩子之间重视的是爱和尊重。任何重大家庭决定都会孩子参与决定。我们希望对于我们一家人的生活,他们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譬如之前我离开银行加入互联网公司,全家开会投票表决。当时七岁的儿子似懂非懂却郑重其事的举手表决。其实,我们是不介意让孩子们知道的。这可以让他们知道生活中会有挫折,即使在他们眼里像超人一样的爸爸,也会遇到暂时无法解决的困难。在这个时候,我们全家需要在一起共同面对。只是我们担心两个孩子单纯不擅长保守秘密,童言无忌,转身就去告诉爷爷奶奶了。于是,决定目前不告诉孩子。等到我们终于走出这一段日子,我们一定会好好和两个孩子分享,告诉他们真实的人生,是偶尔正面挫折也能相信未来的温暖和美好。
二、做好这是“持久战”的准备
找工作难,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更难,在中年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尤其职场多年,先生已经做到了某一个领域内比较资深的职位, 而市场上合适的职位不是一直会出现的。这将是一场“持久战”。我们首先做了一下家庭财务规划,幸运的是过去的一段积累加上我的收入来源,家庭在经济方面,暂时不会出现重大危机。那么,我们要做好准备的就是管理自己的心理预期。
如果恰好有合适的职位出现,而先生又非常幸运的能够过关斩拿到最终的结果,那么或许是三个月时间。但更大的可能是,在三到六个月时间都没有合适的机会出现,或者出现了也有其他更加合适的候选人,那么这个时间将会变得非常不可控。那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个选择,是否需要和生活做一个妥协,降低对于下一份工作的预期。职场奋斗半生,好不容易达到一定高度,现在要走回头路,对于谁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关乎面子更关乎心态。况且这一次离开是为了破局,如果走回头路,岂不是失去了之前“破釜沉舟”的意义。虽然我们也曾经讨论过,如果迫于生计我们是否可以放下骄傲去从事一些最基础的工作。先生非常肯定地说,“大丈夫能伸能屈”。但事到临头终究是一个对于男人骄傲的挑战。渐渐的,我们已经有了这是一场持久战的心理预判。
三、持久战中的心理过山车
有了心理预期,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在这一场持久战中,还会经历一个心理过山车,在这过程中,因为久而不得生出无端的焦虑和沮丧,是最摧毁意志的。先生说,我们先来预判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的心理过山车吧。
第一阶段:调整心态。 当初下定决心加入前公司,是因为认可公司的文化、理念和价值,甚至觉得自身的气场和公司所创品牌有着高度的契合。如今发现不合适,中途退场,虽然是自己的选择,终究觉得是自己职业发展中的一次重大失败。当我们谈起下一步准备做什么,他第一反应是“让我调整一下”。是的,缓一缓,深呼吸,调整一下心态。但是切忌给自己过长的时间来调整心态。否则就会陷入“一直调整,从未修复”的局面。渐渐地,调整心态,变成了躲避现实的藉口。先生对自己说,只给一周的时间调整心态。一周之后开始修改简历!
第二阶段:自我反思。先生这一次的离开,多方面的原因交织,有个人的判断失误部分也有公司整体业务策略的因素。回过头去看,先生过去二十年的职场生涯尚算顺遂,这些年来稳扎稳打中逐步上升,不能算是具有战略眼光的商业奇才,也算是在数次公司大局迷雾中能够辨清方向的管理者。这一次的“滑铁卢”,让他开始反思过去的一些管理方法和判断。这是一个痛苦却必须的过程。把过去职场发生的事情,拿出来就当作是商学院的案例一样,抽丝剥茧的冷静分析,进行“What I can do better What I can do differently”的灵魂拷问,然后缓慢而艰难的再次成长。少年失恋,中年失业,都是人生历练。没有反思,历练也只是经历,不会变成阅历。
第三阶段:重拾信心。少年失恋,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才让最爱的人离我而去。而中年离职,也会产生同样的怀疑。先生说,在这一段时间,可以反思,可以调整,但是最不需要的是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信心,是一切的根本。动摇了信心,就是好比是动摇了大厦的根基,而这职业的大厦,花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打造。常常说,治疗失恋的最佳良药就是找到新的恋情。其实,治疗失业的最佳方式也是投入寻找下一个职场的过程里去。更新了简历,联系了猎头,最初总会有一些看起来不错的机会出现,信心就慢慢地回来了。
第四阶段:跌入低谷。经历过豁出去找工作的人都知道,跌入低谷是必经的过程。刚把自己重新投入求职市场的最初一段时间,会觉得市场上的工作机会还不少。猎头似乎和房产中介一样喜欢制造市场繁荣的假象,但手上握有的未必都是“真实房源”,又或者几家猎头说来说去的不过是同一个职位而已。跨国大公司的某些高端职位,出于保密原则,一般只会给到签约的几家猎头公司。市场上其他猎头公司听到这些高端职位消息之后,有的也会利用这些有吸引力职位在市场上去接触资深职业经理人。目的只是为了获取这些候选人的简历,因为优秀的候选人简历是猎头公司最大的财富。但事实上这些猎头公司并不具备推荐候选人的资格。而寻找工作的候选人不知道猎头公司手上的职位是否真实,往往就出现了花团锦簇之下却颗粒无收的情况。还有在求职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一次面试之后都还能有下一次面试的机会,尤其当一个心仪的工作机会出现,过五关斩六将却在最后一轮面试二选一时候失利,心情跌入低谷是最自然的事情。无论我们做了多么充分的心理准备,等到真真实实经历还是会痛。只是,我们可以去到最阴暗的谷底,仍然要相信谷底之后都是上行的光明。
第五阶段:归于平淡。 经历过调整、反思、亢奋和失落几个阶段,我们终于可以用平常之心看待中年失业这件事。知道失业只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阶段,而职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曾经我们一直忙碌于工作,往往忽略了离开职场这个环境,我是谁的问题。这一段职场留白的时间,正好可以停下来, 拾起我们曾经因为忙碌而忽略的美好。有多少年,没有在天色未晚的时分看着孩子们从校车下来如欢快的小鸟归巢而来。又有多少年,没有拿一本书在秋日的午后不疾不徐的念着。读到某处,掩卷抬眼看空气里面的灰尘在阳光里跳舞。如同多年之前,一个小人儿在外祖父的书房,爬上他的书架挑了一本最厚的书,佯作看得懂,却忍不住的看天边的云朵。我们曾经在工作中太拼太快,归于平淡之后,缓一缓,坐看云起时,也挺好。
先生在离开的时候,写过一封邮件,里面写到,“职场如球场,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当板凳队员的经历。现在,我暂时离场当一个板凳队员。但是,我会在球场边上为比赛而呐喊,为再次下场而准备。因为,比赛还没有结束。”是的,中年失业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泄了一地的沮丧。让我们提着一口真气,如少年般带着孤勇,继续上阵,逆风翻盘。而家人,一直观众席上,无论你上场或者下场,都关注着你,随时为你喝彩。
后序:
我的新书《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 定稿的时候,先生已经找到了一份合适的新工作。这份新工作重新激发出他“如初恋般”的职场热情和灵感。回首过去的几个月,发现有时候“休止符”是为了让整个乐章更加动听。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文章中描述的“心理过山车”,痛感鲜明而难忘。所幸的是,我们事先做了充分的心理建设。人最怕的就是未知的黑暗。有足够的预期,就不会太恐惧。
我和先生也曾经讨论,要不要在新书里面包括这一篇文章。因为我们的父母、亲戚还有朋友都会读到我们这一段“至暗时刻”。曾经在他们的印象中,我们有着光鲜亮丽的人设,“人生赢家”,“职场精英”等等。但是既然说了“人生,哪有那么多赢家”,那么就应该把最真实的人生展示出来。如同和编辑讨论的, “这本书不是要读者知道,如何成为人生赢家,而是让读者接受或许无法成为真正“赢家”的真实的人生状态。” 曾经盛行的“成功学”,让人们一度喜欢看励志的鸡汤故事,即我怎么做,就可以成为人生赢家,以为这样的故事,是可以被复制的。其实,个人经历千差万别,而“赢家”或者“成功”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只是希望真实的分享,坦然面对不完美的人生,每当正面挫折,依然保持笑容。
狭路相逢,勇者胜。
作者介绍:诺澄,美国商学院MBA毕业,混迹纽约多年。曾在华尔街主流投资银行从事非主流工作。目前海归,曾担任外资银行高管,现投身互联网金融大潮。
自媒体超人气写手,有多篇“10万+”文章,被众多公众号争相转载,发表小说《曼哈顿恋人》(原名《遇见》)。热爱文字,能够在全英文的环境飞快地用中文记笔记。坚决不愿意将残余的文字修养浪费在工作邮件、报告和周报上,于是开启斜杠人生。
新书推荐
两个因为写作而认识的女子在这里继续写文章
法律顾问:
安徽大湖律师事务所
江晶律师(18955110159)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