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图文:雪哥
九月十二号,休息,骄阳似火。
屋外热的要命,陪摄友做作业,驱车故地,老街重游。虽说招贤老街因宋诗之河——招贤古渡而出名,然古渡已不复,则老街也将逝矣。
整条百余米老街民居因少有人居,已破败不堪,偶有几户人家或因怀念老宅或因年事已高,不习惯农村洋房的独门独户,而仍住老宅。
面对此象,无以言表,惟留存影像以记之。
老街临江而建,多以鹅卵石砌墙,应是就地取材,经济方便之故。
拱形窗楣与雕砖门额交相辉映。
景丰商店,曾经的老街自然少不了居民要采购柴米油盐,这个店应该给老街的居民们带来不少方便。
青砖砌角,鹅卵石加三合土垒墙,工痕犹在。
招贤街79号,人去屋空,可拆卸的门板已歪斜,可还是得锁着,或许里面还有值钱的古董吧。
条石门槛里面,庭院深深。瞧,有同学在做作业。
明天就是中秋节,可秋老虎还在发威,屋主摇着蒲扇与做作业的同学聊着曾经的曾经……
老街上大一点的房子都是二层砖木结构,大板楼梯已经很久没人上去过了。
楼上稀疏光点示意古瓦已破,明瓦投射下的光影和六角形小窗透入的光线可照亮楼梯口,老工匠的一片匠心,总是实用又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
天井边,一堵未倒的窗墙,已长满青苔,徒留斜光照残垣。
厨房一角,闭上眼,似乎还能听见勤快的主妇哼着古老的歌谣。
长满青苔的木柱告诉你,它还在……
天井里已是野草丛生,会不会有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突然在背后叫你的名字?
厢房,一角大米缸还在,这个家,以前肯定人丁兴旺。
江边的自然风吹过,临江老街凉爽又惬意。草席,是街民那时的标配。
天井边,手压水井还可压上水来。
“龙水”牌,不知道当年是不是名牌?
天井里的屋檐水流到天井后,全靠这排水口排水。
卸掉灯泡的灯头还在诉说着历史……
老街,就这条路走到头……
老街上老屋虽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过年贴窗花对联的习俗,一直流行、传承……
木结构的楼板、楼梯,还有透光的明瓦。
一些老房子拆下来的土瓦……
少有的几户人家,经过整修,还是很不错的。老屋除了上半年雨季潮湿外,夏天还是挺凉快的。
这个筷笼也有些年头了。
里面装的筷子,勺子还是新的。
很明显,这户人家是位手工艺人,专门修理日用品的。
风生水起的招贤街66号,也关门了,守门神守门。
楼板下挂的铁钩,逢年过节,曾经应该挂满腊肉、香肠、熏鱼,耗子都无奈。
筛子,过日子的人家总少不了几样竹制日用品。
饭篮、蓬盖,这些竹制生活用品,环保又耐用。
桌子上、地上都散乱地堆放着待修理的日用品和修理工具,还是有人需要的。
长板凳、板凳,似乎在静静等待饭后休息、聊天的客人。
砖砌墙是后居民搭建的形式。
屋檐下的长竹竿是居民晾衣服的
老街边摇曵生姿的树影,是常山胡柚树。
路边的野花生机勃勃,也为老街带来生机一片。
招贤古渡已成遗迹,小木船似乎还在等待它的主人。
蓝天下,木柱撑着青砖黛瓦摇揺欲坠的老屋
转角处,屋檐下的路灯依然可以照亮暗的夜
宋诗长廊与残垣断壁……
老街的老屋最早基本上都是徽派建筑
老屋新墙
老屋里的居民用的是新能源节能灯,好有爱。
招贤也是著名的桔乡,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乾隆下江南时走水路,在招贤古渡上岸,行至桔园因口渴摘了几个桔子吃,被乡民抓住罚乾隆请戏帮子唱戏……
以前装桔子运输周转箱都是用木条钉的,现在都用塑料筐了,美观又牢固。
招贤古渡车船不息,古往大佬留下许多妙文佳句。
难得几堵青砖黛瓦的老屋还完整保留着,在蓝天白云下诉说着古往今来……
巨大的红条石官道,演绎着历史,记录着曾经的繁华。
老屋老瓦已被钢筋水泥洋瓦代替,只有静静地堆在路边,陪着老街……
园外枯树,老街民都搬到新房住后,它们也被遗忘了。
再过一个多月,就有桔子吃了。
老街尽头的老樟树,见证了几百年来招贤古渡和招贤老街的兴衰。
新房里的老家具,挺实用的菜橱,也有五六十年历史了。
永久牌28吋载重自行车,邮政订制款,现在还在用,以前东西质量真好。
枝头的胡柚已微微泛黄,两个月后可以上市喽。
房前屋后都可以种的丝瓜,赏花吃瓜还绿化。
路口荒地里的狗尾巴草,在骄阳下与太阳花比美。
一张张未加修饰的图片,叙述着一个个历史故事,讲述着古宅过去的兴旺与繁荣,随着时间流逝、岁月的洗礼,曾经的不再拥有……
图文:雪哥 编辑:老破孩
监制:丑小新
原创文章|随心小感|诗词歌赋
愿有一方净土,
远离尘嚣与你相遇
投稿请加编辑微信:x49900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