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原点青年研究所』即可订阅
在后台回复热点查看更多
“成都疫情女孩儿”的事件过去了大半月,不知道她的生活是否已经回归正常。
原来我的身边竟也有这些人
18号晚,依稀记得是9点钟左右。原点菌和朋友从万众国际吃完饭出来,计划着回学校。西安深冬夜晚的风能分分钟要了我的小命,最后我们放弃了两百米开外的公交站,选择拼车回校。过程还算顺利,3分钟后,订单显示,拼车成功。
“嘿!嘿!你看你看。”朋友使了个眼色,示意我看向右侧车窗外。我把头朝过去一看,路边站着一位“不同寻常“的女子。
路灯还算亮,可以看见她有着一头粉色头发、披着黑色斗篷披肩、穿着黑色连裤丝袜、踩着一双足有20公分的银色高跟鞋,在路边格外的显眼。不难看出她是刚从CAT1酒吧出来,因为我们的网约车就停在了这家店门前。
“你看,今天还遇上个鸡婆。”朋友悄悄说道,我诧异的看向她的时候,她还露出一副神秘的微笑,我转过头,对她说:“嘘。”
下车后,她更是激动的给我讲,这种女孩儿“很骚哦”,实在是碍于朋友的面子,我不好意思直接回怼,就问她难道你认识她?你咋知道这么多?她淡淡的回了句:你以为去夜店的会是什么好东西吗?
我为之震惊,原来,“夜店歧视”一说有着如此庞大的群众基础。他们对于去夜店的人的坏,能够讲的头头是道。
即使这些人中的绝大部分,压根儿就没去过夜店。但是他们可以想象。就像前俩天那样,去网暴那位被确诊的新冠患者赵某。
12月8日,在官方通报的成都市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名单中,公布了三位患者的活动轨迹。
其中一位20岁的确诊女孩赵某的活动轨迹牵涉到多家酒吧,随之便在网络上引起了一场舆论风暴:“酒吧鸡婆,千古罪人。”
他们高呼女孩儿不是什么好人,当然去酒吧感染的那些人也是活该,正经人谁会去酒吧。
处于对此“封建糟粕”思想的困惑,我又去翻阅了“成都确诊孙女”的相关话题,想看看这些诡辩奇才们是如何强势的输出自己观点。
但更让我咋舌的是:讨伐声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青年用户。循之点开他们的主页,无乎是我们当代的青年大学生!
很可惜,社会中的强势意见有时候会在社会刻板印象的偏见下,渐渐凝聚成为社会共识。众多正派之人站在道德制高点,大声疾呼着赵某的种种不检点。他们最强烈的动力就是:去夜店就不是好东西。
难道,这就是我们所受过中高等教育的民族脊梁?真·后生可畏。
原点菌不断平复着思绪,想试着揣摩出恶意从何而来?
女权意识仍需加深
在浏览词条时候,我注意到“夜店“总是与”女孩“出现在一起,似乎两个毫不相干的词,在如今已经成为固定搭配,有着特殊的意义。
有些人高呼着夜店自由,但殊不知“夜店自由”中的“自由”,仅仅是于自己而言。
真心向那些双标的人推荐《疯狂原始人2》,原点菌不在这里进行剧透,但是这部貌似提供给孩子们的电影充满教育成年人的魅力。如果看完之后还不能有所触动,那么证明他们的双标之毒已经无可救药。
大学生固化的职业刻板印象
对于夜店,公众算是把刻板印象发挥到了极致。在赵某解释自己在夜店负责气氛和营销之后,更是踩到了一部分人的痒点:“哟,还在夜店工作!”。
这类“在夜店工作”就等于“不是好东西”的观念根深蒂固。
我认为这种认知偏差,仍停留在以往精英教育的传统认识上面,认为接受了高等教育就应该成为社会精英。殊不知高估了自己的社会定位,也低估了大众教育时代的竞争者。
不以去不去夜店,标准一个人的好坏
夜店何时成为鉴别一个人好坏的标准,特别是鉴别女孩儿的标准?
很遗憾,在那天晚上与朋友的对话,以及新冠患者被网暴的事件中,这似乎是一种社会共识。没错,这是一种能够在2020年的大学生之间,都能达成一致的共识。
我想我们接受知识是为了走出固化思维,不是接受标签,接受刻板思维。所以不要拿臆想去轻易的判断别人,这是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用“妇道“网暴别人,才是真的坏。
原 点
END
青年
往期热点推荐作者| 舒风张爽朗编辑|舒风图片|网络原点青年工作室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