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音声声
吐抽丝之声
闻破茧之音
驿
漫话土圣寺
文/杨虎田 诵/刘平艳
点击绿色语音图标收听…
北有娄烦寺,南有土圣寺,此话在原平境内相传久远。上千年来,土圣寺以它古老的神话传说,独特的寺庙群落,优美的山川景观,深厚的佛教底蕴而著称于世,口碑于民,史表于册。
土圣寺幽谷十里,田林千亩,寺域广阔,无与伦比。从原平城出发,西南行30公里,过水油沟村,便见山形渐聚,谷壑骤合,清流曲绕,绿苔浮石,杂树斑影,蔓草长藤,松鼠窜跃,斑鸠和鸣,其景优而美,其境秀而雅,其象幽而灵,真所谓“鸟鸣山更幽,风和十里爽”的胜景之地啊!这里四季风光,万千景致。春日,山花烂漫,草树争新,层田泻流云,百鸟醉香风;冬天,青松傲雪,翠柏参天,古寺一幅画,心头万首诗。逢暑,则清爽宜人,凉快备至,确可消热解困,避燥安神;遇秋,乃梨果遍野,香色袭人,方能品鲜尝艳,尽享口福。携全家,偕同事,邀文友,随游团,或赏景,或闲游,或留居,或凭吊,或漫步山水,尽情风光,或迷恋佛法,许神拜殿,或朝山览胜,赋吟留言,此方境地,远离市嚣,幽意不绝,最是妙处。
土圣寺建谷中高埠之上,四面青山环抱,八方群峰曲掩,一水蜿蜒寺前,中起风陵,背倚云中,庙宇居南、北山间顺势而建,谷口面金、银两山自然开合,山走龙蛇,云腾紫瑞,景拥圣土,气接祥光,可谓灵秀风光之地,据《崞县志》记载,寺庙始建于唐,复修于宋,因火毁,明嘉靖年间重建,文革中拆正殿、戏台,后补修成今,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历史悠久,闻名遐迩,它虽不能与山西的五台、四川的峨眉、浙江的普陀、安徽的九华山等四大佛教圣地相提,却自古为名胜,千年居一隅,《中国名胜词典》中载:土圣寺位于城西南闫庄公社水油沟村北灵泉山,其主峰988米,因山有名灵泉,山上建有”灵泉寺”。
土圣寺土好水也好,地灵人广,泉灵名远。据说,唐、金时代,这里僧尼众多,明慧云集,经书满阁,之后本寺住持多与五台山、娄烦寺等寺院互通信息,频有交往,着实令香火鼎盛,景象繁荣了一度时期,寺院凭借着耕种的上千亩土地、林园,以及芸芸众生的布施祭祀,养育着上百名佛门弟子,发展为佛法名扬,布施人杂,粮丰果足,材木结集,骡马成群,雇工成队的繁华之地,这在周围寺院中是不多见的。
土圣寺集有八景,堪称奇绝。每一景,又联系着一段神奇美妙的传说,流传着一段令人神往的佳话。这八景是:灵泉圣水、仙桥冰洞、灵牙圣塔、石阶难清、土圣晚钟、钟鼓应声、平顶青松、早收晚种。
一曰灵泉圣水名。庙不在大,有圣则名;水不在多,有泉则灵。寺之西,有山泉,不舍昼夜,汩汩涌流,至西而东,蜿蜒寺前,故此山叫灵泉山,土圣寺当地人又称灵泉寺。溪水经水油沟,汇于卫村水库。其水性纯,水味甘,渗于云中山层岩,涓于土圣寺厚土,滤于丛林叠根。宜汤药,有疗效,养人颜,腻肌肤,只可惜因水位下降,林园新植,使之失去了景致,伤了功力,少了昔日的神奇绝妙。不过,近年当地政府重视,群众出力,大兴建设,开发殿阁,绿化坡梁,硬化道路,使之重展风采,新添锦绣,更增无限生机。
二曰仙桥万年冰。寺之前,溪之上,建小桥,名曰度仙桥。溪穿桥洞,水汽蒸浮,结成冰凌,常年不化,人称万年冰洞。仙桥侧畔,静听水流,隐琴瑟之韵,绕叮咚之音,悦耳动听。清朝诗人宋志濂曾看到仙桥上僧来尼往的景象题吟道:“寺僧晚步度仙桥,入耳钟声破寂寥;声回古洞云三面,韵接清泉水一瓢。”可见当时香火鼎盛之一斑,道出了仙洞泉吟,钟韵萦回、僧尼往来的美好景象。
三曰圣塔藏灵牙。寺前一塔,高耸静立,因其中有僧人从印度取回释迦牟尼的一颗牙齿和一块骨头,故名“灵牙舍利宝塔”。该塔呈八角状,高约五丈,共分13层,石砌塔基,砖塑塔身,有人物、花卉、鸟雀、龙兽诸多浮图。塔身空、实结合,二、四层上有拱洞,分别内塑释迦牟尼佛像一尊,内供小佛铜像一列,其神像姿态端庄,双腿盘坐于千瓣莲叶之上,双手合一,二目微启,小铜像活灵活现,神情平和。三、四层上雕刻有小佛像,塔顶有铁制塔刹,八角悬有风铃。据碑记载,该塔建于金太和五年,整个圣塔造型优美,雕塑逼真,古端典雅,稳健别致,雄伟壮观,是现存金代建筑之珍品,具有研究佛教历史和古建筑艺术的可贵价值,已列入《中国名胜辞典》。
四曰台阶似天梯。过度仙桥,上寺庙,便登六十七级台阶,台高八丈,立若天梯,拾级而上,不禁气喘吁吁,且登且歇,方已沁汗。传说凡人上下台阶是数不清级数的,只有心诚者才会心知肚明。石级之上,便是三楹南楼,高阁飞檐,梁柱斗拱,颇具凌空腾飞之感,虽历经百年岁月,木质楼阁依然坚固如初,别致精美。入寺院,大雄宝殿正踞月台,左右配殿分设两侧,东为观音菩萨殿,西为地藏菩萨殿。整个寺院殿宇巍峨,檐廊回互,碑碣比列,彩画多姿,雕塑栩生,气势恢宏,真乃佛门胜境,神威所在。站在南楼之上,雄视八方,便见群峰叠翠,胜景琳琅,俯视石级,心惊魄动,巍巍乎如登天界,飘飘然似驾云端。
五曰晚钟可自鸣。寺东山崖上,雄踞一钟,高1.7米,口宽1.8米,厚0.03米,重约999斤。该钟音韵清脆,声传数十里。每逢寺庙集会,便旋钟响。相传土圣寺前左右分立钟、鼓二楼,忽一夜,钟闻鼓动,小和尚听得动静,出门一看,钟鼓打起架来,他一声大喝”定”,便喝住了铁钟,并与和尚们一起用铁索拴住,就地建起了一座新钟楼,因此现今的钟楼就上了东山崖之上,而大鼓却无踪影,后来在雁门关上的鼓楼里才找到了它,它已成为抗击外族入侵的战鼓,威震八方,声惊四野。钟楼从寺前东移至此,便引来撞钟不便,传说因小和尚殷勤感动了佛祖,佛祖就每晚使法让钟自鸣,这便有了”土圣晚钟”的名迹,有了崞县旧八景之一的名传。
六曰钟鼓会应声。相传钟、鼓楼镇守寺前度仙桥两侧,威武森严,气势雄尊,每有钟敲则鼓应,鼓击而钟鸣,其声由近及远,回旋萦绕,起伏寺谷,召唤着田间、林地里劳作的僧尼们。而钟鼓打架,不知属于何因,至今人们不得知晓,成为千古谜传,每当人们看到大钟或听到钟音,便自然会想到那只大鼓。不知如今守护雁门的大鼓还会记起当年那”暮钟晨鼓”的往事吗?
七曰青松皆平顶。寺南的兆山上,满坡翠松,碧绿如盖,四季如春。神奇的是坡上的松树一律平顶,撑盖而生,毫无例外,令千人惊奇,万人叹服。相传,庙内一小和尚十分勤快,每日割草饲养牲畜,他割得草又嫩又鲜,都是牲畜最爱吃的芦芽。这芦芽地下原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聚宝盆,供养着寺内成群骡马的草料。有一个又懒又奸的老和尚,心生妒忌,偷随其后,结果发现小和尚镰舞草收,前割后长,越割越旺,便趁夜偷挖了”聚宝盆”埋于南山一棵松树下,并削了顶为记,等他第二天一看,满山松树皆成了平顶,埋盆之地已难寻找,从此就留下了这青松平顶的绝景。
八曰晚种却早收。寺之东,有一块地,饮灵泉之水,汲土圣之养,聚天阳之辉,年年种谷,岁岁宜收,且下种较迟,收获即早,所生长谷物,穗丰足,粒饱满,能达”八米二糠”,这在当地十分难见。后来,庙里诸神,皆以这里长出的谷物作祭供,祈祷神佛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惠及生民。
此八景名远,历来为人称道。其实土圣寺名远,还有一绝,即土圣寺庙会。土圣寺久盛庙会,据《崞县志》载:每年农历四月初七致祭,由附近闫庄、白水、卫村、麻港、串道、南庄头、魏家庄七村轮流执办祭祀。祈赛之日,各方民众,咸来赏观。会期一般三天,举办村要闹红火、唱大戏、设食堂。满山满沟人涌如潮,大道小路车接龙蛇,锣鼓声、叫卖声、戏曲声、欢笑声,此起彼伏;敬香者、还愿者、捐资者、留影者,络绎不绝。其规模之大,声势之盛,蔚为壮观,真不愧是原平四大古会之一。
山之幽、寺之古、景之奇、会之盛,赋予了土圣寺千古兴盛,万世名传,形成了今日土圣寺充满神奇、魅力无限的自然品味和人文景观。土圣文化,源远流长;土圣香火,弥久不衰。
选自《蚕音》2016.3(总第3期)
《蚕音声声》编辑
作者简介
杨虎田,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供职于原平市教育科技局,系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社长、忻州市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诗刊》子曰诗社会员,著有《怡然居诗词集》。
诵者简介
刘平艳,原平市教师校园文学社副社长兼《蚕音声声》主编。酷爱文学,热衷朗诵。“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愿我辈逢世运,无日不驱新!愿《蚕音》字字珠玑!愿《蚕音声声》入耳!
相 关 阅 读
?欢迎关注《蚕音声声》?为有佳作多努力 且把新诗换旧词 文、诵/刘平艳
?社校联谊“崞阳采风行”组诗 文/杨虎田 诵/刘平艳
?与你相识不是梦 文/刘珺 诵/刘平艳
?刘平艳、张燕飞诗词 诵/张燕飞
?记我的老搭档——刘俊伟老师 文/刘瑞明 诵/刘平艳
?母亲*老井 文/王亭礼 诵/刘平艳
?蚕音声声赋 文/刘志清 诵/刘平艳
?我和九寨有个约会(一)文/张永飞 诵/刘平艳?【刘平艳朗诵专辑】无字碑歌?聆听千年的守望 文/刘平艳 诵/刘平艳?吟魂组诗七首 文/杨虎田 诵/刘平艳?原平礼赞 文/杨虎田 诵/刘平艳?春诗 文/刘志清 诵/刘平艳?【刘平艳朗诵专辑】雷电颂长按下图识别图中二维码
打 赏 支 持 《蚕 音 声 声》
点赞是对我们的鼓励 !
分享至朋友圈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