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情系砖瓦窑——记我的知青岁月(二)

V

作者简介
孙乐权,男,在职研究生毕业,高级经济师。1956年3月生于本溪市溪湖区,现住沈阳市。1974年在本溪县偏岭公社下乡插队,1977年9月从本溪矿务局技校毕业,在本溪、沈阳矿务局供应处工作。1984年调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先后任本溪、丹东市分公司总经理,省公司办公室主任、工委副主任。辽宁省保险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等职务。
曾任政协本溪市第八届、第九届委员,第九届提案委员会副主任。系本溪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曾荣获本溪市劳动模范、人保财险辽宁省分公司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孙乐权从事保险工作以来,注重保险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撰写并发表了30余篇专业论文,其中一篇获国家级优秀论文一等奖,有数篇获省、市级奖励。1994年负责组织编写了《本溪保险志》。

桥·情系砖瓦窑
——记我的知青岁月(二)
原创:孙乐权
上期链接
桥·情系砖瓦窑——记我的知青岁月(一)
第2节 深化思想教育·在被延长的这一学年里,我们边学习文化课,边学习文件、学习知青先进典型事迹。从而奠定了我们下乡插队的思想基础,坚定了我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插队落户的理想和信念。
(示意图,来自网络)
1973年7月,国家根据当时的形势需要,将中小学的教学体制改为了十年一贯制,并从我们这届开始实施。因而我们在中学的学习时间被延长了一年。学期被延长一年,我们是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学校为了稳定大家的思想情绪,对我们进一步开展了上山下乡的思想教育,强化了在校的学习纪律。
“白卷先生”的事件发生后,使我们期盼已久的高考梦,又一次破灭了,文化课断了档,我们也被卷入了批判“返回潮”的群众运动中。
我们不分白天晚上,跟着老师们写大字报,写心得体会。然而到了年底又再次发生了“敢于反潮流的革命小闯将的黄帅事件”,一场反师道尊严的运动又接踵而至。
这几年,刚刚得到恢复的教学秩序,又一次出现了停课半停课的状态,校里校外一时间运动浪潮跌宕起伏,被闹得一塌糊涂。
据说外校一名应届男同学,公开谩骂化学老师,老师教训他几句,他不但不听反而变本加厉,竟然与老师动起手来,老师被激怒了,一个手别子将其撂倒,他乖乖地服了,老师却为此犯了错误。老师们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给我们上文化课。
为了靠时间,学校为我们安排的必修课,是每天必须要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的指示和“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教导。
(示意图,来自网络)
学习相关文件、政策,学习扎根农村干革命的知青先进典型事迹,结合自己的思想写体会。
我们的学习体会,是天天写,反复写,一直写到毕业。这期间我们别的没有多大长进,写议论文、写简讯、写讲用材料和学习总结等基础打的挺牢,这是我很大的收获。
我的这个收获得益于我的班主任郭大文老师和语文老师秦德臣。他们经常地暗示我们,有一得必有一失,有一失必有一得的道理。
从我上中学的时候起,班主任郭大文老师就决定在班级里办黑板报,并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板报是学校后勤校工给制作的,并将其挂在教室后面墙正中央上。郭老师手把手地教我设计和编辑专栏,帮我选择文章,教我撰写短文,学习粉笔板书。板报内容两周更换一次,一直坚持到毕业。
郭大文老师在教育我时曾说:“你们在学生时期,多学一样知识,将来就会多一样本领。现在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早晚有一天你会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名言的深刻内涵。真正到了用着的那一天,你想现学那可来不及了,到时候你想起老师的话,后悔了有什么用呢,因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后悔药。”他有时间经常给我补习数学课,要求我认真复习中小学的数学定理、公式等,并做到必须熟记,多做练习题。”
参加工作以后,因要参加高考,我又找到了郭老师,请他继续帮我补习数学。他那时已经调到市第一中学任高中的数学老师。
我把复习题中的难点事先记录下来,再前去请教他。他在百忙之中都能抽出时间接待我,在操场、在他的办公室,有时在他的家里,耐心地给我讲解,直到我弄明白了为止。后来他被调到了大连市某高中任教,我们仍保持着联系。郭大文老师的的恩情,我早已铭刻在心。
中学校园示意图(摄影:代文川)
秦德臣老师在晚上写大字报休息时,经常给我讲时事政治,他对我说:“你要正确认识你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和形势。在我看来,你们被延长的这一年时间是好事,应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好事。你一定要把它利用好,绝不要荒废掉,要集中精力,攻其一点,别说偏科也没关系(因我辞去了俄语课代表,引起俄语老师的不满)。毛主席的书你要认真的学,反复的学,重点文章你一定要能背下来。在学习中不但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同时还要学习掌握毛主席著作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在这一年里,你要是能学会并掌握写文章的基本方法,将来在社会上,你就能站住脚,就能有饭吃。”
他接着对我说:“虽然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你要记住我的话,学会写文章,将来干啥都不慌。”这话对我启发教育非常大。
他教导我每天都要看字典学汉字,并耐心地教我学语法,学写作知识,学习翻译文言文等,《岳阳楼记》等名篇,至今我仍然还熟记并能背诵。
郭大文、秦德臣老师,在这一学年中,给我吃了很多小灶,使我受益匪浅。至今两位老师的教导仍在我的耳畔回响,我感恩他们,想念他们。
我们在政治学习中,重点学习了扎根昭乌达盟的知青柴春泽、吴宪忠和在本校毕业的孙凤琴等人的先进事迹,以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
在先进典型事迹的引领下,学校迅速掀起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学习热潮。
(示意图,来自网络)
在学习的热潮中,我自觉的革命精神被激发出来,扎根农村干革命的思想基础也被夯实了。从思想上牢固地树立了“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成长”的理想信念,坚定了到广阔天地去干一番事业的决心。
我早已被列入应届毕业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因而我及时地向校党支部写了思想汇报。在简单征得母亲和家人的同意后,向学校正式提交了要求到昭乌达盟插队的申请,并表示要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在思想上首先入党。
在应届毕业生中,第一批向学校提交申请到昭乌达盟去的,共有九名同学,申请人中有男生,有女生。这些提交申请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我们都是班干部。
(示意图,来自网络)
学校将我们的申请报送到市知青办,当市知青办对我们提交的申请进行审核和确认时,据说一位外校写申请的同学反悔了,其做法极端,性质严重。此事引起了市知青办、矿知青办和校领导高度重视。突发事件使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宣传教育活动逐渐趋于平缓。
?
这名反悔的是一名男同学,是全市申请到昭乌达盟去的积极倡导者和带头人。
一天上午他冒充市知青办工作人员,给所在学校的校长打电话,意思是说:“XX同学,品学兼优,在上山下乡的思想教育活动中,表现突出,积极主动申请到昭乌达盟去,为全市应届毕业生的去向选择,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经研究决定,我们要树立该同学为先进典型,请学校将他的事迹整理出来,印发全市各校,在应届毕业生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再是鉴于这名同学入党动机正确,要求迫切,思想觉悟高,日常表现好,建议你校批准他入党。还有该同学家中生活十分困难,要考虑将他留城,我们将给予分配工作。”
打电话的没有留下姓名。放下电话后校长感到非常奇怪,找来校保卫组长和他的班主任,通报了以上情况。同时要求开展调查核实,要查个水落石出一追到底。
校保卫组长说:“这事听起来荒唐怪诞,行为幼稚。既然电话有来路,针对的同学又有名字,这事好办,一查便知。”
市知青办知道情况后,请公安部门介入开展调查,经查事情很快露出端倪。公安部门鉴于他是个学生,是初犯,没有给社会和学校造成坏的影响,决定不予追究责任,将案子退回学校,责成学校处理。
事情发生后,因我在学校后勤帮办,事先听到了这个传闻,并为此感到很震惊。因此我们要求到昭乌达盟去的申请,都没有被批准,是否因受到此事的影响不得而知。
矿知青办知道了这件事。知青办主任看到申请人中有我的名字,他给我的姐夫,时任矿第一采煤区党总支书记郑吉宏打电话询问此事。姐夫说这件事情他还不太清楚,等了解一下情况之后再说。
这天晚上,姐姐、姐夫领着照华回到家里,针对我的去向选择问题,姐夫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下乡的事,我们尊重你的意愿,你要求进步我们也支持你,但是你要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那里条件艰苦不说,离家那么远,遇着点什么事你找谁?谁能帮助你?你选择到那么艰苦的地方去,这能不让母亲和家人为你操心吗?”我默默地听着并不断地点头称是。
姐姐接过话题对我说:“我现在住的离家不远,我会经常回家来看看,帮家里干点活,陪陪妈妈。你哥哥也工作了,家里生活条件愈来愈好,你要真是下乡了也不用太为家里操心。”
姐姐看着我低着头不吱声也不说话,她又接着说:“现在中学生毕业后下乡插队,是大势所趋。不过你为什么非得要到昭乌达盟去呢?你知道昭乌达盟在哪吗?我是过来人,你现在跟我们说说,什么叫扎根农村干革命?到农村怎么干革命?你的具体想法是什么?如果你能说服我,我会全力支持你!”
我自以为,我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革命思想很坚定。可是要真得让我说说怎么做,我还真没有具体措施和办法,也不知道以后会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个人的思想只是处在一个只有想法,而没有办法的阶段,想得有些太简单。姐姐一连串的问号,问的我支支吾吾的,说不出个子午卯酉来。
姐姐看出我只是一种思想上的狂热,接着对我说:“你这是理想头顶天,想实践脚下还没有找着地。人的一生有些事,未必非得自己亲力亲为才能悟出道理,遇事要稳住心神,特别是事关个人理想前途的大事,事先要多听听,多看看,多想想,然后再做出决定,这就叫做三思而后行。”
原本溪煤矿第一采煤区党总支书记郑吉宏
(郑照华提供)
姐夫接着说:“小权儿,你是一个有理想,又是一个积极要求进步的人,是好样的,日后定会有出息,可咱是煤矿子弟,你毕业的分配去向,主要由矿知青办负责。自从你到了中学,就被学校调到后勤组,在学校一边读书,一边参加后勤管理,表现得很好。这一点校里校外大家都清楚,矿负责教育的领导也知道。一旦有政策,你留校工作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学校领导再找你谈话,你在表态时一定要明确表示,要服从组织分配,剩下的事由我来办,你懂吗?”
姐夫的话我是似懂非懂,沉默了一会,我的思想突然转过弯来,“姐夫我懂了,我听你的!”我爽快地回答道。
姐姐一家人合影
从左至右:
姐姐孙淑云、外甥女郑照华、姐夫郑吉宏
(郑照华提供)
我们毕业了,国家的分配政策来了。政策规定,我们被推迟毕业的这一届毕业生全部下乡。
(未完待续)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者
编辑:一寸丹心
印象本溪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