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群/海兽葡萄纹铜镜

壮美昭陵文化艺术平台
| 文学 |书画|摄影|朗诵|音乐|
|第 1612 期|
可正衣冠之物
——海兽葡萄纹铜镜
文/刘月群
铜镜是我国古代及封建社会人们日常生活中梳装整容的实用品。距今5千年前,两河流域就已经使用青铜镜。铜镜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与进步的表现。
1981年昭陵博物馆在陕西省礼泉县石潭镇的一个商店里,收购了一枚铜镜。该镜为圆形,半球形钮,有穿孔。直径13.6㎝、缘厚0.7㎝。镜背由凸起的一周弦纹将装饰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以钮为中心,有姿态各异、造型生动的5只海兽奔走戏逐于葡萄叶蔓之间。底部一兽低头张嘴,目平视,双耳贴体,两角尖长,作行走状。其余4只均作跳跃奔跑状。海兽周围,蔓枝葡萄,叶茂藤长,果实累累,充满生活情趣。外区一周,镌铸有“光流素月,質稟玄精,澄空鑒水,昭逥疑清,终古永固,瑩此心靈”24字,字体方正舒朗,呈唐楷特点。镜缘有一圈凸棱,棱的内壁饰有清晰的山形纹。
海兽葡萄纹铜镜
这款铜镜形体规整,制作精巧,采用高浮雕手法,无论是海兽的面目还是葡萄的颗粒都清晰可见,纹饰繁缛富丽,细致生动,立体感极强。由于含锡量较高,铜质呈银白色,使铜镜工艺显得更加华美大气,美轮美奂,反映了唐代艺术家和铸镜工匠们的丰富想象力和卓绝的创造力。为唐镜中的上乘之作。
海兽葡萄纹镜,主要流行于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宋《博古图录》称其“海马葡萄镜”,清《西清古鉴》上则称之为“海兽葡萄镜”。这种海兽与葡萄的组合,展现了浓厚的异国色彩,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
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见于青海和甘肃的齐家文化晚期墓葬,距今约4千年左右。精美的铜镜不仅成为妇女的爱美之物,也为文人士大夫们所引申。《旧唐书·魏征传》李世民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唐太宗把重臣魏征比作镜子,足见镜子的重要。所谓“明镜高悬”,一面镜子便成了悬在头上的青天,时刻提醒着人们为人处事当严谨自律,莫为恶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铜镜的工艺美术也在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各个时期的铜镜都有着自身时代所赋予的鲜明特征,上面所凝聚的中国民族艺术的传统是深厚而浓重的。
唐代是我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安定、宽松的社会环境,使铜镜铸造业空前繁荣,在装饰艺术上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锡和银合金比例的加大,使镜面显得特别光亮润泽,映像十分清晰。造型上即端重厚实,又玲珑精致,形状不一。镜背面的装饰更是美观大方,活泼自由,珍禽异兽、花鸟鱼草、神话传说等五彩斑斓,无所不有。体现了盛唐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辉煌气象。
海兽葡萄镜,亦称“瑞兽葡萄镜”、“天马葡萄镜”。铜镜上所刻画的兽形图案,形象不同,神态各异,统称“海兽”。此类镜装饰奇异,纹样充满神秘色彩,被日本学者称之为“多谜之镜”、“凝结欧亚大陆文明之镜”。它是中国铜镜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是无数铜镜收藏家、收藏爱好者追捧的对象,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唐菱花纹铜镜
到了晚唐时期,铜镜的铸造逐渐衰微,远不如盛唐之时。之后的五代十国亦少有新镜问世。
宋代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有较大进步,铜镜工艺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个高潮,别出心裁的创造出了许多新镜型,但宋镜含锡量下降,不及唐镜光鲜明亮,失去了唐镜丰润浑圆的“盛唐气象”。
明龙凤呈祥带柄铜镜
元明时代的铜镜,沿用宋镜风格,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趋于衰退。到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玻璃的大量使用,铜镜也逐渐失去了原有价值,江河日下,繁荣不再。
上述铜镜仿佛带我们回到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木兰时代。

有关铜镜还有一段流传至今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叫周公的人,能掐会算,是一出了名的活神仙。可一物降一物,有个叫牡丹的姑娘,专拆穿他的法术。于是,周公就怀恨在心,要取牡丹姑娘的性命。他便托人带上聘礼,前往牡丹姑娘家里,前去提亲。牡丹听说周公托人求亲,掐指一算,心中全明白了。也不推辞,就让爹娘收下聘礼,答应了这门亲事。
过了些日子,周家派人送来了娶帖,牡丹姑娘坐着花轿来到周公门前,周公取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张弓,二支箭来,说:“这是俺这儿的风俗规矩,为了驱妖气,新娘拜堂前,新郎得先朝她射二箭”。牡丹姑娘冷冷一笑,说:“既是规矩,奴家随俗就是,请便!”
周公一听,暗自庆幸,迫不及待的就朝牡丹姑娘的心窝射出第一支箭,只听“咣”地一声脆响。周公寻思牡丹女已死,急忙去看,却见牡丹姑娘安然无恙。心中大惊,口中喊道:“转过身去,还有一箭!”于是,又运足力气,狠命地朝准牡丹姑娘的后背又是一箭。耳中又听到“咣”地一声,箭又落在了地上,箭头也弯成了勾。这时只见牡丹姑娘呵呵一笑,从前心后心各取出一块晶光锃亮的铜镜来,嘲讽地说:“你有射妖箭,俺有避凶镜”。
至今,有的农村办喜事,新媳妇还要在腰间挂一铜镜,进洞房前先要新郎射二箭的风俗。
海兽葡萄文文铜镜背面
海兽葡萄纹铜镜正面
铜镜的价值不仅在于镜面的光鉴明亮、可正衣冠,更在于它背面装饰精良的文化内涵和巧妙的构思主题。该铜镜的海兽葡萄纹装饰风格,具有异域文化的痕迹,充分体现了大唐的富足繁荣以及多民族文化的相互融会。为我们研究唐代的社会风尚、人文思想及铜镜的铸造工艺等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实物资料。
作者简介
刘月群,原名刘群,女,文博馆员,曾任昭陵博物馆业务部主任,主要从事文物保护、陈列及文物研究工作。先后在《陕西日报》《中国文物报》《考古与文物》《文物鉴定与鉴赏》《陕西省文物志》《乾陵文化研究》等报刊书籍上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
编辑︱赵晓萍 审稿︱董海军
长按关注壮美昭陵平台
点击下面蓝字“阅读原文”平台作品一览无余!!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