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

篁岭的慢时光 摄于2016年3月5日
编辑感言

2020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今天在赣州召开。回想起来,本人参与了2014年、2015年、2016年江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报道工作,写有社论《快马加鞭建设旅游强省》、本报评论员《打造旅游强省建设的新风光》《走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今天就推送2016年1月写下的《走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一稿,读者有兴趣可看看。怎样把很严肃的社论和本报评论员写好,写得有人看,给人留下印象,是新闻从业人员努力的方向。

乡村,曾经是偏僻、落后、不文明的代名词;乡村,一旦和旅游业结缘,就升级为“高大上”“版本”。有例为证:地远水冷的广昌姚西村,利用万亩荷田兴办莲花游,不仅天南海北的人们心向往之,村民的口袋也鼓了起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这个思变求变的年代,观念一新确实可以进入风生水起、一日千里的境界。“要像抓工业化城镇化那样抓旅游”的号召,不仅搅动了江西旅游业界的“一池春水”,也使得赣江两岸、鄱湖之滨的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落“怦然心动”。在旅游强省建设的滚滚大潮中,我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态势,一浪高过一浪,构成“江西风景独好”品牌的又一道独特风光。请看荣誉:石城大畲村跻身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婺源篁岭等36个单位喜挂“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牌匾,吉安青原区平富农家庄园等40名经营户跃入“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行列,萍乡幸福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400家农家乐荣获“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请看数字:2015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1.9亿人次,同比增长24.3%,乡村旅游总收入1800亿元,同比增长26.8%;请看事实:在江西广袤的农村大地,吃旅游饭的大有人在,打旅游牌的越来越多,发旅游财的不在少数。乡村,已然成为一个充满遐想、充满向往的代名词。125个传统村落、116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名镇、121个A级乡村旅游景区,仿佛珠贝一般,散落在16.6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观花游、采摘游、美食游、民俗游、油菜花节、桃花节等旅游产品,丰富多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面对中国旅游业实施“515战略”之后迅猛发展的格局,基于约80%以上的旅游资源分布在乡村这一特点,我省发展乡村旅游正当其时,前景无限,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作为一种新型业态,乡村旅游正在成为我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既要立足于本地资源,又要追求特色化、规模化、品牌化,蜜橘之乡南丰的“橘园游”成为人气爆满的旅游目的地,就是成功的案例;发展乡村旅游,既要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又要“留得住乡愁”,切不可乱拆乱建、乱砍乱伐、乱堆乱放,“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是我们难以忘却的画面;发展乡村旅游,既要和本乡本土的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又要“精准扶贫”,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成业,篁岭农民从种庄稼到“种景观”致富,就是很好的一例。乡村因旅游业的介入,摇身变为“琼楼玉宇”,魅力无穷;旅游业因乡村的“参股”,猛然跃入崭新领地,潜力巨大。2016年,是江西乡村旅游提升年,全年活动围绕“一条主线、五个阶段、一大平台”逐步展开,主题活动达242项,旅游点189个,旅游线路140条。乡村旅游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全省上下,更加努力吧!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