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情浓忆芳华——本溪田矿中学1978届毕业生师生联谊大会纪实

师生情浓忆芳华
—本溪田矿中学1978届毕业生师生联谊大会纪实
原创:杨洪波 刘廷奇 徐凌子
摄影:鲁志达 杨洪波
视频制作:飞翔
2018年7月21日,“感恩母校 追忆芳华——田矿中学1978届学生毕业四十周年师生联谊大会”在本溪县第七中学(原田师付煤矿子弟中学)隆重举行。田师付小镇在这一刻沸腾了。
清晨,祥云不期而至,温暖的阳光铺洒在校园,红墙绿树,与朝霞辉映,600余名师生陆续走进阔别40年的校园。师生们来自大江南北,四面八方,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唐山、沈阳、大连、本溪等各个地方汇集到母校。同学们像过节日一样,身着盛装,早早来到学校,期待着与老同学的相见,期待着与恩师的相见。返校的47位当年任课的老教师,均已七八十岁高龄,最年长者已是86岁。
校门口彩虹拱门上一行简单质朴的文字带着温情和温度:“敬爱的老师您好!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走进校门,迎面办公楼前搭建的主席台背景板上“感恩母校 追忆芳华”几个大字突显了活动的主题。教学楼大门上方的横幅写着:“感怀母校 不忘师恩 兴教传薪 大爱无疆。”主楼前带有“青春万岁”“友谊万岁”等字样的六只硕大的气球升腾在校园上空。主席台两侧48米长的图片长廊蔚为壮观,其分为7个版块:青葱岁月、花样年华、幸福生活、友谊赞歌、师恩难忘、师生情深、母校今昔,将40年来同学们的成长历程和浓浓的师生情谊汇成图文并茂的长卷,让流连在长卷前的师生们百感交集。大家在这里找寻过去的影子,追忆金色的年华。
师生们在惊呼中、热情拥抱中相聚了。快乐洋溢在脸上,泪水模糊了双眼,此刻,60岁的学子、七八十岁的老师好像毫无例外地都回到了从前,回到40年前火红的年代。
吴世英老师签到
赵智平老师签名
王晓东副局长签名
白文阁督学签名
张永海校长、王宝玉书记签名
陈振华校长签名
老教师、校领导、本溪县教育系统的领导们就坐,原本溪市教育局局长李明亭、本溪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晓东、本溪县督学办主任王立志、本溪县督学白文阁出席了联谊大会。20个班级的同学们手举班牌,摇曳着鲜花、高擎班旗,迈着整齐的步伐,接受老师们、领导们的检阅,向尊师致敬。
主持人姜玉芬、吕彦青
当主持人姜玉芬、吕彦青同学宣布1978届学生毕业四十周年师生联谊大会正式开始,庞学胜、董静、崔学军、杨福山、李吉元五位同学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整个操场上唱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会场笼罩在庄严神圣的气氛中。
杨洪波同学发言
首先由学生代表杨洪波致辞。作为本次活动的总指挥、当年的校学生会主席,杨洪波同学在发言中充满了对老师们、对母校的感怀和感恩,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感谢母校的培养和教育。杨洪波同学说:四十年前,我们告别老师,告别母校,走向社会,去实现人生价值。母校是我们长长的人生旅程的出发地,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地方,也是我们四十年来魂牵梦绕的心中圣地。四十多年前,我们在这里读书,在老师们辛勤培养教育下,汲取知识,学习做人,强健体魄,积蓄能量。然后,我们带着母校的嘱托,带着老师们的期盼,带着亲人们的祝福,肩负着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勇敢地投身到一个社会大变革的伟大时代。
杨洪波同学说:我们这一代的人生,曾经遭受过苦难,同时我们也是幸运的。出生在动乱而贫瘠的年代,生活的艰辛在我们少年的心灵上打下烙印,贫穷的生活磨练着我们的意志。然而,我们又是幸运的,最为幸运的莫过于我们遇到了那个年代最为敬业、最有学识、最有爱心的老师们。我们是幸运的,还在于我们与一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相遇,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造就了我们,我们也在投身改革开放大潮中建设着这个伟大的时代。改革开放让我们摆脱贫穷,走向富足,这个时代让我们可以尽情施展才华,不负青春,在这样人生实践中深刻地认识人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四十年的巨变,我们是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收获者,我们不仅仅是幸运,我们更感到光荣、骄傲和自豪。我们用自己最大的热情拥抱着这个辉煌的时代。
杨洪波同学说:今天,我们回到校园,师生相聚,一是为了感恩,拜望恩师;二是怀旧,一解乡愁;三是祝福,祝福老师健康长寿,祝福母校兴教传薪,德泽永续。我们今天相聚在校园,遥想当年,追忆从前,畅叙同窗友谊,纵情叙旧聊天,让我们把这个短暂的相聚,演绎成明天值得追忆回味的故事,让这一刻永远定格在我们未来的生命里。我们虽然不再年轻,但是青春的旗帜将会在我们心中一直摇荡。今天我们相聚,明天又要分手,但是我们的友谊必将地久天长,友谊万岁!
50位手捧鲜花的女同学,虽然都年届六旬,今天,大家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异常艳丽。仙女般的女同学列队向老教师们款款走来,道一声:“老师您好!老师辛苦了!”带着无限感恩之情向几十位老教师深深鞠躬,献上代表学子们深情厚谊的鲜花。老教师们笑了,笑得很甜,老教师们哽咽了,眼里含着泪花。这一刻,老教师的心中得到了一丝慰藉,当年的心血没有白流,老师们用自己的青春造就了一代有情有义、有所作为的学子们。
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载砥砺前行。无论漂泊何方,始终系挂家乡,母校永远是学生们心中的圣地,师恩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此刻,学子们有多少心里话想对久别的尊敬的老师们讲……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学子们对母校、对老师、对故乡的感恩之情。一束束鲜花绽开了美丽的笑脸,在夏日里争芳斗艳,仿佛看到了当年老师年轻的容颜。献上一份赤诚,是我们许久的祈盼。师恩刻骨、师德永存心间;多少次千呼万唤,此刻终于如期相见。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请接受学子们深情的祝福,愿恩师踏遍青山人未老,夕阳正红福寿康健。

暮然回首四十年,心潮起伏波浪翻。遥忆园丁育桃李,喜观恩师再挥鞭。四十年前,我们有幸成为您的学生。您为我们答疑解惑、迷津指点;三尺讲台,您言传身教、披肝沥胆;每天晚自习,您舍弃家人、操劳陪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您呕心沥血、心甘情愿。当年的谆谆教诲声犹在耳,挥鞭执教的情景恍若近在眼前……两位老教师登台讲话,这是敬爱的老师在分别四十年后为我们又上的一堂课。
老校长陈振华讲话
老校长、80多岁的陈振华老师代表老教师讲话。陈校长在家人的陪同下特地从上海赶回来参加这次活动。陈校长回顾了田矿中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学校发展迅速,在教学上独具特色,曾一度成为辽宁省高考冠军,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陈校长近半个小时的讲话,凝聚了对母校的眷恋、作为人民教师的自豪、对学子们的期盼、对学校发展的期望。这是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发自内心的声音。
老教师康玉志讲话
康玉志老师随后讲话,他说:197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党中央提出科学的春天第一年,是改革开放的第一年,是恢复高考全国统考的第一年。四十年前同学们从科学的春天里走出,踏着青春的脚步,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奔赴祖国各条战线。四十年后的今天大家从祖国四面八方走来感恩母校,追忆芳华。
康玉志老师说:忆往昔,我们师生在这低矮石头房的教室里冬天烤着火炉,夏天耐着酷暑。教学相长,寓教于乐。在这里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挑灯熬夜,无私奉献,为学生补课;在这里同学们刻苦钻研,互帮互学,努力拼搏;在这里度过人生最纯洁、最浪漫的美好时光。当年每个人都怀着一样的梦想和憧憬,怀着一样的热血和激情,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报国之心。从这里扬帆起航,乘风破浪,奋力拼搏,追逐梦想。四十年的风雨历程,几度悲欢,沧海桑田,足以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百味。
康玉志老师说:亲爱的同学们自从分别那天起,老师之间都互相探望着每一个同学的足迹,你们走到哪里,我们的视线就延长到那里,心中一天也没有把你们忘记。每当听到同学们创造佳绩,我们都互相转告欢乐无比。今天看到同学们的笑脸,我们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仿佛回到四十年前学校的欢乐海洋里。忘不了你们那青春活泼的身影;忘不了晚会动情的歌声飘荡在夜空里;忘不了教室里渴求知识的眼神;忘不了我们师生之间的真挚情谊。我们魂牵梦绕日夜盼望和你们相聚,多年的夙愿今天如愿以偿。在久别重逢的幸福时刻,互相搜寻着记忆中的模样。共同享受着甜蜜的回忆。这场景大家都心潮澎湃,情怀激荡。
本溪县教育局副局长王晓东讲话
本溪县教育局王晓东副局长讲话。王局长代表刘奎全局长和教育局领导班子向本溪县第七中学(田矿中学)师生四十年不变的情谊表示祝福,对田矿中学四十年的发展表示由衷的敬意。四十年来,1978届校友见证了改革开放成果,在全国各个行业都有不少佼佼者,传递了田矿中学文化,树立了田矿中学良好形象。目前,七中(田矿中学)是田师付镇唯一一所中学,是老百姓信赖的中学。他鼓励校友为田矿中学的发展、为本溪县教育事业的发展铺路搭桥。
张永海校长讲话
母校经过40年的发展,已是旧貌换新颜。回到母校,我们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这里倾注了历任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心血和汗水。本溪县第七中学张永海校长最后讲话。
张校长说:当年曾记晋华林,望气红黄栀子深。有敕诸宫勤守护,花开如玉子如金。值此香飘万里的盛夏时节,大家不远万里,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带着深厚的友谊、浓浓的情谊,回到阔别40载的母校,聚会联谊,品味这人间真情,享受这重逢的喜悦。我谨代表母校全体师生,对各位校友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难忘母校、不忘师恩!
岁月如歌声声远,事业如棋局局新。母校的成功离不开一届又一届莘莘学子的扬帆起航,母校的未来也与每一位学子休戚相关。四十年来,各位校友天各一方,你们以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为母校赢得了荣誉;你们以远大理想、执着的精神和卓越的工作,为学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张校长说:衷心感谢各位校友,你们永远是母校最宝贵的财富,是母校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母校前进中最可信赖与依靠的力量。无论你们走到哪里,你们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母校,你们的事迹,你们的品德,你们的贡献,为我们的学校,为我们的学生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你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促进我们工作的坚强后盾,是激励我们前进的不竭的动力。
张校长最后说:四十年母校聚首,四十年语上心头。昨天的回忆,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团聚,让我们铭记。相识七中是缘分,情意绵长似海深,太子河畔留倩影,铁刹脚下传佳音。今天我们促膝长谈,把酒言欢,今也谈谈,往也谈谈;陈年往事已如烟,思也不谈,怨也不谈;高楼小屋能御寒,大也安然,小也安然;粗茶淡饭日三餐,荤也香甜,素也香甜;胸怀大度天地寒,不是神仙,胜似神仙。个个活到九十九,四十年后再聚首,鹤发童颜再到母校七中看一看,走一走!母校永远是你们的家,大门永远向各位校友敞开!
赠送母校纪念品
校园红楼映朝霞,培育桃李满天下。六十余载磨砺志,群英荟萃铸芳华。为了表达对母校的感激之情,由杨洪波同学执笔,代表1978届全体毕业生献诗一首,致敬母校:
写意芳华四十载,
学子长思年复年。
春燕衔泥绕痒序,
鸿鹄逐野寻故园。
灯影书声曾入梦,
师尊笔墨再执鞭。
母校崇高诚圣地,
师生情谊重如山。
这首诗字里行间奔放出浓浓的师生情和对母校的眷恋,抒发了学子们的感恩情怀。这首诗由著名书法家相国军先生挥毫泼墨,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相国军先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
学弟赠送母校书法作品
受学长们影响,2005届学弟刘小川同学也向母校敬赠一幅书法作品“桃李芬芳”。
王艳同学诗朗诵
刘廷奇同学诗朗诵
阔别母校四十载,梦里依稀又从前。王艳、刘廷奇、徐凌子同学创作了献给老师们的诗:《老师,请您为我们再上一堂课》。王艳、刘廷奇同学饱含深情的朗诵,把学子们带回到了40年前的课堂,带回到懵懂纯真的少年时代,带回到过去的学习生涯,再一次激发了学子们对恩师深深的敬意:
……
老师,请您为我们再上一堂课
生命如诗
岁月如歌
恩师的教诲
已经融进我们的生命
恩师的期盼
陪我们走过未来的岁月
时光不老
老师不老
我们渴求
我们希望
我们希望再过五年
我们希望再过十年
老师,敬爱的老师
请您为我们再上一堂课!
李艳丽、吴敏、马彬、于兆海同学演唱
激情澎湃的同学们
同唱《友谊地久天长》
主持人宣布闭会
今天我们相聚,明天我们又要分手,然而,怎能忘记同窗学友,怎能忘记恩师已白首,怎能忘记母校我的摇篮,又怎能忘记浓浓烈烈的博爱乡愁。纵然远隔千山万水,或许还在漂流,而逐梦的路上一刻也未停止追求。心相印、手挽手,让我们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天长地久。李艳丽、吴敏、马彬、于兆海同学的小合唱将活动再一次引向高潮。一首《友谊地久天长》,数百名师生一同唱响,深情,忧伤,不舍,牵挂……大家挥动着双手,摇动着旗帜,纵情高歌,已是忘我。李艳丽同学泪奔舞台,台下的同学们也已泪眼婆娑,每一位置身这样场景的人,包括数百名前来观摩的父老乡亲,无人不为之动容。
老教师合影师生合影
合影留念,依依不舍。
王春刚同学主持聚餐会
孙保国同学主持聚餐会
600人的聚餐会分两个餐厅举行,王春刚同学、孙保国同学分别主持。两位同学激情豪迈的主持词,让师生们在欢笑声中情绪高涨,对酒高歌,不能自已。师生们的交流在继续,情谊在深化。
这是一次怎样的活动?我们该如何为这次活动定义?其规模在国内绝无仅有,其感人场景,震撼心灵,令人泪下,其倡导善良感恩,尊师重教,重情重义,这不正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弘扬吗?这毫无疑问地将1978届学子们精神境界再度升华,在学子们未来的生命里必将成为难忘的回忆。绚烂的七月,收获放飞心灵的季节。穿越了四十年的时光隧道,我们把师生谊、母校情、家乡爱铸成了永久雕塑。这是一个里程碑,它将写进田矿中学78届的历史,也将永远载入母校和家乡的史册。
活动结束后,师生仍沉浸在相聚的欢快和幸福之中,纷纷写下自己的感悟。几十位老师、上百位同学的感言,洋洋洒洒,感人至深。不能一一罗举,只能选择其中一小部分,作为本次活动的延伸。
老教师感言集萃
李纯才(语文老师)
五律 重聚
(献给田矿中学1978届师生联谊会)
阔别四十载,
重聚乐开怀。
时光逐流去,
喜事入梦来。
师生意甚笃,
友谊花正开。
人生多美好,
处处充满爱。
杨世成(物理老师)
为此次聚会做出贡献的我亲爱的同学,将近半年多的时间,你们付出的太多太多,真诚的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有了你们的付出,分别多年的老师,离校四十年的同学,从祖国各地,从四面八方相聚母校。多年后的重逢,老师,同学,师生间握手,拥抱。对面咽无语,泪流湿衿裳。我感受到同学心中的呐喊,不忘师恩,学子们心中流淌出师恩浩荡的情怀。为有这样的学生,老师们足矣!
韩雪琴(外语老师)
隆重而热烈的7.21师生四十年后的聚会落下了帷幕,它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一段永远抹不掉的美好记忆!在此我要感谢大会的组织者以及为此次聚会做出贡献的我亲爱的同学们!让我深情的道一声:辛苦了!同学、师生以及老师们操扬上相聚时那一幕幕让我的心情激动不已:那一次次久久不肯松开的相拥;那一次次挂满泪水的双眼;那一次次紧握在一起不肯松开的双手;那一次次……四十载的师生情谊得以淋漓尽至的体现!我骄傲!我自豪! 让我再一次道一声: 辛苦了!我亲爱的同学们!
王利华(外语老师)
这是一篇局外人对我们这次师生联谊会的评价短文,有此感想的何止他一人!
看到你们聚会的场景啦!别说是你们亲临其境的,就连我看见照片都心生莫名的激动、感动和震撼。其实有多少人有这个想法,但真能付诸行动的能有几人?组织这样的活动,除了要具备能力,更重要的是勇气和真诚。有的老师都80多了,我都替组织者担心,在这么激动人心的场合,万一谁激动得过了头,怎么办?我想说真应该真诚的感谢组织者。我做为田师付中学毕业的学生,为有这样的师弟师妹而骄傲和自豪!
兰仁梅(化学老师)
难忘的2018.7.21,幸福美好的时光为什么这么短暂,还没有来得及叙说衷肠,就匆匆的来,又匆匆去。我们满含相聚时喜悦的泪水,深情地拥抱,相见时难别亦难,来日何时有方长!叹!叹!叹!我最亲爱的老师同志们同学们,每个人都要珍爱、保重身体,储存力量希望再相聚,盼盼盼!!!
樊竞新(语文老师)
从二十号上午开始的三天来,咱们都处于极其兴奋、激动中……这是我们有生以来参加的最大规模最激动人心,同时也最有意义的师生大联欢活动……
十分感谢活动的倡导、组织者,给老教师创选了这个十分难得的机会,与昔日学生一起同忆芳华!
这些七八届的学生,朝气蓬勃、才华横溢……他们是我们的骄傲,他们创造母校的辉煌,给母校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也给咱们留下了今后人生路上永志不忘的精神财富……
谢广华(语文老师)
登上了西去的列车,窗外风驰电掣,故乡的山水已渐行渐远。
车厢内平静如水,但起伏澎湃的心潮却难以自已。

多少年的牵挂和期盼,终于在那一刻梦想成真。永远忘不了我在兰河峪下车的那个瞬间:同学们列队两旁,献上一束鲜花,王忠良和我紧紧相拥,看到了他眼里的眼花,我再也控制不住四十年对你们的思念,泪水噙满双眼,要不是强忍,我会失声痛哭,既便是写到此情依然满眼泪痕。
在那短暂的日子里,我们相握,我们拍照,多少激情的话儿却不知从何说起。晚上当篝火燃起,我们忘情地唱着跳着,竟不知老之将至,孩子般的畅快,已然又回到了那岁月如歌的学生时代。
大聚会的入场仪式上,你们挥动彩条,步伐矫健,那种昂扬的斗志,让我想起了四十年前运动会上我们曾经创造的辉煌。
特别是我们在偌大的饭店开始进餐时,你们三十多人齐聚在我的周围,举杯为我祝福的那个场面,突如其来,热烈激情,引起了旁边的学生和老师莫名惊诧的那一刻,我激动、感激、自豪之情由然而生,让我永生难忘!
相见时难别亦难。在分别的时刻,我们紧握双手,久久地不想说再见……

青山在,人未老,无论天涯与海角,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相邀牵手再回故乡看母亲!
写于返京的列车上。
韩宝熙(政治老师)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有过多少朋友,仿佛就在身边。也许心意沉沉,相逢是苦是甜,如今举杯祝愿,好人都一生平安……
李自文(数学老师)
见难别难,别难见难!何时易?不知!何时难?亦不知!又难又易!又易又难!感谢筹备组各位同学!感谢你们创造了一个我们各位老师相聚的一个平台!你们的师生情永驻愚师心中!盼乐与泪再一次踊动!!!
各位老师老伙计上午好!现在我们真的老了!回忆美好的过去也是种幸福!愿大家保持美好心态幸福安康。我回唐山两天了,我的心还停留在与各位老师同学们欢乐相聚之中!幸福之情难于言表。
谢广华(语文老师)
昨天已回到北京,从7月18—26日我见到了我在校十二年送走的全部五届毕业生,其中76、78、82届是四十年后第一次见面。
几天来车水马龙般地接力聚会,兴奋与幸福相伴,虽然每天只有四个多小时的睡眠,却从未有疲惫之感。到家倒头便睡,可一夜辗转反侧梦呓连成一片,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20日早八点,学生开车送我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我要重走那些在我生命中有故事的地方,去追寻撒满我青春的梦境。
在铁路的尽头,那是我多次出入大山的起止点,踏着碎石沙土地,拨开荆条,走上斑驳的石阶,我抬头努力地追寻着遥远的记忆,却茫然若失,要不是学生的指点,我怎么也想不出那破旧不堪的小屋和断壁残垣的围墙以及仍可见的售票处牌,就是那个我无数次亲近的小站?穿过杂乱的建筑垃圾,看到了那个昔日旅客候车的站台,此时那里空荡荡的,只有“田师府”的站牌依然矗立,似乎昭示着往日的辉煌,睹物思昔一种莫明的痛涌上心头……十几条钢轨横亘,阳光下闪闪地伸向远方,远处几节车皮装矿石的哗哗声,似乎告诉人们这里依然充满活力。
矿工俱乐部,那是田师付的天安门广场,一到夜晚,出入影院的人熙熙攘攘。通亮的灯光球场,篮球、排球比赛轮番开场,周围人头攒动,喊叫声不绝于耳,那就是田师付的奥运会。如今灯光球场已无影无踪,几行玉米和架豆有气无力地在那里摇荡。电影院门窗洞开,红砖墙斑驳陆离,只有“矿工俱乐部”这五个都业村老师的手迹,还在熠熠闪光。
举头望去山上没有了那些鳞次栉比的石头房,满眼是无尽的青沙帐。

往日豪华宾馆工字楼里的招待所和幼儿园也不知去向。
六街的地板房早已被楼房覆盖,楼后尚有几间已破烂不堪依然在那里坚守,完全想像不到昔日田师付高档住宅区的模样。
那曾经的田矿生命线的医院,却连点影子也看不见了,要不是学生指点,我无论如何也不会知道这里就是医院旧址。
纵贯田师付那条小河,流淌着的不再是黑水,河床里也没有了垃圾,河岸建了整齐的垛墙,只有横跨两岸的古老荣桥和河北桥,还是我印象中的模样。
我朝夕相处的田矿中学,却已旧貌换新颜,那一排排灰色的石头教室,门前的黄沙石地,我们师生亲手开拓铺就的炉渣灰质操场,还有石头围墙内高大的白杨树,都消失得没了踪影。我努为地搜寻,极力地追想,然而这漂亮的教学楼和平坦的操场,却怎么也勾不起我对那段虽艰难但充满快乐和希望的向往,回乡寻梦的渴望,却因往事不再不免有些伤感。
当然,时代变迁,新旧更替是社会的趋势,历史之必然,然而对我们这次寻梦之旅的故人来说,故地神游,多情也应笑我早生华发了!
……
我有点后悔发上面那个小文,有点沉重,有点伤感。多年的宿愿,旧地重游,是要找寻那逝去的芳华,因为那段生活是我人生的起点,我青春最好的年华都撒在了田师付这块土地上,我在这里有过艰辛,有过奋斗,有过快乐,也有过梦想,这里几乎浓缩了我半生的情缘。这次返乡之旅,早就计划故地重游,去找寻那铭刻在心的、能勾起我回忆的故事。
20日上午我花了整整4个小时,从七街、西崴子,直到大堡高架桥上,由学生指点,我用眼睛和相机去搜寻,希望能找到昔日的一点影子。俗话说睹物思情,可我见到的已是物非人非了。假如学校有一栋石头房尚在,我会长久驻足,四十年前的所有都会潮水般地奔流而出,那种兴奋和幸福感必将无与伦比。也许人老了,情感有些脆弱,易激动,也易伤感。
这次重回故乡,让我兴奋不已也永生难忘的是见到了我昔日共事的师长、同事。在那动荡而特殊的年代,我们同甘共苦,我们相互帮助,虽然生活艰辛,有些理想和愿望难以施展和发挥,经常不得不做一些违心的事,但我们和谐相处,如兄弟姐妹般的亲情和友情支撑着我们,这也是那个年代我们共同创造了田师付中学神话的根基。
四十年后我们再相聚,岁月的沧桑无法冲淡我们之间已浸在骨子里的情怀。我们相握、相拥,有激情碰撞,也有轻声细语,有些师长虽然耳有点聋,眼有点花,可那音容笑貌依然如往日辉煌。我们相拥合影,我们执手问候,多少离别的话儿却不知从何说起。记得姜忠臣老师几次找到我拉着我的手,说什么我们是一家子,还要去找高尚武老师,我虽然没能领会他的盛意,但这种同事朋友的情感让我激动不已……
因学生又要接我去聚会,没能和老师们一一道别,我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再见,尤其是那些年迈体弱的师长,我轻轻地拉着他们的手,竟不敢轻言说再见,只是凝注着他们的双眼,想再看看,再看看,不敢动情,可泪水在往心里流……
我真愿这是首次但不是最后。
青山在,人未老,无论天涯与海角,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相约执手再回故乡叙旧情!
张益斌(物理老师)
今天有点时间,又读了一遍广华的两段文字。如他所言,我也“有些伤感”。
1968年底我被分配到田师付煤矿,第二年秋季起在矿小教“戴帽”的六年级中学班,一年后转到田矿中学,1981年暑期调回青岛。仔细算来,在田矿中学这个大院子里工作了整整11年。这11年里,我和各位老师朝夕相处,亲如家人,在工作、生活上都得到各位的倾力帮助(恕我不能一一列举),至今不敢言忘。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间我们都老了。想起已过世的几位老师,心里很难受;看到你们聚会时精神焕发的样子,又很为你们高兴。我写不出广华那样的美文,就抄录一首宋词表达我的心情吧:
《临江仙》 陈与义(宋)
忆昔午桥桥上饮,座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振华(数学老师、校长)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7.21校庆大会圆满成功,创造了很多感人的宏伟的意想不到的情景,这些情景让人兴奋激动,流泪,终生难忘。
这次7.21校庆大会,所以能完美、圆满成功,是全体与会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尤其是大会总指挥杨洪波同学,付出很多心血劳累,创意了很多精彩内容,老师为你自豪、你是田矿中学78届学生杰出的代表。教师群的群主马辰辉、张逢祥为这次大会作了大量工作,很辛苦,接待老师工作周到、热情、细致、老师感谢你们。大会工作组的同学们,表现得很积极、认真、辛苦的工作,排练节目很精彩,感人,老师为你们而自豪、高兴,谢谢你们。也感谢全体与会的同学,大会的成功与你们的积极参与是分不开的,参与的人数有600左右,才使得这次大会雄伟、热烈、成功,老师谢谢你们参会的同学。
李明亭(原本溪市教育局局长)
(一)
“七八”聚会盛空前,
老少相拥淚涟涟。
倾诉当年师生情,
改革创新写新篇。
(二)
《忆田矿》
铁桥横架小河沟,
河沟两岸景如何?
工字楼旧迎宾否?
俱乐部新犹唱歌?
幼稚园儿应无恙?
日式住宅可落泊?
矿小是否书声朗?
矿中能否更巍峨?
红楼倩影今何在?
田矿医院可安乐?
六街邻里可安好?
河北商店可挪窝?
食堂饭菜尚漂香?
大宿舍炕可暖和?
魂牽梦绕故土地,
当年主人今朝客,
历经风雨半世纪,
尚未回矿淚婆娑。
张向午(语文老师)
(一)
这次活动,就它的时空、规模和活动内容来说,它已经超出了一般意义的四十年再聚首。因为:它弘扬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它呼唤感恩之心和纯真的友情,它激励老骥志怀千里,它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它向世人宣告,田矿中学是藏在偏远山沟里的孵化器有无数鵲鸾鸿鹄从这里起飞,它是矗立在田矿中学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并将以它丰富的内涵昭示着后来者!
(二)
有感洪波君归途亢奋之情,老夫再诌几句:
去时一车爱,
归来泪满襟。
握别四十载,
噙泪相辨认。
老师已耄耋,
祝愿得福音。
别时正花季,
相逢逾六旬。
所历各不同,
执手相探问。
或闲跳街舞,
或忙育儿孙。
驱车自驾游,
伉俪若新婚。
老树萌新枝,
创业又一春。
同举一杯酒,
共庆友情深。
地久天长歌,
唱哭多少人!
重聚何欢欢,
再别何恨恨。
安有不散席,
相拥泪留痕。
回车路千里,
精彩萦我心。
但愿人长久,
来日更胜今!
同学感言集萃
王焕凤(18班)
7.21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7.21的天空阳光明媚,风和日丽,一转眼我们离开学校40年了。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与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欢聚一堂,仿佛又回到了天真无邪的学生时代,让我们重温了校园旧梦,重续了同学友情,看到我们年迈的老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和万分的激动。这次的欢聚,更是期待下一次的重逢。
都书寒(7班)
看了我们七班谢广华老师今天上午发给我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我班同学都流泪了,我看一遍泪就流,一上午就流泪了,家里人问我眼睛咋肿了,我跟他们看了老师的留言,家里人都跟着感动。跟老师没待够,真是感慨万千。谢谢活动组织者让我们四十年还能和老师再续师生缘,谢谢。我代表七班同学感谢你,谢谢。
我班同学这几天,每个人天天在谈和老师,同学,聚会的感受,就是同感两天的时间好快,还有好多想说的想做的都没来得及做,就过去了。这一年来聚会这件事是我们每天在同学各个群聊的主题。一年过去了好快,好多同学用自己的时间为聚会付出了好多,我为跟你们是同学骄傲、自豪,谢谢你们的付出,同学们会记得你们的辛勤付出,谢谢!谢谢!
翟淑萍(8班)
7月21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我们田矿中学78届师生40年联谊会。在这个我们曾经同窗奋斗过的地方,面对一张张熟悉的而又陌生的面孔,心情无比激动。7.21师生联谊会结束好多天了,可是大会的盛况,震撼人心的一幕幕,仍然浮现在我的眼前,回荡在我的心里,进入了我的梦里。当两名主持人宣布78届毕业40年师生联谊会正式开始时,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声,在母校的上空冉冉升起的那一刻,让我们为之感动,无比兴奋。这次聚会的组织者,用他的大爱,感动了苍天,感动的大地,感动了我们每一个同窗学友。是他带领筹备组同学,特别是外联组的几名同学,不辞辛苦,把老师和同学从祖国各地联系上,组织了声势浩大、前所末有的师生联谊会,让我们终身难忘。我们坐在一起,没有老板,没有高官,只有最最真诚和最单纯的同桌的你和同桌的我。千言,道不尽四十年的人生历程,万语,诉不完同学的纯洁友谊。常聚会,多联系,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
眼前总是聚会的情景,做梦还在接受老师的检阅。嗨!
王静华(9班)
一有时间就看我们聚会的视频和同学们的感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次一次地被感动,同时也倍感幸福和自豪。
邓建华(21班)
虽然同学会已过去些许,但当时的许多场景仍历历在目,这些天来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浮现荡漾。这不仅是一次追忆芳华、感恩母校的聚会,也是一次师生圆梦、重温旧爱的聚会,更是一次震撼家乡、整装再发的聚会。这其中凝聚着你们很多的辛劳和汗水,因为你们的付出,才使得这次同学会气势磅礴、场面恢宏、精彩纷呈,令大家心悦诚服、瞠目结舌、感慨万千。对同学会筹备组全体同学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敬意!祝各位老师桃里天下,福寿绵长!祝各位同学幸福安康,前程远大!
王子健(16班)
追忆相聚
令人难忘的四十年后的相聚,在师生恋恋不舍中结束了,这次相聚中出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画面,让我今生难忘。
这次师生相聚是田矿第七中学七八届师生在四十年后的首次相聚,此次与会人员有近七百余人,盛况在母校有史以来是第一次,由此可见师生及有关人员对本次活动的渴望与支持。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感恩母校追忆芳华,体现学子对母校深情厚谊和对往昔的留恋与不舍。昔日桃李惠天下,今日寻根聚家园,只因情缘难割舍,何惧身处在天涯。
七月二十一日上午八点左右,师生陆续到达了母校,相互间已不敢相认,正是应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今朝相见不相识,视之飘带自窗来。师生间的相互拥抱与问候,情真意切,言语哽咽。在学校的操场上,人人激动泪盈眶,处处喜气笑声扬。相互间有说不完的关切与问候,也有道不尽的希望与祝福。
全体同学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面前像当年那样接受检阅,同学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老师们热泪盈眶掌声雷动。如此的场面让我们感受到回家了,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穿越时空至往昔,读书朗朗让人迷。全体同学秩序井然地站在了老师们身旁。深情款款敬师长,其乐融融暖心房。
大会在升国旗奏国歌后开始,大会主持人由学生代表姜玉芬与吕燕青担任,他们声情并茂的主持风格表达了同学们对母校及老师们的感恩之情。特别是在由李艳丽等四位同学演唱的《友谊地久天长》 ,更是将现场所有人的情绪推向了高潮,李艳丽的眼泪让同学们真情得到了宣泄。情真意切泪奔流,示以师生谊长久,歌声余音心萦绕,此景定格永不丢。
大会当天的气温为34度酷热难耐,但是我们的老师们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他们门座位,他们都是80多岁的老人,由此可见他们对教育事业的钟爱和对同学们的深厚情感。老师们不仅传授我们文化知识,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老师谢谢你们啦!
此次聚会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了,但是在我心中将永记此刻,永生不忘。
另外,我要感谢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你的真诚呼唤和付出,才能促成这次活动的举办。再次感谢你,愿你好运常伴,幸福永远。同窗发出感恩令,大江南北齐响应,校园互叙相思谊,此时此景校史经。
胡英(79届)
夏日 我们与您相聚
夏日的小市益丰生态园,景致格外宜人。园外依山傍水,群山巍峨,溪流淙淙,芳草萋萋。园内,芳菲在微风的吹拂下频频点头;蝴蝶在幽香的芳丛中翩跹起舞;鸟儿在玉树虬枝中尽情欢唱;同学们在翅首企盼谢老师的到来。一切充满着欢畅和美妙……
七月繁花增夏意,满园翠叶惹师情。此间,老师神采奕奕、风尘赴赴地向同学们挥手走来,与同学们执手相拥,幸福的泪水流落在师生的脸上,羞红了七月的骄阳。益丰园沸腾了,处处欢声笑语,喜气洋洋。首先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带着浓浓的情意,露出最甜美的笑靥。老师又细心、精致地给我们各自拍了美照,留下美好的回味。
相聚益丰雅兴来,酌杯绿蚁寄情怀。师生们举杯畅饮,尽享美味,诉说情怀,共同回味了三十八年前在一起学习的美好时光。那一刻,我们忘记了年龄,忘情的调侃,把老师当作朋友、知己。我还调皮地学了老师的北京口音,老师开怀的笑了,笑的灿烂,笑的和蔼。我不禁回忆上学时,有一次考学,我匆忙答完卷,走出考场,老师已站在我面前,俨然而又认真的对我说:“你走出考场这么早,考卷检查没有?”我顿时脸红了,老师的一番话语,像春日里的一缕阳光,洒进了我的心田,是他的教诲使我受益终生!以后每每做事,想起了老师的亲切话语便认真面对。岁月冲淡了往事,心灵却从未忘怀。
时光匆匆,流水潆潆。第二天,我们又与老师去了大峡谷。一路的风景让师生流连往返。老师虽然年逾古夕,仍步履矫健,充满活力。惬意时,时而给我们拍照;登高时,时而一览山小,时而感怀情荡峡谷。是啊!这里是老师的第二故乡,这里有他美妙的故事;有他韶华时的梦幻;有他甜蜜的爱情;有他人生旅途的足迹;有他呕心沥血在教育战线上的辉煌业绩;有他美好的夙愿。从老师的目光中看到了老师对故乡的眷恋,对自然、对生活充满无限热爱。老师的身上依然散发出特有的精神魅力和乐观向上的情怀。正如诗人所说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如今老师正以饱满的热情和新的姿态去拥抱新的生活。
相见难,别亦难。两天的聚会稍纵即逝,同学们时刻珍惜与老师相聚的分分秒秒,分别的那一瞬间,依依难舍,真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望着老师的背影,看着天边的夕阳,我不禁感叹,老师您是夕阳的一首恋歌;您是溪流深处的一缕幽香;您在夏日的纸笺写满芳华……
庞学胜(2班)
永远怀念我们的班主任——吴茂杰老师
在“感恩母校,追忆芳华—田矿中学1978届学生毕业40周年师生联谊会”的头一天,即2018年7月20日上午,我们九年二班的几名同学代表,驱车来到了位于本溪县碱厂镇赵堡村的一个山脚下,祭奠我们的班主任吴茂杰老师。六年前吴老师的离去,曾使我们陷入了无限的悲痛之中,我们始终不敢相信那是真的。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到吴老师的墓前,表达学生们对恩师的哀思,要说得话很多很多,真是万语千言都无法表达,惟有泪水伴随着学生们的述说。
首先,学生们要表达的是,40年前,感谢吴老师作为我们的班主任,对同学的教导、关心和帮助,至今都历历在目。我们还记得,一个同学的家中人口多,要在其居住的房山头接一个偏厦,老师得知情况后,马上安排学生去帮工,从而解决了这个学生家住房拥挤问题。还有一个同学的外祖母病逝,吴茂杰老师亲自帮助抬棺椁,将其送到墓地……在学习氛围不是那么浓的年代,吴老师用亲身的经历告诫我们:没有知识就不能在这个社会立足的道理。这些学生们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在心中永远感激吴老师。虽然今天我们阴阳相隔,但是老师那严厉,慈祥,熟悉的面容是那样清晰,那样的亲切。思念的愁绪并没有因为无情的墓碑而隔断,更没有因为逝去的岁月而冲淡,吴老师,您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其次,学生们要告慰的是,吴老师您的学生没有让您失望,在您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努力下,有的考上了中专、大学,有的走上了企业领导干部的岗位,还有的成为单位的中间力量。虽然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都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奉献着各自的力量。
最后,学生们想说的是,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吴老师您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您那种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激励我们。特别是读了您的“我在文革的经历”的文章,肃然起敬。我们感到:吴老师您既是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不普通的人,面对挫折,面对精神上难以承受的折磨,吴老师您都能承受和化解,确实让人敬佩!明天我们就要参加40年毕业师生联谊会,非常遗憾没有您的参加,但是您的学生会永远记住您的!愿您在天堂远离痛苦,永远安息!
(注:吴茂杰老师,北京航空学院毕业,文革时因反林彪受到迫害。文革期间分配到田矿中学担任物理老师。)
王春发(22班)
感恩母校,感谢慈母般的王金霞老师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在中学三年的求学生涯中,是王金霞老师看出了我自卑的心态,她不嫌麻烦,对我格外关照和鼓励,帮助我増强自信心,使我感受到她老人家那慈母般的关爱。
毕业以后,我每年都去学校看望王金霞老师,总想再听一听她那慈祥的话语,我就会感动心中有了主心骨,前进的路上不迷茫。
1984年以后,由于王金霞老师家搬外地,我也在外地工作,我再也没见到过王金霞老师。但人在他乡,我却常常想起恩师当年的谆谆教诲:“你是一名农村来的孩子,更要好好读书,做一名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每当想起这些,我的心里就有一股暖流,不知道何时才能见到我的恩师,我要告诉她,我没有辜负您的期望!
自从得到通知,同学们在今年的7月21日在母校举办感恩母校的活动,我热血沸腾,是否能见到我的恩师?7.21前一周得知王金霞老师参加这次聚会,我高兴极了,到南京最有名的宝庆银楼精心挑选了纪念品。
7.21一大早,我来到学校等候,当王金霞老师来到学校时,我几步奔向恩师面前,但我知道恩师年纪大,身体不好,我反复告戒自己千万要控制自己,可我拥抱久别的恩师时,我激动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了,想要说的千言万语,一句也说不出来!我看着恩师那慈母般的面容,还是当年那样和蔼可亲,岁月没有给她留下痕迹。我默默地蹲下身,低头给恩师戴上手链,我们师生二人同时流下了热泪!
恩师啊,礼物只是我小小的心意,我拿什么也表达不了我对您的敬爱之情!
我深深地感谢这次聚会的组织者,使我有机会了却四十年的夙愿,是恩师当年的鼓励和教诲,才使我走出人生低谷,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衷心地祝福我的恩师和所有的老师们身体健康,生活幸福!
有时间我还回去看望我的恩师!
(注:王金霞老师,北京大学毕业,文革期间分配到田矿中学担任化学老师)
刘廷奇(2班)
心结近十载 一朝被打开
—7.21师生联谊会带来的福音
我和他是发小,儿时同在乡下魏堡小学上学。1976年又一起到田矿中学读中学,同级不同班。家距学校山高路远且无交通工具,上学放学结伴而行,以步代车,每天往返穿行在通往学校的乡间小路上。春夏秋冬,风霜雪雨莫不如此,其辛苦自不言说,但共同的愿望把我们紧密相连,胜似亲兄弟,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1978年学校恢复了十年制,我考上了矿中十年文科班,在考十年之前,他父亲落实政策平反,举家迁回了本溪市内,他随之转学到市里一所中学,从此我俩分别了。尽管分别,还经常联系,偶尔用电话和书信联络,嘘寒问暖,友谊从未褪色。1981年我们各自参加了工作,他通过自身努力考上了公务员,穿上了崭新威武的警服,成为一名让人羡慕的司法工作者。之后提干,娶妻生子,家庭事业双丰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9年,他突发脑梗,造成右腿行走不便,右手不能自如,只好告别他依依不舍的警营,办理了病休,在家进行康复。几年来,他每天晨起行走万步左右,日复一日,一步一趋,从未间断。我为他顽强与疾病做斗争的精神而感动,也为他珍爱生命的执著毅力而欣慰。
世上没有绝对的完美。遗憾的是,一向乐观向上、热情开朗的他自从病后很少与外界联系,内心郁郁寡欢,由于肢体的缺憾,无法面对所有的同学和朋友,心门紧闭。
“感恩母校、追忆芳华——田矿中学1978届学生毕业四十周年师生联谊大会”的消息,通过各班群及筹备组群不胫而走,他得知后经常和我微信或视频聊天,关注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喜悦之情跃然脸上,又担心自身状况能否赴会?能不能影响大聚会的整体形象?言语中流露出无奈和不舍。我鼓励他,这是我们一生难得的机会,视自已的身体状况尽量参加吧,我也考虑其它不敢深说……
7.21联谊会如期举行,洪波总指挥通知我早6点30分到校,和他共同完成老教师、嘉宾和参会领导胸签填写工作。7点30分我手机响了,电话中熟悉的声音使我惊讶,他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参会了。大约9点我们在母校广场相见,他和老师相拥相抱,和久别的同学握手问好,相互留影纪念,老师和同学们为他送去了祝福,尤为亲近。我看到了他的泪在眼角涌动,很是激动。大会进行时,我在主席台后特意关注他,十足的精气神,步履虽蹒跚却展现出男子汉的阳刚气势。长期自闭束缚的内心世界被打开了。
中午师生聚餐互动还未结束,我放弃了本班活动和筹备组的后续工作,邀请他夫妇回到了家里稍作休息,然后晚宴。次日上午,陪他前往他曾经居住的魏堡南沟故地重游,一解乡愁,了却了他的第二故乡之旅。
晚上家宴结来后,几位同学夫妇告退,我俩同床共枕,彻夜长谈,谈发小,忆友情,话当下,想未来,最多的话题仍是这次盛会的感悟。他动情地说:很开心参加了这次大聚会,震憾啊!更幸运的是让我从自闭的牢笼中解脱出来,我的余生将好好活着,笑看夕阳。聊着聊着,窗外鸡鸣,东方泛白……
23日上午,他和妻子踏上了驶往本溪的客车,临别之际,他打开车窗将头探出窗外向我挥手致意,并道声珍重后会有期!目送着远去的客车,我也感概起来,疾病为他设置了障碍,而7. 21为他打开了心窗。福哉!
7.21惭行惭远,生活仍在继续,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个美好幸福的时刻……
王艳(21班 )
人生就是一场偶遇
通过我们这次同学聚会,我遇到许多感人的事,当我看到久别的老师相拥在一起流下激动的泪水,当我看到多年不见的同学亲切相拥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我的心中顿生许多感慨!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渺小的像一粒尘埃。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我们几十年的生命在时间上只是一刹那。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所有的经历只不过是一场场偶遇!
我们的师生缘份,同学情谊也都是这一场偶遇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我曾经说过,如果没有那场浩劫,我们和我们的许多老师是遇不到一起的,生活就是这样,在你生命中总能遇见你应该遇到的人,这也许就叫缘份!
感谢缘份把我们师生.把我们同学紧紧的连在一起,感谢命运让我们有一段路在一起同行。
感谢上天赐予我们的师生缘,同学缘,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份,让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王春刚(21班)
洪波,四十年前我们一同读书,四十年后,你又带领我们走向田师府小站,笔直的钢轨担心我们老了的花眼找不到当年出发的地方,老师已在田师府站牌指引方向,我站了许久,许久,擦了好几遍模糊的双眼,一直看着我们当年带着远大理想走向的远方。忽然,一阵“我们走在大路上”童时最响亮的歌声把我们引到田师付中心河两边的小路上,那是从山东、从河南,从北京回来的同窗,重走上学路,多幸福啊!六十岁的身板,二十岁的神态,伴随小河那泉水叮咚的声响,自豪地走向校园,淹没在“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嘈杂声中,捂着臊得通红的脸转过身去,留下尴尬的瞬间;高大的彩虹门,被同窗照相的长队挤扁,宽广的操场,被同窗散落得满满当当,没能和王老师抢上合影是多么的遗憾,终于和发小照了如意照,吐出了四十年的心愿;四十八米的图片长廊,看花了本来就不听使唤的双眼,发黄的照片,让我的记忆里勾勒出当年数不清的情缘和当年没有勇气誓言;献给老师的鲜花,是四十年我们对老师感恩的一隅,热烈地拥抱,是我们对老师感恩没法表达的语言,三十六点五度的泪水,像我们四十年聚会的横幅,写下对老师感恩的永久诗篇。洪波的讲演,带去了多少同窗的心声,艳丽的一歌,唱哭了多少同窗的双眼,老师再给我们上一课,定格了多少同窗的期盼。老师,保重,是我们全体同窗的心愿。
杨洪波(19班)
(一)
各位亲爱的同学,7.21师生大联欢终于成功举办,比较圆满。感人场景比比皆是,师生情谊深厚久长。感谢筹备组的每一位同学,感谢你们夜以继日勤勉努力;感谢今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你们是本次活动的主体,你们的热情让炎热的天气都显逊色;感谢为活动特别付出的王春刚、张延久、王春发同学,你们的无私奉献让活动得以保障;感谢参与活动各个环节的同学,精彩由你们演绎,你们太棒了!感谢今天帮忙操劳的每一位同学,是你们的援手让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活动是精彩的,深情的,意义远远超出简单的同学聚会。当然,受限于组织者的能力和客观条件局限,尚有差强人意之处,疏漏难免,人多组织困难,对同学也有照顾不周之处,见谅吧,同学们。后续工作会陆续向同学们通报,今天只想放松,只想玩。大家都放松地玩吧,今天是值得记住并值得庆贺的一天。
(二)
正在开车回北京的路上,忍不住看完了飞翔同学制作的视频,一曲《友谊地久天长》又把我带回到现场,听得我泪眼迷离。友谊地久天长,友谊万岁!友谊是我们精神的营养品,友谊是我们生命燃烧的助燃剂,友谊是我们人生长河里跳跃着的浪花,友谊是照亮前路的七彩阳光……没词了,眼泪还在流,腾出一只手去擦眼泪。组织这次活动,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们太多的赞许,大家用了太多太多赞赏感激的词汇,真是受之不安,这让我觉得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
(三)
天地人和
天护祥云起,
地佑惠风吹。
人旺欢乐颂,
和美凯歌回。
(7月21日,风和日丽,天时地利人和,半个月的霏霏淫雨,在这一刻不知去处,成就了本次活动。)
(四)
怀念恩师李瑞因
秋风秋日沐秋晖,
遥想当年似梦回。
十年劫难书尽毁,
三载护佑情堪悲。
执鞭台前犹纵马,
秉笔灯下如写梅。
音容不在遗风在,
邀月伤怀自举杯。
(注:李瑞因老师曾任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我的三年班主任。文革时期,无书可读,恩师暗借藏书,得之,则如饥似渴。多有训导,刻意栽培,育人之心殷切,感念至今。)
(五)
致李自文老师
师生阔别四十年,
重聚皓首不童年。
青葱岁月多少事,
火红年华恍如烟。
授业情殷曾飞脚,
传道意切似吼天。
不信天老人亦老,
梦回庠畔再从前。
(注:李自文老师,华东师大数学系高材生,文革时期分配到田矿中学教数学,改开后转回唐山任教。李老师戏言,愿损寿20年与同学再续师生校园故事,同学则笑称惧您飞脚。李老师身材魁梧,性格鲜明,嗓门儿特大,偶会脚踢“顽劣”,故有同学如是笑言。其实同学们多么想再次做回学生,乖乖地听老师讲课。)
(六)
致张益斌老师
名师曾经一少年,
风流倜傥领潮先。
才华出众追李杜,
德艺不群比老聃。
园丁勤奋育禾苦,
蜡炬光明引路前。
春风桃李飘香处,
秋雨梧桐笑亦然。
(注:张益斌(翼然)老师,北大核物理专业高才生,文革初分配到田矿中学任教,教物理,兼校文艺队指导老师。多才多艺,极有才华,堪称偶像。改开后调回青岛任教。)
(七)
致母校
写意芳华四十载,
学子长思年复年。
春燕衔泥绕痒序,
鸿鹄逐野寻故园。
灯影书声曾入梦,
师尊笔墨再执鞭。
母校崇高诚圣地,
师生情谊重如山。
85岁高龄的张向午老师对《致母校》一诗做了点评,褒奖鼓励有加,作者不敢居功,但至少说明老师们还是接受了我们全体同学的致敬之意。张老师点评如下:洪波君善诗文,于旧体诗中尤擅律诗,可谓七律之高手,《致母校》则尽显其境界与功力。毕业四十年后,代表一届毕业生向母校献诗,非大境界大手笔写不出如此深怀感恩与眷恋,庄重而典雅的好诗。首联,“写意”一词,涵盖同窗们毕业后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激情奔放的奋斗:“年复年”一转,则以萦绕心头对母校的眷恋,用最朴实的语言写出引领了下文。中间两联,不仅对仗严谨工整,而且用“春燕鸿鹄”自喻,以“绕寻”二炼字,极写眷恋母校之缠绵深情。继之又用“灯影,书声,笔墨,执鞭”极具象征性的词语,生动表达了对四十年前的师生学习生活难忘,字里行间漾溢着感恩与敬意。尾联则肃穆地用至高无上的“圣地”一词,写出对母校的虔敬。最后以“师生情谊重如山”一句稳稳收住,朴实而庄重。总观全诗,意境高远,情谊深重,格律严谨,词语形象生动而不失庄重严肃。作为给母校的献诗,仅用五十六字一首七律,可谓精致完美得体,堪为范文!
飞翔制作的完整影片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