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镇剧院唱大戏//丁志俊

壮美昭陵︱原创文学平台︱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壮美昭陵◎西部文学艺术微刊
︱第641期︱
长按上面二维码免费关注

  趙镇一她是我引以为豪的故乡,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赵镇管辖有25个自然村,土地面积43000亩,地域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约3万人。这里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自古以来就是南来北往的重要关卡和交通要道。同样,这里更是吸引着周围十里八乡村民赶集购物的著名关中千年古镇。迄今仍屹立在原南寺小学现赵镇小学院内的石鼓,以她的凄美和沧桑,似乎在向世人昭示着,赵镇一这个千年古镇年代的久远。党和政府为了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这里六十年代就有趙镇剧院,是辖区内党政军政府机关和趙镇居民集会,唱大戏,看电影的地方。从趙镇剧院,让我想到了家乡,想到了家乡的父老乡亲,想到了美丽故乡的山山水水,草草木木。人虽漂泊在外,但根却始终在这里。几十年异乡奋力打拼,有时也觉得小有成就,似乎很了不得,但对故乡的思念却屡屡出现在梦里。突然间悟出纵然远隔千山万水,总是会放不下许多从前的人,久远的事,这就是故乡这个根之所系……美好的童年,难忘的过去。上树去掏鸟,下河来捞鱼。女孩过家家,男孩谋打架。晴天一身土,雨天玩泥巴。邻里永相居,胜似一家亲。
  当时,剧院大门的对面有一个大涝池。东西长约六十多米,南北宽约三十米。冬天下完雪,天寒地冻的时候,涝池上面会结厚厚的一层冰。经常可以看到孩子们在冰面上滑冰嬉戏。到了夏天,孩子们经常在涝池西边脱光衣服,跳到涝池里边去耍水。涝池南边的水最深,大概有1.6米左右,而靠边的地方斜着到岸边只有半米多深。我们这些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只能在离涝池岸边水浅的地方玩狗刨或互相撩水打水仗。在这小小的涝池里,一玩就是半天,有时甚至会忘了回家吃饭。在涝池的东面和剧院大门的北面,涝池的岸边有一溜溜大青石。经常有很多妇女或跪或坐在涝池旁边的石头上,用皂角或者肥皂浆洗衣服,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的非常热闹。涝池的北边有一条村道,一直向西又分成两股小道。一条小道通向上堡子,一条小道通向半个城。从半个城村口一直向南,就可以直接看到赵镇西门的城门楼子。从涝池的东面一直向北,在北门外的福音堂再向外呈放射状的两条小路,一条通向菜园头,一条通向庄河。名校赵中则位于涝池东北部约八百米的位置。由此向东依次为马寨,西屯以及烟霞上营村。1967年开始修战备路,规划时公路从北门外剧院前的涝池中间穿过。涝池亦被填平,从此趙镇北门外的涝池也从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但对幼时涝池的记忆却挥之不去。
  赵镇剧院始建于1954年,1957年已经正式启用。当时国家的国民经济虽然比较困难,但是剧院建造的规格还是非常之高。也可能是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赵镇剧院断断续续地建造了三年才得以完成。完工后的赵镇剧院从正面看,整个建筑显得豪华大气,雄伟壮观。剧院的屋顶上雕樑画栋,古色古香,就连房顶上的瓦用的都是琉璃瓦。从北门外的大坡上下来时向剧院的后房檐远远看去,用特制的沾片镶嵌的古风大型彩绘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她不仅是一个各类剧目表演的舞台,同时也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功能。剧院东西两侧是专为唱戏时的文武场面建造的木制空中平台,两个平台均用四根红色的大抱柱支撑。看着油光瓦亮,光可鉴人。演戏时打板的敲邦子的及锣鼓傢伙这些武场面一般都是在西边平台。而拉板胡、二胡及打洋琴这些文场面多在剧院的东侧平台上。不仅如此,演完戏后这两侧的空中平台也可以用做男女演员住宿的床铺。舞台建造铺设用的也都是六、七公分厚的优质木板,舞台下面为约半人高的悬空结构。这种建造模式非常符合戏剧的表演规范,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时无论是翻跟斗还是随着锣鼓的铿锵声来回走台步,不光富有弹性,而且还有非常好的收音效果。这里不仅有本县剧团隔三差五地前来演出,而且外地的如乾县剧团、永寿剧团、兴平剧团、三原剧团、泾阳剧团等演艺团体也经常光顾赵镇剧院巡回演出。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在赵镇剧院上演的这些文艺团体演出的大多是《三娘教子》,《周仁回府》,《柜中缘》,《将相和》,《三滴血》,《铡美案》等这些传统的秦腔老戏曲。当有本县剧团和外地剧团在剧院唱大戏之时,赵镇周围的人和趙镇居民就会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汇入赵镇剧院大门前。来来往往的人流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特别是有一次西安易俗社来赵镇演出时,剧院内外人头攒动,拥挤不堪。特别是晚上在戏散场时,由于剧院人多挤成一团来不及疏散,第二天从剧院门前的涝池里,光大人小孩的鞋子就捞出了十几只。每当这种时候,灯火通明的趙镇剧院大门口就会有好多卖糖葫芦的,卖棉花糖的,卖水果的,以及卖各种小吃的小贩聚集在一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特别是在摊位前挂着汽灯发着土黄色亮光的吹糖人的小摊儿前,更是围满了看热闹的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诸如小猫,小狗,顽皮的猴子,各种鸟类等小动物经过吹糖人的巧手,一一呈现在众人面前。空气中也隐隐地漂浮着糖稀热热的甜甜的味道。经常会看到就连抱在大人怀里的小童孩也歪着身子,手指吹糖人的摊位,示意大人往跟前凑。直到花两毛钱买一只糖仁吹成的小猴子,紧紧地捏着大人递到手里固定猴子的小棍棍,仔细地上下端详着,只是用舌头舔着糖稀的甜味,反复咂巴着玩,生怕破坏了小动物的可爱形象,根本舍不得吃。听到开戏前的锣鼓声响了,这才依依不舍地让大人抱着进了剧院。记得小时候让大人领着去看戏,怀里抱着的儿童免票,而身高超过一米,能自己走的半大小子花一毛钱买张半票才能进去看戏。演出时名角的出现会不断响起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而我们这些对戏文似懂非懂的孩子们则睜开睡眼惺忪的眼睛,不知大人为何鼓掌,为谁喝采。虽然戏演到后半夜觉得眼皮打架,但还是想凑热闹,舍不得离开戏园子。实在觉得没劲儿了就和其它小朋友在人群里跑来跑去地嬉戏打闹,直到大戏谢幕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县剧团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剧院唱几天大戏,大戏晚上一般在人们喝汤后才开演。但是在下午我们可以凑到跟前,跑来跑去的看人家搭台子,摆布景,戏前排练以及演员吊嗓子等热闹,觉得很好玩儿。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就到了晚上喝汤的时间,演员们喝完汤就开始往外面赶人。一旦开始清园子,剧院里面所有的闲杂人员都会被清园子的人赶出去。要看戏就得买票才能入场。但往往没有这一毛钱还想看戏怎么办呢?这个难不住小伙伴们,翻墙或从剧院北边的土墙洞里爬进去就能逃票看戏了。不过这个办法有风险,一旦被看园子的人抓住就得挨打罚站。我曾多次看到小伙伴儿在剧院门口想从大人身后溜进去,但是又被把门的人叫了回来。“哎!过来,那小孩儿过来,你有票没有?”说话间又给人家拽了回来。惨了!听到剧院里面欢快的锣鼓声和观众的喝采声,想从后边的小洞里边钻进去,又怕被人抓住,从前门混进去又不行!胆小的只能干熬着在剧院门口转悠,等戏演到后场,把门收票的人走了,才能进去看戏。小伙伴们管这叫“解放”,也就是散场前不花钱可以随便进去看“解放戏”。此方法同样适用于在剧院看电影或杂技……
 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后,这些传统的老戏就不再上演了。基本上被《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杜鹃山》这八个革命现代样板戏所取代。此间在赵镇剧院上演的,无外乎就是这八个样板戏和各种歌舞类节目,而且是各个不同的文艺团体轮番上演。
  1972年适逢我从赵镇中学高中毕业,国家对传统剧目的演出要求也有所松动,终于迎来了秦腔传统戏曲演出的春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剧团要来赵镇剧院演出了,一纸传统剧目《周仁回府》的大海报一经贴出,在赵镇方圆几十里立即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场场爆满。该剧共分为托妻、卖友、陷周、悔路、回府、剌严、夜逃、屈打、哭墓这九场。大概说的是明朝奸相严嵩的干儿子严年垂涎于同朝为官的杜文学之妻,遂诬告杜文学并将其流放岭南。杜文学临行前将其妻跪托义弟周仁,而其门客奉承东为一已私利而告密,严年赐官周仁令其献嫂。迫于无奈,周仁与妻子暗中计议,以妻扮其嫂献于严年,自已则携嫂出逃。其妻子到严府后杀贼不成,遂自杀身亡。后杜文学冤案昭雪后回归,见周仁后怒斥其不讲信义。杜文学之妻出面痛说原委后,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因为戏曲的主演是陕西秦腔艺术界的名角任哲中,杜文学妻子的扮演者,和他对戏的苏蕊娥当时也是一个非常受追捧的当红旦角,而且仅仅只有三天的演出时间。所以在大戏开演时,赵镇可以说是万人空巷,一票难求。特别是在白天趙镇逢集日演出时,剧院门前更是车水马龙,密集的人群根本就挤不动。任哲中不愧是享誉三秦大地的名角,他在这本戏中扮演的周仁活灵活现,举手投足之间尽显大腕的风范。尤其是在《悔路》、《夜逃》这两场戏中,特别感人肺腑,句句扎心。当唱到“夫妻们分生死人生至痛,冷凄凄荒郊外哭妻几声”这两句唱词时感情充沛,辅以抽泣性虚字唱腔,其苍凉的哭音如流水呜咽,催人泪下。再加上“耍帽翅”、“甩梢子″等特技,踏着铜器的锵锵声,摇头摆须,人不用唱腔,台下观众的掌声,囗哨声已连连不绝地响成一片。任哲中在台上入戏、卖力,唱的可谓沧桑悲壮,慷慨激昂。他的精彩演绎及跌宕起伏的剧情使台下观众看的热泪盈眶,激动不已。此时,演员和观众都已深深的融入剧情的氛围之中。乃至戏迷们被折腾的死去活来,有的嗓子喊哑了,还有不少人的手都拍肿了。人们被压抑已久的心火似乎被重新点燃,激情如烈火般在熊熊燃烧,女人的尖叫声,男人的叫好声此起彼伏,赵镇剧院此刻似乎成了一个上下波动的欢腾的海洋。唉!不对呀!自己身处沸腾的人群,似乎从远远的地方还传来隐隐约约的掌声和喝彩声这时断时续的声音犹如从天而降一般!回头向剧院周围仔细撒眸,好傢伙!原来有不少人爬在东侧郑二元家的房顶上看大戏,这些买了爬票的观众虽人在房顶仍未忘记鼓掌。而在和剧院西侧相邻的郑耀光及向北的几户人家的墙头上,也是骑滿了看戏的人,远远看去,这些买了挂票的观众整齐地排成黑压压的一大溜,显得颇为滑稽。要知道骑在墙头上看戏,稍不注意很容易掉下来。就在这天晚上,有个半大小子只顾鼓掌,一激动忘了自己是骑在墙头上,身子歪斜一失重,连带旁边两个不走运的小伙伴,一起从墙上掉了下来。好在剧院的土墙根儿比较高,且下面又是虚土,除了摔疼点以外,人一点事也没有。他们只是管自嘻嘻哈哈地拍拍屁股上的土,正好偷偷地溜进剧院,混到人群里接着看戏去了。为能在现场听到名角的戏,也为了一览名星的风采,赵村街里的乡亲们也是拼了。
  三天演出很快结束。就在第二天剧团收拾行装准备转场异地时,意外发生了。因为有不少戏迷在这短短的三天内还没有看上戏,有的看了一场还觉得不过瘾,阻止装箱,请求剧团再加演二场。后在大队副书记张开强的劝说下,才依依不舍地送走了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剧团的演员们。临行前,剧团团长意味深长地说,“走了这么多地方,从没见过象你们赵镇观众这么热情。热爱戏曲,懂戏的人这么多,我们也很受感动。来之前就听说赵镇人懂戏,台口硬,果然名不虚传,我们以后会常来的。″团长的一席话也使戏迷们受宠若惊,倍受鼓舞,遂连连拱手施礼道别。在剧团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次演出的事儿成了赵镇街道居民街谈巷议的主要话题。特别是段杰书,郑伯举,董国瑞,孙树民,周建华,廉振武,卫炳光,赵生福,张宝云,吕希圣,张开友,吕建新,张五虎,等这些老戏骨们,听他们聊起来更是绘声绘色,激动不已。好像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话题……
  我的故乡这个千年古镇,不仅有幼时记忆深刻的趙镇剧院,还有货物琳琅满目的趙镇百货商店,老韩照相馆,赵镇国营旅社,赵镇理发馆,赵镇国药店,赵镇钢铁厂,赵镇棉绒厂,赵镇拖拉机站,赵镇兽医站,木器厂,铁器站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
  赵镇一我可爱的故乡,在外漂泊的游子想你了!
丁志俊
礼泉县赵镇人,趙中高72一班学生 。毕业於吉林大学外文系,现为教授级译审,廊坊市大友翻译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本期编辑:壮美昭陵总编 编发
(西部文学艺术平台之壮美昭陵编委会成员风采展)

西部文化艺术平台“壮美昭陵” 编辑团队
总编 壮美昭陵
主编 董志振 张思鸿 安望
编委 梁澄清杨生博丁志俊 谷培生范雨农田建国 和军校王海杨波海王晓林姜志俭 山岚 王楸夫 崔存文洪雄利
编审 李敬全 辛建斌 洪建武  赵普东张玉峰 马建国 杨林 庞锋
诗词编审张龙凤赵文峰 刘美健
策划部 周佩玉 玉兰香 吕建平 韩智存 春雨 张秋会
朗诵指导团 东明枫丹白露风中傲梅 若水 刘依勤魏军放 李群
视频制作部 刘晓轩老班长 刘浩
摄影部 知非李建都冯锐利 广含 高林杰 赵天瑞 王争荣朱维清
投稿须知
1、未在公众号、网站发表的原创散文、随笔、文学评论,附100字以内作者简介及照片,文责自负。投稿邮箱 360701503@qq.com微信13468916590
2、用附件word文档发送,注明投稿《壮美昭陵》,注明作者微信名,微信号,便于联系。投稿一周内没有采用,请另投它处。
3、赞赏金额50%作为作者的稿费,24小时以内以微信红包形式派发,赞赏总金额低于10元的作为平台维护费用。
本平台公众号已运行近2年,为作者编发文章近600期,阅读量过万的达20多篇,编辑们将精心为您文章选图配乐,诗歌还会有专职人员为您朗诵,使您作品锦上添花,更具感染力。优秀文学作品我们还将推送到天天快报、今日头条,将会有更多朋友分享到您的佳作。
往期精彩文章

丁志俊:赵中的敲铃人吴湘匡(上)
丁志俊:赵中的敲铃人吴湘匡(下)
丁志俊//四十年
我亲爱的母校 赵镇中学
趙中的开水房与王二//丁志俊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