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永康乡愁”,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看看唐诗宋词里那些对乡村的咏叹,便可知很多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田园梦。“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骚人吟罢起乡愁,暗觉年华似水流。”任凭岁月流逝,乡愁却似一坛封存多年的老酒,愈久弥香,醉人心魂。乡愁无时不在,在你那隐藏于心灵深处的望乡之心。正因为心中装着一个诗意的故乡,乡愁让你远走天涯而不觉得孤单寂寞。乡情,乡思,乡音,无不蕴藏着一缕淡淡的乡愁。乡愁是一泓流淌在心灵深处的清泉,滋润着我们的灵魂乡愁。每当乡愁在心中蕴藉的时候,即刻拥有一种醉人心魂的温暖情怀。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愁,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命题。
永康乡愁NO.393期徐小冰-收藏一个村庄就是修复一条内心的河流文:吕煊 | 主编:维维
浙中有一座古城,叫武义,城不大,历史却非常悠久,1700余年的风雨更是让这座古城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武义县春秋时属越,战国后期属楚,秦至东汉属乌伤县。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始置武义县。唐天授二年(691年)复置,属婺州。武义的名刹大通寺就修建于唐代,曾经高僧云集,香火鼎盛。多年前,我途经武义湖塘沿村时曾进去参观,那些见证了时间鳞片般剥落的青石还有一地的青苔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落寞的情景也出现在我们曾经欢乐的田园和我们曾经以为的乡村。离湖塘沿村不远就是武义江,在这条江的对岸就有一个古老的村庄,村口有一口池塘叫潘午塘。这个村庄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坛头,在过去的岁月里这里是一个码头,是商人和船夫结集歇脚的地方。岸上灯红酒绿,酒馆和夜店层出不穷,那些在此兴建房产的朱姓祖辈们,肯定没有想到这样的风水宝地也会被历史无情地塞进角落。
徐小冰?
田庐创始人
2017年,一个叫田庐的文创园在坛头村的“老房子”里诞生了。
创始人叫徐小冰,满身的书卷气,精明而儒雅,是一位踏实温和的中年男子。他是金华兰溪人。2006年起,他与爱人孔秀慧在武义开发区自主创业,生产厨具,产品主要外销。
认识坛头,是因为他的小孩在金华市区读书,徐小冰经常在金华市区与武义开发区之间往返,每次接送小孩都会从坛头村边经过,闲暇之余他也曾多次走进坛头。每一次的接近,都是他内心翻滚的时刻。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这个地方可以不要很大,但必须允许有想象的空间。他曾经在他的诗作里这样描述他心目中的田庐。
这是一个叫坛头的小乡村
流经村旁的白鹭溪 还是那样清澈
溪底的水草 长成康河的模样
远处的山峦 还有白鹭飞过的痕迹
你站在桥上 看夕阳西下
听松涛阵阵 望月上柳梢。
——《田庐的模样》作者徐小冰
白鹭翻飞的坛头湿地、碧波粼粼的潘午潭、蓊郁的松树林,还有村子里古朴的老宅、深深巷弄、袅袅炊烟以及质朴的民风……
徐小冰心里曾刻画过无数次的梦中田庐终于在现实中出现了。在他的好友武义报社资深记者鄢子和先生的极力推荐之下,他的田园梦想也逐步从构思落到了纸上。
徐小冰认定履坦古镇和坛头一带不仅有稀缺且保存良好的湿地自然景观,而且还具有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积淀,是一处可以依托古村民居开发文旅休闲度假的好地方。也是可以安放心灵的另一个家!
八幢老房子
八幢老房子承载”田庐”之梦
在我们没有踏进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时,这里已经在徐小冰两年时光的精心打造下,很是热闹了,有汉服文化节、各类书画交流活动在这个小村子里举行。他们选择来这里就是选择来田庐,徐小冰高兴地说。
第一次去田庐,是武义报社的同仁鄢子和先生的引荐和陪同。认识鄢子和是我在金华日报任记者的那些年,我和鄢子和先生有相同的爱好,喜欢写诗,因此我们一直都有联系。2018年对我来说也是充满奇遇的一年,我居然会去申请加入中国作协,并且居然一次就通过了,我的妻子为了这次申报花了3天时间,才把我发表的诗歌作品一一复印并装订成册。这在早些年,我是多么不屑的事啊,我想我是老了开始怀旧了;另一个奇怪的事情,我居然主编起新诗年选,当时我给自己的理由是读诗多年,没有一个选本的质量让自己满意,想编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但这些奇遇在跟我遇到徐小冰之后一切的解释都显得理由十足了。
徐小冰诚恳地跟我说,我投入这么多钱,收藏一个村庄,其实我是在修复我内心的那条河流,我向往的田园生活。徐小冰在跟我说这些话时,我们在光裕堂里喝着红茶,下午的阳光正无精打采的斜照在院子里。我们说的话一搭又一搭。没有主题,纯粹的闲聊但似乎又不是。一条河流就这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河水没有往日的咆哮,而是宁静缓慢的移动,我们都听到流水的声音。远处有牧歌传来,吃草的白山羊吃一下草,抬一下头,它们的眼睛是雪亮的。我相信我们此刻的内心也是雪亮的。
就在这个下午,我突然决定来这里办一场诗歌活动。2019年11月22日,《70后中国汉诗年选 2018卷》首发在田庐光裕堂如期举行。著名诗人梁晓明,孙昌建,诗评家杨四平,安徽诗人雪鹰及浙江诗人章锦水、冷盈袖、詹明欧、涂国文、老庙,陈星光等一大批诗坛大咖来到田庐。他们都被田庐的风光所陶醉,被徐小冰的情怀所感动。
我只投资了
我的梦想
我只是投资了我的梦想
2020年1月8日,徐小冰再次陪我来到即将装修完毕的青年旅舍,他说这是这个项目的第2期的投资。2018年初,徐小冰首期投资500万元,租下坛头村的八幢闲置老屋。这也是武义县履坦镇党委政府和坛头村两委认真考察下,引进的首家投资商。
“结庐野田中,其高足以觇。坐卧劣自容,巢栖未尝厌。但能风雨蔽,何惜茅蓬苫。终当收刈毕,寂寞惭山店。”这是宋代诗人梅尧臣心中向往的田庐。
徐小冰说,古人在青山绿水边,在山坳里、田野上,用日月作经,用山水作纬,构筑起了有炊烟、有鸡鸣、有稻香、有绿荫、有泥香萦绕的“巢栖”之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稻菽收获的惊喜,更有怡然世外的祥和宁静。我们经历了经济浪潮的冲刷,带给我们的更多是美好的理想被扼杀,我现在想做的就是投资我的梦想!
300多年前的光裕堂老宅,经过修复后,现在已经成为田庐文创园的接待大厅,古色古香的大梁,整齐划一的柱墩,无不诉说着曾经的主人是如何的雅致和谨慎,他们将生活打理得如日子一样清澈。尘封了数十年的记忆,在徐小冰的精心挖掘之下,一切都复活了。更新添置的咖啡厅、书吧,装饰了老宅的新颜,那六千余册书籍的入驻,让这里的文化发出新的气息。据说国内二手图书循环共享平台“渔书”,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漂流书”实体站,我想他们是有福气的,也是他们智慧的选择。
问及为何选中坛头时?徐小冰的眼中闪现一丝兴奋的光亮。这位来自李渔故乡的中年人,酷爱文艺,曾在永康市一家大企业干过多年的文创工作,后来来武义办企业。空闲时,他唯一的爱好就是读书,在灵感来时,即景即兴写诗抒发胸臆。每次路过坛头,他的目光总会被武义江下游那片白鹭翻飞的湿地和岸上那个“依依墟里烟”的古村落吸引,无数次的流连,他都被佚落在窑街窑山上“九窑烧朱”的故事和潘神螺蛳娘的传说所打动。
我从徐小冰缓慢的叙述中了解到,田庐文创园自开办以来已经先后承办了如首届武义湿地旅游文化节主会场活动、“七夕诗会”、“2018武义坛头中秋诗会”等数十场活动。目前田庐文创园已经有自己的民宿、餐饮、艺术展览、咖啡、茶艺、书吧等活动项目,吸引了远近的公司企业来这里举办年会和小型文化培训,武义本地的游客除了游湿地外都是慕名来参观田庐的。常年住在村里的朱老伯告诉我们,虽然我们不懂文化,不懂文学,但每天在这里看看、听听也能学到一些东西。跟文化人在一起,我们也显得有文化了。
田庐理想“家”的样子
武义本土散文名家鄢东良先生曾这样深情的描述:这是一个被武义江蜿蜒依傍,被那片白鹭蹁跹的浙中沙渚湿地相拥的千年村庄。远眺它,村势由低向高缓缓发散。古宅参差栖落在山坡上,隐约可见斜刺飞出的屋檐和斑驳的老墙。马头墙兀立舞动,愈显气度轩昂,晨霞为它镀上了金边,这入眸的影象,让我有一种瞬间穿越到了古时的感觉。远望黛色的郭山极像一把偌大的太师椅;黑松林仿佛是一面舒展的屏风;十都畈的连片稻田更似一匹金黄色的地毯。近瞧,潘午潭碧波粼粼,彩舫在水中轻轻摇荡;埠头上钓者成行,但绝无一丝喧响,安静的就像潭边默默无语的垂柳。村口有一座挂有书着“文元”二字匾额的亭式门阁,石阶徐徐往上,有三两游客坐在长形条石上小憩,享受着上午难得的闲暇时光。
徐小冰说,坛头村的自然景观无可挑剔,但仅仅好“玩”还是不够的,得想办法把游客留下来。
据坛头村党支部书记林卫良介绍,村子里原有17幢明清建造的厅堂,多处毁于年久失修。我们见到的“光裕堂”、“懿德堂”、“九德堂”、“宾德堂”,是近几年重新修缮还原的古民居建筑。以前的坛头湿地垃圾遍布、泥沙淤积。自“五水共治”以来,履坦镇和坛头村累计投入1400余万元,完成清淤量70余万立方米,清理垃圾500余吨,对600多亩的湿地公园征地和建设、恢复一条千米古街、6000平方米的古建筑修复,还有污水管道、外立面整治等多个大项目。经过大力整治后,才有了如今的青山绿水。
徐小冰说的要让客人留下来,那就要细细挖掘坛头村的文化。这是乡土的文化的根,更是乡村振兴的原动力。
镶嵌在老宅正中的每一块堂匾都是坛头村的历史,它们都记载着坛头村的人文和传统,这是乡土文化的根。
“九德堂”里的那个大大的“孝”字,就记载着一段动人的佳话,人有“九德”又何患对家国不忠不信,对长辈不孝不恤,对邻里不睦不亲?
“奶婆厅”是一座古建筑,那些承载岁月侵蚀的精美的雕刻,你一定会被它吸引,古朴的事物总是包含神秘感,室内一根根的木柱,就是一个个故事。
“光裕堂”曾经摇摇欲倾,徐小冰看中了它,不惜花费大笔资金,请能工巧匠为它进行了几个月的修葺。如今的光裕堂已经成为田庐文创园的会客厅,可容纳七八十人开会听课,堂里的一间大厢房被辟作阅览室,上千册书刊静静立在书柜上,等待喜爱诗书的人与它结缘。
徐小冰又将旁边的泥土屋、老建筑陆续修复成了农家厨房和民宿。“一品香”其实是一间黄色泥土垒成的老泥屋,墙上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坑坑洼洼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一进门,却充满了温馨的感觉,红木圆桌,暖色壁纸,柔和灯光,仿佛你不过是从一个客厅来到另一个客厅。
“以前我家的老房子多年没人住了,一到雨天就漏雨,再不修就成危房了。可修的话得花不少钱,再说修回去也没有人去住,觉得很浪费钱,但祖辈留下的老屋任其破损下去又不忍,一直处于两难中。现在因为田庐的创立,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房子可以出租了,有收益了。”
“以前吃不完的蔬菜瓜果,拿到市场卖觉得麻烦,放在家里烂掉又觉得可惜,现在不管多少,都会被民宿的工作人员买去。”
“来村里开展活动,游玩的很多是文化人,我们也得维护维护自己的形象,不能像以前一样不讲究。以前村民经常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现在都主动把垃圾分类扔进垃圾筒里,看到地上有垃圾也会主动捡起来,村民们的素质提高了,连吵架的现象也渐渐少了呢!”
这是记者在坛头村走访时,坛头村民说出来的心里话。
田庐,归去!
“我有田庐,可蔽风雨;我有田庐,可致耕读。”这是徐小冰的梦想,他的田庐梦提出了“质朴、自然、回归、耕读”的理念,也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治国韬略。田庐文创项目落地金华市A级景区样板村之一的坛头村,符合乡村振兴的大好时机。
作为“外来村民”,徐小冰还牵头成立了一个民间志愿者组织——武义县生态文明促进会。这个协会致力于当地的环境保护。村庄“活”了 村民就是直接的受益者。目前,在田庐文创园和湿地旅游文化的推动下,坛头村的民宿、餐饮等服务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多少回,徐小冰独自一人,流连在那蓊蓊郁郁的松林里,那草苇蒹葭的白鹭湾畔,那曾飘来禅钟梵音的郭山脚下,那稻麦涌动如涛的田畈,还有那些古老的厅堂、楼阁、台门、老巷、石径、残墙。
他说,这里的一切还是古时的模样,这不正是人们心生向往的田庐么?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的春风正在习习拂来,立足浓郁的江南特色,以乡村旅游为载体,在湿地文化、宗祠文化、书画诗文、婺州窑火、农家民宿方面作好一篇篇文章,让文化和山水相融。他想,为人们提供一方诗意深深的美丽田园。
日前,徐小冰又与坛头村签订了第二份合作协议,追加投资500万元开始了田庐的第二期的开发建设:乡村美术馆、青年旅舍、音乐主题民宿、婺窑工坊等业态不久都将在坛头村出现,真正实现把客人好好的留下来。我们期待着。
作者简介|吕煊
吕煊,浙江永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曾在《诗刊》《绿风》 《星星》 《中国诗人》等三十多家期刊发表诗作400余首,有诗作入选《新世纪诗选》 《浙江诗典》 《2014中国最佳诗歌》等多种选本。出版《吕煊新诗自选集》 《我就在广场南面写诗》 《庭院》 《追溯》 《笔耕婺江》《悲伤只是一种隐喻》等六部。与友人主编《70后中国汉诗年选》《龙山文苑》等。
永康乡愁工作室?13506797066 a维(微信同号)
声明:永康乡愁原创发布,未经授权同意,禁止任何形式链接。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我家就在眉眼盈盈处
眼波横 眉峰聚
我家就在眉眼盈盈处
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
那里有我的姐妹兄弟
更多精彩敬请点击?扫码关注永康乡愁
朱礼卓 || 春到田庐
永康乡愁 | 婺州行
乡愁 |【永康人物】 连襟高仁 | 胡德伟
铁血军魂话乡愁
走过半生 归来仍是少年
乡愁新书讯 | 周天明著《那个白云边》
永康乡愁工作室广告商务合作?13506797066
感恩阅读,点亮“好看”让世界看到你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