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火星探测器?
天问一号于2020年7月23日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2021年2月到达火星附近。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火星探测取得了哪些成果?
2021年2月24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后,对火星开展全球遥感探测,并对预选着陆区进行详查,探测分析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为着陆火星做准备。
任务实施过程中,中国国家航天局与欧空局、阿根廷、法国、奥地利等国际航天组织和国家航天机构开展了有关项目合作。目前,探测器已在太空运行295天,距离地球约3.2亿千米。
人家美国发射探测器上火星不知道上了多少次了,勇气号,机遇号,好奇号,凤凰号,,中国呢
- 中国比美国屌,中国都去背面了,你说呢
中国火星探测器气动设计已完成现在正进行什么试验?
- 我国火星探测器气动设计已完成, 解决着陆过程中多项空气动力学难题。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模拟动画。3月10日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究员周伟江10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已完成气动外形设计,以及气动力、气动热设计工作。据了解,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力争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其中,着陆器的着陆过程涉及到多项空气动力学难题。周伟江介绍,着陆器降落过程初期速度很快,为避免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其烧毁缉胆光感叱啡癸拾含浆,需要有一定升力帮助它减速。此类轴对称结构的航天器,要产生升力必须让它不对称,这有几种方法。国内外一些探测器采取的是调整重心的策略,我国火星着陆器则是通过开启活动控制部件、配合喷流控制来产生升力。同时,控制着陆器的姿态非常重要,如果它翻起跟头,可能被烧蚀或偏离轨道。周伟江说,着陆器下降过程中,会不断有部件分离。比如先要抛出前盖,打开降落伞,这个过程不能影响飞行器的稳定性。降到一定高度时,要抛掉大底,由于此时着陆器是大底朝前降落,这个动作相当于是迎风完成。接下来,还要把仓里的巡视器抛出去。如此一来,变成几个部件一起降落,如果相互干扰碰撞,会对任务造成很大影响。这些问题都要在气动设计中考虑周全。此外他介绍,我国火星探测器质量较小,在进行气动力、气动热及相关操作系统设计时,处处受到严格的重量限制。“比如防热材料,如果用少了,着陆器会被烧坏;多用一点,重量就会超标。”他说,“各系统、结构要精打细算,一点点抠,几乎不容许有余量。”不过周伟江表示,火星探测器各项气动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试验验证。
中国火星探测器气动设计已完成现在正进行什么试验?
- 我国火星探测器气动设计已完成, 解决着陆过程中多项空气动力学难题。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模拟动画。3月10日消息,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究员周伟江10日向科技日报记者透露,我国计划于2020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已完成气动外形设计,以及气动力、气动热设计工作。据了解,我国火星探测任务力争一次实现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其中,着陆器的着陆过程涉及到多项空气动力学难题。周伟江介绍,着陆器降落过程初期速度很快,为避免空气摩擦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其烧毁缉胆光感叱啡癸拾含浆,需要有一定升力帮助它减速。此类轴对称结构的航天器,要产生升力必须让它不对称,这有几种方法。国内外一些探测器采取的是调整重心的策略,我国火星着陆器则是通过开启活动控制部件、配合喷流控制来产生升力。同时,控制着陆器的姿态非常重要,如果它翻起跟头,可能被烧蚀或偏离轨道。周伟江说,着陆器下降过程中,会不断有部件分离。比如先要抛出前盖,打开降落伞,这个过程不能影响飞行器的稳定性。降到一定高度时,要抛掉大底,由于此时着陆器是大底朝前降落,这个动作相当于是迎风完成。接下来,还要把仓里的巡视器抛出去。如此一来,变成几个部件一起降落,如果相互干扰碰撞,会对任务造成很大影响。这些问题都要在气动设计中考虑周全。此外他介绍,我国火星探测器质量较小,在进行气动力、气动热及相关操作系统设计时,处处受到严格的重量限制。“比如防热材料,如果用少了,着陆器会被烧坏;多用一点,重量就会超标。”他说,“各系统、结构要精打细算,一点点抠,几乎不容许有余量。”不过周伟江表示,火星探测器各项气动设计工作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试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