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在那片蓝》 作者:阿涩 堂哥的孩子,考到了我们这的大学,堂哥辞了工作,跟过来陪读,在学校的教工宿舍区租了房子住下。每年寒假,他为了少点折腾,都不回家,和孩子一起在停了暖的宿舍里过年。有一年的年三十,我去看他们,却见他们正在楼道里支了一个炉子煮饺子,房间冰凉,他和孩子都穿着大棉衣,此时,他们南方的老家,应该还是一片碧绿。他解释说:“为了孩子的幸福……”我心里却有一句话哽在那里:“你应该先幸福起来。”
堂哥一的家的生活,大概也是所有的“天才琴童”、所有的“哈佛女孩”家里必然会有的生活。孩子们虽然生在新时代,却得被上一个时代影响。他们的父母亲是50、60年代生人,他们没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孩子成了他们梦想的承载者。他们深知梦想之美,也知道自己注定要和人生寂静的前景对抗,于是把实现梦想的所有可能,倾倒在孩子身上。
他们带着孩子,舍下亲人、抛弃工作、背井离乡,在美院或者音乐附中附近租一间房子住下,他们倾家荡产背离正常的生活轨道,孩子和他们,都进入了一个奇境。尽管,实现梦想,是超小概率事件,但他们的梦想在实现的过程中已经变质,这个梦想能否实现,能带来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凶猛地实现梦想的过程。他们信奉所谓希望,而不管这希望的真实性和可能性。
这种信仰改变了他们和自己孩子的关系,那不是爱的关系,那是一种的人际关系,是人和产品的关系,人和工具的关系。但经过那个艰难年代的人,自觉地把自己和孩子的关系,归并到这种关系里,并且理直气壮——因为生活艰难,世道艰险,他们非如此不可。其实,应该有更好的方式的吧,但他们不会,他们没有机会被人好好对待,因此没有学会如何好好对待别人——包括自己的孩子。他们只是意识到,“贵族不是一代造成的”,却没意识到,造就贵族的方式,也不是一代就能学会的。
他们沉迷于技能的学习,却忽略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幸福也是一种技能,父母最应该教给孩子的是这项技能,如果想让孩子幸福起来,自己首先得先幸福起来。一个人感受生活的方式,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习和揣摩,而家庭是学习和揣摩的第一场所,二十岁以后的生活方式,是二十岁之前、甚至十岁以前的生活方式决定的,在每天每日的潜移默化中,她或者他,已经定下了将来的生活基调。
幸福技能的学习,就得在二十岁之前,通过父母来完成。这项技能,包括了太多东西,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如何和周围人相处,如何享受美食美景,如何置办一个家,如何购买生活物资,如何培育出适度的欲望,懂得以体面地的方式获取金钱,并以稳妥的方式打理财务。父母如果在这些方面不能提供一个好的样板,孩子成年后的幸福感,将会非常欠缺,他们将会进入生活却不能享受生活,赢得胜利却没有快感。
尤其是父母对幸福的不信任——不相信自己也能获得好生活,总是寄望于别人,寄望于奇迹,更是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而那些将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的父母,在这方便的表现总是格外强烈,他们不相信自己有幸福的可能,简单地将幸福定位为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成功(一般的成功都不够扬眉吐气),这种负面的影响,远远大过一项技能对孩子的影响。
所以,在让孩子幸福起来之前,你应该先幸福起来,先过上身心舒泰的生活,建立起滋养自己的亲密关系,懂得享受生活中的小小乐趣,让这种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这种技能,是比弹钢琴、绘画更为现实也更久远的技能。
如果父母的幸福是A,孩子的幸福是B,即便最终的目标是实现B,首先要实现的,也应该是A,从A到B,不仅是次序上的必然,也是因果上的必然。与其豪赌未来,不如立足当下,率先幸福起来,让这种幸福成为未来的惯性。
韩松落见好|日常生活美学
微信ID:hansongluo85↑ 欢迎扫码关注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