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道的风情画 人性美的咏叹调

在江西最南端 2019年4月26日摄于全南天龙山寺
写作感言
若问我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哪部电影印象最深,不是《追捕》,不是《生死恋》,不是《人性的证明》,而是《远山的呼唤》。我时常会打开电脑,重温这部经典,也经常向朋友们推荐它,包括蔡如夷先生。
2006年,朋友为我申请QQ号,问用什么Q名,我脱口而出:远山的呼唤,可见我对这部电影的喜欢程度。
让我在公众号里来发一篇介绍吧。
我的建议是,爱经典,读经典,看经典。
我非常喜欢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感人至深的经典电影《远山的呼唤》,以至于2006年间,同事为我申请QQ号,问用什么Q名,我脱口而出:远山的呼唤。从此,这个名字就跟随着我10多年了。
我一次次地向朋友们推荐这部电影,包括蔡如夷先生,碰到机缘相合、志趣相投的人,《远山的呼唤》也是话题之一。高仓健饰演的田岛耕作、倍赏千惠子饰演的民子和小主人公武志,让我们跨过了世纪还念念不忘。
我以为,这部电影是北海道的风情画,人性美的咏叹调。
年轻的民子,不管不顾地跟随丈夫来到北海道拓荒,不久男人就撒手人寰,她和年幼的儿子靠饲养奶牛为生。在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深夜里,身份不明的田岛耕作突然出现了,请求民子让他在牛棚里避雨过夜。
故事就是从这里徐徐展开。田岛耕作在民子的牧场干上了短工,和小男孩武志交上朋友,高大的身躯成了这个柔弱家庭的支柱。就在民子从心里开始接受田岛耕作时,这个人却在赛马会上被警察认出,归案后判刑4年。茫茫雪原里,列车穿越两人曾经劳作欢笑过、如今已经衰败不堪的牧场,把带着手铐的田岛耕作载向服刑地,民子和武志,则在心里深情地呼唤着他的归来。
可以说,《远山的呼唤》是一篇意境悠远的抒情散文。最让我称道的,是整部电影中散发着的人性美。那苍茫的原野,辽阔的牧场,深邃的天空,自然、静穆、干净,人物之间感情的发展,也如此这般美好、纯洁而无瑕。
日本北海道冬季的苍凉、春天的蓬勃、夏天的葳蕤、秋天的斑斓,在影片中一览无遗。当时的北海道,应该是人烟特别稀少吧,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是没有受到现代工业社会污染的世外桃源。原始也有原始的好处,人们和外界接触不多,“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不会蝇营狗苟,不会勾心斗角,不会惟利是图,人性中本能地储存着真、善、美。我们看到,民子与农户们之间的交往,简单,琐碎,却充满了真诚、温馨。民子受伤住院后,淳厚的山民们伸出援手,即使是“骚扰”民子的虻田身上自然而然表露出来的真性情,也让人感叹不已。田岛耕作和哥哥在车站见面的场景和对白中释放的兄弟之情,仿佛是一首动人的抒情诗。
我始终觉得,茫茫的人海中,人和人就仿佛浩瀚太空中的两颗小星星,是极少有相遇、相知、相爱的概率的,很多时候,就是两列对开的火车。我曾经在一篇散文里面写道:“那人又说,不管将来是否孤独、是否无助,我们要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开开心心走下去。你回着:不同的旅程中,总有不同的人相伴。走着走着,也许在某个路口,挥挥手,各自就转入了不同的方向。所以,相伴的时候一定要怜爱,牵手的时候一定要用心,因为,一旦到了告别时刻,就不知道再见的地方是哪一个港口、哪一个车站了。”这段话,简直就是田岛耕作和民子命运的注解!
因为不堪忍受债主的侮辱,田岛耕作一气之下动手杀了人,尔后东躲西藏、四处流浪,有家难回。民子对贸然闯入的陌生之人从防备、戒备,到收留、依靠,最后是依赖、依恋,远离都市喧嚣的两个小人物交往之间真情实感的汩汩宣泄,在北海道浩茫壮美的大牧场背景的衬托下,洋溢着田园牧歌一般的情调,使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成为故事里的人物。夕阳下,他们三人漫步在广阔的原野的镜头,让人莫名地感动。奶牛生病的夜里,狂风暴雨中无助的民子那句 “你不要走”的表白,直抵我们的心扉。影片结尾,火车上,被判刑的田岛耕作和上车相送的民子, 默默地四目相对,警察则很人性地为他遮住手上的镣铐。那个被田岛耕作揍过、后来成为了好朋友的虻田也坐在民子一边,用自己的话语替民子表达着心声:“啊,太太,很久不见了,听说你不养牛啦,到城里工作去啦。你和你儿子娘儿俩要等你丈夫回来,要等几年呢,这是真的吗?”虻田说着说着,突然哭了起来,坚强、刚毅的硬汉田岛耕作也流下了眼泪。这个镜头,让观众无不动容,潸然泪下。
我时常想,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远山的呼唤》这部老电影,还会被我们一再提起?还能拨动我们的心弦?我以为,其实就是影片中的人性和人性美打动了我们。不管承认不承认,无论社会和生活如何发展变化,人性和人性之美,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比如我一而再提到的雨果的《九三年》中“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比如托尔斯泰《复活》中聂赫留朵夫愿意追随玛斯洛娃自我流放于西伯利亚,都是人性发现和人性苏醒的颂歌。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第四十一个》等,之所以成为前苏联战争文学作品的经典,不也是因为有着对人性的深刻揭示和描写,对人性美进行热情的讴歌吗?
只有真诚才能打动人,只有人性才能感染人。我们应该用有血有肉的故事、真实可信的细节、栩栩如生的人物,来演绎生命的意义,书写情感的华章,诠释人性的美好,而不是靠空洞的口号,枯燥的说教。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