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麻石巷,桐城最有名的要数孔城老街,但要问老桐城市区的人们,印象深刻的还是东南北三街,无它,承载着我们代代人的记忆而已。
“数麻石条喽”“点点弯弯,老鼠上山,三根码柴,四根码屋,老鼠靠壁。”“做粑做粑做做,做粑哪个吃,大粑自己吃,小粑送隔壁。”伴随着儿童的歌谣,仿佛又回到童年时光,在三条街上嬉戏玩闹。还有你和同伴上下学路上的打闹,老师半是严厉半是戏谑的斥责“就知道闹,回头考不上大学,都在家待着天天数麻石条”。但是现在我们也没有数清楚究竟有多少条。那些时光里的旧事走马灯的显现又淡去,只留下一个在回忆里泪流满面的你。
桐城现在主要的麻石街道有北大街路段、南大街(南门外大街和胜利街(原南大街),我这里统一称为南大街)和东大街(一说东门小街)这三条街的一段了。
东大街,东西走向,东抵合安公路,西临紫来桥,古桐城七省通衢的交通要道。曾经手工业集散地,随着工厂机械化的兴起而没落了。
东作门连接着北大街和东大街,东大街和胜利街路过文庙在桐城中学汇聚,南大街连接胜利街和北大街构成“T”形主干街道,派生出诸多弄巷,形成桐城著名的“七拐八角九弄十三巷”。走过北大街的桐城中学就是西大街的桐城市医院。
沿北大街有着“桐中敲铜钟童男童女同上学”绝对和教育学家吴汝纶的桐城中学,左光斗故居啖椒堂,方以智故居廷尉第(潇洒园),姚鼐故居惜抱轩等等,一路走来,好像看到左光斗、方以智和姚鼐,也走进了桐城那一段风光里。
左忠毅左光斗为官清正、磊落刚直,被誉为”铁面御史”,政治家,并在治水兴利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取得明显成效。借用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中的一句话“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形容他的一生。因为慈悲所以铁石心肠,因为信念从而慷慨就义。
因为热爱生命由此不同,明知前路荆棘,却仍然归途坦然。总有信仰和信念坚定他们的脚步。如同几百年前铺设这条路工匠们的号子声,穿透了空间,印刻在每一块石条里;如同他们撒下的汗水,穿越了时光传承到桐城人的血脉里。无言的,积聚着,没有爆发,而是成为了一个又一个手中挥舞的剪影,锄头和镰刀的剪影、刮刀和吊车的剪影、鼠标键盘的剪影、粉笔和教具的剪影、书包和书本的剪影、锅碗瓢盆篮子框子的剪影……喧嚣着,宁静着,欢欣着的交响曲,跟过去现在未来的时光汇报。
方以智此人家学渊源,博采众长,主张中西合璧,儒、释、道三教归一。一生著述400余万言,多有散佚,存世作品数十种,内容广博,文、史、哲、地、医药、物理,无所不包。方以智的存在,展示了读书的另一条光辉之道,说明桐城不仅有文学大家还有思想家、哲学家和科学家。
姚鼐展现的又是一种人生,他的经历显示了即使天纵英才也是经历十数年努力才能获得当时科举的认可。而人生际遇并非一帆风顺也让他能够激流而退,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不再靠一人声竭力嘶。成为万千学子的引路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提出文章的核心在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
东大街外是合安公路的拓宽和扩建,一派欣欣向荣,东大街内是人们生活富裕的悠然自得。东作门又连接着紫来桥和龙眠桥,一左一右,再往外走又是一座复古的廊桥。紫来桥的“朱栏照水赤”、龙眠桥的“车驱骑连行”和廊桥的“梁园歌舞足风流”,三座桥,三段时光,三种心态,横亘在龙眠河上,诉说着历史的变迁现在的辉煌以及未来的展望。
走过廊桥,往南就是桐城南大街,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北自古城门口的南薰门,南至文庙(桐城的博物馆)和人民广场(原桐城市政府所在地),是目前桐城最长的麻石路了。现市政府已和原六尺巷景点的荣军康复医院、教育局等重要机关一起西迁至文昌街道。南大街以前是商业街,历来商贾必争之地,有银楼当铺绸缎庄,如现在遗留的古建筑清真寺、凤义兴商号楼等。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平路开通之后,南大街的商铺萧条下来,新的商铺在隔着和平路的一条街兴旺起来,跟老街遥遥相望。
南大街朝北路段和环城西路交汇,而环城西路有实验小学、华润苏果超市到桐城二中、和平路菜市场,连接到高速发展的高新经济开发区—重工业兴起之地。南大街朝南路段到胜利街还有很多有名的徽派建筑和名胜古迹,比如吴氏大宅、勺园,著名的六尺巷景点及张英张廷玉的府邸等等,传唱千年的“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歌谣,不需要我再去赘述了。
这三条街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和精华,汇聚了曾经的政治中心、教育、文化、医疗和民生。路的意义在于四通八达,连贯古今,沟通过去未来。它存在着,一直存在着,不仅是在地理上,还在血液里,指引着方向。
站在粗糙而光滑,平整而蜿蜒,冰冷而有热度的麻石路上。仿佛石头也有记忆,坑坑洼洼的地凼、磨的光亮的反光,在阳光之下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剪影。自行车清脆的铃声“让一让”,卖菜的吆喝声;四通八达的巷子,古色古香的木制阁楼。繁华和落寞,在时光里像放电影一样。在你来不及回味之时,已经被电驴的突突声,颠簸起伏的pia搭声惊醒。眼前只剩下现实的人间烟火气。那一瞬间,你似乎嗅到了郎朗读书声和阁楼里丫头绣鞋的黄梅小调;你好像听到了米糕的香气和蒿子粑的氤氲;你仿佛尝到了徽墨的苦涩和纸张的清香。在你触摸不到的地方真实存在着,并留下痕迹。人和事在旧时光里褪成一幅老照片,在戴望舒的雨巷里定格成一段唯美忧伤的记忆。
如今的北大街正在进行古迹复原,商铺仿古,那些沉淀在历史中又消失在岁月里的印记终有一日重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南大街正在整修路面街面,期待有一日再一次走进吴张两家的那场故事里;东大街在水乡温润里等待着注视着:古城外的更广阔的路更巍峨的高楼和城内旧城改造的热火朝天。
新旧更替,排除不利影响,更是一段桐城人成长发展的历史。不去计较历史古迹的损毁,不去呼吁文化的没落。这三条街的古今的变化变迁,同样也是历史的一部分,人类创造着历史同时也改变着进程。所有新旧更替的痕迹也是一种昭示,让我们用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问题,旧的是为了新的搭桥,而新的是旧的延续。
龙眠山在眼前又像在画外,龙眠河在不远的地方浅唱低吟,那些四通八达的石块们好像是一种奇特的树,扎根在桐城的心脉里,伸展着它的根茎,连接着肝脾肺肾,还有那些残存的历史古迹。这个城市的呼吸和脉络起步于此,但不仅限制于此。其实路还是那条路,又不是那条路,而是走在路上的人赋予了路不同的意义。
龙眠山守候着,龙眠河环绕着,麻石巷子深几许?下一个扣动琴键的又将是谁?
? 精华推荐 ?
陆游这首名诗是不是用错了一个字
一九五三年的春天
浅谈桐城派的家学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