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有个话题引发了澳洲华人圈小小的热议,就是下面这篇文章:越穷越俗?澳洲的阶级,已经刻在每个人对音乐、电视和书的品味里了本来这也没什么,也就是种无聊牵强的品味划分罢了。但我看到下方高赞留言居然是这样一句话:从点赞数看,显然有不少华人认为,澳洲就是个没文化的国家,就算有也是抄作业抄来的。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定义文化的。依我的理解,凡是人类活动留下的痕迹,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不管是太空漫步还是太极拳、双盲实验还是双黄连。澳洲的人类居住史有好几万年了,可以驻足欣赏的当真只有袋鼠、海滩、荒漠和珊瑚礁么?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看看澳洲到底有没有文化。最近ABC经常在节目间插播一条1分钟的宣传视频,是疫情中隔离在家的人们合唱一首歌I am Australian,链接在这里(微信无法插入外链,请复制到浏览器观看,或者到文末点击阅读原文):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4-18/i-am-australian-songwriter-bruce-woodley-on-song-and-coronavirus/12156548
一听之下,我就被这首歌征服了,于是找到了完整的歌曲,单曲循环,百听不厌,直把心中的前浪撩拨得汹涌澎湃。我没在微信公众平台找到The Seekers乐队的原唱,只找到了上次澳洲山火期间的翻唱版本,但也是足够回肠荡气,可以点击下方视频感受一下(来自公众号“双松斋文集”的文章“民间国歌”凝聚澳洲人):
这首歌创作于1987年,旋律饱含深情,歌词意象丰富,一经推出就广为传唱。很多人都认为,这首歌居然没有被定为澳洲国歌,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油管上有一个关于这首歌的视频,是4个已经白发苍苍的乐手在2014年的最后告别演唱,别有一番沧桑动人。下面有人留言说:我是德国人,但4分35秒以后,我已经变成澳洲人。为什么我要举这个例子呢?首先当然是想说明,澳洲人的音乐原创能力一点都不差,完全不用从别处借鉴,就能用土生土长的艺术感染人心。只不过我最想谈一谈的是这首歌的歌词。饶我是考过雅思阅读9分的考生,竟然都有好多读不懂的地方:I came from the dream-timeFrom the dusty red-soil plainsI am the ancient heartThe keeper of the flameI stood upon the rocky shoresI watched the tall ships comeFor forty thousand years I’ve beenThe first AustralianI came upon the prison shipBowed down by iron chainsI bought the land, endured the lashAnd waited for the rainsI’m a settler, I’m a farmer’s wifeOn a dry and barren runA convict, then a free manI became AustralianI’m the daughter of a diggerWho sought the mother lodeThe girl became a womanOn the long and dusty roadI’m a child of the DepressionI saw the good times comeI’m a bushie, I’m a battlerI am AustralianWe are one, but we are manyAnd from all the lands on earth we comeWe’ll share a dream and sing with one voice”I am, you are, we are Australian”I’m a teller of storiesI’m a singer of songsI am Albert NamatjiraAnd I paint the ghostly gumsI’m Clancy on his horseI’m Ned Kellyon the runI’m the one who waltzed MatildaI am AustralianI’m the hot wind from the desertI’m the black soil of the plainsI’m the mountains and the valleysI’m the drought and flooding rainsI am the rock, I am the skyThe rivers when they runThe spirit of this great landI am AustralianWe are one, but we are manyAnd from all the lands on earth we comeWe’ll share a dream and sing with one voice”I am, you are, we are Australian”熟悉这首歌的老移民可能会知道,这歌词当然不是随口乱编的,作者只鳞片爪地在其中加了好多澳洲独有的文化特征,我们来一个个看一下。Dreamtime:梦幻时光。这是人类学家给澳洲土著文化起的一个专有名词,是指土著人的种种英雄和超自然崇拜现象。Ancient Heart:上古之心。其实就是指澳洲中部的大红石乌鲁鲁。Run:在澳新英语中,有“牧场”的意思。Digger:在澳新俚语中指“士兵”,一战中广泛使用,跟澳新兵团战友情尤其关系紧密,因为好多士兵参军前都是矿工。Good Times:好日子。这是在澳洲被反复翻唱的一首流行歌曲,由The Easybeats乐队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当时披头士乐队的保罗麦卡特尼在广播里听到以后大为赞赏,打电话给电台反复点播。Bushie:丛林客。是指居住在澳洲内陆地区的人们。Battler:斗士。但在澳洲,这并不是指好勇斗狠的武士,而是指不畏艰难奋斗在底层的劳动人民。Albert Namatjira:澳洲最著名的土著画家,出生于上世纪初,他和他的妻子是最早获得澳洲公民身份的土著人。Clancy on his horse:马上的克兰西。这来自于澳洲诗人班卓·帕特森最著名的诗作Clancy of the Overflow,讲述了一个城市人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向往。Ned Kelly:19世纪澳洲最传奇的丛林大盗,评价至今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烧杀抢掠的恶棍,有人却把他看作反抗暴政的英雄。Waltzed Matilda:跳华尔兹的马蒂尔达。这又是来自班卓·帕特森的诗作,后来被谱成了曲子,是另一首被称作民间澳洲国歌的歌曲。讲述了一个流浪打工者在路上逮到一只绵羊,在警察逼迫下跳河自杀的故事,其实是影射了当时昆州剪羊毛工人罢工的遭遇。就是下面这首,里面也有好多听得我一头雾水的澳洲俚语:短短的一首I am Australian,就包括了历史、地理、音乐、诗歌、绘画、英雄传说等等元素,而这些又有哪一条不是澳洲特有的文化?有哪一条稍微挖掘一下不能写出一篇万字论文?反过来说,如果不了解点澳洲文化,又怎么能听得懂这首歌包含的深意?所以到底是澳洲没有文化,还是好多华人不愿意去了解澳洲文化?诚然澳洲白人文化一开始是从英国移植过来的基督教文明,不比有些文明古国独步天下经久不衰的武术、医术、儒术啥的,但经过几百年跟土著以及世界各地移民文化的融合,势必有其独到之处。别的不知道,我记得有一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澳洲电影《疯狂的麦克斯》,那种狂野荒芜的气质是欧美电影中从未有过的体验。澳大利亚电影本就是奥斯卡的常客,《小猪巴比》、《闪亮的风采》、《雄狮》也都是最佳影片提名,导演奖、表演奖、技术奖提名更是比比皆是。从前我还看过一部讲述异装癖的澳洲电影《沙漠妖姬》,见所未见的重口味公路片,但故事演绎出的多元价值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在I am Australian这首歌里,我也听出了一种奇异的风味,有股子质朴而宽容的力量。尤其是讲到澳洲人囚犯出身的时候,带着天性里的洒脱和豪放,并不会因为家丑不可外扬而绝口不提。社交媒体上提到澳洲,总有人洋洋得意地说,这不是英国囚犯的流放地么?但依靠一批低三下四的囚犯建造出这样一个发达文明的现代国家,不反而是一件能够引以为傲的事情么?而这种屌丝逆袭的文化,不正是某些青年心心念念向往的么?或者你可以说这样的文化入不了你的法眼,也可以说不符合你的核心价值观,但这种闭着眼睛一概矢口否认的做法,跟某些人民对房间里大象视而不见的态度,其实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不过对有些冲浪者来说,这并没有增加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反而降低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示以轻蔑的成本——动动键盘就可以了。对他们来说,世事不管大小,都是可以轻轻巧巧一笔带过的段子,不需要任何事实、逻辑和分析。就像澳洲疫情初期,有一篇叫《这篇文章告诉你,过去一个来月,澳洲为抗疫做了哪些努力!》的文章在朋友圈疯传,无数转发点赞,打开来一看里面却是一片空白,一个字都没有。我敢说,那些小编和转发者虽然如今在澳洲安心享受着抗疫成果,但没有一颗良心会觉察到一丝痛感,依然会自诩为抖机灵界浪奔浪涌的弄潮儿。但弄的是前浪也好、后浪也罢,只要翻不出井去的,也就是一边自娱自乐地翻腾、一边还幻想井外都是沙漠的波纹而已。
你可能错过的文章:韮菜们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劆刀之间的纷争把祖国比喻成母亲,到底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