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这酒到底该不该喝?其实中医最早的药就是酒!

现在如果家里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人,医生都会告诉他们:要戒酒,酒不能喝了。
但是,酒这个东西,真的是好还是坏呢?
至少对最早的中医来说,用对了,真是一味很好的药,因为最早的中医就是用酒来给人治病的。
比如,迄今为止,我们发现的最早的医书,是成书于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在它里面,全书283方里,用酒的就有40多个,但遗憾的时,那时的药酒并没有具体的名字……
于是给酒方取名的重担,就落到了后来的《黄帝内经》。
在中医首经《黄帝内经》诞生时,最早的药酒名出现了,比如里面有用鸡屎和酒制成的“鸡矢醴”,差不多就是叫鸡屎酒,虽然名字听着有点难以描述……
但后来的我们,一直都在遵循这个用成分给酒命名的方法啊,比如雄黄酒……
其次,内经里还出现了不少用酒治病的描述,比如这句:「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以为备耳」,说的就是上古医生制作药酒,就是为了以防不时之需,给人治病啊。
再然后,就到了神农尝百草的年代,在那本《神农本草经》里就写到「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
这就说明,从那时代起,古人就开始分类对中药进行炮制,酒制,他们知道有些适合用水煮,有些适合用酒浸渍,中药泡在酒里就能放大药性。
这里插一句,从上面的时间轴就能看出,不管中医也好,中药也罢,任何的突破性进展,都需要度过一个漫长的历史长河,所以否定中医中药,就是在否定我们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好了,扯回来,再接着就到了我们最熟悉的,辉煌的张仲景伤寒论时代,张先生又是怎么用酒呢?
第一,他把酒用于大黄的炮制,伤寒论里好几个方子中的大黄都是用酒来洗,来炮制,当大黄经过酒制后,相应的大黄也醉了,就具有酒性,会借酒力走窜,向上,向外,从头顶到肌肤四肢,去宣行药势,活血痛络……这样酒洗过的大黄就可以做到去邪而不伤你的正气。
第二,他把酒作为方子的辅料,用酒来煎药。
比如在祛寒剂—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里,用水和清酒各六升来煎之……
再比如在补阴剂——炙甘草汤中以清酒七升,水八升煎之……
还有瓜蒌薤白白酒汤里,继续用白酒煎药……
酒在这里,张仲景就是取它味辛甘,性温热,有通血脉、祛寒气、芳香走窜行药性的功效。
在《博物志》里就曾有这样一个故事,说一个村里有三个人天还没亮出去办事,又正好遇见那种大雾,三个人顶着浓雾出行,结果回来后,一个人死了,一个人病了,一个人好好的。
我们之前就说过,雾就是外湿,就是湿邪,再加上天还没亮,寒气又重,这种寒湿夹杂之邪是很伤人的,但为什么三个人回来的情况不同呢?
原来,死了的这人出门前没吃饭;病了的这人出门前吃了早饭;没事的这人出门前不仅吃了饭还喝了酒。
没吃饭的这人又冷又饿,当然也就没有正气与湿邪抗争,直接翘辫子了;吃了饭的这个至少有点胃气,总算活下来了;那个又吃饭又喝酒的,因为酒的芳香之气正好可以升清化浊,湿气正好就会被驱散掉了……
所以酒的功力是不可小看的。
说到这,大家要说了,你说的用酒治病都是过去了,现在哪里还有用酒来治病的?
同志们,现在依然是有的,据我所知上海有医院就有开设专门的酒方,原理就是先中医辨证论治,然后开中药方,再用酒浸渍工艺把方子里的药性渗出来,然后稀释调和成35°的酒每日饮用治病。
关于什么病适合吃酒方,还有酒方的疗效,我曾与曙光医院科室主任讨论过,他认为酒方最大的特性就是活血,不仅对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有益,对冠心病、高血压(血压控制稳定的情况下),中风后遗症,还有色素斑等都很有益处。
所以喝酒一定伤身吗?
至少在中医眼里,这取决于你什么体质,你怎么喝,喝多少,喝的什么酒,如果你在医生指导下,喝的对,也是可以治病的,也可以是对你有益的。
此处应该有个酒方广告插入,可惜并没有。
我想说的是:酒这个东西,有功也有过,原因不在酒,而是在谁喝,哪一种人喝,物无美恶 过则成灾,少饮有益,多饮小心灰飞烟灭。。。
|| 推荐阅读 ||
中医讲的“忌口”与“发物”为何物?《收藏版》
眼袋、黄褐斑。。。脸上出现这些衰老表现时,其实是内在脏腑经络出了问题!
“生是中医的人死是中医的魂”,来世还是做中医!纪念中医泰斗巨擘邓铁涛先生
绝非危言耸听,孩子晚睡的三大危害远远超过你想像!你的孩子每天几点才能睡?
入睡难是肝,易醒是血虚。。。五种不同的失眠问题,你的属于哪种?
投稿/商务合作/预约面诊/求抱抱
请添加suwenxuan6微信号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