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艺术平台| 文学 | 摄影 | 朗读 |书画
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关注,乡音乡情,在你我心中。
▼壮美昭陵◎西部文学艺术微刊
︱第669期︱
根据《礼泉县志》记载。我们礼泉过去有四大景点,这就是:“赵镇石鼓响连天,薄太后塔望长安,小河浇灌千顷田,烟霞古洞住汉贤(郑子真)。”而这四个景点,大多于汉代的传说有关。
一、赵镇石鼓响连天
赵镇石鼓位于礼泉县城东北15公里的赵镇中心小学院内,为唐代广济寺中的遗物。1992年被礼泉县列为重点保护文物。传说,东汉光武帝刘秀叔父家门前有两个石鼓,刘秀和小朋友们打赌说:谁能把石鼓敲响,就推谁为王。小朋友都没有敲响,刘秀一敲却鼓声如雷,小伙伴们异口同声喊道:”刘秀为王”。王莽末年,刘秀同他的哥哥刘玄起兵打败了王莽,当了皇帝,为了江山稳固,把甘泉宫的风脉压住,就担着两个石鼓到甘泉宫门口,因为他累了想喘了口气,谁知后边的石鼓掉在礼泉县赵村镇,前面的石鼓放在甘泉宫。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而已。
公元683年由古印度佛陀波利赍带中国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就雕刻在石鼓上,简称“尊胜幢”1958年,陕西省文官会在陕西境内发现的“尊胜幢”有82处,其中最早的为富平县莲湖小学内永昌元年(698年)八月所造的“尊胜幢”,正好是唐代武则天称帝(690–705年)改国号为周的那个年代。由此可见,礼泉赵镇石鼓正是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的这个时期雕造的。千百年来,石鼓成了礼泉县的一大景点。
二、薄太后塔望长安
薄太后塔又名香积寺塔。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东25公里薄太后村的香积寺内。寺毁塔存。薄太后,汉文帝刘恒之母。塔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砖结构,全用青砖砌筑,砖缝黄胶泥,平面正方形,七层,高约36米,空心楼阁式,占地面积39.5平方米。第一层塔身较高,素面无装饰,正、背两面开拱形券门。自第二层以上,各层塔身四面均砌出砖柱和平座、栏杆。每层塔檐均以叠涩砖挑出,檐下出斗拱。第一层到第四层相错开拱形券门,五层以上则四面开券门。四角攒尖顶。可以看出设计人对防止垂直裂缝的出现,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塔内有楼梯,可登临眺望。此塔造型雄伟,秀丽别致,在我国古塔建筑中独具风格。
三、小河浇灌千顷田
从古到今,礼泉县境内河流很少,过境客水虽有,可利用量较少。泾河是流经本县北部山区的最大河流。全长25公里,河床多在深山峡谷地带,很难利用。
泔河是流经本县中部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永寿县高泉山(俗称罐罐沟),经乾县流入本县全长30多公里,横贯东西,汇入泾河。自古以来,礼泉人视泔河为母亲河。
过去,我们礼泉人习惯称泔河的上游为小河,1958年,庄河,小河,泔河水库(一坝)工程先后开工,后来又在泔河流域的赵镇、烟霞分界处修建二坝,兴修水利,造福于民。现在,泔河一坝已经修建成礼泉最大的水域“甜水湖公园”(礼泉湖),成为礼泉人民垂钓休闲、消暑游览的好地方。
四、烟霞古洞住汉贤(郑子真)
郑子真,名朴,西汉末年左冯翊谷口(今陕西礼泉东北)人。耕读不仕,修道静默,世服其清高。朝臣多侧目而无敢违抗者。王凤欲引子真为己所用,重礼聘之,而子真不为利所诱,不为威所屈。故扬雄盛称其德日:“谷口郑子真耕于岩石之下,名震京师,冯翊人刻石祀之,至今不绝。”《旧志》据皇甫谧《高士传》、《续志》,更引《汉书·颜师古注》、《三辅决录》、《长安志·云阳宫记》证之无误。约从南宋时起,因褒城小谷口而附会出郑朴题记、故里等讹传,致旧《辞源》亦错注郑子真为汉中褒城人,实误。郑子真隐处,《旧志》记为烟霞洞,明末赵崡已有此说。
烟霞洞位于唐昭陵南烟霞山底村北的山中。“青山有洞锁烟霞”,郑子真隐居的烟霞洞,不时引来学者“谷口桥边寻隐居”。光绪年间,关中大儒,闻名全国的爱国教育家刘古愚先生戊戌变法失败后,也来礼泉烟霞洞设馆讲学,著书立说。学者李岳瑞、宋伯鲁分别撰书刘古愚先生墓志铭:“烟霞洞者,九嵕山麓郑子真栖隐处也”。
现在,假如要到礼泉旅游,景点远远不止于这四个。还有唐昭陵、昭陵博物馆、关中印象袁家村、烽火红色旅游度假村、白村农耕文化体验地、关中大集东黄小镇、礼泉文庙以及礼泉步行街等,热情的礼泉人民欢迎大家来做客。
作者简介 张克俭,1956年12月出生,礼泉县赵镇石鼓村人,大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获奖并在《陕西教育》、《咸阳教育》发表。
(西部文学艺术平台之壮美昭陵编委会成员风采展)
这是中国西部文化艺术原创精品交流推广平台,欢迎广大文化艺术爱好者关注、踊跃投稿。您的诗歌、散文、小说、民间故事、书画、雕塑、剪纸、音乐等艺术精品,都在投稿之列。
投稿邮箱:360701503@qq.com或13468916590m0@sina.cn微信电话13468916590
往期精彩文章
▼
赵镇中学那年那事
赵普东||陕西礼泉,千年古镇历史传奇
▼赵中首届老同学聚会留念//赵志锋、张广雲、杜仲尚
记一次同学聚会//杨彩霞
丁志俊:赵中的敲铃人吴湘匡(上)
赵中学子找到40年失联的吴湘匡老师啦
我亲爱的母校 赵镇中学
【视频】壮美昭陵//五十年呵 今天终于把你见
赵镇学校一支笔—-陈志谦
仿满江红 赵中老三届师生聚会
赵镇中学老三届师生分别五十年后举行联谊会
趙中的开水房与王二//丁志俊
梅花香自苦寒来 赵中学子杨维西写意人生
赞学友丁志俊
殷殷赵中学缘情
赵镇高中背馍的记忆
赵镇高中往事 韩智存
回忆王志刚老师
赵鹏 回忆王志刚老师
本期编辑:赵晓萍
编审:张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